带客户参观工厂需要注意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客户参观工厂需要注意什么
客户来中国,绝对不会是来旅游的。
客户花时间参观说明一定有意向,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抓住机会。
那些一天去五六家工厂参观的客户除外,他们基本上看不到什么东西,只是为了看看供应商是不是工厂,工厂规模有多大,最后收集各家图册和报价,回去再慢慢考虑。
这种客户的成单率不会很高,而且大多以价格为主要决断依据。
个人比较喜欢逗留两个小时以上的客户。
当然,我们得想办法让对方留下来慢慢谈才行。
很多业务员在这一步犯了不少错误。
客户的每一个提问,我们都得要提供最佳的回复。
这样客户的满意度就会越来越高。
让客户觉得你是他最好的选择,是我们带领客户参观工厂的目的。
所以,从进工厂开始,每一步都是相扣的。
我们要注意观察客户的反应。
在介绍生产流程的时候,需要主动解决一些客户可能会碰到的问题。
首先要注意的是,业务员不是导游,参观工厂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介绍生产流程,而是要让客户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相信我们的产能、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参观工厂必须要有条理。
一般是从生产的第一步开始介绍。
以我公司为例,从原材料开料、钉装、封边、开孔、批灰、打磨,到油漆、安装、包装,每一个步骤都要告诉客户我们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对于生产流程,我们必须做足功课,不要企图蒙混过关。
除非客户表明自己是第一次做这个产品,否则,他可能比我们更加专业。
我们公司的新人第一个月都会安排到车间去了解生产流程,这些基本功是必须要完成的。
客户愿意相信我们,是因为我们的专业,对细节足够了解。
如果在参观工厂时,客户发觉业务员不清楚细节,做不了好的QC,就不敢下单。
越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我们越需要全面了解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细节。
在介绍生产流程时,则要着重介绍细节,比如工厂有哪些规章制
度、流程、保障,原料和配件是什么样的采购标准和质量。
这样一方面可以印证工厂的管理水平和实力,还能起到暗示我们的成本比别人高、从而抬高客户心理价位的作用,为后续报价做铺垫。
如果最终的报价是正常水平,或者和其他同行差不多,客户一听就会觉得赚大了,很少还要讨价还价。
另外一点非常重要的是,在参观生产流程的过程中,我们不必刻意告诉客户我们如何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只需要告诉客户我们以什么标准做QC。
通过车间摆放的QC不通过的产品样本,让客户亲眼看到我们的验货标准即可。
我们说的再多客户不一定会信,但客户会相信自己看到的,相信自己的判断。
我曾经帮朋友的工厂做翻译。
他的工厂是一家国际家电品牌的代工企业。
恰逢美国的总公司过来谈深度合作,朋友准备了一个PPT介绍产品和来年愿景。
在我带客户参观生产流程时,我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工厂每两个小时就有一次QC,大家在现场参观了检测的完整流程。
原来每次检验都有表格登记,并附生产线工程师以及验货员签名。
客户都惊讶他们做得这么细致。
我事后问朋友是不是故意为之。
朋友说,他们的生产流程一直都这样操作的,并不是故意给客户看。
难怪他们能够为那么大的品牌做代工!
我参考了他们流程,修改后融入到自己工厂的生产流程体系。
以后每一次客户参观,我都会带客户特别是新客户去看。
参观时,每看完一个步骤,我都会问问客户有没有一些建议。
适当的互动能够让客户参与进来。
我最怕的是那种一直闷声不响的客户,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我们必须要知道客户的情况,再据此判断有没有机会,该不该报价。
如果觉得客户还没有准备好,那就不必报价,因为报了也没用。
一般情况下,参观完一个生产步骤,我除了问客户满意度,还会半开玩笑地问客户预备下多少集装箱的订单,正常情况下客户都会说:'你开玩笑的吧。
我都还没有看到你的报价。
'
客户这样回复,是代表产品质量没有问题,接下来就看价格了。
报价时,有一个可以留意的小动作,客户听到价格后双手环抱自己,代表不同意,觉得贵;反过来,如果报价之后,客户放开双手,表现得比较放松,代表价格在他的考虑范围内,可以接受,此时订单八九不离十。
如果这个时候客户提出更多的问题,而我们能够回答到客户满意,应该再大胆地追问:'如果这些问题都能够解决了,是不是可以下单了啊?多少个集装箱?'再提醒一下大家,不要把客户当成游客,他们是有采购任务的。
业务员提醒客户下单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销售最重要的一环,就是Closing。
Closing就是问客户,你准备下单多少?没有Closing,销售就不算完成工作。
难道要等客户参观完,拿了图册和报价单,送客户回酒店或去下一家工厂?
我发现业绩好的业务员都能在最后时刻敢对客户问一句:你今天下单吗?下多少单?
只有在面对客户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帮客户解决问题、让客户下单。
客户一旦离开了工厂,机会就少了。
当然也有客户会回去慢慢考虑之后才下单的。
但假如提前问了,客户可能改变主意,现在就下单呢?
很多业务员不敢问这一句非常重要却简单的问题。
当我们把问题抛给客户,只有两个答案。
一是现在不买,回去考虑一下;另外一个是,好的,我准备采购什么什么,数量多少多少。
作为业务员,是不是第二个更好?其实,两个答案都是好的答案。
因为就算客户说要回去考虑的时候,我们可以问客户还要考虑什么,如果是价格的问题,现在就可以给出一个不错的折扣,而且只在今天才有。
最怕不是价格的问题,大家连谈的机会都没有。
那样的话,不是质量问题就是生产问题,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车间是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