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诫子书》知识点整理-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上)语文《诫子书》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1.《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名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2.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译文】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仆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原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译文】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原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要想学得真知,必须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宁静中专心研究探讨。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之中积累。
〖原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广:增长。
【译文】除了下苦功学习,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广博与发扬。
除了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它办法能够使自己的学业有所进、有所成。
〖原文〗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淫慢:放纵懈怠。
淫(yín):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zào):轻薄浮躁。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奋发向上,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原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suì)成/枯落,
驰(chí):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就会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原文〗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穷庐(lú):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译文】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伤地困守在穷家破舍之中,又怎么来得及。
三、填空题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读完《诫子书》我感到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
①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 按要求背默:
①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②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③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诸葛亮围绕一个“静”字,告诫儿子要做什么样的人?
①品行高尚的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志存高远的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博学多才的人: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珍惜时间的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四、课文梳理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2.中心论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他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
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了正反对比论证。
围绕学习,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相关名句
A、淡泊: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白居易)
心闲天地本来宽。
(陆游)
B、立志: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六、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非学无以广.才使……广博
悲守穷庐.屋子
又相.天子辅佐
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于:在
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以:因为
夫.君子之行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险躁则.不能冶性则:就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做事要专心,道德和美好的心灵很重要,要努力学习,有远大志向。
等长大了,再学就晚了。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援①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②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③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节选自马援《诚兄子严、敦书》、【注】①马援,字文渊,东汉扶风茂陡(今陕西兴平东北)人。
②汝曹:你们。
③施铃(j īn)③结缡(lí)古制,女子出嫁,母亲为她系上衣服,披上围巾。
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非学无以广.才()②遂.成枯落()
③所以复.言者()④使汝曹不忘之耳.()
8.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 B.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
C.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 D.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
9.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家书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
【甲】文诸葛亮劝勉儿子修身养性要从________中下功夫;【乙】文马援则告诫侄儿为人处世不能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7.①增长;②最终、终于;③又、再;④罢了;
8.C;
9.①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②宁可死也不希望听到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10.淡泊宁静;妄议他人长短(议论人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