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与校园活动文化的整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文化与校园活动文化的整合
红色文化与校园活动文化的整合
王文明中学梁昌松
【摘要】在历史的新时期,我们党提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这既是党中央的英明决定,也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渴望和心灵的呼唤。

而我们知道,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校园文化又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有效地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话题,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我校的实际,笔者认为,把红色文化与校园活动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校园文化科学发展观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和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文化,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它既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历史事件或英烈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纪念地、标志物、标语、规章制度、文件文献等;也包括革命历史、革命照片和艺术图片、革命文学、革命歌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等。

校园文化是指在既定的现实大文化的背景下,在社会先进文化的指引下,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建并共享的,反映少年儿童校园生活情况,体现其身心特点,为其共认、共有、共享的校园群体文化。

它是从少年儿童教育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价值观、新信念以及行为规范体系,其价值在于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满足社会大文化的发展需要,从尊重少年儿童的自主性出发,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它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社会先进文化的指引下,紧紧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而红色文化在当今已是社会的主流文化,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把红色文化和校园活动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是我们加强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不足
校园文化内涵理解的片面性。

一些人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开展,其结果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认为多搞几次学生文化活动,多举办几次文化艺术节就等于把校园文化建设好了,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多由学生会或团委等学生工作部门承担。

校园文化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由于对校园文化认识的片面性,造成不少人认为校园文化的作用仅仅是对学生的直面教育,没有把它提高到人文关怀及和谐校园建设层面上。

忽视了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管理和协调功能、激励功能及调节和平衡功能等。

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性。

校园文化结构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

有些学校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认为教学设施、条件的建设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有些高校将校园文化等同于师生的业余生活,认为唱唱歌、跳跳舞、玩一玩、乐一乐就是校园文化,只注重表面的精神生活的改善。

校园文化特色不够鲜明。

随着我国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教育需求的提高,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便成为大众所关注的话题。

而学校教学设备、文化设施的添加跟不上教育形势的发展,使学校的民主化、人本化等制度建设很难落在实处。

对学生缺乏个性培养,没有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削弱了校园文化的影响力,使其育人功能不能很好发挥。

红色文化与校园活动文化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要始终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是非标准,我们才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先进文化,积极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其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促进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为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只有坚持不懈地引导和帮助广大师生开阔新视野、树立新理念、学习新知识,校园文化才能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用文化。

再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

只有主动地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关切,并自觉地融入到所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去,校园文化才能日益显现出其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在这当中,红色文化可起到引领的作用。

因为在红色文化当中,革命的胜利是以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为指导的,是革命的方向问题。

那么校园文化
的建设同样也要坚持正确的方向。

所以,红色文化与校园活动文化整合的第一要点是建设的方向问题。

二要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途径的整合)。

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渠道,要实现红色文化与校园活动文化建设途径的整合,主要应坚持因地制宜和科学发展的原则。

以重大活动助推校园文化建设,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突出时代主题、体现本地本校特色、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增进身心健康的重大活动,既活跃校园文化建设,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工作是愉快的、学习是轻松的”浓厚文化氛围。

我校地处红色娘子军的故乡,又是革命烈士王文明的诞生地。

像红色娘子军群雕、王文明烈士故居、“八一娘子军杯”篮球赛等都是具有地方红色文化特色的资源,把这些资源与校园活动
文化有效的结合,可有力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要致力彰显校园文化建设的鲜明特色。

要彰显校园文化的地域特色。

每一所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时,都要善于依托和利用名人、名山、名城等地域文化资源(如红色娘子军、革命领袖王文明等),特别要注重挖掘、提炼其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并以此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养料,突出地方文化的特色。

如我校根据地方特色和社会发展情况而自我开发的校本教材《阳江镇革命斗争史》、《篮球运动》等,可作为我校校园文化的支撑点。

四要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学校各个部门、各个班级要从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摆上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一同规划、一并部署、一起落实。

各个部门、各个班级要各尽其责,通力协作,形成合力。

教务处(或校园文化建设领导机构)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宏观指导;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效服务;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使之健康有序发展。

各个部门、各个班级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要结合实际、精心规划,描绘校园文化建设新美蓝图;要广泛宣传、积极动员、群策群力,汇聚校园文化建设强大力量;要注重实践、加强研究,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要立足长效、建立机制,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10;
2、《论校园文化》高占祥主编,新华出版社,1990.10;
3、《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基本内容的探讨》贾晓军,天津教育,2007年1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