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高中衔接小说典型人物分析与专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届初高中衔接小说典型人物分析与专练
考点:
1.老舍《四世同堂(节选)》
2. 李修文《猿》
3.[意]卡尔维诺《被施了魔的花园》
4.劳马《剖面》
5.魏巍《家乡早春》
【考点研究】
一、赏析人物形象(或物象)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主要、次要之分。

此外,小说中还经常出现“我”及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物象。

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1)对情节的作用。

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呈现,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对情节的展开产生推进作用。

(2)对主题的作用。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的目的,就是为了表现主题。

(3)审美作用。

读者阅读小说获得的种种认识、感悟,大多和人物形象密切相关。

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发展;侧面衬托主要人物,使人物各自的个性更鲜明;调节或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揭示主题;等等。

3.“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我”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其作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从情节结构看“我”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通过“我”串联起了小说的所有情节,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从人物塑造看“我”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陈述者,见证了人物活动的过程,写“我”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主人公的形象。

从主题表达看“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引领读者去思考、探索,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

物象描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动情节发展;二是衬托人物,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三是丰富环境描写;四是强化主题的表达。

示例肖复兴《白菊花·黄菊花》
文本白菊花·黄菊花
肖复兴
玉生下楼送走“大了”,又仔细看了看楼门对面用帆布扎起的一座临时大棚,棚子里挤满了亲朋好友和单位送来的花圈和花篮。

门右侧贴着的一张门报,白纸黑字,上面写着“申家丧事,恕报不周”八个字。

这一切都是“大了”一手经办的,办得很是仔细,周到。

已经很多年了,这座城市各家办丧事的时候,都要找一位“大了”。

“大了”从头到尾帮助你把丧事料理清爽,包括最后葬礼的司仪主持。

一条龙服务,“大了”的“了”,就是了结一切的意思。

父亲死得突然,多亏了这位老同学“大了”,帮了玉生不少忙。

玉生上楼的时候,没有注意有一位和他年龄相仿的女士,跟着一起上了楼。

玉生的姐姐开的房门,一眼看见了这位女士,叫了声:“申姐。

”进了屋,这位申姐没有坐,沉着脸,对姐姐说了句:“你别忙乎了,我就问你一句话,当初你找我租房的时候,说是就你兄弟一个人住,可没说还有一位老爷子吧?”
玉生明白了,是房东。

连续两天了,申姐接到了好几位老街坊的电话,关心地问她家老爷子丧事的情况。

这让她很奇怪,自己的老爷子活得好好的,怎么突如其来地来了这样的事?她以为是人家弄错了,或者是谁有意在编排她。

可人家说你家楼门口明明贴着门报,上面写着“申家丧事,恕报不周”呀。


今天过来一看,还真的是这样。

哪个房东愿意让家里变成灵堂,变得乱糟糟的,散不掉的烧纸、
香灰和来苏水味儿?心里充塞着晦气,怒气冲冲上了楼。

“你们立马搬家,丧事爱到哪儿办到哪儿办去。


一下子,房间的空气紧张得有些让玉生窒息,只有遗像上的老爷子还在抿着嘴角微笑着。

这时候,门敲响了,玉生转身开门,是“大了”。

他不知道房间里刚才发生的事情,进门就对玉生
说:“我走在半路上忽然想到,你这屋里缺个金山银山,得摆在老爷子遗像两边,等火化那一天,搬到火葬场一起火化,为的是让老爷子到了阴间有钱花。

你买一盆白菊花,一盆黄菊花,就代表
金山银山了。


看见玉生点了点头,“大了”转身告辞了。

申姐对姐姐说了句:“你们赶紧想法子,我晚上再来,等你回话。

”说完,她紧跟在“大了”
的后面,一起出了客厅,“砰”的一声,使劲甩上了房门。

玉生一晚上都忐忑不安。

第二天,玉生的心小把紧攥着,只要有敲门声,他就紧张,生怕一开门见到的是申姐,那可怎么办?
晩饭过后不久,门敲响了。

姐姐在家,玉生装作上厕所没听见敲门声,他不想自己去开门,怕见到申姐。

姐姐开的门,来的人是“大了”,一手抱着一盆菊花,一盆白的,一盆黄的。

姐姐
和玉生都不住地拍自己的脑门,竟然把“大了”嘱咐的金山银山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这一整
天,申姐就像魔影一样步步紧随,脑子里光想着申姐了。

玉生连忙向“大了”道谢,“大了”说:“你别谢我,这花可不是我给你买的,我可不能掠人之美,是房东送你们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她不是要我们赶紧搬家吗,怎么想起来送我们菊花呢?玉生和姐姐真的有点儿一头雾水。

“大了”告诉他们,昨天和申姐一起下楼,他问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他向申姐说了玉生这些年的生活经历:“我对申姐说,玉生对老爷子的愧疚是可想而知的,想为老爷子最后尽孝也
是应当应分的事情。

老爷子突然离去,对他的惩罚够大了,您就高抬贵手,别再给我这个老同学
这碗苦汤里添卤了。

人家申姐听完我的话,只说了句,都不容易。

我就知道,你们遇见好人了。

”“是好人,好人!”玉生和姐姐都忍不住连声附和着。

“人家申姐刚才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忙把花给你们送来,她还说:‘住我的房子,就是缘分,不是亲戚也是朋友,我听你说,他还缺个祭祀的金山银山,就我送吧。

谁家都会有生老病死,也
算我的一份心意。

’”
送“大了”下楼的时候,月亮很亮很圆,这天是难得没有雾霾的好天气。

望着“大了”骑远的背影,玉生转过身看了看门前的花篮,才发现门旁的门报已经换了,上面写着“申玉生家丧事,恕报种种不周”,还是毛笔手写,柳体楷书。

他不知道是“大了”什么时候给换的,心里禁不住
打起一个热浪头。

(有删改)
问题“大了”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①他作为小说的线索,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②他作为热心人,为朋友的父亲料理丧事,作者通过他表现了对乐于助人者的赞扬;③他作为观察者,作者通过他展示了申姐善良、宽容的品格。

解析本文中的“大了”是文章中的次要人物,从小说结构上看,小说通过写“大了”帮同学玉生料理父亲的丧事,“大了”偶遇申姐,帮助玉生和姐姐化解与申姐的矛盾,可知小说是借助“大了”
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的,“大了”是小说的线索;
从小说主题上看,“大了”是个热心肠,“父亲死得突然,多亏了这位老同学‘大了’,帮了玉
生不少忙”“楼门对面用帆布扎起的一座临时大棚,棚子里挤满了亲朋好友和单位送来的花圈和
花篮。

门右侧贴着的一张门报,白纸黑字,上面写着‘申家丧事,恕报不周’八个字。

这一切都
是‘大了’一手经办的,办得很是仔细,周到”,小说通过写“大了”为朋友父亲料理丧事,表
现了他的助人为乐,体现了作者对这类乐于助人者的赞扬;
从小说内容上看,从“‘大了’告诉他们,昨天和申姐一起下楼”一段和“人家申姐刚才给我打
电话,让我帮忙把花给你们送来”一段内容描写可知,小说通过“大了”展示了申姐善良、宽容
的品格。

“大了”是故事的观察者。

二、答题规范
1.题干若问“××是一位怎样的人”,常用的答题模式为:
总分: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

分总: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2.题干若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常用的答题模式为:
××的性格特点:①××;②××。

(分条作答)
【考题对接】
一、老舍《四世同堂(节选)》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最使瑞宣痛快的是钱老人并没完全失去记忆与思想能力,而变为残废。

钱老人的神志逐渐清爽,在他看,便是残暴的日本人没有能力治服一位诗人的证明。

他切盼能听到钱先生述说被捕受刑的经过,而详细的记载下来。

可是,钱老人的嘴很严。

他是绝对不会把被捕以后的事说给第二个人的。

他越清醒,便越小心;每每在他睡醒以后,他要问:“我没说梦话吧?”在清醒的时候,他闭口不谈被捕的事。

瑞宣用尽了方法,往外诱老人的话,可老人一听到快要接触到被捕与受刑的话,他的脸马上发白,眼中也发出一种光,象老鼠被猫儿堵住了的时候那种惧怕的,无可奈何的光。

一看到这种神气,瑞宣就十分惭愧。

可是,惭愧并没能完全胜过他的好奇。

事情的本身是太奇——被日本宪兵捕去,而还能活着出来,太奇怪了!况且,钱老人为什么这样的不肯说狱中那一段事实呢?
慢慢的,他测悟出来:日本人,当放了老人的时候,一定强迫他起下誓,不准把狱中的情形告诉给第二个人。

假若这猜得不错,以老人的诚实,必定不肯拿起誓当作白玩。

可是,从另一方面看,老人的通达是不亚于他的诚实的,为什么一定要遵守被迫起下的誓言呢?再一想,瑞宣不由的便想到老人的将来:老人是被日本人打怕了,从此就这么一声不响的活下去呢?还是被打得懂得了什么叫做仇恨,而想报复呢?
对钱太太与钱大少爷的死,老人一来二去的都知道了。

在他的梦中,他哭过,哭他的妻和子。

醒着的时候,他没有落一个泪。

他只咬着那未落净的牙,腮上的陷坑儿往里一嘬一嘬的动。

老人很喜欢听战事的消息,瑞宣是当然的报道者。

这也使瑞宣很为难。

他愿意把刚刚听来的消息,与他自己的意见,说给老人听。

可是,只要消息不十分好,老人便不说什么,而又定着眼愣起来。

他好象有什么极应保守秘密的大计划,必须越少说话越好。

瑞宣很为难,因为他不会撒谎,不会造假消息,而又不愿教老人时时的不高兴。

他只能在不完全欺骗中,设法夸大那些好消息,以便使好坏平衡,而减少一些老人的苦痛。

虽然钱诗人有了那么多的改变,并且时时使瑞宣为难,可是瑞宣仍然天天来看他,伺候他,陪着他说话儿。

伺候钱诗人差不多成了瑞宣的一种含有宗教性的服务。

瑞宣猜不透老先生的心里。

老人是完全忘了以前的事呢?还是假装的忘记,以便不露痕迹的去报仇呢?真的,钱先生已经变成了一个谜!瑞宣当初之所以敬爱钱先生,就是因为老人的诚实,爽直,坦白,真有些诗人的气味。

金三爷来的次数少一些了。

可每逢他来到,钱老人便特别的高兴。

这使瑞宣几乎要有点嫉妒了。

瑞宣晓得往日金三爷在钱老人的眼中,只是个还不坏的亲友,而不是怎样了不起的人物。

当金三爷也来看病人的时候,瑞宣很注意的听两位老人都说些什么,以便猜出钱老人特别喜欢金三爷的理由。

在庆祝保定陷落的第二天,瑞宣在钱家遇到了金三爷。

钱诗人带着满身的伤,更容易感觉到天气的变化;他的浑身都酸疼。

一见金三爷进来,他便说:“天气要变呀,风多么凉啊!”
“凉吗?我还出汗呢!”金三爷的脑门上挂着不少很大的汗珠。

从怀里摸出块象小包袱似的手绢把自己的秃脑袋用力的擦了一番。

好大一会儿,他才问亲家:“好点吧?”
钱老人,似乎是故意求怜的,把身子蜷起来。

声音也很可怜的,他说:“好了点!今天可又疼得厉害!
要变天!”
金三爷捏了捏红鼻头,声如洪钟似的:“也许要变天!一边养,一边也得忍!忍着疼,慢慢的就不疼了!”
瑞宣看出来,钱诗人是崇拜金三爷了。

为什么呢?他猜不出。

金三爷走后,钱老人对瑞宣说:“在这年月,有金三爷的身体比有咱们这一肚子书强得太多了!三个读书的也比不上一个能打仗的!”
瑞宣明白了。

原来老人羡慕金三爷的身体。

为什么?老人要报仇!想到这儿,他不转眼珠的看着钱先生,看了足有两三分钟。

是的,他看明白了:老人不但在模样上变了,他的整个的人也都变了。

谁能想到不肯损伤一个蚂蚁的诗人,会羡慕起来,甚至是崇拜起来,武力与身体呢?看着老人陷下去的腮,与还有时候带出痴呆的眼神,瑞宣不敢保证老先生能够完全康复,去执行报仇的计划。

可是,只要老人有这么个报仇的心思,也就够可敬的了。

他觉得老人与中国一样的可敬。

一个生活与趣味全都是田园诗样的钱先生现在居然不考虑一切,而只盼身体健壮,好去报仇,他没法不敬重老人的胆气。

老人似乎不考虑什么来得及与来不及,而想一下子由饮酒栽花的隐士变成敢流血的战士。

难道在国快亡了的时候,有血性的人不都应当如此么?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 1.本文作者是如何刻画知识分子钱老人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这篇选文的主人公先后有三种不同的称呼:“钱老人”、“钱诗人”、“钱先生”,请分别探究其用意。

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到钱老人每次被问被捕的话题时那种惧怕的神气,瑞宣就十分惭愧,惭愧的是自己没能去解救钱老人。

B.钱老人觉得:“在这年月,三个读书的也比不上一个能打仗的!”说明钱老人觉得读书无用,自己就深受其害。

C.老人一听到快要接触到被捕与受刑的话,他的脸马上发白,眼中也发出一种光,此处反映了老人深沉的痛苦之情。

D.“伺候钱诗人差不多成了瑞宣的一种含有宗教性的服务”,瑞宣是个有宗教信仰的人,所以他对待钱老人有宗教般的虔诚。

4.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三节以钱老人“被日本宪兵捕去,而还能活着出来”这个事情,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B.“瑞宣”是本文的线索人物,由他一步一步展开故事情节,并在他的“明白”中揭示了选文的主题。

C.本文结尾划线部分卒章显志,并且延展了主题的广度,用强烈的反问句激励每一个中国人的报国心。

D.本文写的是普通知识分子钱老人被捕之后的故事,故事结构简单,情节不追求波澜,语言有散文化意蕴。

一、老舍《四世同堂(节选)》【答案】
1.①侧面描写。

瑞宣对钱老人佩服的态度,侧面刻画了钱老人受刑后蜕变成一个勇于抗争的战士形象。

②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手法直接刻画了钱老人饱受折磨默默忍受痛苦的知识分子形象。

【解析】刻画钱老人的形象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

从侧面描写看,“钱老人的嘴很严”“假若这猜得不错,以老人的诚实,必定不肯拿起誓当作白玩。

可是……再一想……老人是被日本人打怕了,从此就这么一声不响的活下去呢?还是被打得懂得了什么叫做仇恨,而想报复呢?”“他好象有什么极应保守秘密的大计划,必须越少说话越好”“真的,钱先生已经变成了一个谜”“可每逢他来到,钱老人便特别的高兴。

这使瑞宣几乎要有点嫉妒了”“瑞宣看出来,钱诗人是崇拜金三爷了。

为什么呢?他猜不出”“瑞宣明白了。

原来老人羡慕金三爷的身体。

为什么?老人要报仇!”“可是,只要老人有这么个报仇的心思,也就够可敬的了。

他觉得老人与中国一样的可敬”文章用大量的笔墨描写瑞宣伺候钱老人时所见所闻和所感,侧面描写钱老人受到日本侵略者侵害后经历的惶惑——偷生——觉醒的过程,最后成为一个勇于抗争的战士。

从正面描写看,小说直接描写钱老人的语句不多,主要有神态和语言描写,如“可老人一听到快要接触到被捕与受刑的话,他的脸马上发白,眼中也发出一种光,象老鼠被猫儿堵住了的时候那种惧怕的,无可奈何的光”“只要消息不十分好,老人便不说什么,而又定着眼愣起来”这里是神态描写,突出钱老人饱受折磨默默忍受痛苦的情状;“一见金三爷进来,他便说:“天气要变呀,风多么凉啊!””“钱老人,似乎是故意求怜的,把身子蜷起来。

声音也很可怜的,他说……”“钱老人对瑞宣说:“在这年月,有金三爷的身体比有咱们这一肚子书强得太多了!三个读书的也比不上一个能打仗的!””这里是语言描写,突出表现钱老人受到金三爷的影响,对抗争日渐觉醒并坚定。

这些正面描写,形象地塑造出一个饱受折磨默默忍受痛苦而后坚定抗争的知识分子形象。

2.①称呼“钱老人”为了突出主人公的年龄特点身体特点,也为写钱老人羡慕金三爷有强壮身体可以报国做了逻辑准备;②“钱诗人”为了突出主人公原先的身份气质以及优雅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后来蜕变成勇于流血的战士形成对比;③“钱先生”便于表达瑞宣对主人公诚实爽直的敬爱,更便于表达后来对主人公想要勇敢报国的佩服。

【解析】结合“钱老人的神志逐渐清爽”“钱老人的嘴很严”“老人是被日本人打怕了”“老人很喜欢听战事的消息”“钱老人,似乎是故意求怜的,把身子蜷起来”“看着老人陷下去的腮,与还有时候带出痴呆的眼神”可知,“钱老人”这一称呼是小说使用最多最频繁的,他原本就是一个受日本侵略者迫害的年老而柔弱的知识分子,“钱老人”的称呼最符合人物形象的特点,也因为这些他才羡慕金三爷的身体,前后情节上形成呼应。

结合“虽然钱诗人有了那么多的改变,并且时时使瑞宣为难,可是瑞宣仍然天天来看他,伺候他,陪着他说话儿。

伺候钱诗人差不多成了瑞宣的一种含有宗教性的服务”“钱诗人带着满身的伤,更容易感觉到天气的变化”“钱诗人是崇拜金三爷了”“谁能想到不肯损伤一个蚂蚁的诗人,会羡慕起来,甚至是崇拜起来,武力与身体呢”“一个生活与趣味全都是田园诗样的钱先生现在居然不考虑一切”可知,小说称呼“钱诗人”,是因为他原本“生活与趣味全都是田园诗样”,是一个“饮酒栽花的隐士”,这一称呼符合人物的性情特点,突出其原先的身份气质以及优雅闲适的生活态度,同时与后来战士身份形成对比。

结合“钱先生已经变成了一个谜”“瑞宣当初之所以敬爱钱先生,就是因为老人的诚实,爽直,坦白,真有些诗人的气味”“老人要报仇!想到这儿,他不转眼珠的看着钱先生”“瑞宣不敢保证老先生能够完全康复,去执行报仇的计划”可知,“先生”带出一种尊敬,小说称呼“钱先生”之处往往表现出瑞宣对主人公诚实、爽直、坦白、敢于抗争等品行的敬爱之情。

3.C【解析】A..“自己没能去解救钱老人”错,惭愧的是自己不应该那么追问受刑情形,揭示伤疤。

B.“觉得读书无用,自己就深受其害”错,钱老人强调的是国破家亡的动乱年代,读书不如投身革命,读书无用论,扩大化了。

D.“有宗教信仰的人”错误,此处只是类比,突出瑞宣伺候钱老人的真诚。

4.D【解析】D.“结构简单,情节不追求波澜,语言有散文化意蕴”错,本文情节比较曲折,悬念最后才解开,语言是记叙文特色。


李修文
①那年春天,在云南,一座小县城里,他见到过一只猿。

②为了谋生糊口,他跟着几个人来这里,劝说一位企业家给他们投资拍电影,企业家好吃好喝地招待,但就是不松口。

这几个人反正也吃了上顿没下顿,干脆便乐不思蜀,成天在小旅馆里睡到黄昏,天黑之前,再赶到企业家的庄园里去喝酒,他们来的时候,花都还没怎么开,倏忽之间,不管走到哪里,梨花樱花海棠花的花瓣已经落得人满身都是了。

②小旅馆所在的巷子走到尽头,再往西,过了一个废弃的水果市场,就来到了一座无人问津的动物园。

据说,这动物园是民办的,即将改为房地产开发项目,但是手续还未齐全,所以,就还有一天没一天地开着,那些孔在、大象和云豹,也只好有一天没一天地继续在这里打发时日。

④一旦起得早,又或心乱如麻的时候,他便去看那些无所事事的动物,当然,他并不买票进园子,每回都只是远远地站着,隔着铁栅栏去眺望它们,大多都只是影影绰绰,但是,他知道自己根本不需要将它们看得多么清楚,似乎是,只要看见动物们是在厮混与无所事事的,他就放心了,因为瞬时之间,他也原谅了自己的厮混与无所事事。

⑤话虽如此,说不清道不明的焦虑终究还是如影随形:花瓣们落下来的时候,只要有一朵落在他身前,他便用脚去踩,神经质般,一脚一脚地,直到将花瓣踩成了齑粉和烂泥。

⑥然后,他就看见了那只猿——一个下雨天,他亲眼见到它被五花大绑运进了园子,他以为,这只是暂时的,毕竟,初来乍到有可能令它愤怒。

哪里知道,他天天去看,发现它天天被绑着。

直到他在铁橱栏外面遇见饲养员,终于忍不住好奇,去问他,那只猿,为何在这里是这般下场。

哪里知道,饲养员竟然对他说:那只猿,是一只终日里都在寻死的猿。

来这园子之前,它在四川的一个游乐场里,成天表演钻火圈和踩自行车,在观众鼓掌的时候,它还得作揖和做鬼脸,一只被驯养过的猿,过这样的日子难道不是应该的吗?可是,那只猿的自尊心却特别强,从第一天登台表演,它就不愿意,不驯服,终于有一天,它就开始寻死了,好几度被人救下,但它却执意要死,没办法了,游乐场的老板将它送给了眼前这座园子的老板,可是,新老板也拿不准它会不会再寻死,只好一样将它终日里五花大绑起来。

⑦他被震惊了,不知道被什么人砸了一拳,这一拳砸得他的太阳穴炸裂般疼痛。

自此之后,管他是在喝醉了的迷幻中,还是在睡着之后的梦境里,饲养员对他讲起过的一幕,便不时在他的脑子里电影场景一般闪过:游乐场,暴雨,闪电,高耸的假山上,那只猿,爬到了假山的顶峰,闭上眼晴,而后,头朝下,纵身一跃,跌入了山下;但它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死,而它只是要死一一它爬起来,重新上山,仍然是暴雨,闪电,仍然是闭上眼晴,头朝下,纵身一跃。

⑧它始终都没死成,然而,它竟然一直都还在寻死。

⑨夜晚里,他又和同伴们一起,去企业家的庄园里喝酒,企业家叫来了一帮姑娘跟他们喝,自己却并不喝,为了让企业家早日痛下决心,他和同伴们一如既往,全都拼尽了气力去和姑娘们喝酒,间或还要给企业家说上几个段子:皇帝与宫女的段子,奥巴马的段子,赤脚医生和母猪的段子,等等等等。

他不擅长讲段子,只好一次次起身,给那些姑娘敬酒,第三轮敬过的时候,一道闪电当空而下,照亮了庭院,还有庭院里的假山,他打了个冷战:闪电里,他似乎见到那只猿就站在假山之巅。

⑩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像个小丑,而且,那只猿正在见证着他如何扮演一个小丑,他竟然慌张得要命,差点捂住自己的胸口,只好硬下心肠,对幻觉视而不见,再去敬酒。

又一轮敬过,他坐下来,面红耳热,喘粗气,身边的同伴,还有那帮姑娘,尤其是那帮姑娘们,大都喝得神志不清了。

这时候,企业家端起了酒杯,让他和同伴们先走,他自己接着和姑娘们喝。

⑪他的一个同伴原本以为今晚能够带走其中的一个姑娘——那姑娘甚至已经跟他聊过了杨德昌和阿巴斯,现在,自己却要先行离开,他当然心有不甘,于是大声吵嚷了起来,哪里知道,企业家的几个手下冲进来,不由分说,将那同伴,还有他,一个个的,全都生拉硬拽了出去;他在假山底下摔倒,接着呕吐,呕吐的间隙,一抬头,他又看见了那只猿,那只猿也冷漠地看着他,他们对视着,但他知道,他正在被鄙视。

⑫也许是,他需要更加真实地被鄙视,大雨中,他竟然丢下同伴,一个人发足狂奔,奔向了那座隐秘的、无人问津的动物园。

⑬铁橱栏上了锁,他就去攀爬那铁栅栏,雨水滂沱,闪电接连而下,掉落在地上好几次,他仍然一心一意地去攀爬,看上去,他就像一个心如死灰的盗贼,临死之前要再大捞一把:越过了铁栅栏,他在黑暗里环顾,辨认了好一阵子,总算找到了那只猿被关押的所在一一座高大的、从前曾经关押过长颈鹿的铁笼。

铁笼的一步之隔,有一棵苦楝树,他便马不停蹄,跑到苦楝树下,抹去脸上的雨水,现在,他终于可以领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