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9 鸟纲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9 鸟纲分类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鸟类分类方法。
2.掌握鸟纲三个总目的主要区别。
3.掌握突胸总目各生态类群及目的主要特征,认识常见种类及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
二、实验材料
各类群代表种类剥制标本和陈列标本。
三、实验器具
解剖盘、放大镜、卡尺、直尺、镊子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鸟体的量度(图19-1)
体长自嘴端至尾端的长度。
嘴峰长自嘴基生羽处至上嘴先端的直线距离。
翼长自翼角(即腕关节)至最长飞羽先端的直线距离。
尾长自尾羽基部至最长尾羽之先端的直线距离。
跗跖长自胫骨与跗跖关节后面的中点,至跗跖与中趾关节前面最下方的整片鳞下缘的直线距离。
(二)形态描述术语
观察鸟类标本,认识下列分类术语(图19-2)。
1.头部
额或称前头。
头的最前部,与上嘴基部相接。
头顶额后的头顶正中部区域。
后头或称枕部。
头顶之后,头的最后部区域。
眼先额的两侧、嘴角之后、眼之前的区域。
颊眼下方、喉上方、下嘴基部上后方的区域。
颏 喙基部腹面所接续的一小块区域。
冠羽 头顶上特别延长或耸起的羽毛,常形成冠状。
枕冠 后头上特别延长或耸起的羽毛。
耳羽 耳孔上的羽毛,位于眼的后方。
面盘 两眼向前,其周围的羽毛排列成人面状。
肉冠 指头上裸露的皮肤形成的肉质冠。
肉垂 头部下方向下垂的裸皮。
2.嘴
上嘴 为嘴的上部,其基部与额相接。
下嘴 为嘴的下部,其基部与颏相接。
图19-1 鸟体测量方法示意图
1
.体长;2.翼展度;3.翼长;4.尾长;5、6.嘴峰长;7.嘴裂长;8.跗蹠长;9.趾
长;10.爪长。
(自郑作新)
嘴峰
是上嘴的
顶脊。
嘴甲
下喙宽而
扁平,嘴端
被有甲状
附属物,为
雁形目特
有。
蜡膜
为上嘴基
部的膜状
覆盖构造,图19-2 鸟体外形图(自郑作新)
如鸽。
鼻孔为鼻向外的开孔,位于上嘴基部的两侧
鼻管上嘴基部的管状突,鼻孔开口于管的先端。
嘴须着生于嘴角的上方。
3.颈部
后颈与头的枕部相接近的颈后部,又分为上颈和下颈。
喉紧接颏部的区域。
前颈颈部的前面,紧接喉下方的区域。
喉囊喉部可伸缩的皮囊结构。
食鱼鸟类常具。
4.躯干
背下颈之后、腰部之前的区域,可分为上背和下背。
肩背的两侧及两翅的基部。
此部羽毛常特别延长,而称为肩羽。
腰躯干背面的最后一部分,其前为下背,其后为尾上覆羽。
胸 躯干下面最前的一部分,
前接前颈,后接腹部。
腹 胸部以后至尾下覆羽前的
区域,前接胸部,后则止于泄殖孔。
5.翼
飞羽 飞羽为沿翼的前臂部及
指掌部的后缘着生的一列大型羽毛。
依其着生
部位可分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及三级飞羽。
覆羽 覆羽为覆盖于飞羽基部的小型羽毛。
其中覆于初级飞羽基部的称为初级覆羽,覆于次级飞羽基部的称为次级覆羽。
次级
覆羽明显地分为三层,即:大覆羽、中覆羽和
小覆羽。
翼镜 又称翅斑。
翼上特别明
显的色斑,通常为初级飞羽或次级飞羽的不同羽
色区段所构成,如雁形目种类翅两侧各有一处
呈蓝绿色的斑纹。
腋羽 翼基下方(腋下)的羽毛。
翼端 翼的先端。
依其形状的不同可分为3种:圆翼(最外侧飞羽较其内侧的为短,因而形成圆形翼端)、尖翼(最外侧飞羽最长,其内侧数枚飞羽逐渐短缩,而成尖形翼端)、方翼(最外侧飞羽与其内侧数羽几等长,而成方形翼端)(图19-3)。
6.尾型(图19-4)
平尾 中央尾羽与外侧尾羽长短相等(图18-4)。
圆尾 中央尾羽较外侧尾羽稍长。
楔尾 中央尾羽明显较外侧尾羽长,且
羽轴强硬。
凹尾 中央尾羽较外侧尾羽稍短。
叉尾 中央尾羽明显较外侧尾羽短,如家燕的尾。
7.后肢 图19-3 翼的形状
A .圆翼(黄鹂);
B .尖翼(家燕);
C .方翼
(八哥)(自郑作新)
图19-4 尾型
1.平尾(鹭);2.圆尾(八哥);3.楔尾(啄
木鸟);4.凹尾(沙燕);5.叉尾(家燕)。
(自郑作新)
图19-5 鸟趾的主要类型
1.不等趾型(麻雀);2.不等趾型(大
鵟);3.对趾型(啄木鸟);4.异趾型
(咬鹃);5.并趾型(翠鸟);6.前趾
型(雨燕)。
(自郑作新)
图19-6 鸟蹼的各种类型
1.蹼足(天鹅);2.凹蹼足(燕鸥);3.半
蹼足(鹬);4.全蹼足(鸬鹚);5.瓣
蹼足(鸊鷉)。
(自郑作新)
(1)趾通常4趾。
依趾排列的不同,可分为下列各种足型(图19-5):
不等趾足又称常态足,三趾(2、3、4)向前,一趾(1)向后。
异趾足第1、2趾向后,第3、4趾向前。
对趾足第1、4趾向后,第2、3趾向前。
半对趾足与不等趾足基本相同,但
第4趾有时可扭转向后成对趾足。
并趾足前趾的排列如常态足,但向前3趾的基部互相愈合。
前趾足4趾均向前方。
离趾足与常态足似,三趾向前,一趾向后,但第1、3趾较长,特别是第1趾(向后)
最强,前趾各相游离。
(2)蹼具蹼的足可再分为下列各种(图18-6):
蹼足前趾间具有极发达的蹼相连着。
凹蹼足与蹼足相似,但蹼膜中部往往
凹入。
半蹼足蹼的大部退化仅于趾间的基部留存。
全蹼足第1、2、3、4趾趾间均有蹼,如鹈形目。
瓣蹼足为鸊鷉目特有,各趾两侧具有叶状瓣蹼,如小鸊鷉。
(3)跗跖部鳞片
盾状鳞鳞片呈盾状由上至下顺序排列。
网状鳞鳞片呈网状排列。
靴状鳞鳞片呈靴状,整片披于鳞片跗跖部前缘。
(4)距跗跖后缘着生的角状突。
(5)爪着生于趾的末端。
有些鸟类的中爪(中趾的爪)具栉缘。
(三)观察不同生态类型的鸟类
以非洲鸵鸟(Struthio camelus)、鸯鸳(Aix galericulata)、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白鹇(Lophura nycthemera)、大斑啄木鸟(Picoides major)、苍鹰(Accipiter gentiles)、麻雀(Passer montanus)等为代表,参照表19-1,观察鸟类不同生态类群的形态特征,了解不同生态类型的鸟类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特点。
表19-1 鸟类各生态类群的形态特征比较
1.游禽类适于在水中游泳,如雁、鸭类。
五个目的区别,可先从足分辩,鸊鷉目具瓣状蹼,鹈形目具全蹼足,并具有喉囊结构;其它三个目均为蹼足,而鸥形目和鹱形目翅尖善飞翔,其中鹱形目具管鼻结构;而雁形目具嘴甲、翼镜。
2.涉禽类适应涉水生活,如鹤、鹳、鹬。
鹳形目与鸻形目区别于前者眼先裸露,后者眼先被羽。
鹳形目与鹤形目区别于前者四趾处于同一平面,而后者其后趾高于前三趾。
鸻形目与鹤形目区别于后者第一枚初级飞羽比第二枚短,而前者相反。
3.陆禽类后肢均健壮,适于行走,如鸡、鸽。
鸽形目的四趾处于同一平面上,鼻孔外被有蜡膜;而鸡形目后趾高于前三趾,雄体跗跖部有距。
4.猛禽类隼形目种类通常称鹰,鸮形目种类通常称猫头鹰,二者区别主要为鸮形目种类具“面盘”。
5.攀禽类趾均适于攀缘,如啄木鸟、戴胜。
6个目中鹦形目、鹃形目和鴷形目的趾均为对趾型,其中鴷形目具似凿状喙;鹦形目喙坚强钩曲,羽毛色彩鲜艳;夜鹰目和佛法僧目的趾型为并指型,而夜鹰目中爪具栉状缘;雨燕目属前趾型,不能在地上行走和站立。
6.鸣禽类鸣管和鸣肌发达。
只有雀形目,如家燕、大嘴乌鸦、喜鹊、八哥等。
为离趾型,跗跖部后缘具靴状鳞,尾羽12枚。
(四)鸟纲分目检索
利用检索表将实验室内陈列的部分标本检索分目。
如小鸊鷉、鸬鹚、灰雁、斑嘴鸭、白额鹱、银鸥、小白鹭、白腰杓鹬、丹顶鹤、家鸽、白鹇、苍鹰、耳鸺鹠、绯胸鹦鹉、大杜鹃、大斑啄木鸟、小翠鸟、小白腰雨燕、家燕、麻雀等。
中国鸟类分目检索表
蹼不发达或缺,脚适于步行 (7)
2 鼻呈角质管状……………………………………………………………………………鹱形目
鼻不呈角质管状 (3)
3 趾间具全蹼(全蹼足)……………………………………………………………………鹈形目
趾间不具全蹼 (4)
4 嘴通常平扁,先端具嘴甲;雄性具交接器……………………………………………雁形目
嘴不平扁或不具嘴甲,雄性不具交接器 (5)
5 翅尖长;尾羽正常发达…………………………………………………………………鸥形目
翅短,或尖或园;尾羽甚短 (6)
6 向前的三趾间具蹼………………………………………………………………………潜鸟目
向前的三趾各具瓣蹼……………………………………………………………………鸊鷉目
7 颈和脚均较长;胫下部裸出;蹼不发达 (8)
颈和脚均较短;胫全被羽;无蹼 (10)
8 后趾发达,与前趾在同一平面上;眼先裸出…………………………………………鹳形目
后趾不发达或退化,存在时位置亦较前趾稍高;眼先常被羽 (9)
9 翅大都短圆,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短,眼先被羽或裸出,趾间无蹼或具瓣蹼………
………………………………………………………………………………………鹤形目
翅形尖,或长或短,第1枚初级飞羽较第2枚长或等长;眼先被羽,趾间蹼不发达或付缺……………………………………………………………………………………鸻形目
10 嘴和爪均特别强锐弯曲;嘴基具蜡膜 (11)
嘴和爪均平直或稍曲;嘴基多不具蜡膜(鸽形目例外) (13)
11 足呈对趾型;舌厚而为肉质;尾脂腺被冉羽…………………………………………鹦形目
足不呈对趾型;舌正常;尾脂腺被冉羽或裸出 (12)
12 蜡膜裸出;两眼侧置,外趾不能反转(鹗属例外),尾脂腺被羽…………………隼形目
蜡膜被硬须掩盖,两眼向前,外趾能反转;尾脂腺裸出…………………………鸮形目
13 三趾向前,一趾向后(后趾有时付缺);各趾彼此分离(除极少数外) (19)
趾不具上述特征 (14)
14 足大都呈前趾型,嘴短阔而平扁;无嘴须……………………………………………雨燕目
足不呈前趾型,嘴通常强不平扁(夜鹰例外),常具嘴须 (15)
15 足呈异趾型……………………………………………………………………………咬鹃目
足不呈异趾型 (16)
足不呈对趾型 (18)
17 嘴强直呈凿状;尾羽通常坚挺尖出……………………………………………………鴷形目
嘴端稍曲,不呈凿状;尾羽正常……………………………………………………鹃形目
18 嘴长,或强直,或细而稍曲,有的种类具盔突;鼻不呈细膜管状,中爪不具栉缘………
……………………………………………………………………………………佛法僧目嘴短阔;鼻通常呈细膜管状;中爪具栉缘…………………………………………夜鹰目
19 嘴基有柔软皮肤形成的蜡膜;上嘴先端膨大而具坚硬角质(沙鸡除外)…………鸽形目
嘴全被以硬性角质,嘴基无蜡膜 (20)
20 后爪不较他趾的爪长;雄性常具距…………………………………………………鸡形目
后爪较他趾的爪长;雄性均无距……………………………………………………雀形目
(五)代表种类特征观察
1.鸊鷉目Podicipediformes
凤头鸊鷉Podiceps cristatus俗称水葫芦。
4趾平而扁,具瓣蹼。
爪如指甲状。
嘴细长,直而尖;翅短小。
眼先、眼上纹和外侧肩羽白色;繁殖期具有羽冠和皱领。
雌、雄性羽色相似。
2.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
白额鹱Puffinus leucomelas鼻孔呈管状,趾间具全蹼。
嘴强大具钩。
体长约50㎝,头部以及头和颈的侧部均白,而缀以褐色纵纹,下体纯白无斑。
分布遍及沿海一带,常成群飞翔于海面追逐鱼群。
3.鹈形目Pelecaniformes
白鹈鹕Plecanus onocrotalus体形大,嘴平扁,喉囊大,伸达嘴的全长。
体羽白色,翼大而宽,初级飞羽的羽干淡色。
国家II级保护动物。
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夏季体羽为黑色。
脸颊与喉部白色。
头和颈部有细密白色丝状羽。
嘴黄褐色,嘴周及下嘴基部裸皮黄色,有黑斑点。
冬季颈部白色丝状羽消失。
4.鹳形目Ciconiiformes
小白鹭Egretta garzetta翅长不及30 cm,有羽冠,胸前被以矛状长羽;趾黑而杂以黄色;嘴黑色。
牛背鹭Bubulcus ibis繁殖羽色以白色为主,仅头、颈、上胸及背上饰羽橙黄色。
嘴和眼先裸出部分橙黄色,脚黑色。
冬季橙黄色饰羽脱落,全身羽色白色。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头、颈和背部羽毛均为白色;眼先及颏部裸出,为赤色;喙为黑色。
国家I级保护动物。
朱鹮Nipponia Nippon体色粉白,脸部朱红。
嘴长而下弯,嘴端红色。
颈后饰羽长,头、枕后饰羽、颈、背等鼠灰色,其余部分略淡粉色。
脚红色。
冬羽通体乳白,泛粉色。
国家I级保护动物。
5.雁形目Anseriformes
大天鹅Cygnus cygnus或称黄嘴天鹅,是本目中体形最大者,体长可达1 m。
遍体洁白,嘴大都黑色,从眼先至嘴基部淡黄色。
国家II级保护动物。
鸳鸯Aix galericulata为小型鸭类。
雄鸟羽色华丽,头后有赤铜色羽冠,两翼具栗黄色帆状饰羽。
雌鸟背面褐色,腹面白色,羽色暗淡,无帆羽。
国家II级保护动物。
灰雁Anser anser羽色较淡。
嘴与肢粉红色,背部灰褐色有白色边缘,下体污白色,并杂以暗褐色小块斑。
尾上、尾下覆羽均为白色。
6.隼形目Falconiformes
苍鹰Accipiter gentiles雄鸟背部苍灰色,头颈部暗灰色,胸部有褐色横条斑纹,尾部灰褐色,有四条深色横纹。
雌体背部褐色。
金雕Aquila chrysaetos大型猛禽,全长约90㎝,翅长超过60 cm。
头顶暗褐色,头后及后颈具赤褐色矛状羽;背和两翅暗褐色,胸部中央具淡色纵纹。
国家I级保护动物。
游隼Falco peregrinus翅长超过30 cm,是隼科中最大的种类。
第二枚初级飞羽最长。
具有狭长而尖锐的翼,短而阔的喙,上嘴尖端具齿状突。
背部灰色,腹面白色而具有暗色斑点或横行带状斑纹。
7.鸡形目Galliformes
原鸡Gallus gallus为家鸡的祖先,原产于亚洲东南部,形似家鸡但体较小,行动敏捷。
头顶有锯齿形肉冠,喉部具肉垂1对。
栖于树林中,善飞善走。
雄性好斗,距尖锐。
见于我国云南西南部。
国家II级保护动物。
白鹇Lophura nycthemera雌、雄体羽颜色各异。
雄鸟上体和两翅白色,密布“V”形黑纹,头上的羽冠及下体灰蓝黑色;尾羽长,白色,具不规则的黑色斜纹。
雌鸟上体棕褐色,下体色较浅,有许多褐色斑点。
广东省省鸟。
灰孔雀雉Polyplectron bioalcaratum雄鸟全身几为灰褐色,两翅及尾羽上有眼状斑。
雌鸟体形较雄鸟小,羽色较暗,尾短,眼斑不显。
脚强壮,善于奔走。
翅较短,拙于飞行。
国家I级保护动物。
8.鹤形目Gruiformes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又名仙鹤。
身体高大,体羽大部为白色;头顶无羽,呈朱红色,似肉冠状,故名丹顶鹤。
颊、喉及后颈为暗褐色。
脚灰黑色,后趾不着地。
为我国特产珍贵鸟类,国家I级保护动物。
白胸苦恶鸟Amaurornis phoenicurus又名白面秧鸡。
繁殖期间常彻夜鸣叫,声似“姑恶”,故名。
上体灰黑色,胸部白色,嘴黄绿色,嘴基膨大。
肛周羽褐色。
夏季遍见长江以南各省。
9.鸻形目Charadriiformes 白腰勺鹬Numoniue arquata 为大型鹬类,嘴基长而下曲。
下背和腰白色,头、颈、胸、上背、飞羽及喉均为淡褐黄色,各羽中央有黑色纵纹,下背、腰、尾、额、脸均为白色,尾羽有棕色横纹。
分布遍及全国。
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嘴长而端部向上反曲。
头和眼先黑色,上体白色,尾羽白,先端略灰。
腹部白。
翅尖长。
腿很长。
10.鸥形目Lariformes
银鸥Larus argentatus背、腰及翅上覆羽均深灰色,外侧飞羽黑褐而具白端,体上余羽纯白色。
嘴黄色,下嘴具红端。
以鱼虾为食,在我国沿海各省均有分布。
11.鸽形目Columbiformes
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雌、雄体色相似。
头顶及脸部深灰色,后颈有明显的珠状斑,上体灰褐色,下体粉红色,外侧尾羽先端白色。
是我国常见的留鸟。
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雌、雄体色相似。
上体以褐色为主,后颈基部两侧杂以蓝灰色的黑斑,肩蓝灰色。
下体红褐色。
翼上覆羽及三级飞羽黑色,缘以棕红色,形成翅上花斑。
12.鹦形目Psittaciformes
绯胸鹦鹉Psittacula alexandri雄鸟嘴色鲜红,胸部赤红带蓝辉;雌鸟嘴黑色,胸腹颜色概为浅黄绿色。
头顶及两颊紫灰色;从额至眼前有一黑纹。
体羽一般为绿色,国家II级保护动物。
13.鹃形目Cuculiformes
大杜鹃Cuculus canorus上体大致银灰黑色,两翅黑褐,翼缘白而杂以褐斑。
腹部大都白色而杂以褐色横斑。
连叫两声一停,声似“布谷”,故称布谷鸟。
14.鸮形目Strigiformes
雕鸮Bubo bubo全长约66㎝。
体羽大部为黄褐色,喉白色,腹及尾下覆羽有黑色细横斑。
上背和下腹棕色。
嘴和爪铅色。
主要以农田鼠类、野兔和雉类为食。
国家II级保护动物。
15.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
普通夜鹰Caprimulgus indicus头和整个上体大都灰褐色,具黑色和黑褐色蠹状细斑。
颏、喉黑褐色,具棕色细斑;下喉有一大型白斑。
中央尾羽灰白色,具黑褐色宽阔横纹。
胸灰白色,满布以黑褐色横斑;腹和两胁均红棕色。
外侧4对尾羽具白色斑纹。
16.雨燕目Apodiformes
楼燕Apus apus或称北京雨燕。
体形似家燕而稍大,翼狭长,折叠时超过尾端。
体羽纯黑褐色,仅颏和喉部为暗白色。
完全以昆虫为食。
白腰雨燕Apus pacificus体长近20㎝,上体灰黑褐色,白色腰带宽约1.0-2.5 cm。
尾呈深叉状。
喉部具粗的暗褐色羽干纹。
翅尖长。
喜群飞,飞捕昆虫为食。
17.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冠鱼狗Ceryle lugubris头顶、头侧以及羽冠均黑色具白点,羽冠中的后头羽毛白色而具黑点。
上体全部暗灰黑色,满缀以白点斑和横斑。
普通翠鸟Alcedo atthis 头暗蓝绿色艳翠蓝色细斑。
眼下和耳羽粟棕色,耳后颈侧白色,体背灰翠蓝色,肩和翅暗绿蓝色,翅上杂有翠蓝色斑。
喉部白色,胸部以下呈鲜明的粟棕色。
雄鸟嘴黑色,雌鸟上嘴黑色,下嘴红色。
18.鴷形目Piciformes
大斑啄木鸟Picus major雄鸟枕部有一鲜红块斑,头顶、后颈、背、翼及尾均为亮黑色,翼上有白色圆斑或块斑;额、头侧及下体为白色而略染有浅赤色。
雌鸟枕部无鲜红块斑。
黑枕绿啄木鸟Picus canus通体暗绿色,无羽冠,雄鸟前额至头顶的前半部鲜红色,雌鸟前额至头顶均为灰色,缀以黑色纵斑。
19.雀形目Passeriformes
百灵Melanocorypha mongolica鼻孔被羽掩盖,后爪长而直。
头上和尾基呈栗色,翅黑而具白斑,胸具近于黑色的横带。
家燕Hirundo rustica嘴短阔而弱。
上体呈金属反光的蓝黑色。
额、喉栗色,胸具不完整的黑色横带,下体余部腹部白色无斑,上体余部均为灰蓝黑色。
夏季遍及全国各地。
黑枕黄鹂Oriolus chinensis自鼻孔后缘起有一道贯眼黑斑直抵枕部。
翅黑而具黄斑,中央一对尾羽仅具狭窄的黄色端缘。
其余羽毛均为金黄色。
雌鸟色较苍淡。
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通体黑色,额羽发达,且特延长而高耸。
两翼有白斑,飞行时明显,尾羽黑色,先端白色。
为南方留鸟。
喜鹊Pica pica整体除两肩各有一大块白斑及腹羽白色外,通体均为黑色。
飞羽闪蓝辉,尾羽闪绿辉,展飞时尾羽呈楔形。
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us嘴粗大,后颈羽毛柔软松散如发。
除腹、尾下覆羽外,皆多少呈浓淡程度不同的紫蓝色光泽。
体形较小,翅长不及360㎜。
画眉Garrulax canorus 眼圈白色,眼上方有清晰的白色眉纹;额和头顶前部棕黄色;上体棕褐色,颏、喉及上胸棕黄色,腹部中央灰色,两肋及尾下覆羽浅棕黄色。
广州市市鸟。
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a 又名相思仔。
体形只有拇指般大小,翅长不超过51㎜。
前额黄色较显著,上体绿色沾黄,颏、喉黄色。
眼周具白圈,故名绣眼鸟。
白鹡Motacilla alba黑白二色。
雄鸟额、头顶前部、头侧、颈侧白色,后头、背、肩部及腰部黑色。
贯眼纹黑色或无。
尾羽黑色,最外侧两对为白色。
颏喉部及前胸为黑色。
下体局部为白色。
鹊鸲Copsychus saularis雄鸟头、胸、背蓝黑色,翼黑色并有一细长白斑,中央尾羽黑色,其他尾羽白色,腹及尾下覆羽白色。
雌鸟与雄鸟相似,但以灰黑色代替雄鸟蓝黑色部分。
麻雀Passer montanus头顶及上体粟褐色,具黑色的纵纹,颈部具有白色的领环,翼和尾黑褐色,具淡黄色羽缘,翅上两道白斑非常显著。
颏、喉部黑色。
颊部白色,上有一显著的黑斑,贯眼纹黑色。
下体污白色。
嘴黑,脚褐色。
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体形似麻雀而稍大,雄鸟额基和头侧黑色,上体暗栗褐,上背杂以黑纹;翅上具白色翼斑;胸前有一栗色圈,下体余部鲜黄。
五、作业与思考题
1.根据鸟类的生活习性可将鸟纲分为哪几大类群?它们各有何特征?
2.写出雁形目、鹈形目、鹳形目、鹤形目、隼形目、鸮形目、鴷形目、鹦形目、鸡形目、鸽形目、雀形目的鉴别性特征及代表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