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3高考通关-《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2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高考通关题组一、选择题
1.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以下城市可能会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是( )
A.大庆、西安、玉门、克拉玛依
B.大庆、抚顺、阜新、匹兹堡
C.多特蒙德、伊春、郑州、长沙
D.玉门、抚顺、郑州、西安
2.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3.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山西铝土储量丰富
B.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C.山西冶金工业技术水平高
D.山西劳动力资源丰富
4.山西建设坑口电站,不能达到的目标是( )
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输出方式
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省内环境污染
5.山东海阳核电厂址距烟台市93公里,距青岛市107公里。

规划建设2台125万千瓦核电机组,首台计划于2014年5月投产发电,届时年发电量将达175亿千瓦时,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核能发电项目。

在海阳市建设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①核能资源丰富②核能开发资金与技术有保障③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山东海阳核电厂址距烟台市93公里,距青岛市107公里。

规划建设2台125万千瓦核电机组,首台计划于2014年5月投产发电,届时年发电量将达175亿千瓦时,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核能发电项目。

开发利用核能资源的主要优点是( )
A.清洁,为山东半岛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
B.投资成本低廉
C.技术先进
D.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7.山东海阳核电厂址距烟台市93公里,距青岛市107公里。

规划建设2台125万千瓦核电机组,首台计划于2014年5月投产发电,届时年发电量将达175亿千瓦时,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核能发电项目。

除发展核能资源外,沿海地区还具有开发潜力的新能源是( )
A.地热
B.天然气
C.风能
D.太阳能
8.读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我国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
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
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的67.58%。

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
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

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单位GDP、能源消
耗量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东北三省
2003年经济
23798 11335 13094 12957
总量(万亿元)
增速均值14.8% 15.5% 12.2% 10.7%
2002年三大
6∶52.1∶41.9 4.9∶49.8∶45.3 10.0∶45.7∶44.3 12.8∶49.7∶37.5 产业结构比重
2003年三大
5.1∶54.6∶40.3 4.1∶52.4∶43.5 9.5∶47.2∶43.3 12.5∶50.4∶37.1 产业结构比重
(1)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4分)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4)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材料三,说明山西省工业结构的优劣,并指出其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13分)
14.读山西省的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1)从位置、地形、气候方面,概述山西省的自然条件。

(2)据下表分析山西省经济的特点。

山西省的产业结构表
产业GDP产值对GDP增长的
贡献率
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276.6亿元2.7% 5.8%
第二产业2742.5亿元72.9% 57.8%
第三产业1727.4亿元24.4% 36.4%
2006年山西省GDP达到4746.5亿元,轻重工业的比重为5.7:94.3,
以煤炭开采和加工利用为主的产业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3)
(4)根据上述图表资料,分析山西省应怎样调整产业结构才能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1)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2)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加剧
(3)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4)优:围绕能源(煤炭)开发,充分发挥本省铝土矿、铁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了三条产业链,实现了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劣:工业结构重型化,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不断持续发展。

调整方向: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10.答案:(1)山西省位于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以北,长城以南;地形主要以黄土高原为主,中部为河谷(汾河谷地);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经济特点:山西第一产业较为薄弱,第三产业比重低,以第二产业为主;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较为薄弱;煤炭开采和加工利用为主的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

(3)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同时煤炭开采引起大面积地表下沉和塌陷,以煤炭为主的生产和消费结构造成大气和水源的污染严重。

(4)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