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设计的原则与措施总结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靠性设计的原则与措施总结
对于一个复杂的产品来说,为了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都是采用提高组成产品的每个零部件的制造精度来达到;这样就使得产品的造价昂贵,有时甚至难以实现(例如对于由几万甚至几十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很复杂的产品)。
事实上可靠性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从设计中入手来解决产品的可靠性,以改善对各个零部件可靠度(表示可靠性的概率)的要求。
可靠性设计的原则
(1)选择设计方案时尽量不采用还不成熟的新系统和零件,尽量采用已有经验并已标准化的零部件和成熟的技术。
(2)结构简化,零件数削减。
如日本横河记录仪表10年中无件数削减30%,大大提高了可靠性。
(3)考虑功能零件的可接近性,采用模块结构等以利于可维修性。
(4)设置故障监测和诊断装置。
(5)保证零件部设计裕度(安全系数/降额)。
(6)必要时采用功能并联、冗余技术。
如日本的液压挖掘机等,采用双泵、双发动机的冗余设计。
(7)考虑零件的互换性。
(8)失效安全设计(Failure Safe),系统某一部分即使发生故障,但使其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致影响整个系统的功能。
(9)安全寿命设计(Safe Life),保证使用中不发生破坏而充分安全的设计。
例如对一些重要的安全性零件如汽车刹车,转向机构等要保证在极限条件下不能发生变形、破坏。
(10)防误操作设计(Fool proof)
(11)加强连接部分的设计分析,例如选定合理的连接、止推方式。
考虑防振,防冲击,对连接条件的确认。
(12)可靠性确认试验,在没有现成数据和可用的经验时,这是唯一的手段。
尤其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预测精度还很低。
主要通过试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