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四次月考试卷(I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2020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四次月考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7高一上·河北月考)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
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
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
’”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 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
B . 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
C . 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
D . 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
2. (2分) (2018高一上·黑龙江月考) 《史记正义》记载:“周封以五等之爵,蓟燕二国俱武王立,因燕山、蓟丘为名,其地足自立国。
”与此记载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 禅让制
B . 宗法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3. (2分) (2017高一上·河北开学考) 《咏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
这一“改姓”现象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察举制
4. (2分) (2017高三上·邵东月考) 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 耕牛的极度缺少
B . 精耕细作的需要
C . 冶铁技术的落后
D . 小农经济的局限
5. (2分) (2017高一上·西安期中) 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进入另一个阶层,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下列选项中,最能促进社会流动的是()
A . “立嫡以长不以贤”
B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C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 .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6. (2分)《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
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
”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 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 . 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C . 内阁实际地位等同于六部
D . 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7. (2分)下列机构的设置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是()
A . 废除行中书省,设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
B .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设立
C . 南书房
D . 军机处的设立
8. (2分) (2018高三下·泉州模拟) 古罗马最初的法学家全部是僧侣贵族,解答法律的权力也为他们垄断。
奥古斯都执政时期,法律解答逐渐突破了僧侣贵族的垄断,若干法学家被授予解答法律的特权。
这一变化()
A . 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提高平民地位
B . 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
C . 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推动法学进步
D . 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
9. (2分)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虽然伏尔泰在巴黎了解了一些启蒙新文化,然而,只是在1726年到了伦敦以后,诗人伏尔泰才成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在英国,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思想。
”他从牛顿的著作中看到的是
A . 如何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证实外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因
B . 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运用理智建立普遍法则来解释物质世界
C . 如何以推理为主要方式,提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
D . 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假说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
10.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期末) 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联邦清洁空气法案,“根据部分优先权的规定,联邦政府把落实环保法案的责任归回各州,但对是否接受各州的行动方案,联邦政府保留最终决定权。
”该规定主要体现()
A . 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B . 各州有权制定自己的法律
C . 州法律制定推动了联邦法律的完善
D . 联邦政府可以干涉各州事务
11. (2分)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
A . 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
B . 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
C . 议会都拥有立法权
D . 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
12. (2分)“美国、德国早在建国前,就有地方独立自治的传统,但却苦于没有统一的民族国家。
所以,美国、德国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不仅要关心政体问题,还必须要关注国家如何构建问题。
”为此,美德两国的国家构建是()
A . 民主共和制
B . 君主立宪制
C . 联邦体制
D . 邦联体制
13. (2分)成立于1753年的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文物约为2、3万件,其中很多是在20世纪初到40年代这一时段入藏的。
对这一现象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 . 政局动荡和日本侵华是造成中国文物流失的主要原因
B . 英国政府对世界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
C . 英法联军利用侵略对中国文物大肆抢夺
D . 文物成为中英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14. (2分) (2016高一上·攀枝花月考)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15. (2分)《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 . 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 . 材料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D . 反映了各阶级不同的斗争方式
16. (2分)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 . 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 . 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 . 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 . 它是亚洲革命风暴的重要组成部分
17. (2分)龚自珍在担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时说:“我朝藩服分二类,其朝贡之事……自朝鲜至琉球,贡有额有期,朝有期。
西洋诸国,贡无定额,无定期。
”龚自珍的表述,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的思想是
A . 天下观念开始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
B . 逐渐看清西洋诸国来华朝贡的实质
C . 抛弃了夜郎自大的天朝上国的思想
D . 仍满足于“天下一统”的政治理想
18. (2分) (2018高一上·温州期中) 有学者认为:“那一次的海军战争是我民族在这次全面抗战以前最要紧的一个战争。
如胜了,高丽可保,东北不致发生问题,而在远东中国要居上日本居下了。
”该学者说的“海军战争”发生在()
A . 鸦片战争中
B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C . 甲午战争中
D .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
19. (2分) (2018高一上·绥芬河月考) 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A . 金田起义、天京变乱
B . 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C . 永安建制、天京变乱
D . 定都天京、天京变乱
20. (2分)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B .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C . 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1. (2分)(2016·大庆模拟) 太平军曾经“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
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
太平军的这种行为()
A . 对传统文化过于简单粗暴
B . 有利于发动贫困群众
C . 奠定太平天国文化基础
D . 冲击了世人对科举的态度
22. (2分) (2017高一下·张家口期末) 《过境税声明》的发表和《海关税则》的制定,是“协定关税”制在中国近代的最早实施。
作为清政府方谈判代表的耆英,沾沾自喜地向朝廷报告说,实行《海关税则》不会减少关税收入,“通盘合算,实属有赢无绌”。
这说明清政府()
A . 重视外交谈判技巧的使用
B . 现代市场竞争意识淡薄
C . 看到了工业文明的先进性
D . 主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23. (2分) (2017高二上·武邑开学考)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A . 淞沪铁路
B . 唐胥铁路
C . 京张铁路
D . 京汉铁路
24. (2分)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是指
A . 清政府
B . 南京临时政府
C . 北洋政府
D . 南京国民政府
25. (2分)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共同的本质特点是()
A . 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 都极力维护奴隶制
C . 都特别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
D . 外邦人均无政治权利
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40分)
26. (10分)(2019·宿州模拟) 材料:并左雄以孝廉入仕,优心史治,留意人才,重视选举。
汉顺帝阳喜元年(132年),左雄以察举流界为名上言皇帝,请求改革。
左雄根据孔子所言“四十而不感”,强调不满四十岁不得应选,对于特别杰出者则留下了灵活的余地。
当时察举制的其他科目如贤良方正等都有考试,左雄认为察举孝廉也应引入考试制度,虽然有时人反对,但是最终考试制度得以推行,影响深远,阳嘉舒制规定只取经术与文吏两科,德行和政事未列入,要求”诸生通章句,文史能发奏”。
阳嘉舒制一经颁布即得到了实施,起初的执行也非常严格,和帝水元(89-104年)之后,岁举孝康可有200余人,阳嘉二年所举仪30余人。
随着东汉的我,这场改革仅仅推行了13年,但其精神却在后世得以延续。
--摘编自文定想《阳嘉新制述评》
(1)根据材料,概述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左雄改革察举制的影响。
27. (10分)(2017·德州模拟)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私门无著述文字”,就造成了“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
贵族关心的是维护统治地位,扩大统治范围,无暇顾及教育,“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诗·郑风·子衿》序)。
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
士阶层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养士之风形成。
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私家讲学,专门培养士。
“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四夷”。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财政大权、监督权,议会还有权改变君主的人选,是议会生君主,而“学校”从来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君主和“学校”的权力范围划分,其自身的财政尚且不能独立,君主对“学校”有着绝对的控制权,是君主生“学校”。
英国议会自14世纪以来区分上、下院,其组成人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利益阶层,复杂的人员构成使议会成为反映社会不同声音和需求的场所,而组成“学校”的主体是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大儒、士人们,单一的人员构成使得“学校”的声音也是单一的,这些人形成的“学校”反映的不是民意而是道义。
英国议会的组织机构、活动程序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并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
而在这一方面黄宗羲基本没有言及。
——摘编自林树青《论黄宗羲的“学校”思想》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教育领域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议会”与中国“学校”的主要不同。
28.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律的权力高于国王的权力;过去国王拥有的“搁置”法律的权力是非法的;国王未经议会同意,无权征税;在和平时期,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选举必须自由,议会议员拥有言论自由,
议会应经常集会……——《权利法案》
材料二1688年“光荣革命”后,国王是被“邀请”来的。
国王权力的来源已不是上帝而是议会。
在财政、军事、政治、外交各个方面,国王的权力都受到议会的限制。
其中最关键的是,议会控制了财政权力。
离开议会的财政支持,国王就难以为继。
“国王靠自己生活”已成历史陈迹,“国王靠议会生活”成为新制度的一个明显特征。
(1)据材料一概括《权利法案》的内容。
(2)《权利法案》确立了怎样的代议制度?它体现了什么基本原则?
(3)据材料二分析1688年“光荣革命”前后,国王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9. (5分) (2017高三下·赣州模拟) 阅读材料后回答。
材料:191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湘江评论》连载毛泽东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
文中对辛亥革命作了生动地描述并指出:辛亥革命使人们有了“一层觉悟”,这就是“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
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人们应该有话敢说,有事敢做。
同时又指出,虽然辛亥革命所持之“主义”,是为一般民众所赞成的,但革命行动本身,却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
——据鲁振祥《孙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毛泽东半个世纪论说述要》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辛亥革命的社会价值”自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二、非选择题 (共4题;共40分)
26-1、
26-2、
27-1、
27-2、
28-1、
28-2、
28-3、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