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节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祭灶节的故事
关于祭灶节的故事
祭灶是中华传统的风俗。
已经历史悠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是民间尊崇的以为⼤神。
每年的农历⼗⼆⽉⼆⼗三都会有祭灶的风俗习惯。
那么关于祭灶节有这样⼀个传说故事,你知道吗?下⾯是⼩编带来的关于关于祭灶节的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祭灶节的故事篇1
廿三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等,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之神。
灶君本⼈,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
后来⼜衍⽣出许多说法。
晋以后则列为督察⼈间善恶的司命之神。
⾃⼈类脱离茹⽑饮⾎,发明⽕⾷以后,随着社会⽣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类⽣活密切相关。
崇拜灶神也就成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项重要内容了。
故《礼记·祭法》
中“王为群姓⽴七祀”,即有⼀祀为“灶”,⽽庶⼠、庶⼈⽴⼀祀,“或⽴户,或⽴灶”。
中国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
魏晋以後,灶神有了姓名。
隋杜台卿《⽟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
唐李贤注引《杂五⾏书》⼜称,“灶神名禅,字⼦郭,⾐黄⾐,披发,从灶中出”。
灶神初为⼥神,或称是⽼妇,或称是美⼥,说法诸多。
⼤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郭,当属男神。
现在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是⼀对⽼夫妇并坐,或是⼀男两⼥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的画像。
中国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位⼥性⽼母。
“管⼈住宅。
⼗⼆时⾠,善知⼈间之事。
每⽉朔旦,记⼈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
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有灶君奶奶之说。
在不同的地区⾥,灶君夫妇⼜由不同的⼈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的民间传说故事。
灶王爷的民间传说:传说灶王爷是⽟帝派到每家的监察官,到了腊⽉⼆⼗三便要升天,去向上天的⽟帝汇报这⼀家⼈
的'善⾏或恶⾏。
⽟帝听后再将这⼀家在新的⼀年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所以在腊⽉⼆⼗三这⼀天,⼈
们“送灶”之时,要供上⽤饴糖和⾯做成的糖⽠,⽵篾扎成的纸马以及喂牲⼝的草料,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天甜甜嘴,上天说好话,⼊宫降吉福!
祭灶节的故事篇2
每年的农历腊⽉⼆⼗三⽇为汉族传统节⽇祭灶节,民间⼜称“交年”、“⼩年下”、“⼩年”。
这天晚上家家户户均⾏“祭灶神”的仪式。
祭灶神为商周时代五祀之⼀,初为夏祭,后改为腊祭。
古称“炎帝于⽕⽽死为灶”。
古祭灶⽇期,有“官祭三,民祭四,王⼋祭五,鳖祭六”之说。
每到这个时候,⼈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情,停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每到腊⽉⼆⼗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轮鞭炮。
城镇居民忙于购买⿇糖、⽕烧等祭灶⾷品。
⽽在⼴⼤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依照我国汉族的传统风俗,阴历腊⽉⼆⼗三⽇,叫做“⼩年”。
之所以如此称呼,恐怕是因为再过⼏天,作为“⼤年”的春节就要来临了。
因此,也可以说“⼩年”是“⼤年”的前奏或序曲吧!
⼩年祭灶是⼤江南北共同的习俗。
过去,到这⼀天⼈们都要在灶屋(厨房)的锅台附近墙壁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
佛龛神像的两侧还要贴上⼀副对联,上联写“上天奏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是“⼀家之主”。
古⼈云:“民以⾷为天”,所以⼈们把灶王爷恭恭敬敬地奉为⼀家之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位⼤神。
记述春秋时孔⼦⾔⾏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五祀为祀灶、门、⾏、户、中雷五神。
中雷即⼟神。
另⼀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井、户、灶、中雷)。
祭灶时要设⽴神主,⽤丰盛的酒⾷作为祭品。
要陈列⿍俎,设置笾⾖,迎⼫等等。
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
在不同的地⽅⽇期不同,在农历腊⽉⼆⼗三或⼆⼗四或⼆⼗五(民俗专家说,在古代,过⼩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年是腊⽉⼆⼗三,百姓家的是腊⽉⼆⼗四,⽽⽔上⼈家则是腊⽉⼆⼗五。
像北⽅,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受官⽓影响较重,因此⼩年多为腊⽉⼆⼗三;相反,南⽅远离政治中⼼,⼩年便为腊⽉⼆⼗四;⽽鄱阳湖等沿湖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年定在腊⽉⼆⼗五,“⽆论是哪天过⼩年,⼈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却是⼀致的”。
)(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三⼗为⼩年,正⽉⼗五为⼤年),在⼭东部分地区⼩年为腊⽉⼆⼗⼆。
⼩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
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三祭灶,⾃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过⼩年的分野。
祭灶节实际是中国古代世俗社会秩序的⼀种反映,表现普通⼈对皇帝及其基层官员的恐惧,以及对基层官员贿赂的风⽓,所谓“瞒上不瞒下”,只要把和⾃⼰最近的官员贿赂好,皇帝不会知道⾃⼰的所作所为,即使⼩有触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惩罚。
做糖⽠、祭灶是这⼀天的主要活动,从此后就进⼊准备过年的阶段,⼈们精神上开始放松。
【关于祭灶节的故事】相关⽂章:
08-08
08-08
11-12
10-09
11-09
09-24
10-08
06-28
12-11
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