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三二模浦东作文题解析及范文-----想成为任何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浦东二模作文题解析及范文
(两篇范文是63-65分)
原题回放: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想成为任何人,唯独忘了他自己。
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材料类型:现象类
话题词:想成为任何人
材料侧重:材料提供一种现象,没任何提示。
那么我们要先厘清几个概念,然后按常规向自己提问,深入思考:为什么想成为任何人,唯独忘了自己?这说明什么?这样想于个人、集体有何作用、意义或危害?人年轻时应怎样想才好呢?
一.厘清材料中几个概念
人年轻的时候:指个人成长的一个过程,不同于“年轻人”的群体名称。
想成为任何人:是一个目标,是行动指南。
想=做
任何人: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没有明确指是优秀的人。
普遍现象:意味着绝大部分情况如此,也不排除特殊。
二.为什么年轻时想成为任何人,唯独忘了他自己?
1.年轻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健全,在最初经历过世事后,发现自己的缺点,非但不知如何与自身的缺点共处,更不知如何去改善。
所以往往喜变化、爱模仿、好崇拜,易忘了自己。
2.年轻的时候对自己很不满意,不了解自己真正的长处和优点,羡慕别人所拥有的,是不成熟的表现,是自我否定和自我逃避(自卑的心理),是消极的想法。
3.网络时代,年轻人看到了更多不同层面的东西,有些人会心态不平衡---好比井蛙自有乐趣,逃出井口看到更大天空,一部分会不知所措,不能适应。
4.固化的阶级,快节奏的社会,生活的重压,让正年轻的人无限放大的焦虑,失去了对自己成长的自信。
5.年轻时,拥有想成为任何人的权利,践行一种与众不同的生命体验,丰富自己在世界行走求索的疆域。
三.人年轻时应该怎样做才好呢?
1.多读书、多学习,认识到人无完人,见证自己的思想和体格的成长,才能形成自己健全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2.面对想成为任何人与须做自己的现实,应先成为自己,再成为想成为的任何人
3.在不忘初心的前提下,多想他人学习,从而不断成就自己。
四.漂亮标题
①认尽他人成己身②入乎其内,出乎其外③多重体验,成就自我
④豪华落尽见真淳⑤历尽千帆,真我归来⑥廓然自立
五.素材积累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2.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
3.每个墓碑之下都是一部世界史,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宇宙。
---阎步克
4.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曾锴
5.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
6.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最后变得高贵而绵长---杜加尔
7.人就是要打开自己。
---赖声川
六.例文 1. 豪华落尽见真淳(63分)
①年轻时,我们想成为任何人。
诸如对英雄驰骋疆场的推崇,对精英意气风发的艳羡,对师长睿智能干的向往,甚至是对为恶之人肆意放荡的暗爽。
(引用材料,罗列现象)
②因为我们年轻时,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健全。
我们想成为任何人不是简单模仿,而是被他的内在吸引。
正如纪德所说:“借助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能认识风”。
从任何人那渐有模样的人生中,我们识出了自我如风般还未成形的人生所具有的诸多可能。
于是,年轻时的我们看到他人的生活,了解他人,并给予自己一些启迪与借鉴。
我们乐此不疲地模仿别人,重塑自我,循环
往复,永不停歇。
就好像小学时,我们梦想大多是宇航员、科学家,因为在我们这一年龄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中,这是最有本领的人。
而高中时,则倾向于医生、教师等,因为我们对现实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这是普通人能达到的崇高的职业,这是向善之心。
而对恶行潜意识中的一些趋同,就是本我欲望的向适之心。
(阐述年轻时我们想成为任何人的原因)
③这种向善之心与向适之心,在不断的博弈,融入成长中对世界的观照与自我的认识后,便可塑成独特的自我。
(小结,年轻时想成为任何人是要塑成独特的自我)
④但是,生活中正年轻的我们成了华兹华斯笔下“追逐他人幻影”的人。
古代“学得文武艺,贷与帝王家”,所有士子将仕途作为唯一价值。
今天正年轻的我们却说“我想当网红”,而忘了自己的初心。
实现自我的可能性也在这盲目构成的范式中被消解了。
这种盲目地追寻他人的轨迹,成为别人眼中艳羡的“生活在别处的人”,却与自己成长的初衷背道而驰,就算“凌绝顶”又如何?(阐述忘了自己的危害)
⑤人始终在形成中,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人生的终极意义,无关他人。
就如桑迪亚哥与马林鱼的搏斗中,这绝不是“想成为任何人”。
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里,没有任何人可以覆盖自我的意义,贤者不屑,庸人不能。
生命中时时刻刻都不能停止对自我的思索,我们要但求精进,无问西东。
(阐明自我价值的实现才是人生的终极意义)
⑤所以,年轻时我们要“入乎其内”。
从任何人的身上,找到自己,成就自己。
但我们还要记得“出乎其外”,超越对他人的模仿。
如伊卡洛斯般飞出盲目趋从他人的迷楼,不忘初心,练就属于自己的真我人生。
(阐明我们的做法:既要入乎其内也要出乎其外)
⑥“生活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渴望,渴望不断上升,最后变得高贵而绵长。
”让我们前半生认尽他人,后半生在此基础上不断成就自我。
如此,我们才能认尽他人成己身,即豪华落尽见真淳。
(总结全文,点明标题)
2. 历尽千帆,真我卓然(65分)
①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想成为任何人,唯独忘了他自己。
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现象。
(引用材料)
②为何是人年轻的时候而鲜有成年以后这样想?这也许是年轻人较强的可塑性。
人们常说年轻时有资本失败,在选择成为怎样的人时,即使全力以赴最终无能为力,也有从头再来的本钱与机会。
这就为年轻人想成为任何人提供了可能。
(分析想成为任何人的原因--可塑性)
③另外,跟历经世事的长者比,年轻时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可谓知之甚少。
于是就有了“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之说。
因心中的顾虑不多,这为好奇心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年轻人可获得海量的信息,更易看到各种不同层次的人,想成为他们眼中任何具有不同特点的人便不难理解了。
同时,年轻人对困难挫折更敏感,更易自卑,更易产生逃脱当下,想行走在天马行空的精神世界里。
因此在不知不觉中便唯独遗忘了他自己。
(阐述忘了自己的原因--好奇心与自卑感)
④曾锴说过:“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那是因为年轻时我们都怀有一份对世界的好奇、探索与热爱。
这不仅是天性,更是上天赐予的独特礼物。
无限的想象便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如此我们便难以被现实阻挡,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修炼,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路。
(阐述想成为任何人的意义)
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想成为任何人而忘了自己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相反,这可能是一条作茧自缚,甚至走向毁灭的不归路。
我们都生活在现实中,纵使想象的世界再美好,失去了所需的实践和能力,这样的想象终究是空洞而没有任何益处的。
人们在自我世界中沉溺,在现实世界中萎缩,这时却去宣扬自己强大的想象力,不觉得可笑吗?(阐述一味地想成为任何人的危害)
⑥面对想成为任何人,唯独忘了自己的现实,我们应先成为自己,再成为想成为的任何人。
我们无法逃脱自身去实现理想,想要成为任何人,只能先关注当下的自己,坚持自己才可能成为任何人。
我们牢记雅典神庙里的箴言
“认清你自己”,认清自己的初心,了解自身的长处与短处。
然后带着初心注视苍生,以静力量对抗外界的热与浮动,并在吸取他人和想成为的任何人身上之优点,奉行拿来主义而非丢弃“全身主义”之后,实现个体转型,积淀年轻的真正资本,成为更好的自己。
(明确我们的做法:先成为自己,再成为想成为的任何人)
⑧总之,想成为任何人,但不能忘了自己。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要有“世界为我而造”的魄力,怀着成为任何人的想象,坚持自我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争取做到历尽千帆,真我卓然。
(总结全文,点明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