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柳树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病综合征—柳树叶
肾病综合征—柳树叶
柳树叶清热,利尿,解毒。

主治白浊,小便不利,乳腺炎等
周某某,男21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收住院给予泼尼松治疗半个月无好转,全身浮肿加重,尿蛋白(+++),即转入市人民医院,给予泼尼松及环磷酰胺治疗1个月,仍无好转,全身高度浮肿,尿蛋白(+++)。

出院后,在门诊治疗给予倒垂柳树叶治疗,原口服药泼尼松逐渐减量后停用,全身浮肿逐渐消退,尿蛋白逐渐减少,治疗2个月,体力完全恢复正常。

随访2年未见复发。

治疗方法:鲜倒垂柳树叶,煮水代茶饮,每天1剂。

一般3个月痊愈,最长者4个月痊愈。

按语:辩证使用,谨遵医嘱
补肾中药,这样用疗效提高
1、牛大力+地龙——腰椎间盘突出
2、三七+海马——补肾活血。

3、杜仲+烫狗脊——补肾助阳,治疗风湿骨病。

4、女贞子+白茅根——尿血。

5、芦根+白茅根——用于尿路感染。

6、女贞子+海金沙——肾结石。

7、芡实+金樱子——用于蛋白尿
8、益智仁+补骨脂——治疗尿频,夜尿多。

9、蜈蚣+土元——通络止痛。

10、生栀子+丹皮——口苦
11、桂枝+白芍——调和营卫,治疗怕冷,出汗。

12、山楂+菊花——明目降血脂
13、枸杞子+菟丝子——小虫子活力差
14、川牛膝+木瓜——腰酸软无力。

15、穿山龙+土茯苓——提高免疫,解毒。

16、伸筋草+蒲公英——肾炎。

17、猪苓+大腹皮——肾病水肿。

补肾中药的配伍,这样用疗效提高。

1、鹿茸+水蛭——修复受损肾组织。

2、三七+牛大力——补肾活血止疼。

3、杜仲+续断——治疗腰酸痛。

4、熟地+山萸肉——滋养肾阴。

5、芦根+白茅根——用于尿路感染。

6、女贞子+小蓟——用于尿潜血。

7、芡实+金樱子——用于蛋白尿
8、益智仁+山药——记忆力差。

9、蜈蚣+脱力草——宗筋乏力。

10、丹皮+地骨皮——手足心热
11、桂枝+仙茅——手脚冰冷
12、山楂+菊花——明目降血脂
13、枸杞子+菟丝子——小虫子活力差
14、川牛膝+黄芪——下肢酸软无力。

15、穿山龙+防风——肾气不足风湿腿疼
生精助育汤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精助育汤,功能:温肾填精,补益气血;主治:死精过多所致男性不育症疗效快疗效快效果极佳;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熟地、菟丝子、淫羊藿、党参、天精子、淮山药、仙茅、鹿角胶、紫河车等十多种药材配伍而成;本发明针对男子温肾填精,补益气血;死精过多所致男性不育症疗效快,天然中药成分对身体无副作用本配方具有强精并且能有效增加精子的数量。

主权利要求: 1.一种生精助育汤,其特征是:是由下述重量份中药原料配伍而成:熟地6-20份、菟丝子6-20份、淫羊藿9-15份、党参9-15份、天仙子9-15份、淮山药9-15份、仙茅6-12份、鹿角胶3-9份、紫河车3-9份;制备方法:日1剂,水煎服;原方加减:肾阴偏虚者加女贞子;肾阳偏虚者加附子、肉苁蓉;气虚明显者加黄芪;脾肾两虚,便溏泻者加破故纸、炒白术;睾丸坠痛者加川楝子、荔枝
核;精液有脓细胞者加银花、公英。

生精助育汤(张翠环李经国)
[组成] 仙灵脾、枸杞子、山药、肉苁蓉。

[主治] 不育症。

(用法] 水煎服,上药每2日1剂、日服2次。

每月检查1次精液常规,2~3月为1个疗程。

肝肾阴虚(精子计数低)加熟地、龟板、女贞子、首乌;脾肾阳虚(活动力低)加巴戟、海马、鹿茸、红人参;精室湿热(白细胞多)加知母、黄柏、车前子、萆薜;精脉瘀阻(精脉曲张)加土鳖虫、莪术、丹参等。

[疗效] 本组65例。

治愈(服药l~3月精子密度2x108ml以上,其他各项均正常或妻孕者)共44例;有效(服药1~3月精液指标部分恢复)共15例;无效(服药1~3月精液指标无改
进)共6例,治愈率68%,总有效率91%。

附张翠环,副主任医师。

李经国,副主任医师(辽宁省阜、
新蒙古族自治县中医院
肾阳不足,中药这样配伍疗效好
1:桂枝+肉桂——温肾散寒,化寒气。

2:仙灵脾+威灵仙——通阳散寒治疗老寒腿。

3:杜仲+桂枝——寒湿腰疼。

4:菟丝子+车前子——视物模糊,眼睛干涩。

5:山药+肉豆蔻——五更泻。

6:补骨脂+益智仁——尿频。

7:黄连+肉桂——失眠。

8:枸杞子+菊花——眼睛痒
9:鹿角胶+龟板胶——阴阳双调。

10:牛大力+黄芪——极度乏力。

补肾壮阳的中药有哪些?
肾为先天之本,肾有主骨生髓、藏精纳气之功能。

肾阳虚则出现怕冷、肢凉、腰背酸痛、阳痿、早泄、性欲减退、浮肿、尿少、面色无华、舌体肥胖、小便清长等症。

如临床上表现为衰弱症的慢性肾炎,
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低下、神经衰弱症等,对于肾阳虚所至的以上诸症,应该选用补肾壮阳的药物和方剂治疗。

具有补壮阳效果的中药很多,如附子、干姜、肉桂、肉苁蓉、仙茅、淫羊藿、阳起石、骨碎补、巴戟天、川续继、狗脊、补骨脂、山药、胡桃肉、金樱子、益智仁、桑螵蛸、复盆子、菟丝子、鹿茸等。

在临床上使用这些药物治疗时,还要根据病人的表现,症状、舌质、舌苔变化及脉象,随症加减用药。

如伴有阳痿早泄时用芡实、金樱子、阳起石、莲子肉等配伍;伴有水肿时常与泽泻、车前子、茯苓、猪苓等药物配伍;伴有小便多,遗尿时常与益智仁、桑螵蛸、复盆子等配伍。

病人体虚或气喘、肢凉时,又常与附子、党参、黄芪、龙骨、壮蛎等药物配伍。

常用的补肾壮阳方剂有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缩泉丸、贞武汤及五苓散等,均可随症加减选用。

阳气,生命的通行证!两味药,一补一通,补足全身阳气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名医效验药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华药海》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跟你聊聊,如何补益阳气。

为什么说这个?很简单——阳气是生命的通行证啊。

阳气,作为生命的动力,是我们人生之旅必备的通行证。

没了阳气,我们的生命之舟就戛然而止,寸步难移。

在这方面,我想跟你分享一张药茶方子。

它源于中医临床常用的药对。

咱们来看一下——
准备中药桂枝6克,肉桂3克,两味药研成粗末,一起放入茶杯当中,用沸水来冲泡。

加盖闷泡20分钟以后,再来饮用。

可以反复续水。

这个药茶方子,是我老师曾经用过的。

我记忆深刻。

有一回,我随老师去做义诊。

其间,一个老太太来找他。

什么毛病呢?就是总感觉全身发凉,怕冷,腰那个地方冷痛,膝盖和脚踝发凉,上面的肩膀、肘关节、腕关节都发凉,似乎是有冷风往里吹。


为这个毛病,她一年到头都穿得很厚,甚至在大夏都要穿一件薄毛衣。

另外,老太太还有一点低血压。

我老师听完,就问老太太,以前服过中药没?老太太说,没有,顶多用点膏药。

我老师给写了一个配伍,就是前面所说的桂枝6克,肉桂3克。

不过,不是用水泡,而是用水煎开那么一下,然后就喝药汁。

此后如果再用,就可以不断地续热水。

等后来,我们一段时间以后,再去那个社区做义诊,老太太一眼就认出我们。

她高兴地说,用这个小配伍,身上确实暖和一些,夜里发凉、冷痛的感觉要减轻很多。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非常欣慰。

患者眼中那种感激的眼神,我一辈子都忘不掉。

接下来,我给你说说这两味药配伍应用的奥秘。

其实,这个桂枝和肉桂啊,都是同一种植物上的东西。

只不过,桂枝在上头,肉桂下头。

桂枝作为枝条,可以温阳化气、温经通脉,肉桂不用多说,作为接近树根部位的树皮,那是温补肾阳,改善脾肾阳虚、鼓舞阳气的要药。

而我们人呢,肢体就恰好为桂枝所主,腰部作为肾之府,恰好为肉桂所主。

所以肉桂和桂枝配伍,可以有效地滋补肾阳,同时还能温通四肢的经脉。

如此一来,我们一身的阳气,不就被彻底鼓舞起来了吗?
所以说,这个配伍,就是鼓舞阳气的配伍。

它既能鼓舞阳气之本(肾阳),还能鼓舞阳气之末(四肢),所以对素体阳虚,又外感风寒所致的顽固肢体冷痛,有很好的作用。

这个药对,我老师跟我讲,据说是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何师的经验方。

他就用这个配伍,调治低血压。

当然,临证的时候也可能
加入其他药材。

但是最核心的,就是肉桂和桂枝。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参考。

平时舌体淡胖、舌淡苔白、脉象细弱、神疲乏力、腰膝冷痛、四肢发凉、关节无力,证属素体阳虚,外感寒邪的人,可以适当借鉴。

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孕妇、经期女性不能用。

如果你拿捏不准,要请专业人士为你当面辩证,指导用药,切忌妄投。

好了。

就说这么多。

刘渡舟:使用经方不可妄动,也不可不变通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方剂,人们习惯叫做经方。

经方的历史沿革很久,用于今天是否还能有效? 有人说:“古方不能治今病”。

但是,清代的陈修园先生却认为“经方效如桴鼓”,治病功效要胜于它方一筹。

使用经方,必须辨证无误,方证结合严密,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然而今人之使用经方方有时相合,有时也不尽相同。

所以,使用经方就必须掌握两种情况:第一,对经方不能随意改动药味及其剂量,以保持古人制方之原意;第二、在特定情况下,也必须对经方进行加减变通,以求适应疾病的变化要求。

首先读谈经方制剂的原则性。

请看《伤寒论》的第一张方子桂枝汤。

在桂枝汤中,桂枝、芍药及其剂量比例是很严格的,仲最不允许人们随意改动而破坏其方义。

桂枝汤的药物组成是: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如果将此方剂量加以改变:把桂枝增至五两,则叫桂枝加桂汤;
把芍药增至六两,则叫桂枝加芍药汤。

可见,尽管本方的药味不变,由于剂量变了,也不能叫做桂枝汤。

•如果不从剂量而从药味的加减来讲:
如将本方减去了芍药,则叫桂枝去芍药汤;如减去桂枝,则叫桂枝去桂汤,也都不能叫桂枝汤,也不能治疗桂枝汤范围的各种病证,这就是经方不能擅自改变的一个实例。

有相当一部分人,只知强调经方的严格,而不知经方变通的意义,反把富于生命力的经方框得过死,在临床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这是教条主义的残余,我们必须加以反驳。

病例:有一天我带硕士研究生实习。

病人张某因患“早期肝硬化”来诊。

患者面色黧黑,左右两胁肝脾痛如锥刺,日轻夜重;小便色黄,大便尚可,惟饮食不馨,食后每见腹中胀为甚。

切其脉弦而责责,舌质紫黯苔则白润。

余辨此证为肝脾血络瘀滞,肝不疏泄,脾不运化,而气血凝滞,则三焦为之不利。

疏方:柴胡12g,黄芩6g,半夏10g,生姜10g,党参6g,炙甘草6g,大枣7枚,桂枝10g,赤芍10g,鳖甲30g,生牡蛎30g,红花10g,茜草10g,蛰虫10g,蜣螂10g,射干10g,紫菀10g,石韦12g,瞿麦12g。

患者问余服药见效的时间,余曰:服此方15 剂为一疗程,而汝之病症已入血分,大约在服60剂后(为四个疗程),可望病减而肝脾之痛得瘳。

患者按所嘱服药.两月后,面色变白,精神有增,肝脾之痛消失,而且胃开能食,腹胀不发,体力转佳。

再三向余道谢!
诸生视为仙方面争相抄录。

并问此方何名;见于何书? 余曰:此即《金匮要略》之鳖甲煎丸也。

然本方之药味不全相符,乃经余之变通化裁而成。

诸生曰,何不购于药肆? 曰:此丸药“文革”前江西、北京等地尚能购置,如今中药奇缺,况整甲煎丸乎? 今经余揆度成为此方,实不得已而为之也。

病例:又有一次,我的学生某君治一慢性肝炎患者,其症状为口苦咽干,而肝区苦痛,所奇者大便溏薄,每日二三次,腹胀不欲食。

同学以余之经验,为疏:
柴胡14g,黄芩10g,天花粉12g,牡蛎30g,桂枝10g,干姜
10g,炙甘草6g。

本方名柴胡桂枝干姜汤。

见于《伤寒论》太阳病下篇。

此方清胆热,温脾寒,寒热并用而和解少阳之邪,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并下阳明之燥结,乃是相互呼应之姊妹方。

然而患者连服7剂,大便仍溏,腹部仍胀,效果不显,乃转请余诊。

切其脉沉弦迟而无力,视其舌谈嫩不红。

余曰:此诚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也。

其所以不效者,守古方而欠于变通之故。

余在其原方基础上,减黄芩为6g,增干姜为12g,又加党参10g,白术10g,嘱再服七剂,则腹胀去,大便成形,胁痛锐减,饮食有味,而奏全功。

余语学生曰:“学而不思则罔”,读古人方要究其意蕴,识其证机所在,因证施方,而不拘于一格。

今脾家虚寒作泻,则理中汤不啻三年之艾矣。

黄芩苦寒损阳而不知减,参、术甘温培脾又不知加,只知固守原方,则何异守株待兔也某生似有所悟,作礼而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