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课⼩苗的诞⽣
1、种⼦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分】、【充⾜的空⽓】。

2、⼀粒种⼦就是⼀个【幼⼩的植物体】。

只有【条件合适】时,种⼦才能萌发成幼苗。

3、在⾃然界,种⼦春天才开始萌发,说明【种⼦萌发需要⼀定的温度】。

4、浸泡在⽔中的种⼦,⽔⾯上的种⼦能萌发,⽽下⾯的种⼦却没有萌发,说明【种⼦的萌发需要⾜够的空⽓】。

5、⾬后种⼦容易萌发,说明【种⼦的萌发需要适量的⽔分】。

6、我国“神⾈三号”2002年4⽉1⽇成功地返回地⾯。

⾸次成功搭载并返回⽤于推⼴的植物试管苗是【葡萄】、【树莓】和【兰花】。

7、通过实验表明我国研制的飞船,其⽣命保障系统很完善,【温度】、【光照】、【空⽓】、【⽔】等能够满⾜植物⽣长的需要。

8、在⾃然界,种⼦⼀般在【春季】才开始萌发。

9、怎样制作种⼦标本盒?
①收集各种植物的种⼦。

○2选择好的,并按⾃⼰指定的标准分类。

○3利⽤⼲燥、透明的⼩盒或⼩瓶分类、分装。

○4盒内放⼲燥剂和防⾍药。

○5收集各类种⼦资料制作标签,对号贴上标签。

○6说明制作⽇期及制作⼈。

第⼆课⼟壤与植物的⽣长
1、在农业⽣产中,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花⽣种在不同类型的⼟壤中产量不同。

这说明【⼟壤对植物⽣长具有⼀定的影响】。

2、根据⼟壤中“沙”和“黏⼟”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壤分成三类:含沙多的叫【沙质⼟】;含黏⼟多的叫【黏质⼟】;沙和黏⼟含量差不多的叫【壤⼟】。

3、沙质⼟、黏质⼟和壤⼟这三种⼟壤的渗⽔能⼒由⾼到低依次是【①沙质⼟②壤⼟③黏质⼟】。

4、由⼟壤的渗⽔能⼒我们可以推测出,⼟壤的保⽔能⼒由⾼到低依次是【①黏质⼟②壤⼟③沙质⼟】。

5、沙质⼟的【渗⽔能⼒最强】;黏质⼟的【渗⽔能⼒最弱】。

6、黏质⼟的【保⽔能⼒最强】;沙质⼟的【保⽔能⼒最弱】。

7、除了渗⽔性以外,【⼟壤的肥⼒】和【透⽓性】等都会对植物的⽣长产⽣影响。

8、沙质⼟:含砂粒较多,⼟质松散,渗⽔快,保⽔能⼒差,易⼲旱,⽤⼿捏不成团。

黏质⼟:含黏粒较多,⼟质黏重,易板结,渗⽔慢,吸⽔,保⽔能⼒强。

易积⽔,形成内涝,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不会散开。

壤⼟:⼟壤质地均匀,砂粒、黏粒所占⽐例⼤体相等,通⽓透⽔良好,保⽔保肥能⼒好,⽤⼿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

9、黏质⼟【透⽔性差】,【透⽓性差】,适宜种植【芭蕉、⽔稻、芦苇、荷花、莲花、芦苇、⾦银花、榕树、杨树、柳树、苦菜花】等⾼⼤,扎根深远的树⽊、花卉。

10、壤⼟【透⽓性好】,既【保⽔】,⼜【保肥】,是【农业⽣产理想】的⼟壤。

适宜种植【⼭茶、⽉季、玫瑰、茉莉、凤仙、熏⾐草、美⼈蕉、⽵芋、百合、龟背⽵、百合⽵、⼩麦、⽟⽶】等⽊本、草本开花植物,以及观叶植物。

11、沙质⼟中⽔肥容易流失,但透⽓性好,适宜种植【仙⼈掌、红薯、花⽣、马玲薯、西⽠、虞美⼈】等块根茎作物。

12、我们当地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当地适合⽣长这些农作物?
答:有花⽣,⼤⾖,因为我们这⾥沙质⼟较多,⽽花⽣、⼤⾖属⾖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瘤,沙质⼟壤通⽓良好,根瘤菌的活动旺盛,可以固定⼟壤中的⼤量氮⽓,使作物⽣长能得到更多的养分,长得更好。

第三课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1、植物的⼩苗钻出⼟壤后,有些能【茁壮成长】;有些则【长得缓慢】;有些开始【长得很好】,过了⼀段时间却【⼲枯死
亡了】。

2、“⾬露滋润⽲苗壮,万物⽣长靠太阳。

”这说明【⽔】、【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长有影响。

3、多数植物在【光线充⾜】的条件下⽣长的要好⼀些。

4、我们⽤【对⽐实验的⽅法】研究植物怎样才能⽣长得更好。

5、对⽐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法】。

6、研究光对植物⽣长的影响时,实验⽅法是:【将植物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植物数量相同,⽣长情况相似。

然后想办法让实验组的植物⽣长在光线充⾜的地⽅,让对照组的植物⽣长在⿊暗的地⽅。


7、研究光对植物⽣长的影响时,除了光照以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

8、种⼦的寿命与【保存条件】有关,在【低温】、【⼲燥】的情况下保存寿命可以延长。

9、砖⼚烧砖的⼟选⽤黏⼟是因为【⼟的颗粒⼩,黏性好,砖的硬度⼤且⾮常坚固。


10、⾖苗适合在沙⼟⾥⽣长的主要原因是【沙⼟疏松、透⽓性好。


11、要使植物⽣长得更好,除了【充⾜的光照】、【空⽓】和【适宜的温度】、【⽔】、【肥料】等条件,还需要【⼈类的呵护】,需要付出【情感和爱⼼】。

12、“喜阴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耐阴植物】,是指不适合【直接】在阳光照耀下⽣活的植物。

它们只能⽣活在【背光】的环境中,否则就会死亡。

13、喜阴植物的特点是【吸收光的能⼒特别强,能在很弱的阳光下正常⽣长。


14、喜阴植物有【半夏、剑兰、海棠、蝴蝶兰、芦荟】。

15、【樟树】是喜阳植物,在幼苗时期怕强烈的阳光照射,只适合在弱光的环境下⽣长。

16、喜阳植物有【樟树、⽉季、⽯榴、菊花、⽔仙、荷花、向⽇葵】。

17、我们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答:我们可以根据植物⽣长所需要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地给它创造合适的⽣活环境,可以给植物定期浇⽔、除草、除⾍、松⼟、施肥,给攀缘植物搭架帮助其⽣长等。

18、在研究温度对植物⽣长的影响时,有同学将对照组放进冰箱中,这种设计合理吗?
答:这种设计不合理,因为⼀般冰箱中是⽆光的、⿊暗的,因此,这种设计虽然满⾜了温度的变化,但光照这⼀因素也成了变量,从⽽⽆法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第四课根和茎
1、构成种⼦植物的六⼤主要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

2、【根】、【茎】和【叶】是植物从外界获取营养的重要器官。

3、按植物根的特点,可以把植物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类。

4、直根系的植物有【松树、柏树、棉花、油菜、蒲公英、甜菜、⾹菜、菠菜。


5、变态的贮藏根有【胡萝⼘、萝⼘、⽢薯。

】它属于【直根系】。

6、须根系的植物有【⽔稻、⼩麦、葱、蒜、莜麦】。

7、根的共同特点是:【根都有根尖、根⽑,都向下⽣长,⼀般都⽣长在地下。


8、根的作⽤是:【根具有固着,吸收、输送⽔和⽆机盐,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少数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功能。


9、植物茎的作⽤是:【具有输导、⽀持的功能,少数植物的茎也有繁殖和储藏营养的作⽤。


10、植物的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芽”,⽽根则没有“节”和“芽”。


11、植物主要通过【根⽑】来吸收⼟壤中的⽔分和矿物质。

12、在研究根的作⽤的实验中,在玻璃瓶⾥的⽔⾯上滴⼀层油,作⽤是【防⽌⽔分蒸发】。

13、怎样证明茎有运输⽔分的功能?
【取⼀些芹菜或⽩⾊康乃馨,插⼊滴有⼀两滴红墨⽔的瓶中,过⼀段时间后,茎和叶上就出现了红⾊斑纹。

说明茎有运输⽔分的功能。


第五课动物的⾷物
1、根据动物的⾷性可以把动物分为【草⾷性动物】、【⾁⾷性动物】、【杂⾷性动物】。

2、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物,叫【草⾷性动物】,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物,叫【⾁⾷性动物】,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叫【杂⾷性动物】。

3、植物能够【⾃⼰制造养分,获得能量】。

动物需要【摄取各种⾷物来获取营养和能量】。

4、草⾷性动物有【蝴蝶、蛾、鹦鹉、犀鸟、⼤蝙蝠、⼤熊猫、树懒和海⽜。


5、⾁⾷性动物有【螳螂、瓢⾍、乌鱼、鲨鱼、齿鲸。


6、杂⾷性动物有【蚂蚁、⽼⿏、乌鸦、⼤猩猩。


7、杂⾷性动物⼜称【泛⾷性动物】。

8、动物的⽛齿和⽖的不同特点对动物的捕⾷有什么好处?
草⾷性动物的⽝齿退化,门齿发达像铡⼑适于切草,腿较长,趾端有蹄,便于快速奔跑,可以躲避敌害和觅⾷。

⾁⾷性动物的⽛齿⼗分尖利,便于撕咬猎物。

指趾端长着能伸缩的利⽖,便于抓捕⾷物。

杂⾷性动物既有发达的⽝齿⼜有像铡⼑⼀样的门齿既可以吃⾁类,⼜可以吃植物类的⾷物,⽖⽐较长,便于攀援,可以帮助它们摘到更⾼处的果实,还可以躲避天敌的捕⾷。

9、举例说明"动物的⽣存也需要⼀定的⽣存环境"。

答:草⾷性动物,例如马、⽜、⽺及⼀些⿏类需要⼴阔的草场,⾁⾷性动物⼤都需要在茂密的森林中和草原上捕⾷其他草⾷性动物,杂⾷性动物也要在森林和草原上获取⾃⼰所需的⾷物。

10、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动物的⽣存环境?
○1建⽴⾃然保护区。

○2禁⽌捕杀,退耕还林。

○3不过度放牧,封⼭造林,植树种草,禁⽌乱砍滥伐。

○4保护⽔源,河流不受污染。

第六课葵花向阳
1、我们的⽣活离不开阳光。

在没有光的⿊暗世界⾥,⼈们很难【正常地⽣活和⼯作】。

2、向⽇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的⽅向转动,这种特性称为【向光性】。

3、⼤多数植物除了具有向光性以外,还具有【向⽔性】和【向地性】。

4、植物的茎、叶、花等器官都有【向光性】,除此外,植物的根具有【向⽔性】和【向地性】。

5、多数植物的根、茎⽣长⽅向有共同规律,⼀般情况下,根总是【向下⽣长】,茎总是【向上⽣长】。

6、【植物的根受到地球的引⼒作⽤,总是向地下⽣长】,这种特性称为向地性。

7、“飞蛾扑⽕”说明有些昆⾍有【向光性】。

8、蚯蚓适于⽣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9、养鱼者可在夏季充分利⽤昆⾍的【趋光性】,⽤灯光【诱集昆⾍来喂鱼】。

10、灯光诱⾍养鱼法⼀般采⽤【⿊光灯或普通灯泡】,以【⿊光灯】为常⽤,⽽且【效果最佳】。

11、植物的向性运动,指的是【向光性】、【向⽔性】、【向地性】、【向触性】、【向化性】等。

12、太空中植物的根可能向什么⽅向⽣长?为什么?
【向四⾯⼋⽅⽣长,因为太空中没有地球的引⼒作⽤】。

第七课燕⼦南飞
1、⽣物学家们把动物依季节不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

2、在迁徙过程中,⼤多数鸟类会有规律地停下来【休息】和【进⾷】。

3、有些鱼平⽇⽣活在海⾥,到⽣殖季节,它们会逆着河流返回淡⽔中去产卵,如【鲑鱼】鱼。

4、有些鱼类⼤部分时间栖居淡⽔,只是在⽣殖季节⼊海产卵,如【鳗鲡鱼】鱼。

5、除鱼类以外,能长途洄游的动物有【南极鲸类】、【海龟】。

6、冬眠是动物【适应】⼤⾃然变化的⼀种⽣理现象。

冬眠时,动物体温【下降】,⾎液循环速度【减慢】,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显著【降低】,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也⼤⼤减少。

7、植物虽然不能移动,但是也有【迁移】现象。

8、像鸟类⼀样,⼀些鱼类有【洄游】⾏为。

9、像鸟类的迁徙、鱼类的洄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迁移】。

10、冬眠的动物有【蛇】、【青蛙】、【蜥蜴】、【熊】。

夏眠的动物有【蜗⽜】等。

11、许多鸟类每年要进⾏【两次】“旅⾏”。

12、当冬天来临时,我们常⽤的抵御严寒的⽅法有:【⽤炉⽕、暖⽓提⾼室内温度。

去温暖的地⽅过冬。

增加⾐物,保持休内温度。

适当多⾷⽤热量⾼的⾷物,减少外出等】。

13、我能举出植物迁移的例⼦有:【蒲公英】、【郁⾦⾹】、【椰⼦】等。

14、为什么许多鸟类都具有迁徙的⽣活习性?
【鸟类的迁徙主要是为了躲避寒冬的低温和由此⽽引起的⾷物短缺。


15、夏候鸟有【黄鹂】、【杜鹃】、【鸳鸯】;冬候鸟有【⼤雁】、【野鸭】等多种雁鸭类。

16、除了迁移和冬眠以外,动物和植物的过冬办法还有:【有的动物⽪⽑增多、脂肪增厚;有的动物体表颜⾊变为灰⽩⾊;树叶落地】。

第⼋课仙⼈掌的刺
1、仙⼈掌的刺,其实就是它的【叶⼦】,是由于【炎热、⼲燥】的环境造成的。

2、鱼⾝体长有【鳞⽚】、【鳃】、【鳍】,所以鱼适合在⽔中⽣活。

3、⾃然界⾥的动植物都⽣活在【⼀定的环境⾥】,离开了所依赖的【环境】,动植物就不能⽣存。

4、仙⼈掌是我国常见的观赏性植物,它原产于美洲和⾮洲的【⼲旱沙漠】中。

5、驼峰⾥贮存的是【脂肪】,⾜有40—50千克重,约占体重的【五分之⼀】。

所以有⼈把驼峰叫做【“固体⽔库”】。

6、莲,观赏名为荷花,是我们熟悉的【⽔⽣】植物。

7、骆驼是最适应沙漠环境的动物之⼀,享有【“沙漠之⾈”】的美称。

8、⽔⽣植物有【莲】、【荷花】、【菱】。

旱⽣植物有【光棍树】、【芦荟】。

9、鸭、鹅、青蛙之所以会游泳是因为它们的脚趾上长着【蹼】
10、鸟类之所以会飞翔是因为【⾃⾝有⽻⽑】,【⾝轻体⼩】,【长有翅膀】。

11、仙⼈掌和莲的形态上有什么区别?
仙⼈掌的叶⼦全部变为尖尖的叶刺,⼲茎厚实、丰满;
莲的叶宽阔肥⼤,茎内有很多空洞。

12、仙⼈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的⽣存环境的?
仙⼈掌肥厚的茎能贮存⽔分,变成刺状的叶能减少⽔分蒸发;莲的叶⼦有利于⽔分的散失,茎内的空洞有利于在⽔下吸收空⽓和⽔分运输。

13、将旱⽣植物和⽔⽣植物的⽣活环境对调,会出现什么情况?
因为不能适应新的⽣活环境⽽不能正常⽣长或死亡。

14、观察鱼的形态结构是怎样与⽔中⽣活相适应的?
①流线形的⾝体有利于在⽔中运动。

②鳍可以在鱼游动时划⽔,尾鳍如船舵和螺旋桨发动机。

③鳃帮助鱼呼吸。

5.骆驼⾝体的哪些结构适于它在⼲旱的沙漠环境中⽣活?
①驼峰:固体⽔库,隔热。

②蹄肥⼤,有⾁垫:防陷、耐⾼温。

③眼⽿⿐:辨⽅向、挡风沙。

第九课奇妙的护⾝术
1、为适应环境,动物⼤多采⽤【保护⾊】和拟态的防御⽅法。

2、有些植物受到伤害时,会分泌出【毒性物质】,作为⾃⼰有效的防⾝武器。

⼈们可以利⽤【有毒植物中】的毒素,经过提炼后⽣产出【⽣物农药】。

3、像蝗⾍、甲⾍这样,具有与其⽣活的环境颜⾊⼀致或近似的体⾊,叫【保护⾊】。

4、像⽵节⾍和枯叶蝶那样,体⾊和形态都和环境中的其他物体或另⼀种⽣物相似,⽽不易被敌害发现的现象,叫【拟态】。

5、使⽤【⽣物农药】对环境【⽆污染】,既能【有效抑制有害动物,⼜不会对有害动物的天敌构成威胁】。

6、常青藤分泌的毒素,会引起【动物⽪疹】。

7从鱼藤草中提取的毒素制成的【鱼藤菊脂植物杀⾍剂】,对常见的蔬菜害⾍——蚜⾍的防治效果达到【99.85%】。

⽽对蚜⾍的天敌——瓢⾍的杀伤率仅为【11.58%】。

8、动物防御⽅式的分类:
第⼗课⼈对环境的需求
1、⼈类维持⽣命所需的⼀切物质都来源于【⼤⾃然】。

2、19世纪40年代末,法国⼯程师【乔治.麦斯特罗】根据【芒刺】发明了⼀种
新型纽扣---【尼龙搭扣】。

这种纽扣⼀条上布满【⼩环】,⼀条上布满【⼩钩】。

3、⼈类除了适应【⾃然环境】外,还需要适应【社会环境】。

4、我们可以把家⾥的⽣活⽤品按【⾷物】【家具】【⾐服】【运动器材】【药品】
进⾏分类。

5、怎样理解“靠⼭吃⼭,靠⽔吃⽔”的含义?
答:这句话是说,⼈们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存。

如住在⼭区的⼈们利⽤矿产、林业等⽣活,住在江海边的⼈们利⽤渔业、运输业等⽣活,⼈类是⾃然环境的产物,⾃然环境是⼈类赖以⽣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6、⽣活中还有哪些仿⽣产品?
答:根据萤⽕⾍的发光原理发明了新型⽇光灯;飞蓬草种⼦的启发发明了车轮;
根据狗⿐⼦的构造发明了“电⼦⿐”;草与锯、⽟⽶叶⼦与桥梁设计、车前草与⾼楼⼤厦、鲨鱼与潜⽔艇、青蛙与电⼦眼、蝙蝠与雷达、蜻蜓与直升飞机。

7、从发明尼龙搭扣的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答:我们学到了他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认真钻研的品质。

8、⼈类对环境有怎样的需求?
答:⼈类依赖植物和动物⽣存。

⾸先,⼈类把植物和动物当成⾃⼰⾐⾷住⾏的材料;其次,⼈类从植物和动物的⾝体结构、⽣活习性那⾥学到了很多知识,发明了很多创造性的物品。

9、结合实际,谈谈我们怎样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答:(1)养成健康的⼼理品质(2)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能从多⾓度分层⾯分析问题(4)形成并提⾼⾃⼰辨别是⾮的能⼒(5)终⾝学习,不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6)提⾼⾃⼰的创造⼒
第⼗⼀课⼈对环境的影响
1、⼈类的⽣存【依赖】于环境,⼈类的活动⼜【影响】着环境。

⼈类对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影响⼈类的⽣存。

2、随着(⼈⼝数量)的增长,⼈类向环境的索取越来越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

⾃然环境对⼈类的反作⽤就越⼤。

3、⼈类的哪些活动会使动植物受到影响,使环境受到破坏?
答:⼈们对森林过量采伐,在草原上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活动都造成对植物的严重破坏,⼯业污染以及农业⽣产中⼤量使⽤化肥和农药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和破坏。

4、遮盖后的草地可能会出现:(⼩草变黄、⼩昆⾍减少或死亡等现象)。

如果让⼩草恢复成原来的样⼦,应该让它接受阳光的照射,因为植物的⽣长离不开阳光。

5、请你以“告别⼀次性筷⼦”为主题,设计⼀张宣传海报。

答:爱护森林就是爱护⾃⼰,为了您能呼吸到更新鲜的空⽓,为了您能拥有更蓝的天空,为了您能享受到更绿的⼤地---请保护森林。

从现在做起,从⾝边做起,少⽤或尽量不⽤⼀次性筷⼦。

6、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森林?那应该如何做呢?
答:森林是野⽣动植物和昆⾍的乐园,会防⽌洪⽔和⼭体滑坡,⾃⾝的光合作⽤还制造⼤量的氧⽓。

我们应该多种树,更应该从⽣活的细节处找到保护森林的⽅法,⽐如减少⽊制品德使⽤量并积极地回收利⽤。

⾸先,纸张的两⾯都要使⽤,其次,⽜奶包装袋或者报纸、纸箱等必须回收利⽤;再次,尽量减少⼀次性筷⼦等⼀次性产品的使⽤。

此外,还应该预防森林⽕灾。

第⼗⼆课和谐相处
1、⼈类对⾃然破坏和过度开发是在毁坏⼈类的⽣存环境。

为了⽣存,⼈类必须保护⾃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然和谐相处.
2、在进⾏城市改造和规划时,应当把保护环境放在⾸位,只有这样⼈类才能真正的和⾃然和谐相处,即使付出再⼤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3、⾃⾏车是最环保、最健康的交通⼯具。

4、为了与⼤⾃然和谐相处,⼈们都做了哪些努⼒?
答:使⽤⽆铅汽油;进⾏城市绿化;建⽴污⽔处理⼚,减少向⼤⾃然排放污⽔;建⽴⾃然保护区
5、设计⼀条保护环境的⼴告词。

答:保护环境,⼈⼈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6、哪天是世界环境⽇?我们可以做什么?
答:6⽉5⽇是世界环境⽇。

少⽤塑料袋,废旧电池回收,不⽤⼀次性筷⼦,爱护花草树⽊,⼤⼒进⾏环保宣传。

第⼗三课冷和热
1.⼈们⽤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低,我国常⽤的温度单位是【摄⽒度】或【华⽒度】。

温度计的种类很多,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不能精确感知物体的温度,只能⽤温度计才能测出精确的温度。

3、形容冬天:寒风刺⾻、天寒地冻。

形容夏天:烈⽇炎炎、热浪滚滚。

4、将⾃⼰的左⼿指浸⼊凉⽔中,右⼿指浸⼊热⽔中,半分钟后,将两个⼿指同时浸⼊温⽔中,这时,左⼿指感到⽔是热的,右⼿指感到⽔是凉的。

这说明了⽤⼿指有时是不能准确地感觉到⽔的冷热的,需要⽤⼯具进⾏更为准确地测量。

5、我们平时所说的冷和热是相对来说的,只有温度能准确地说明物体的冷和热。

⼀些常见物体的温度:沸腾的⽔的温度是【100℃】,结冰⽔的温度是【0℃】,⼈体的正常温度是【37℃】,成熟鸡的温度是【41.5℃】。

6 、当我们把盛有冷⽔的容器放⼊盛有热⽔的容器中时,这两个容器中⽔的温度会发⽣怎样的变化?
答:热从热⽔传递给了冷⽔,冷⽔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热⽔释放了热量。

温度下降,直到⼀样。

7、设计实验将盛有冷⽔的容器放⼊盛有热⽔的容器时⽔温的变化
答:实验器材:400毫升烧杯、100毫升的锥形瓶、2⽀温度计、热⽔、冷⽔、铁架台、纸板
实验步骤:(1)向400毫升烧杯中加⼊280毫升的80℃左右的热⽔,向100毫升的锥形瓶中加⼊80毫升的冷⽔
(2)将锥形瓶放⼊烧杯中,⽤纸板盖住杯⼝,在纸板上打两个⼩孔。

(3)把两⽀温度计分别放⼊冷⽔和热⽔中,调整温度计的位置。

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位于⽔的中间部位,不能接触到容器的玻璃壁。

(4)观测两个容器中的⽔的初始温度和每间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

8 、“试表”时体温计下端的玻璃泡为什么必须和⼈体接触⼀段时间后,所指⽰温度就是⼈体温度?
答:因为玻璃泡与液柱之间的细管是断开的,只有液泡受热膨胀后,液体从细管内上升液柱才发⽣变化。

9、为什么温度计离开⼈体后还能显⽰⼈体温度?
答:液泡离开⼈体后,细管中的液体断开,所以液柱不会下降,所⽰温度不会发⽣变化。

⽤之前要甩⼀甩。

第⼗四课传热⽐赛
1、只要相互接触的物体它们的温度不同,热就会从⾼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物体中,从温度⾼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2、热能从【⾼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在同⼀物体中,从【温度⾼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3、不同物体的传热快慢不同。

⾦属等物体传热能⼒强,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头等物体传热能⼒弱,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

4 、热的良导体:铁、铜、铝、钢、⽔银
热的不良导体:棉花、⽊头、陶瓷、⽪⾰、塑料、油、空⽓
4 、热的不良导体的应⽤:⽤塑料或⽊头做锅柄,⽤⽊头做暖壶赛,⽤陶瓷做
碗和盘⼦⽤橡胶做热⽔袋。

5、焖烧锅外锅是⽤【耐⾼温隔热】材料制成的,这种材料能减少热传导,使锅内保持长时间⾼温,从⽽达到省时、节能、⽅便、安全,可以保持⾷物营养的效果。

6 、为什么⽤脚踩在瓷砖上⽐踩在⽊地板上感觉凉?
答:瓷砖⽐⽊地板传热速度快,脚踩在瓷砖上热很快被传导⾛,⽽⽊地板传热速度慢,所以感觉暖和。

7 、为什么⽤⼿摸铁和⽊头觉得冷热不⼀样?
答:铁⽐⽊头传热速度快,摸铁时⼿上的热很快传导到铁上,摸⽊头时热不会很快被传⾛。

第⼗五课⾐服的颜⾊
1 、不同颜⾊的物体吸热本领不⼀样,通过实验,⿊⾊、红⾊、⽩⾊的纸吸热能⼒由⾼到低排列是【⿊⾊,红⾊,⽩⾊】。

2 、地球上的热主要来⾃于【太阳】,太阳距离地球约1.5亿千⽶。

太阳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了地球,这种传递热的⽅式叫做热辐射。

3 、为什么冬季⼈们喜欢穿深⾊⾐服,夏季喜欢穿浅⾊⾐服?
答:因为深⾊⾐服吸热能⼒强,更有利于保暖;浅⾊⾐服吸热能⼒弱,夏天穿浅⾊⾐服可以让⼈感觉凉爽。

4 、“⾼斯号”轮船为什么能平安脱险?
答:是因为深⾊的炉灰、煤屑加上冰⾯凹凸不平的表⾯增加了吸收热的能⼒,能够得到更多的热量使冰融化。

5 、冬天下雪后,为什么⾏⼈踩脏的雪化得快?
答:因为⾏⼈踩脏的雪颜⾊变暗,可以吸收更多的辐射热量,从⽽使雪化得快。

6、太阳能热⽔器为什么要涂成⿊⾊?
答:因为⿊⾊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热量。

7、太阳能热⽔器要安装在【向阳】的坡⾯,【⽇照时间】较长的楼顶、屋顶、阳台。

8 、为什么油罐车总是涂成银⽩⾊?
答:油罐车涂成银⽩⾊是为了减少吸收热辐射,避免由于吸收热辐射过多⽽使油温过⾼,造成爆炸。

9 、为什么春季下雪后,农民要向麦⽥的雪上撒些⼟?
答:⼟颜⾊深可以吸收更多的热,加快雪的融化,避免冻伤幼苗。

10、热的传递⽅式有⼏种?
答: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式。

传导是热沿着物体从温度较⾼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对流是冷、热不同的液体或⽓体相互对流传递热的;辐射是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

第⼗六课风的形成
1、⾃然界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答:空⽓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会补充过来,从⽽形成了风。

2、是什么⼒量使纸螺旋转动起来?
答:点燃的蜡烛使空⽓受热上升,上升的空⽓使纸螺旋转起来。

3、冬天,把教室门上部和下部粘上⼩纸条,会发现上部的⼩纸条【向外飘】,下部的⼩纸条【向⾥飘】。

这是因为外⾯的冷空⽓重,会贴着地⾯冲着教室;室内的暖空⽓轻,会从门的上部往外跑。

4、1700年前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了孔明灯。

200多年前。

法国的蒙特哥⽽菲兄弟制成了热⽓球,上升的空⽓使孔明灯和热⽓球飞上了天空。

利⽤热⽓球可以进⾏⽓象观测,旅游观光,运输、空中表演。

5、冬季空调扇叶应向下吹风;夏季空调扇叶应向上吹风。

6、冬天电暖⽓安装在⽐床低的位置,夏天要安在⽐床⾼的位置。

7、我们冷藏⾷物时,要把冰块放在⾷物的上⾯最好。

8、为什么暖⽓⽚要安在窗户的下⾯,⽽厨房⾥的排风扇或室内的空调却要安装在⽐较⾼的地⽅?
答:热空⽓总是要上升的,冷空⽓总是要下降的,暖⽓⽚安在下⾯更容易让空⽓形成对流,使室内温度上升。

⽽厨房⾥的排风扇或室内的空调安装在⽐较⾼的地⽅会更好的将室内⾼处的油烟或热空⽓抽出。

9、在海滨,⽩天风会从陆地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在夜晚呢?为什么?。

答:⽩天,陆地受到太阳照射后,温度升⾼得很快,⽽海⽔的温度不容易升⾼,陆地上的温度⽐海洋上的温度⾼,这⾥的空⽓
会上升,所以空⽓就从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与⽩天正好相反。

10、为什么我国⼤部分地区夏季多刮东南风,冬季多刮西北风
答:这是由于我国的地理状况决定的。

我国西北⾼,东南低,西北多⾼⼭、沙漠,东南靠海洋。

夏季,东南⽅和西北⽅温差⼩,但西北⽅因为有沙漠、⾼⼭,少⽔,温度上升得快,这些区域内的空⽓温度⾼于海洋上空的空⽓温度,西北⽅地⾯上的空⽓上升,东南⽅空⽓来补充,这样就形成了东南风。

冬季与此相反,就形成了西北风。

第⼗七课保温和散热
1、物体保温要尽可能减少热的传递,选⽤的材料应该是热的不良导体。

物体散热要尽可能加快热的传递,选⽤的材料应该是热的良导体。

2、在⽣产⽣活中,⼈们采⽤棉被、⽻绒服、窗帘、暖壶、保温杯、双层玻璃等进⾏保温。

采⽤风扇、暖⽓⽚、电脑散热器等措施进⾏散热。

3、在热⽔变凉的实验中,⽅法有:①放在通风的地⽅②倒⼊⼀个敞⼝容器③与凉⽔混合
凉的更快的⽅法:①加冰②搅动③⽤冷风吹
4、许多家庭⽤⽊板将室内暖⽓⽚罩住,这样做科学吗?为什么?
答:这样做不科学,不能很好地进⾏热对流,不能达到较好的增热效果。

如果确实需要将其罩住,应⽤铝⽚等热的良导体来代替⽊板。

5、盖棉被为什么觉得暖和?⽻绒服为什么暖和?
答:因为棉被中的棉花膨松多孔隙,内有不流动的空⽓,⽽棉花和空⽓是热的不良导体,从⽽使⾝体的热量不易散失,因此会觉得暖和。

6、卖冰糕的⼈为什么⽤⽩⾊的棉被把冰糕包住?
答:因为⽩⾊可以减少热的吸收,棉被是热的不良导体,具有隔热作⽤,⽤棉被包住可以防⽌冰糕
7、怎样帮动植物御寒?
答:①⽤⼟把藤本植物埋起来②⽤⼲草把⼩树苗包起来③将花卉放到温室④蔬菜
⽔果等放⼊地窖⑤猪窝放⼲草或⼲⼟⑥狗等动物穿上棉袄
8、暖⽔瓶是怎样保温的?
①暖瓶内有两层瓶胆,中间呈真空状态,可以减少热传导。

②瓶胆内外涂成银⽩⾊,可以减少热辐射。

9、在热的传递中,放在⽕上的锅烧热了,属于传导;壶⾥的⽔烧热了属于对流,热⽔器⾥的⽔被太阳晒热属于辐射。

10、暖⽔瓶是怎样保温的?
答:(1)暖⽔瓶内有瓶胆,瓶胆为两层,中间的空⽓被抽出去,呈真空状态,减少热的传导
(2)瓶胆内外涂有银⽩⾊发亮的物质,可以减少热的辐射
(3)瓶胆⼝有软⽊塞或塑料塞,他们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既能减少热的传导,⼜能阻⽌瓶⼝的空⽓以对流的⽅式带⾛瓶内⽔的热量。

第⼗⼋课地表探秘
1、1901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看地图上⼤西洋两侧的⼤陆海岸线轮廓,尤其是南北美洲和亚欧⼤陆的海岸线彼此吻合。

于是,他提出了【现在的七⼤洲是由⼀块⼤陆地分裂开来的假设】。

2、现在,地质学家认为地壳是由6个⼤板块和⼗⼏个⼩版块拼接⽽成的。

3、地壳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地球内部的⼒量导致地壳的不断挤压、抬升、形成地表的⾼⼭和海洋。

4、模拟岩⽯挤压成⼭脉的实验中,⽤⼿握住橡⽪泥两端,橡⽪泥中间会向上拱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