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_11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子语类
卷一百二杨氏门人《朱子语类》卷一百二杨氏门人◎罗仲素
罗先生严毅清苦,殊可畏。

〔道夫〕
李先生言:"罗仲素春秋说,不及文定。

盖文定才大,设张罗落者大。

"文定集有答罗书,可见。

〔方〕
道夫言:"罗先生教学者静坐中看'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未发作何气象。

李先生以为此意不惟於进学有力,兼亦是养心之要。

而遗书有云:'既思,则是已发。

'昔尝疑其与前所举有碍,细思亦甚紧要,不可以不考。

"直卿曰:"此问亦甚切。

但程先生剖析毫釐,体用明白;罗先生探索本源,洞见道体。

二者皆有大功於世。

善观之,则亦'并行而不相悖'矣。

况罗先生於静坐观之,乃其思虑未萌,虚灵不昧,自有以见其气象,则初未害於未发。

苏季明以'求'字为问,则求非思虑不可,此伊川所以力辨其差也。

"先生曰:"公虽是如此分解罗先生说,终恐做病。

如明道亦说静坐可以为学,谢上蔡亦言多著静不妨。

此说终是小偏。

才偏,便做病。

道理自有动时,自有静时。

学者只是'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见得世间无处不是道理,虽至微至小处亦有道理,便以道理处之。

不可专要去静处求。

所以伊川谓'只用敬,不
用静',便说得平。

也是他经历多,故见得恁地正而不偏。

若以世之大段纷扰人观之,若会静得,固好;若讲学,则不可有毫发之偏也。

如天雄、附子,冷底人吃得也好;如要通天下吃,便不可。

"〔道夫〕
◎萧子庄
先生问:"浦城有萧先生顗,受业於龟山之门,不知所得如何?"道夫遂以萧先生所答范公三书呈。

先生曰:"元来是个天资自好,朴实头底人,初非学问之力。

且如所谓'人能弘道'、'君子泰而不骄'、'君子坦荡荡'三者,那人举得本自不伦,他又却从而赞美之。

也须思量道如何而能弘,如何而能泰与坦荡荡,却只恁说,教人从何处下手?况'人能弘道',本非此意。

如他所说,却是'士不可以不弘毅'、'执德不弘'。

今却以'人能弘道'言之,自不干事。

又如第二书言:'士之所志,舍仁义而何为哉?惟仁必欲熟,义必欲精。

仁熟,则造次颠沛有所不违;义精,则利用安身而德崇矣。

'此数句说得侭好。

但仁固欲熟,义固欲精,也须道如何而能精,如何而能熟。

却只随他在后面说,不知前面毕竟是如何。

又如举孟子'不动心''养气'之说,皆是汎说。

惟其如此,故人亦谓伊川也只恁地,所以豪杰之士皆傲睨不服。

"又曰:"据公所见,若有人问自家'仁必欲熟,义必欲精'两句,如何地答?这便是格物致知。

"道夫曰:"莫是克去己私以明天理,则仁自然熟,义自然精?"曰:"此正程先生所谓'涵养必以敬,进学在致知'之意也。

"〔道夫〕
◎廖用中
或问为善为利处。

因举龟山答廖用中书,云:"龟山说得鹘突,用中认得不子细,后来於利害便不能分别。

绍兴间,秦老当国,方主和议。

廖有召命,自无所见,却去扣其平日所友善之人郑邦达。

邦达初不经意,但言:'和亦是好事。

'廖到阙,即助和议,遂为中丞,幸而不肯为秦鹰犬。

秦尝讽其论赵丞相,不从。

迁工部尚书,迄以此去。

"〔儒用〕
龟山与廖尚书说义利事。

廖云:"义利即是天理人欲。

"龟山曰:"只怕贤错认,以利为义也。

"后来被召主和议,果如龟山说。

廖初举郑厚与某人,可见其贤此二人。

二人皆要上恐脱"不"字。

主和议。

及廖被召,却不问此二人,却去与叶孝先商量,更辅之以□□。

及为中丞,又荐郑毂。

然廖终与秦不合而出。

但初不能别义利之分,亦是平时讲之不熟也。

郑博士,某旧及见之,年七十馀,云尝见上蔡。

先人甚敬之。

〔贺孙〕
因言廖用中议和事,云:"廖用中固非诡随者,但见道理不曾分晓。

当时龟山已尝有语云'恐子以利为义'者,政为是也。

"〔寿昌〕
◎胡德辉
因说胡珵德辉所著文字,问德辉何如人。

曰:"先友也,晋陵人。

曾从龟山游,故所记多龟山说话。

能诗文,墨隶皆精好。

尝见先人馆中唱和一卷,唯胡诗特佳。

赵忠简公当国,与张嵲巨山同为史官。

及赵公去位,张魏公独相,以为元祐未必全是,熙丰未必全非,遂擢何抡仲李似表二人为史官。

胡张所修史,皆标出,欲改之。

胡张遂求去。

及忠简再入相,遂去何李,依旧用胡张为史官;成书奏上,弄得都成私意!"〔儒用〕
尹氏门人
◎王德修
先生云:"乡日乡间一亲戚虞氏,见仙里王德修见教云:'学者要识一"愧"字与"耻"字。

'此言却极好。

"〔大雅〕
一日侍坐,学者问难纷然。

王德修曰:"不必多问,但去行取。

且如人理会'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只管说如此是精,如此是一,临了中却不见。

"先生曰:"精一则中矣。

"〔文蔚〕
《朱子语类》宋·朱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