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育苗
1.1育苗方式
采取露地育苗方式,并备有防雨遮荫设施。
1.2品种选择
选用优良品种,如佳粉15、毛粉802、美国大红、L402等抗病、高产、优质的品种。
种子质量符合GB8079—1987中的二级以上要求。
1.3种子处理及催芽
55℃温水浸种15min ,期间不停搅拌,捞出,再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30min ,捞出,用清水冲洗,于25~30
℃水中浸种6~8h 。
将种子捞出,洗净,风干,用湿布包好,于25~30℃处催芽。
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每隔4~6h 翻动1次。
2~3d 后待60%的种子萌芽时,停止催芽。
如不能及时播
种,于10℃处存放[1-2]。
1.4苗床准备
具体如下:①床土准备。
按2∶1比例将园土与充分腐熟
过筛圈粪混合均匀,加三元复合肥(15-15-15)2kg/m 3,园土要求为近3年未种过茄科蔬菜的肥沃园田土。
②铺土。
将床
土放入苗床,厚度10~15cm ,或将床土装入10cm×10cm 营养钵,码放在苗床内。
按9∶1比例混合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和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药量8~10g/m 2混合4~5kg/m 2过筛细土,并于播种时,将混合药土的2/3铺在床面,1/3覆在种子上。
1.5播种
9月下旬播种。
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覆细土或药土1
层,将种子均匀撒于床面,再覆盖厚1.0~1.2cm 的细土或药土[3-4]。
1.6苗期管理
一是温度管理。
具体如下:①播种至齐苗期。
适宜日温
25~30℃,适宜夜温15~18℃;②齐苗至分苗前1周。
适宜日温20~25℃,适宜夜温14~16℃;③分苗前1周至分苗。
适宜日温16~20℃,适宜夜温12~14℃;④分苗至缓苗。
适宜日温
25~28℃,适宜夜温15~18℃;⑤缓苗后至定植前1周。
适宜日温18~22℃,适宜夜温14~16℃;⑥定植前1周至定植。
适宜日温12~16℃,适宜夜温10~12℃。
二是间苗。
分苗前间苗1~2次,拉开苗距3~4cm ,及时除掉长势差的苗、病苗及杂
苗[5]。
间苗后覆细土1次。
三是分苗。
幼苗2叶1心时分苗。
于分苗床上开沟,株行距均为10cm 。
坐水栽苗可直接分苗于营养钵内,营养钵规格为10cm×10cm 。
四是分苗后管理。
缓苗后锄划1~2次。
不干不浇水。
定植前7d 浇水1次,水渗
后起苗、割坨囤苗。
以茎粗0.6cm ,株高20cm ,7~8片叶,叶色深绿并略显紫色,现蕾,根系发达,无病虫害为壮苗标准。
2定植前准备2.1整地施肥
前茬为非茄科蔬菜。
整地时施腐熟有机肥150t/hm 2、磷
酸二铵675kg/hm 2、尿素150kg/hm 2、硫酸钾450kg/hm 2。
露地栽培做宽1.2m 、长5~8m 的畦,每畦栽2行;棚室内按大、小行距分别为80、40cm 起半高垄,覆盖地膜[6]。
2.2防虫消毒
覆盖银色地膜,以防止蚜虫危害。
通风口处可用尼龙网纱,以达到防虫的目的。
用硫磺粉30~45kg/hm 2加80%敌敌畏乳油3.75kg/hm 2拌上锯末,分堆点燃,密封棚室24h ,消毒,待放风无味后再定植。
定植前也可利用太阳能高
温闷棚消毒。
3定植
11月中旬开始定植。
定植密度4.5万~6.0万株/hm 2,行
株距60cm×28~40cm 。
开宽10~12cm 沟,对于地膜覆盖的,要挖穴,坐水栽苗,覆土厚度以不超过子叶为宜。
4定植后管理4.1蘸花保果
当花序的第1朵花开放时,用番茄丰产剂2号对水
0.75kg 蘸花,或用20~30mg/kg 防落素溶液喷花。
药液中可添加适量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以防病。
4.2肥水管理
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定植至结果前不施肥。
第1穗果
长至核桃大小时,可结合浇水,施尿素150kg/hm 2+硫酸钾150kg/hm 2,以后每隔1穗果都追肥1次,待果实长到核桃大小时,追施尿素150kg/hm 2+硫酸钾150kg/hm 2,施肥后及时浇水,浇水后通风排湿。
结果期间,可于晴天傍晚喷施叶面肥,如0.3%~0.5%磷酸二氢钾或尿素。
4.3温湿度控制
缓苗期白天温度25~30℃,夜间温度14~16℃;生长前期空气相对湿度为60%~65%,白天温度20~25℃,夜间温度12~14℃;生长后期即采收期白天温度25~28℃,夜间温度14~16℃。
以上时期适宜地温均为18~22℃。
生长中后期空气相对湿度为45%~55%。
调节温湿度的方式有滴灌、地膜
覆盖、控制水量、膜下浇水、放风等措施,当外界气温稳定在12℃时可全天放风。
4.4合理调整植株
采用单干整枝法。
操作前要消毒净手。
及时打掉侧枝,摘除老叶、黄叶。
根据栽培需要,对于无限生长型而言,留足
摘要介绍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包括育苗、定植前准备、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64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1)20-0121-02
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
卢胜国
(河北省抚宁县农牧水产局,河北抚宁066300)
收稿日期2011-08-19
121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120页)
施用,并用微量元素肥进行多次根外喷施;五是壮果肥,于7月上中旬用腐熟麸粪水加复合肥,开放射状浅沟淋施;六是采果肥,于采果后的9月下旬,以粪水加速效三元复合肥为主进行淋施,以增加树体营养,恢复树势,促进花芽分化。
5.3做好病虫综合防治工作
实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做到勤查、勤看,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在防治上主要掌握2个环节:一是做好冬季清园工作。
剪除枯枝、病枝,清除周围杂草,进行集中烧掉;同时喷施0.8~1.0°Bé石硫合剂和松脂合剂12~15倍液各1次,并用石灰浆涂白树干,消灭各种病虫源;二是按病虫发生季节进行重点防治。
在新梢期,果实膨大期及台风暴雨后,重点防治好溃疡病;花蕾期、幼果期重点防治好疮痂病、炭疽病,在春末至初夏的3—5月要特别注意做好红、绣蜘蛛的防治,在化学防治上注重轮换用药,混合兼治。
同时做好桔小实蝇的防治工作,选用专用的塑料薄膜袋对每个幼果进行套袋处理,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5.4结合其他措施,做好管理工作
6—8月是台风雨多发季节,又是柚果生长旺期,台风雨过后要排除积水。
在春秋放梢过程中,采取去早留齐,去零留整,做到促控结合,统一放梢,培养丰产树形[1]。
冬季,采取制水制肥抑制冬梢生长,提高树液浓度,以利于花芽分化;春季,做好疏花、疏果、疏春梢等工作。
在花蕾期与谢花后进行根外补充追肥,花蕾期喷施1~2次0.1%硼酸与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谢花后喷1次果特灵或防落素,有利保果。
6参考文献
[1]吴智仁,雷亚敏.提高度尾密柚坐果率的栽培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 2001(4):22,40.
[2]卢文波,黎学花,林英焕.香蕉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J].热带农业科
学,2007(5):36-38,52.
[3]赵丽华.香蕉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164-165.
[4]兰海滨.红肉密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果农之友,2006(7):27.
[5]杨德育,林文忠.琯溪密柚丰产稳产栽培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 2001,26(4):47-48.
[6]郭培元,梁平虎.密柚的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J].西南园艺,2001(4): 8-9.
果穗后,抹去顶芽[7]。
5病虫害防治
5.1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多采用喷雾防治,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
具体如下:①晚疫病。
症状:危害叶、茎、果。
幼苗期发病,呈黑褐色,腐烂,由叶片向茎部扩展。
植株易折倒枯死,潮湿时可见白色霉层。
成株期发病,自叶尖、叶缘出现水浸状渐变暗绿色病斑,病斑背面长出白色霉层;茎杆呈水浸状病斑,渐变暗褐色。
青果期发病,近果肩处形成油渍状,暗绿色渐变棕褐色,病斑较硬不变软。
防治方法:用75%百菌清烟雾剂1650~3000g/hm2分放5~6处。
傍晚点燃密闭棚室过夜,每隔7d熏1次,连熏3~4次。
也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金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②早疫病。
症状:亦称轮纹病,可侵染叶、茎、果。
其在叶片上危害可见近圆形黑褐色病斑,有同心轮纹;在茎杆上危害见有椭圆形或圆形深褐色病斑,稍凹陷,有同心轮纹;在果实上危害多在果柄处或脐部见有圆形黑褐色病斑,凹陷,有同心轮纹。
防治方法: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喷雾,发病初期喷药,每隔7~9d喷1次,连喷2~3次。
③灰霉病。
症状:始于开花期,青果期发病严重。
先侵染花瓣、花托和柱头,后侵染幼果。
危害处可见水浸状软腐,表面披有灰色霉状物,可散落于茎杆、叶片上,造成烂茎、烂叶。
防治方法:用施佳乐、百可得等药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7]。
④叶霉病。
症状:其主要危害叶片。
叶片受害后,叶面可见近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面病斑上可见灰紫色绒状霉层。
发病严重时全株叶面卷曲,呈黄褐色,进而干枯。
防治方法: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d喷1次,连喷2~3次。
⑤青枯病。
症状:主要发生于成株期,顶部叶片先萎蔫,下部叶片随后萎蔫,以致全株凋萎、青枯,死亡。
防治方法: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300~500mL,每隔8~ 10d灌1次,连灌2~3次。
⑥病毒病。
共分3种。
一是厥叶型或卷叶型,植株顶部新叶呈线状,或皱缩卷曲,病株矮小;二是花叶型,番茄顶部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新叶小,不展;三是条斑型,在茎杆上形成暗绿色至黑褐色条纹,凹陷,病果畸形,果面上出现青皮花斑或铁锈坏死斑,不着红色,剖开果实沿果皮和肉间有褐色条纹。
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
5000倍液喷雾。
⑦溃疡病。
症状:苗期和成株期均可以发病(青枯病一般苗期不发病),最初下部叶片凋萎下垂,叶片卷缩,似缺水状。
后期病株茎杆上出现狭长的条斑,上下扩展,病部茎杆变粗,生出气生根,茎里空,髓部变褐,后期溃疡斑开裂。
幼果发病后皱缩、畸形,青果表面病斑圆形,外圈白色,中心褐色,似鸟眼状,此为溃疡病的特有症状。
防治方法: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d喷1次。
5.2物理、生物、生态防治
具体如下:①白粉虱防治。
将黄色油漆涂于10cm×20cm 长方形纸板上,其上再涂上机油1层,将纸板挂在高出植株顶部的行间,置放450~600块/hm2。
当黄板上粘满白粉虱时,再涂1遍机油。
②蚜虫防治。
可用宽10cm的银灰色地膜条,间距10~15cm纵横拉成网状或覆盖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
此外,及时摘除病果、病叶,清除病株,并深埋,对防治病虫害有极好的作用。
6采收
果实进入转色期后,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采收。
7参考文献
[1]杨忠国.茄果类蔬菜的更早熟栽培[J].河南农业科学,1986(12):21-22.
[2]许登华,李福运.河南3号番茄的选育及应用[J].河南农业科学,1989 (7):25-28.
[3]焦光才,伏维娟.旱作番茄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0(3):25-26.
[4]刘华,吴洪兴,董立先,等.公害番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麦类文
摘:种业导报,2006(Z1):19.
[5]段恩忠.亩产万斤番茄生长发育指标及关键栽培技术[J].麦类文摘:
种业导报,2007(6):35-36.
[6]史宣杰.番茄新品种西方佳丽的推广及栽培技术[J].麦类文摘:种业
导报,2005(5):44.
[7]姜晓艳,李海涛,张子君,等.番茄晚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河南
农业科学,2008(8):91-94.
122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