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化学模拟试题(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化学模拟试
题(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 1 D — 2 C—12 O—16 Na—23 Mg —24
Si—28 Cl —35.5 Ba—137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A.Na2O2
B.CO2
C.CaO
D.H2S
解析N&02为过氧化物;CO2是酸性氧化物;CaO是碱性氧化物,正确;H2S
不是氧化物。

答案C
2. 下列仪器中,使用时必须检查是否漏水的是()
A B C D
解析容量瓶在使用时需要上下颠倒摇匀,所以在使用时必须检查其是否漏水,
蒸馏烧瓶、锥形瓶及冷凝管不需要上下颠倒的操作,故不要检查是否漏水,正确答案为D。

答案D
3.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后溶液能导电的是()
A. 二氧化硫
B.酒精
C.硝酸银
D.食盐水
解析二氧化硫为非电解质,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能导电的亚硫酸溶液,正确;
酒精是非电解质,其水溶液不能导电;硝酸银为电解质;食盐水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答案A
4. 下列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为同种物质的是()
A. CI2+ 出0^^ HCI + HCIO
B. 3CO2+ 4NaOH===2NaHCO3+ N&C03+ H2O
C. 2H2S+ SO2===3S; + 2H2O
D. Ca(CIO)2+ CO2+ H2O===CaCQ J+ 2HCIO
解析A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为同一种物质CI2,氧化产物为HCIO, 还原产物为HCI,错误;B为非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为SO2,还原剂为H2S,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正确;D为非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答案C
5. 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
B.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C. 明矶净水的原因是AI 3+可形成胶体,吸附水中的杂质
D. 实验室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鉴别氯化钠溶液和淀粉溶液
解析 A.胶粒大小在1 nm〜100 nm之间,是区分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故 A 正确;
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 nm,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

溶液和胶体都能通过滤纸,故B错误;
C.明矶净水的原因是明矶电离产生的AI3+水解产生AI(OH) 3胶体,AI(OH) 3
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故C正确;D.淀粉溶液
是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氯化钠溶液和淀粉溶液,
故D 正确;故选B 。

答案 B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硫酸钡用于胃中造影
B. 水玻璃用于建筑黏合剂
C. 纯碱溶液用于去除油污
D. 用氯气和石灰水制漂白粉
解析 A 项,硫酸钡在胃中可吸收 X 射线而使其显影,正确;B 项,硅酸钠的 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有粘合性,可用于建筑黏合剂,正确; C 项,纯碱溶液水解 呈碱性,可用于去除油污,正确;D 项,工业制漂白粉用的是石灰乳而不是低浓 度的石灰水,故D 不正确。

答案 D
7.
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1广[:():
A. H 2O 的电子式:
B. 质量数为14的碳原子:16C
解析 A.水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阴阳离子,错误;
B.质量数是14的C 原子的 表示为14c ,正确;
C.二氧化碳分子中,C 原子的半径大于O 原子半径,所以该 比例模型中的原子大小表示不正确,错误;
D.氯离子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错误,答案选B 。

C.CO 2的比例模型: OoO
D.C 「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B
8. 下列关于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炼铁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空气和石灰石
B. FeCl3 溶液能使KI 淀粉溶液变蓝色
C. 硫酸亚铁是优良的净水剂
D. Fe3+和KSCN可生成红色沉淀
解析D项中,Fe3+和KSCN可生成Fe(SCNp,为红色溶液,故D错误。

答案D
9.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 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B. Ba(0H)2 8H2O 与NH4CI 的反应
C. 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
D. 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解析 A.灼热的炭与C02的反应生成CO,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吸热反应,故A 正确;
B.Ba(OH)2 8H2O与NH4CI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
D.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 错误;故选A。

答案A
10.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容器内壁慢慢加入浓硫酸中
B. 用润湿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一定会引起误差
C. 蒸发时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并加垫石棉网加热
D. 石油的蒸馏实验中,忘记加沸石,可以先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加入沸石,
再继续加热蒸馏
解析A 项,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加入水中,防止剧烈放热液体飞
溅,错误; B 项,pH 试纸湿润后测中性溶液,不会引起误差,错误; C 项,蒸发皿
加热无需垫石棉网,错误; D 项蒸馏实验中忘记加沸石,应冷却后补加,正确。

答案D
11•下列关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位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b. 35CI与17ci互为同位素
C. 氧气与臭氧互为同素异形体
D. 乙烯与聚乙烯互为同系物
解析 A.乙酸和甲酸甲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B. ?5Cl、%CI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是氯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故B正确;C.氧气和臭氧是氧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
正确;D.乙烯含碳碳双键,聚乙烯无碳碳双键,含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系物,故D错误;故选D。

答案D
12. 已知X2(g) + 3Y2(g) ----- 2Z2(g) A H = a kJ/mol(a>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0.1 mol X 2(g)和0.3 mol Y2(g)完全充分反应生成0.2 mol Z2(g)
B. 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小于a kJ
C. 加入催化剂,a值减小,v(正)增大
D. 恒容条件下,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解析A项,该反应为可逆反应,0.1 mol X2(g)和0.3 mol Y2(g)生成的Z2(g)小于
0.2 mol;B项,未给出反应物的量,反应吸收的热量无法确定;C项,加入催化
剂,加快反应速率,但对A H无影响。

故选D。

答案D
13.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2 丰一+ 2 —
A. 稀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恰好中和:Ba + OH + H + SO4 ===BaSOd +
H2O
B. 金属钠投入硫酸镁溶液中:2Na+ 2H2O+ Mg2+===2Na+ + H2T + Mg(OH)2
c. 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CO3 + ci2===CO2+ c「+ CIO

2丄—D. 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12:MnO2 + 4HCI(浓)=====Mn + 2C「+ CI2T + 2H2O
解析不符合物质的固定组成,应为Ba2++ 2OH" + 2H++ S&-===BaSC4j +
2H2O, A错误;金属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然后氢氧化钠与氯化
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两个方程式合二为一,即为2Na+ 2H2O + Mg2+===2Na+ + H2 t+ Mg(OH)2,B正确;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酸性: 盐酸〉碳酸>次氯酸,所以CO3" + 2CI2+ H2O===CO2 t + 2CI" + 2HCIO,C 错误;
浓盐酸能拆成离子形式,不能写成分子式,D错误;正确选项B o
答案B
14. 如表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X>Y>Z
B. X、丫、Z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C. 由X、丫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D. 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
解析令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a+ a+ 1 + a + 2 + a+ 3= 22,a= 4,W是Si、
T是Ge、X是N、Y是0、Z是Cl。

A项,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往右依次减小,即N>O,但CI>O,故A错误;B项,根据三种氢化物在常温常压下状态可知沸点:
H2O>NH3>HCI,错误;C项,H、N、O三种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HNO3、HNO2等只有共价键,但NH4NO3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错误;D项,Ge位于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是半导体,正确。

答案D
1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定条件下,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B. 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一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C. 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可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褪色原理相同
D. 乙醇能与CuO反应生成乙醛,乙醛又能将新制的Cu(OH)2还原成CU2O
解析 A.苯虽然并不具有碳碳双键,但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也可与H2加成生
成环己烷,故A正确;B.淀粉经过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石油裂解得到
的汽油中含有烯烃,可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褪色原理不同,与溴水是发生加成反应,与酸性高锰酸钾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乙醇
在加热条件下能与CuO反应生成乙醛,乙醛能将新制的Cu(OH)2还原成CU2O, 反应中都存在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 D 正确;故选 C 答案C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甘油能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氧化生成醛
B. 可用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通过观察油层是否消失或变薄来鉴别苯和乙酸乙

C. 可用H2SO4溶液、银氨溶液和碘水来检验淀粉液是否部分水解
D. 蛋白质在紫外线、CuSO4溶液、福尔马林作用下均会失去生理活性
解析A项,甘油为丙三醇,其中的一CH2OH能被氧化为一CHO,正确;B项, 乙酸乙酯中加NaOH 溶液并加热可发生水解反应,上层的油层变薄甚至消失,而苯无明显现象,正确; C 项,淀粉在稀硫酸中加热水解生成葡萄糖,但要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应
先加碱中和硫酸,再加银氨溶液,错误; D 项,蛋白质在紫外线、重金属离子、福尔马林中变性,失去生理活性,正确。

答案C
17. 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
2Ag + CE==2AgCI。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I molH盘酸
A. 通入CI2 一侧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 负极反应:Ag —e + Cl ===AgCI
C. 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D. 若用NaCI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不变解析A项,通入CI2一侧的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确;B项,Ag电极
为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g —e_+ CI—===AgCI,正确;C项,在左侧溶
液中才会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错误;D项,电解质溶液中参与反应的是CI-,
故用NaCI溶液代替盐酸无明显影响,电池总反应不变,正确。

答案C
18. 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 用NH3出0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说明NH3 H2O是弱电解质
B. 等体积的pH都为3的酸HA和HB分别与足量的Mg反应,HA放出的H2多,
说明酸性:HA>HB
C. 常温下,弱酸酸式盐NaHA溶液的pH = 6,说明HA —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
程度
D. pH = 5的CH3COOH溶液和pH= 5的NH4CI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解析 A.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完全电离,和溶液的导电性无关,即用
NH3 H2O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不能说明NH3H2O是弱电解质,故A
错误;B.等体积的pH都为3的酸HA和HB溶液中,H +的物质的量相同,而分别与足量的Mg反应,HA放出的H2多,说明HA未电离的分子个数多,即HA 的酸性更弱,故B错误;C.弱酸的酸式盐NaHA既能电离又能水解,而电离显酸性,水解显碱性,由于溶液的pH = 6,则说明HA —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
度,故C正确;D.酸抑制水的电离,而盐类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NH4CI溶
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H 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故 D 错误。

答案C
19. 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1 mol化学键的能量称为键能。

已知H —H、H —O 和O===O键的键能分别为436 kJ mo「1、463 kJ mo「和495 kJ mo「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断开1 mol H 2O(I)中的H —O键需要吸收926 kJ的能量
-1
B. 2H2O(g)===2H2(g) + O2(g) A H = —485 kJmol 1
-1
C. 2H2(g) + O2(g)===2H2O(l) A H = + 485 kJ mol 1
D. 2H2(g) + O2(g)===2H2O(g) A H = —485 kJ mol—1
解析A项,键能是断开气态分子H2O(g)的共价键吸收的能量,错误;B项,水分解是吸热反应,应该A H >0,错误;C项,根据题意生成的应为H2O(g),应该A H V0,错误;D 项,A H = 2X436 kJ/mol + 495 kJ/mol —4X463 kJ/mol= —485 kJ/mol,故D 正确。

答案D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共价化合物的熔、沸点都比较低
B. H2SO4、CCI4、NH3均属于共价化合物
C. H2O 分子比H2S 分子稳定的原因是H2O 分子间存在氢键
D. SiO2和CaC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2气体,说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解析A.共价化合物包括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而物质的熔点的一般顺序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故离子化合物的熔点不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高,故A错误;B.H2SO4、CCI4、NH3分子中均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所以三者属于共价化合物,故B 正确;C.分子的稳定性与氢键无关,氢键决定分子的物理性质,分子的稳定性与共价键有关,故C错误;D.常温下,水溶液中酸性强的酸能制
取酸性弱的酸,SiO2和CaC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2气体,不能说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故D错误;本题选B 答案B
21探究Na2S2O3+ H2SO4===Na2SO4+ SO21+ S J + H2O 反应的速率影响因素, 设计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也可通过测SO2的体积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B. 3号瓶用N&S2O3来表示速率为0.01 mol/(L s)
C. 由2号瓶和3号瓶实验结果可得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D. 由1号瓶和4号瓶实验结果可得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解析 A.体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不能通过SO2的体积的变化来表示化学反
应速率的快慢,故A错误;B.3号瓶第10 s开始浑浊不再增多,说明反应完全,
3
10X 10-3x 0.1
v(Na2S2O3)=
3 mol/(L s)= 0.005 mol/(L s),・故B 错误;C.2 号和3 号20X 10_X 10
对比,3号硫酸的浓度以及温度比2号多,不能说明哪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
C错误;D.1号和4号对比,1号硫酸的浓度高于4号,1号的温度低于4号的
温度,但4号的反应速率高于1号,因此说明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D
正确。

答案D
22.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 2 L 0.5 mol L“H z S溶液中含有的H +离子数为2N A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2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解析A项,互为同位素的D和H的质量数不同,则18 g D2O和18 g H2O的物
质的量不同,所以含有的质子数不同,错误;B项,H2S溶液为弱酸,不能完全
电离,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数目小于2N A,错误;C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
气,则氧气来源于一1价的O元素,所以生成0.1 mol氧气时转移电子0.2N A,
正确;D项,SO2与O2反应生成SO3为可逆反应,所以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 A , 错误。

答案选C o
答案C
23.25 C时,H3A水溶液(一种酸溶液)中含A的各种粒子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种粒子的浓度占各种粒子浓度之和的分数(a 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 4
i.a
° 0.4
0.2
().41
A. 根据图,可得Ka1(H3A )~ 10_7
B. 将等物质的量的NaH2A和N&HA混合物溶于水,所得的溶液中 a (HA「)=
a (HAj
C. 以酚酞为指示剂(变色范围pH 8.2〜10.0),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H3A溶
液中,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滴加,则生成NaH2A
—3——+
D. 在上述含A的各种粒子的体系中,若c(H2A )+ 5c(A ) + c(OH ) = c(H ),则溶液pH 为11.5
解析从图像可知H3A为弱酸,存在电离平衡,H3A ------------ H2A —+ H +,当溶液的pH = 2.2时,C(H3A) = C(H2A-), c(H + )= 10-2.2,带入数据计算电离平衡常数
Ka i(H3A ) = C(H2A-) x C(H+” C(H3A) = 10-2'2, A 错误;将等物质的量的NaH z A 和N&HA 混合物溶于水,溶液呈中性,说明NaH2A电离显酸性,N&HA水解显碱性,由于C(OH-) = C(H +),说明H2A-电离能力与HA2-水解能力相等,所得的溶液中a (H A-)= a (HA-), B 正确;根据图像可知,以酚酞为指示剂(变色范围pH 8.2〜10.0),碱性环境下生成Na2HA 溶液,C错误;如果溶液的pH为
3 11.5,该溶液为碱性溶液,应该满足c(OH-)> C(H +),不会出现C(H2A-)+ 5C(A
-)+ C(OH-) = C(H+)这样关系式,D错误;正确选项B。

答案B
24. 实验室里用硫酸厂烧渣(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及少量FeS SiO2等)制备聚铁
(碱式硫酸铁的聚合物)[Fe2(OH)n(SO4)3-0.5n]m和绿矶FeSC4 7出0,其过程如下:
固体WfS.SiO.等)一二屋飞
乩航H EC 擁府
'1L了液3巴溶槪z聚铁腔体一舉铁
诱讹Y一绿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炉渣中FeS与硫酸、氧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S+ 3O2 + 12H+===4Fe3+ +
4S+ 6H2O
B. 溶液Z加热到70〜80 C的目的是促进Fe?+的水解
C. 溶液Y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等步骤可得到绿矶
D. 溶液Z的pH影响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若pH偏小导致聚铁中铁的质量分数偏大解析分析流程可知,炉渣中加入硫酸溶液和氧气得到固体W(S,SiO2)、溶液
X(含有Fe3+),溶液X分别转化为聚铁和绿矶。

A项,FeS、H2SO4、O2反应生成S、Fe2(SO4)3和H2O,离子方程式正确;B项,聚铁为碱式硫酸铁的聚合物,故加热是为了促进Fe3+水解生成碱式硫酸铁,正确;C项,溶液X中为Fe3+,
加入铁粉生成Fe +,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 FeSO7H0,正确;
故选D 答案 D
25. 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

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无机 离子:NaS NH ;、Mg 2*、Al 3+
> SO^、NO 3、C 「。

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 霾,经必要的预处理后得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L 咒体[迦淞润红色石蕊试纸掘嚥色]
L 气休2 〔遇湿润红 邑石蕊试 纸显
蓝色〕 溶I 夜書 —沉淀溶解 井诙出气体
*沉淀部分溶解
已知:3NO 3 + 8AI + 50H _+ 2出0—―3NH 3 T + 8AIO 2 根据以上的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 试样中肯定存在NH ;、Mg 2*、SO 2和N03
B. 试样中一定不含Al 3 +
C. 试样中可能存在Na +、C 「
D. 该雾霾中可能存在NaN03、NH 4CI 和MgSO ;
解析 试样溶液中加入过量 Ba(0H )2并加热,生成的气体1,该气体1可能是 NH 3,则试样中含有NH + ;向滤液中通入C02,得到溶液2、沉淀2,溶液2中 加入 Al ,3N0a ■ + 8Al + 50H - + 2出0=====3“出 T + 8Al0f ,生成气体 2,该气
体是NH 3,根据已知条件知,溶液2中含有N0亍,根据元素守恒知,原溶液中 含有N0扌;滤液1中通入C02,得到沉淀2,向沉淀2中加入酸,沉淀溶解并放
出气体,说明沉淀2是碳酸钡等难溶性碳酸盐;沉淀1加入酸后,沉淀部分溶解,
于酸的沉淀,根据离子知,该沉淀为 Mg(0H )2,所以溶液中含有Mg 2+, A.根据
D 项,pH 偏小即溶液中0H -含量减少,
sOF 含量增加,故铁含量减少,错误
CO. 硫酸钡不溶于酸,说明原来溶液中含有
,能和过量Ba(0H )2反应生成能溶
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含有NH扒Mg2+、SO4—和NO亍,故A正确;B.通过以上分析知,试样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Al3+,故B错误;C.根据实验无法确定是否
含有Na+、Cl-,所以溶液中可能含有Na+、Cl-,故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
2 2
可知溶液中含有NH才、Mg +、S04-和NO扌,则该雾霾中可能存在NaNO3、NH4CI 和MgSO4,故D正确;故选B o
答案B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
26. (6分)煤的综合利用有如下转化关系。

CO和H2按不同比例可分别合成A和B,已知烃A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14,B能发生银镜反应,C为常见的酸味剂
请回答:
(1) 有机物D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o
(2) 反应⑥的类型是 _____________ o
(3) 反应④的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o
A. 有机物A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有机物B和D能用新制碱性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
C. 有机物C、D在浓H2SO4作用下制取CH3COOCH2CH3,该反应中浓H2SO4是催化剂和氧化剂
D. 有机物C没有同分异构体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A为CH2===CH2,B为乙醛;根据A、B的结构结合最终产物CH3COOCH2CH3 逆推可知,C 为CH3COOH,D 为CH3CH2OH o (1)根
据以上分析,D中官能团为羟基;(2)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类型为酯
化反应即取代反应;(3)反应④为乙烯氧化为乙酸,化学方程式为:CH2= CH2+
O2 —>CH3COOH ; (4)A项,乙烯和溴水中的溴单质加成,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正确;B项,乙醛和新制氢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乙醇与Cu(OH)2悬浊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正确;C项,酯化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错误;D项,CH3COOH的同分异构体有HC00CH3,错误答案(1)羟基(2)取代反应/酯化反应
(3) CH2===CH2 + 02—> CH3C00H
(4) AB
I黑色}
27. (6分)为探究黑色固体X(仅含两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
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请回答:
(1)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

⑵写出蓝色溶液转化为蓝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⑶ 写出固体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流程中32 g X隔绝空气加热分解放出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为
氧气,氧气的质量=32.0 g—28.8 g= 3.2 g,证明X中含氧元素,28.8 g固体甲和
稀硫酸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溶液,说明含铜离子,证明固体甲中含铜元素,即X 中含铜元素,铜元素和氧元素形成的黑色固体为Cu0, X为氧化铜,n(Cu0)=
32_g 80 g/mol 0.4 mol,结合质量守恒得到n(02)=
3.2 g
32 g/mol
0.1
mol,
氧元素守恒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