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有答案-湖南省娄底市某校初二第一次月考_(物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某校初二第一次月考 (物理) 一、选择
1. 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时,护旗队员每一步行进的距离是()
A.75mm
B.75cm
C.75dm
D.75m
2. 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45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cm
B.2.357cm
C.2.38cm
D.2.4cm
3. 宇航员麦克莱恩进入空间站四个月后,她发现无法穿上从地面带去的宇航服,原因是她在失重环境下长高了,如图所示,这四个月她长高了()
A.5cm
B.5.0cm
C.5.00cm
D.5.000cm
4. 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
A.音调
B.频率
C.音色
D.响度
5. 中国的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所示是几枚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列车的窗台上的照片,认为硬币处于静止状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车内的座椅
B.路边的树木
C.窗外的楼房
D.远处的高山
6.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7. 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A.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C.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
8. 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A.不应超过10min
B.不应超过6min
C.不应短于10min
D.不应短于6min
9. 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10. 如图,一个物体从光滑的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若获得BC之间的距离为2m,且物体经过BC所用时间为0.5s.那么,物体从A至C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3m/s
B.4m/s
C.5m/s
D.6m/s
11. 中国“海巡31”轮船配有强声设备,可以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dB的警示音,用于警示海盗等人员.关于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是超声波
B.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警示音,以保护听力
D.发射器外形呈喇叭状可以减少警示音的分散,从而使音调变高
12. 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
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二、填空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则海底某处的深度是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450m/s);这种方法
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如图所示,野兔在草地上以20m/s的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到达树洞处所需
时间是________s,秃鹰在野兔后方110m处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秃鹰若想追上野兔,其速度应不小于________m/s.
三、实验
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
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1)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________(选填“A”或“B”).
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2)实验时,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是为了探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的关系.
(3)实验时,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则是探究声音的
________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________cm,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v AB=_______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___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v BC________(选填“>”“<”或“=”)v AC.
四、解答
如图,南京长江大桥2018年12月底恢复通车.上层为公路桥,车行道宽15米,可容4
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大桥由正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正桥9
墩10跨长1576米.
(1)桥下一轮船正在匀速通过,以________参照物,轮船是静止的.
(2)小明晚上步行到大桥上体验绚丽多彩的玉兰花灯.步行速度平均为0.8m/s,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多少?
(3)第二天小明全班学生前来参观大桥,排队通过桥面.整个队伍长44m,整支队伍
通过正桥正好45min,队伍的行进平均速度是多少?
高速公路已广泛应用ETC收费系统,这种系统是对过往车辆无需停车即能实现收费的
电子系统.如图乙是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ETC通道示意图.现有一辆汽车在某高速路
上以如图甲所示的速度计所指的速度匀速行驶25min后到达收费站,在进入ETC收费
岛区域前s1=50m处开始减速,经t1=4s后运动至ETC收费岛(图中阴影区域)边界,
然后再以6m/s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岛,其长s2=36m.不计车长.求:
(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
(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t2;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学年湖南省娄底市某校初二第一次月考 (物理)
一、选择
1.
【答案】
B
【考点】
长度的估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成年人的步幅在70cm左右,国旗护卫队的队员身高比一般成年人高一些,所以步
幅略大些,在75cm左右,故B正确.
故选:B.
2.
【答案】
A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四次,计算出平均值作为
物体的长度.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中测量了物体的长度三次,计算出
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解答】
解:在四次测量的数据中,2.45cm记录的数差别太大,故2.45cm记录错误,故应去掉;
≈2.36cm.
物体的长度为L=2.35cm+2.36cm+2.36cm
3
故选:A.
3.
【答案】
B
【考点】
长度的测量
【解析】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
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解: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c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左图示数为167.0cm,右图示数为172.0cm,长高了172.0cm−167.0cm=5.0cm,故
B正确.
故选:B.
4.
【答案】
D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
不同介质传声的速度和效果有所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效果也最好。
空气传声最慢,
效果也最差。
【解答】
解:由于不同介质传声的速度和效果有所不同,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
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响度变大,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
【答案】
A
【考点】
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
照物。
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
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
解:A.以车内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B.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时刻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以窗外的楼房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时刻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以远处的高山为参照物,硬币的位置时刻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答案】
C
【考点】
人耳的构成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的产生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响度大小、是否有介质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
解:A.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故A错误;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C正确;
D.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声,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都能听到,如没有介质,响度太小,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故D错误.
故选C.
7.
【答案】
B
【考点】
时间、速度、路程的图像分析
【解析】
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
解:A.在0∼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则速度为:v1=s1
t1=40m
20s
=2m/s,此过
程中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30∼40s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30∼
4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80m−40m=40m,其速度为v2=s2
t2=40m
10s
=4m/s,所以物
体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小,故A错误;
B.在整个4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80m,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s
t =80m
40s
=
2m/s,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物体在20∼30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在40s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图象知,物体20∼30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物体的速度为0,故D错误.故选:B.
8.
【答案】
C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由警示牌可知,小汽车最大车速,区间测速长度,利用v=s
t
得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最短时间,即所选答案.
【解答】
解:由警示牌知,最大车速v=120km/ℎ,s=20km,
由v=s
t
得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最短时间:
t=s
v =20km
120km/ℎ
=1
6
ℎ=1
6
×60min=10min,
故不应短于10min.故选:C.
9.
【答案】
D
声与信息
音色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声音的产生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传播距离、分散程度等有关;
(3)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利用音色可以辨别发声体;(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
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
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错误;
D.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
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10.
【答案】
A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BC段的平均速度v BC=s BC
t BC =2m
0.5s
=4m/s,由于物体从A点出发沿直线ABC做由慢
到快的变速直线运动,所以AC间的平均速度应小于BC间的平均速度,故A符合题意.故选:A.
11.
【答案】
C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1)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的范围是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A.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高达150dB,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警示音不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故D错误.
故选C.
12.
【答案】
D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
解: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A正确;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B正确;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C正确;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应该向西运动,没有可能,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二、填空
【答案】
2900,真空
【考点】
回声及其应用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用公式s=vt算出超声波从发出到接收传播的总路程,除以2即可得到此处海深.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超
声波来回总路程:s=vt=1450m/s×4s=5800m,该处海深:ℎ=s
2=5800m
2
=
2900m.
【答案】
2.5,64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s
v
分别求出秃鹰与野兔到达树洞的时间.如果秃鹰需要的时间比野兔运动的时间长,则野兔能安全进洞,如果秃鹰的运动时间比野兔的运动时间短,则野兔不能安全进洞.
【解答】
解:根据v=s
t
可得,
兔子到达树洞处所需时间是t1=s1
v1=50m
20m/s
=2.5s,
秃鹰若想追上野兔,其速度应不小于v2=s2
t2=160m
2.5s
=64m/s.
三、实验
【答案】
(1)A
(2)频率
(3)响度
【考点】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声音的产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实验中听到的声音是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生的,故A正确,
故选:A.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振动的频率发生变化,故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是为了探究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3)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改变拨动力度,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响度改变,是研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答案】
(1)40.0,25
(2)小
(3)相同
(4)>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
(1)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运用公式v=s
t
求出AB段的平均速度;
(2)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平均速度会偏小;(3)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
(4)小车做加速运动,可得上半段、下半段路程的速度大小关系
(5)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
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影响重力
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
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6)由图可知男女同学的速度大小,图象上,让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路程),可得v−t图象或s−t图象,进而表示出男女同学的大致运动情况。
【解答】
解:(1)小车运动距离s AB=80.0cm−40.0cm=40.0cm,t AB=1.6s,
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 AB=s AB
t AB =40.0cm
1.6s
=25.0cm/s.
(2)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后才停止计时,所计时间偏大,用公式v=s
t
知,速度偏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相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BC段的速度大于AC段的
速度,即v BC>v AC.
四、解答
【答案】
(1)船上的游客
(2)他通过主桥所用的时间为1970s.
(3)队伍的行进平均速度是0.6m/s.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桥下一轮船正在匀速通过,以船上的乘客为参照物,轮船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2)由v=s
t ,可得小明通过主桥所用时间:t=s
v
=1576m
0.8m/s
=1970s.
(3)队伍通过整座桥的走的路程:s′=L队伍+L桥=1576m+44m=1620m,t′=
45min=45×60s=2700s,队伍行进的平均速度v′=s′
t′=1620m
2700s
=0.6m/s.
【答案】
(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为37.5km;
(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所用的时间t2=6s;
(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v=8.6m/s.【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1)由图甲可知,汽车的速度:v=90km/ℎ,由v=s
t
可得,汽车到达收费站前
匀速行驶的路程:s=vt=90km/ℎ×25×1
60
ℎ=37.5km;
(2)由题知,汽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岛,由v=s
t
可得汽车通过收费岛
所用时间:t2=s2
v2=36m
6m/s
=6s;
(3)由题意可知,s=50m+36m=86m,
t=4s+6s=10s,
则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v=s
t =86m
10s
=8.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