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心血管手术中麻醉的效果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心血管手术中麻醉的效果研究
陈丽辉
【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手术患者术中行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行心脏手术患者120例,按照ASA分级标准均属于Ⅱ级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用瑞芬太尼辅助镇痛,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辅助镇痛.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自主呼吸及拔管时间、麻醉诱导前,及诱导后3min和5min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CVP、MAP以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min,研究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
较:CVP(6.42±1.13)mmHgvs(5.02±1.05)mmHg;MAP(83.41±3.35)mmHg
vs(89.52±3.61)mmHg;HR(61.29±4.36)次/min vs(66.35±4.58)次/min;麻醉后5min,研究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CVP(8.05±1.74)mmHgvs(6.88±
1.48)mmHg;MAP(70.35±3.42)mmHg vs(75.36±5.54)mmHg;HR(59.43±3.21)次/min vs(63.48±4.52)次/min;麻醉苏醒时间(
2.16±0.48)hvs(4.21±1.15)h;拔管时间(9.38±2.26)hvs(12.43±2.55),自主呼吸时间(0.68±0.17)h vs(1.35±0.38);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vs(15%);差异有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结论:相比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瑞芬太尼在心血管手术患者术中麻醉的效果更佳,患者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
【年(卷),期】2018(031)002
【总页数】4页(P246-249)
【关键词】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心血管手术;临床麻醉;效果
【作者】陈丽辉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市中心医院 52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
心血管术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术中麻醉药物的应用则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以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1]。
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都是临床常用阿
片类镇痛药物,在临床麻醉镇痛中应用广泛。
本研究对两种药物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本院行心脏手术患者120例,所有患者按照ASA分级标准均属于Ⅱ级或Ⅲ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
对照组,每组60例。
研究组行瑞芬太尼镇痛对照组行舒芬太尼镇痛。
研究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介于35~70岁,平均(55.4±6.7)岁,包括心脏瓣膜置
换术36例,房间隔修补术13例,室间隔修补术11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
27例,年龄介于36~69岁,平均(55.1±6.8)岁,包括心脏瓣膜置换术34例,房间隔修补术12例,室间隔修补术14例。
排除标准:预计气管插管困难、肝肾
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心肌梗塞病史、需术前安装起搏器或植入支架、药物过敏史、长期使用激素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酒精和药物滥用者。
所有入组患者或家属均
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使用吗啡1.0mg/kg+东莨菪碱0.3mg。
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
并连接监护仪行平均动脉压(MAP)、心电图(ECG)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及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IS)。
并与2%利多卡因局麻下行桡动脉穿侧测压和
右颈内静脉穿刺测压。
所有患者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其起始靶浓度为
2.0μg/ml,每次增加0.5μg/ml至当BIS值达到60及以下。
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
舒芬太尼0.5μg/kg,维持剂量为0.5μg/kg.h1.0μg/kg.h。
研究组采用静脉注射
瑞芬太尼1.0µg/kg,维持剂量为0.5~1.0µg/kg.h。
患者入睡后两组患者同时静
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2mg/kg,2min后行经口气管插管。
术中每组的MAP、HR如果大于或者小于术前访视基础值的30%,则用血管活性药物调整,具体方案为:升压药选用阿拉明0.25mg/次,降压药选用尼卡地平
0.2mg/次,增加心率选用阿托品0.2 mg/次,降低心率用选艾司络尔10mg/次。
如果连续两次静注后HR和MAP仍然不能稳定在预设的范围内,则采用持续泵注的方法,方案如下:升压药选用多巴胺,降压药选用硝酸甘油,增加心率选用异丙肾上腺素,降低心率方法为增加艾司络尔剂量至20mg/次,血压和心率均要提升
者选用肾上腺素。
因手术操作因素引起的一过性心血管抑制效应不作药物处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诱导前后及气管插管后的CVP、MAP、H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
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前CVP、MAP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研究组CV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R相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前后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比较(±s)
CVP/mmHg MAP/mmHg HR(次/min)组别麻醉前麻醉前麻醉前研究组对照组t P 4.34±1.25 4.41±1.16 0.3179>0.05麻醉后3min 6.42±1.13
5.02±1.05 8.0838<0.05麻醉后5min 8.05±1.74
6.88±1.48 3.9674<0.05 105.44±6.72 104.48±6.58 0.7907>0.05麻醉后3min 83.41±3.35 89.52±3.61 8.0371<0.05麻醉后5min 70.35±3.42 75.36±5.54 5.9606<0.05 6
7.78±5.39 6
8.25±6.08 0.4481>0.05麻醉后3min 61.29±4.36 66.35±4.58 6.1983<0.05
麻醉后5min 59.43±3.21 63.48±4.52 5.6587<0.05
2.2 两组患者麻醉后苏醒、拔管、自主呼吸时间
比较研究组麻醉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更短,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后苏醒、拔管、自主呼吸时间比较(±s)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 P苏醒时间(h)2.16±0.48 4.21±1.15 12.7426<0.05拔管时间(h)9.38±2.26 12.43±2.55 6.9336<0.05自主呼吸时间(h)0.68±0.17 1.35±0.38 12.4667<0.05
2.3 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有1例出现术后恶心呕吐、2例出现术后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有5例恶心呕吐、4例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154,P<0.05)。
心血管手术是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治疗方式,该类手术完成后患者会产生较大的疼痛感,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镇痛措施,会因为疼痛引发的应激反应对患者的手术效果造成不良影响[2],因此术后有效镇痛对提升手术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舒芬太尼不仅是阿片类镇痛剂,同时也是具有特异性的µ-阿片类受体激动剂,与芬太尼的结构相似,该药物与µ-受体之间的亲合力较高,相比芬太尼对µ-受体的亲合力高出10倍左右[3],因此其镇痛效果显著优于芬太尼。
舒芬太尼进入体内后在短短
3min左右即刻发挥最大效用,手术完成前半小时内应用舒芬太尼可有效保证患者的心血管稳定性[4]。
瑞芬太尼同舒芬太尼一样属于µ-阿片类受体激动剂的一种,该药物进入体内后发挥药效时间相比舒芬太尼更短,仅需要1min左右即可达到血-脑平衡,并在患者血液中以及组织中迅速被水解。
瑞芬太尼与血浆蛋白总结合率一般为70%左右,α-1-酸性糖蛋白是其主要结合物[5-6]。
同时血浆胆碱酯酶、抗胆碱酯酶水平不会对瑞芬太尼的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其代谢主要依靠机体组织以及血浆中存在的非特异性酯酶,发生水解代谢,这对患者的机体影响十分微弱[7]。
此外快通道麻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逐渐普及使得临床麻醉安全性得到大大提升,有研究认为[8],快通道麻醉技术内容应包括术后4h内拔管、术后18内出ICU病房以及尽早出院等三项,瑞芬太尼应用于心血管手术患者快通道麻醉中,与舒芬太尼麻醉方法相比,瑞芬太尼起效快、药效短、代谢迅速,术后苏醒快、拔管快以及自主呼吸恢复快,使得患者麻醉后并发症风险降低,与本次研究结果中研究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相符。
虽然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都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但是相比之后,瑞芬太尼的效果更优,因此该药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路敬社.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患者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2):87-88.
[2]曹东航,项海飞,丁进峰.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刊,2013,48(09):75-77.
[3]李剑平,张素红.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25):35-36.
[4]吴珊兰.舒芬太尼麻醉用于心血管手术的临床探讨[J].北方药学,2016,13(07):52-53.
[5]谢永强.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02):87-88.
[6]黄勇键,蒋昊.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效果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6):3955-3956.
[7]孙超智,车骥.瑞芬太尼应用在心血管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2):4236-4237.
[8]杨光.对比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0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