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ppt课件人教版实词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给远行的朋友以鼓励和信心;“海内存知 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送行者的旷达之情。相比较而言,还是前者更温馨些,能够劝 慰友人伤别之心。 “吝啬”含有贬义,而“吝惜”比较中性,更符合语境。 “轻车熟路” 指“架着轻便的车在熟路上走,比喻对情况熟悉,做起来容易”;“得心应手”指“心 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语境并没有说是在做熟悉的事情,用“轻 车熟路”不合适。
②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 有的词词性不同,其语法功能 也不同。如突然与猛然(形容词, 作状语、定语和谓语—副词,只作 状语)、刚毅与毅力(形容词,作 谓语—名词,作主语、宾语)、艰 苦与坚苦(常作定语—常作状语) 等。
命题前瞻:(预测今后词语考查趋势) 1、考查词语的题量渐趋收缩,这与第一卷 选择题整体上呈减少趋势不无关系,因而实 词和虚词可能组合考查。 2、考查内容和形式更加灵活。考查形式仍 然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也可能出现填充题、 判断题、修改型等主观应用性题目。 3、在动态语境中考查是不变的宗旨,命题 将更贴近生活实际,新词新语是首选内容。 4、对虚词的考查每年各有侧重,重点为副 词和关联词。
答案:B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 埋没前后 的情景。 ②在休斯敦火箭队 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 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 ③书的封面设计 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 者对象进行构思。 A.时间 效劳 从属 B.瞬间 效力 从属 C.瞬间 效劳 归属 D.时间 效力 归属
请求—恳求 担心—担忧 批评—批判
失误—错误 妨碍—妨害
显著—卓著
③词义侧重点不同 • 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 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 同。通过词义轻重的辨析,就能正确 使用好词语。如损坏、毁坏、破坏, 批评与批判,轻视与鄙视,揭发与揭 穿,信任与信赖等。再如: • a.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会 别人休 息的。 b.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 会直接 人们的健康。 • A、妨害 B、妨碍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语文》
高考系列复习
高考复习系列课件7
语文基础知识
《考试说明》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D级。
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虚词
正确辨析同义词或近义词 正确使用熟语
1、正确使用实词,一般是在动态语 言环境中考查词语的语境义。近几年高 考侧重于考查辨析、判断或选用近义词 的能力。词语的使用还离不开语境,常 常需要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语境加以判 断,这里不仅有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 是否更好的问题。 所选的实词多是媒体常用,生活中常 见但又易混淆的词语,试题多表现为同 音词、近义词或既同音又近义的实词辨 析填空客观题。
答案:C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在送别朋友时,常常引用“ ”,以表达彼此感情之深厚及对朋友的 劝慰。 ②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你得到赞赏时,千万别 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 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③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如果进展顺利, ,即使时间长一点,也很少感到 疲乏。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吝啬 轻车熟路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吝啬 得心应手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吝惜 得心应手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吝惜 轻车熟路
2.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阅读优秀作品, 其语言,感受其 思想、艺术魅力,不仅可以 大自然 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还可以激发 自然、 热爱生活的感情。 A、品味 体味 珍爱 B、品评 体验 珍惜 C、品评 体验 珍爱 D、品味 体味 珍惜
解析:
此题考查同义词的辨析能力。正确答案 为A。 “品评”比“品味”更深一层,含有 “评论”的意思,原句中没有“评论”之意, 故选“品味”。“体味”侧重主观感受, “体验”则是身体力行之后的认识,原文中 没有“体验”之意,况且读书并不能代替 “体验”,仅仅是“体味”而已。“珍爱” 与“珍惜”,前者的含义是“珍重、爱护”, 后者的含义是“珍重、怜惜”。况且,从词 语搭配看,“珍惜自然” 搭配不当,应选 “珍爱自然”。
【解析】 C培育: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培育良种;使某种感情得到发展,培育 友谊;培养教育、培育新人 B本指在水面上出没,比喻盛衰、消长,也指随波逐流,与道 沈浮俯仰。(《淮南子· 原道训》) 与世沉浮;涵养:修养,很有涵养; 滋润养育 用造 林来涵养水源
高考试题回放
(2004)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 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 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 学习的 。 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 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
【考点】考查近义实词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三组词语分别侧重考查辨析词语含
义、语气色彩、使用习惯。“时间”是概念的总称,也可以表示一段或某一点时间, “瞬间”指极短的时间,从“被埋没前最后”可以看出,此处应是“极短的一段时间”, 故为“瞬间”。“效劳”含有自谦语气,语句是以第三人称陈述客观事实,应为“效 力”。“归属”一般不能与“于”连用,故此处应为“从属”。B项为本题正确选项。
• 2、正确使用虚词。 • 虚词是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 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 词和拟声词六类。 • 虚词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 副词在动态语境中使用情况的辨析, 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
• 3、正确使用熟语。 • 熟语指固定的词组,主要包括成语、惯用 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 个层面,即正确理解熟语在语境中的意义, 根据语境正确使用熟语,包括能够辨析熟 语使用的正误。 • 熟语是2004年《考试大纲》的新考点。 2004年考纲中把原来成语改为熟语,意味 着词语范围的扩大,意味着高考更贴近生 活实际,意味着中学生必须进一步走向生
例:岳飞被秦桧 ,以“莫 须有”的罪名被杀害。 (诬蔑 诬陷) 分析:诬蔑——捏造事实,破坏别人名誉。 (轻) 诬陷——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重) 根据后文“被杀害”推知程度较重,故选 后者。 诬陷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 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 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 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如:
2、认读近义词,学会辨析。 3、根据语境,仔细辨别。
近义词辨析方法
一、从词的意义上辨析
二、从词的用法上辨析
三、从色彩方面辨析
一、从词的意义上辨析
①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
有很多近义词词义范围的大小是不 相同的,我们可以通过留同析异,确定 词的适用范围,来推断正确的选项。 • 例:边疆——边境 局面—— 场面 • 时代——时期 事情——事故 • 前者词义所指范围大,后者词义所指 范围小
答案:A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教育是打开个人智慧之门的金钥匙,也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铺路石,更是人类 文明传续的不竭动力。 B草原上,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散落,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吃着夜草,隐隐 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 C千百年来,湘江培育着两岸的乡村和城市,湘江之水不仅流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也荡漾在他们的梦境中。 D树立大国风范,涵养大国心态,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开放、包容和自信,看到中国人 民的团结、理性和智慧。
• 4、语感品读法。 • 词语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的,分 辨在一定的语境中究竟用怎样的实 词,首先要凭借语感。但是每个人 的语感都有局限性,所以仅靠语感 并不保险,还要对词语和语境是否 协调作些分析。这种分析一要看词 句能否通顺,二要看在意思的表达 上能否取得最佳效果
方法指津:
1、重视积累,强化训练。
例:歌手把深厚的感情 贯注 在歌声里, 引起了听众强烈的共鸣。 (灌注 贯注)
分析:灌注——浇进,注入,如把铁 水灌注到砂型里,把心血都灌注到孩 子身上;贯注——精神、精力集中或 语气连贯,如全神贯注。“感情”与 “贯注”习惯搭配。
又如: (1)侵犯——主权、利益、领海、人 权 侵占——土地、财产、领土、公款 (2)履行——诺言、合同、手续、条 约 执行——命令、任务、路线、政策 注意: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 配有一定的限制,不能任意组合。
词义范围的不同,还表现在有的词是 事物的集合体,有的是事物的个体。 例:河流——河 • • 书籍——书
• •
树木——树 船只——船 再如: a.本词典共收词六万多条, 了现代 汉语绝大多数语词。( ) b.在2003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 队 了田赛的全部冠军。( ) A、囊括 B、包括
②词义的轻重不同
预订 例:工作人员已经 了会议代表返
回的机票。 (预定 预订)
预定——预先规定或约定:预定计划/ 预定时间 预订——预先订购:预订报纸/预定酒 席 两个词语前者重在“定”,规定、约定, 后者重在“订”,订购。根据“机票”, 故选后者。
又如“诡辩”与“狡辩”都 指无理强辨,但“诡辩”着重在 “诡”,即欺诈、怪异,“诡辩” 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 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 论辩护。“狡辩”着重点在 “狡”,即不老实、耍花招, “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 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防御”与“抵御”都有抵挡、抵抗 的意思。但“抵御”着重于抵抗,“防 御”着重于防备。如:亚洲金融危机的 爆发深刻暴露了亚洲各国在协调经济政 防御 策、共同 危机方面的苍白无力。
“审定”与“审订”都有审查、审 阅的意思。但“审定”侧重于审阅、修 审订 订,“审订”侧重于审查、决定。例如 书稿 , 计划 。 审定
一、考什么
1、虚词: • 考查近义关联词、副词为主,偶有 介、助词。 2、实词: 谚语 格言 (含近于格言的名句) 歇后语 等固定、准固定短语
★了解词的最基本知识: (1)能分出实词与虚词以及它们各 自的类别。 (2)从语法意义上区别易混虚词。 (3)从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结合 上,辨析近义词。 (4)结合语境选择使用虚词、实词。
二、从词的用法上辨析
①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 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搭配, 不能混用。如充足与充沛(实在的东西— 抽象的东西),担任与担负(职务—责 任),坚定与坚强(立场、方向—性格、 意志)等。再如: • a.经过世代的筛选, 至今的骨肉果菜, 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 化吸收。 • b.眉山苏氏一门才俊当然不错,而”苏小 妹三难新郎”纯属虚构,然而这个浪漫故 事却至今 。A、流传 B、留传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 著名的阿尔斯白山羊的品质正在逐步 地 。 ③ 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 走上了熟悉的大街小巷, 想起许多 往事。 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 D 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
分析:
答案为D。本题考查的是意义相近的词语 准确运用的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辨析词义。 “终止”是最终停止,永远停止;“中止” 是中途停下来,以后还可能接着进行。句① 显然要用“终止”。“蜕化”是变化形态, “退化”是从本质上倒退的变化,句②当然 要选“退化”。“难免”与“不免”都有免 不了的意思,但“不免”是副词,句意侧重 于已经发生的动作行为,“难免”是动词或 形容词,意思比较实,句③用“不免”更确 切。
答题技巧
• 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解“词语辨 析”题和填空选择组合题可从以下 方面考虑: • 一、实词的辨析选择 • 1、留同存异法。 • 如:06年北京卷的“淡去”与“淡 忘”,“去”强调“消逝”,“忘” 侧重“忘记”。
• 2、把握语境法。
• 如“深”:夜深人静、深深 的海洋、深红色的外衣、情 意深长、内容深奥。 • 3、筛选排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