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量表编制的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基金项目: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绍兴市高校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实证研究”(125414),主持人:陈江;绍兴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院级课题项目“高校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效研究———基于绍兴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201334),主持人:陈江。
作者简介:陈江(1981—),男,浙江诸暨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职业成熟度一词最早由美国著名职业规划大师休伯于1955年提出,是指个体完成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职业任务的程度。
休伯还根据年龄特征将职业生涯分为五个阶段。
根据休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结合高职生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辅导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职业成熟度与高职生的发展和未来职业规划密切相关,但目前国内针对高职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十分乏见,更缺乏专业
有效的测量工具,这使高职学校教师在开展职业指导时缺少科学的工具。
笔者借鉴职业成熟度已有研究成果,在对高职学校教师及学生进行
充分了解和沟通的基础上,编制了高职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调查问卷,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以期为后续职业成熟度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1高职生职业成熟度问卷量表编制的理论基础高职生能力掌握程度决定了其未来职业的发展程度。
职业能力是
高职生职业成熟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职业能力是指“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和使职业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个体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可分为工作过程中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
职业认知也成为了影响职业成熟的重要因素。
已有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总体的自我评价偏低,对自身专业的认知
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出现了诸如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未来职业发展。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把握一个优秀的高职生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及认知能力结构,笔者对浙江省绍兴市某高职院校进行研究,通过与师生以
及学校领导层深度访谈,初步建构出高职生职业成熟度结构理论模型,并根据模型制定了相应的目标测试项,从职业能力和职业认知两方面来评估高职生的职业成熟现状。
2问卷的预测及信度效度指标修正2.1问卷的预测对已有的高职生职业成熟度问卷指标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编制出包含54个指标项的高职生职业成熟度问卷。
该问卷由“职业能力”和“职业认知”两部分组成。
选取浙江省绍兴市某高职院校的200名学生
进行预测,收回有效问卷193份,回收率96.5%。
其中男生99人,女生87人,比例接近1:1。
在进行问卷分析时,先分别选取两个问卷总分的前后27%作为高分组与低分组。
通过对两组被试在相同题目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职业能力分问卷中高低组被试在每个题目
上的差异均显著,无需剔除,而职业认知分问卷中高低组被试在第6题上的差异不显著,剔除。
然后计算两个问卷中每个题目与总分的相关度,结果显示问卷中题目与总分的相关均显著,无需剔除。
最后对剩下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可提取的因子为8个,共32个题项。
2.2问卷信效度指标修正后的编制与再测2.2.1被试的选择采用整班联系,自愿参加的原则,选取浙江省绍兴某高职院校学
生共585人,女生292人,男生303人,男女比例近似1:1。
专业涵盖了文科、理科和艺术三大类。
2.2.2施测材料与程序将预试后所保留的32个题项组成正式问卷,本问卷所有题目采用Likert 五点计分,其中“2”表示“很符合”、“1”表示“比较符合”、“0”表示“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1”表示“不太符合”、“-2”表示“不符合”。
正式问卷采用整群施测的方法,现场回收问卷。
剔除作答不完全以及明显作答不认真的问卷,剩余有效问卷571份,有效回收率97.6%。
随后将数据库随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包含277人,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部分包含294人,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
最后,进行信度检验。
2.2.3统计工具采用SPSS 1
3.0和LISREL8.51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最大变异法(Varimax)进行转
轴;在因子数量的确定上,使用特征值大于1的方法,自由探索因子数。
3.1.1职业能力分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对职业能力分问卷进行Bartlett 球形检验,结果显示职业能力问卷KMO 为0.890,p<0.001,数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因子的累计方差解释率为58.18%。
表1因子结构和各项目的因子载荷
从表1可以看出,抽取的4个因子共包含17个题项,因子一包含的题项主要是描述学生本专业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岗位应对能力,对
应原能力结构中的“专业能力”;因子二包含的题项主要是用来描述学
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因此将本因子命名为“认知能力”;因子三包含的
题项主要包括学生课前以及课后的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能力,对应模型高校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量表编制的应用研究
陈江(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分析、资料汇总、预测数据统计,建构了高职生职业成熟度的问卷量表,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高职生职业成熟度划分为职业认知和职业能力是合理的,且理论结构拟合较好;高职生职业成熟度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为测查高职生职业成熟度水平提供标准与依据。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成熟度;问卷编制题项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A60.762
A70.739
A80.714
A50.691
A40.651
A10.623
A260.804
A250.761
A240.737
A280.858
A270.838
A300.604
A290.400
A170.775A160.748A180.693
A190.477
. All Rights Reserved.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
界中的“方法能力”;因子四包含的题项主要包含了学生的人际交往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对应模型中的“社会能力”。
以上结果表明,这四个因子与预想高职生职业成熟度理论结构中的能力结构基本吻合。
3.1.2职业认知分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同样的方法对职业认知问卷进行探索验证,首先,对职业认知问
卷进行Bartlett 球形检验,结果显示父子和谐问卷KMO 为0.863,p<0.001,数据适合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因子的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8.045%。
表2因子结构和各项目的因子载荷从表2可以看出,抽取的五个因子共包含了15个题项。
因子一包含的题项主要描述的是学生对本专业对应岗位发展前景的了解程度,因此,将其命名为“岗位认知”;因子二包含的题项主要是学生是否对自我本身有着正确的评价,将其命名为“自我评估”;因子三包含的题项主要包括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将其命名为“自我监控”;因子四包含的题项主要包含了学生的自我感觉能力以及自信方
面,将其命名为“自信”;因子五包含的题项主要用来描述学生对自己本专业课程的了解程度,将其命名为“专业熟悉性”。
由于因子一和因子五可以归属为学生的职业世界认知方面,因子二、因子三、因子四可以归属为学生的职业自我认知。
因此,将职业认知问卷分为两大类:职业自我认知和职业世界认知。
以上结果表明,这五个因子与高职生职业成熟度理论结构中的认知结构基本吻合。
3.2验证性因素分析现采用LISREL8.51对剩下的294份职业能力分量表和职业认知分量表进行分析以确定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验证问卷的有效性以及正确性。
3.2.1职业能力分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将探索性因素分析之后构建出的职业能力四因子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各项具体拟合指标如下:
表3职业能力分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结果显示,χ2/df 小于5,即可认为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
RMSEA 值小于0.08,其他拟合指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则表示理论假设的拟合程度较好。
本研究的全部指标都符合统计学要求,且各题项的标准
化因子载荷在
0.400-0.858之间,因此,上述模型总体上拟合度良好。
3.2.2职业认知分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按照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构建了职业认知五因子模型进行验证
性因素分析,各项具体拟合指标见表4。
表4职业认知问卷验证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
χ
2/df 小于5,即可认为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其他拟合指数均在
可接受范围内,则表示理论假设的拟合程度较好。
本研究的全部指标
都符合统计学要求,且各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在0.479-0.865之
间,因此,上述模型总体上拟合度良好。
3.2.3正式问卷的信度对所得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可知,职业能力分问卷的信度为0.861,职业认知分问卷的信度为0.832.3.2.4讨论职业成熟度问卷量表具有理论、实践以及数据的三重支持。
首先,
在确立维度时,进行大量访谈,并整理所搜集的实习资料,过后将资
料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分类,
同时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在借鉴前人
研究和综合手头资料的基础上,构建出高职生职业成熟度的问卷量
表;其次,为了确保所得数据的合理性,共进行两次试测,在两次施测中,严格按照指导语指导被试回答问卷,并且采取现场回收的方
法,保证了回收率以及作答的有效性。
最后,采用多种方法检验理论
模型构想的合理性。
通过对正式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
因素分析,证明了因子结构与预想的结构相一致,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了结构中的各项指标拟合良好,也说明了理论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这些都能够表明,本问卷在因子设置以及结构上是合理的,是可以被接受的。
4结论首先,高职生的职业成熟度结构包含了职业认知和职业能力两个维度,其中职业认知包含了职业自我认知和职业世界认知,职业自我认知包含了自我评估、自我监控和自信;职业世界认知包含了岗位认知以及专业熟悉性;职业能力维度包含了专业能力、认知能力、自学能力以及亲社会品质。
其次,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后,验证了高职生职业成熟度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具有以及问卷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但仍需
要进一步的修订和改善。
最后,本研究弥补了职业指导领域中高职生职业指导理论的空白,对高职生在校期间针对性职业辅导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1]郭炯.职业能力研究文献综述[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2):17-20.[2]秦丹萍.自我概念和心理控制源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D].2007.
[3]张聚华.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其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D].2008.
[
4]罗锡莉,张进辅.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理论结构及问卷编制[J].心理学探新,2008,28(2):
59-63.[责任编辑:谢庆云]题项因子1因子2因子3因子4因子5
B230.865B210.849
B220.848
B20.789B30.766B40.624B90.850B100.806B80.639B10.826B50.740B70.669B170.832B180.787B160.479χ2df χ2/df GFI NFI IFI CFI RM SEA 职业能力分问卷301.24113 2.670.890.850.900.900.075χ2df χ2/df GFI NFI IFI CFI RM SEA 职业能力
分问卷155.2780 1.940.930.880.940.940.057
(上接第133页)施工中能够取得更好的压实效果。
主要结论如下:4.1在压实过程中,控制填料的含水量极为重要,应高度重视。
通过现场试验,以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证明了:填料压实过程可以用压实曲线来真实反映。
但是施工含水量不宜简单地靠击实曲线确定,而宜用
压实曲线综合确定。
4.2控制施工含水量实际上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填料的性质、压实机械的压实性能及对填料压实的设计压实参数。
因此,以固定不变的施工控制含水量范围来指导施工是不科学的。
应在孔隙率指标中
综合考虑干密度和路基成型时含水量两方面的因素,才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压实的内在质量。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10202-2002/J161-2002铁路路基施工规范[S].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10414-2003/J285-200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TB10102-2010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S].[责任编辑:丁艳].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