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2综放工作面方案设计6.1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作面方案设计编制依据、原则及要求
1.工作面方案设计编制依据
该放顶煤工作面开采方案设计编制依据《3400采区初步设计》、《3422综放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煤矿安全规程》、《山东省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规定(试行)》(鲁煤安管[2010]161号)、《山东煤矿冲击地压重点监察意见(试行)》(鲁煤安监[2010]43号)、《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防治冲击地压安全技术管理规定》及《关于肥矿集团梁宝寺能源公司3300采区和3400采区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方案设计的批复》和相关开采技术资料。

2.工作面方案设计编制原则
3422综放工作面开采方案设计主要原则:提高工作面集中化生产程度,实现高高效;优化采煤工艺,减少辅助环节,降低巷道掘进率,节约生产成本;有效地防治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等矿井自然灾害,保证矿井安全生产;节约煤炭资源,延长工作面服务时间等。

3.工作面方案设计编制要求
本方案设计以安全生产为前提,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省局《山东省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管理规定》及《肥城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防冲击地压安全技术管理规定》等文件有关规定要求。

二、工作面方案设计内容
1.工作面概况
1.1工作面位臵、周边关系及开采情况
该工作面井下位于3400采区中部。

该面大部分在桑科集曹核村煤柱内,局部在孙垓村、张庄村煤柱内。

四邻采掘情况:西南为-708m北翼回风大巷、-708m北翼进风大巷、-708m北翼皮带大巷和-708m北翼轨道大巷,东南为3418工作面,东北为三四采区边界线,西北尚无采掘工程。

1.2地形地物
该面地表大部分为农田,局部为民房。

该工作面的回采将会对地面的
桑科集村、孙垓村、张庄村部分民房造成一定影响,预计损坏程度在Ⅰ级范围内,并对部分农田、供电及通讯线路造成不同程度的沉降影响。

1.3 工作面参数、开采技术条件及煤层赋存特征
1.3.1工作面参数
3422综放工作面走向长2065m,倾斜宽100m,面积206500m2 ,工作面开采标高-710.7m~-889.9m。

1.3.2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
瓦斯:绝对涌出量:CH4:1.8m3/min,CO2:1.6m3/min。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37.55%。

煤的自燃:属自燃煤层。

地温:地温为22℃,地温梯度为0.99℃/100m。

1.3.3工作面煤层赋存特征
该面3(3上)煤为气煤,总厚度3.2~8.4m,平均6.76m,煤层厚度变化不大,煤层倾角6~15°,平均9°,煤层普氏硬度系数f=1.8。

3422轨皮联巷处为3上、3下煤层分叉合并线,分叉合并线以东为3上、3下煤层合并区,煤层最厚8.4m,分叉合并线以西为3上、3下煤层分叉区。

煤层顶底板参数表
煤层顶底板情况顶底板情况
岩石名

厚度(m) 岩石特性
老顶中砂岩19.63
灰白色,成分以石英为主,少量长石及岩屑。

颗粒次
圆状,分选中等,钙质孔隙式胶结。

含少量不规则泥
质包体。

发育少量斜交裂隙,被黄铁矿细晶及泥质充
填。

与下伏岩层呈明显接触。

直接顶粉砂岩0~15/2.0 黑灰色,参差状断口。

含较多植物茎、叶化石。

直接底粉砂岩 5.94
深灰色夹浅灰色细砂岩,薄层状,顶部含泥质,含较
多植物根茎化石,下部含植物碎屑化石,水平层理,
具裂隙未充填。

老底细砂岩8.58
深灰略带褐色,薄层状,主要成分石英,含暗色矿物,
上部夹粉砂岩薄层。

波状斜层理,具裂隙。

煤层顶、底板岩石力学性质
岩石名称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抗压强度(MPa)62.7~123.3 40.2~136.9 17.6~67.14 22.9~52.2 平均值83.67 76.6 38.1 37.7
煤层顶、底板稳定性
类型ⅠⅡⅢⅣ顶、底板稳定性不稳定较稳定稳定极稳定
抗压强度(MPa)﹤30 30~60 60~80 ﹥80 RQD(%)25~50 50~75 75~90 90~100 岩性泥岩、粉砂岩岩组中、细砂岩岩组
1.4储量情况
3422综放工作面工业储量为1982235吨,回采率按93%,可采储量为1843478吨。

2.地质构造
依据三维物探资料,3422综放工作面位于梁宝寺向斜的两翼。

东翼煤(岩)层走向0°~137°,倾向47°~90°;西翼煤(岩)层走向0°~60°倾向90°~150°。

依物探资料和巷道实际揭露资料,该面断层14条。

巷道揭露的断层情况详见下表:
断层情况表
构造序号构造名

走向
(°)
倾向
(°)
倾角
(°)
性质落差(m)
对回采影响
程度
1 DF124 78 348 60 正断层11.0 无影响
2 f2 149 239 70 正断层7.0 无影响
3 Zf4-41 41 311 70 正断层0~
4 无影响
4 f4-126 79 349 60 正断层 2.
5 无影响
5 f4-127 79 169 60 正断层 1 无影响
6 f4-129 8
7 357 60 正断层 2.5 无影响
7 DF123 62 152 60 正断层 2 无影响
8 f1 6 96 55 正断层 1.5 影响较小
9 f4-131 160 250 70 正断层 4.0 无影响
10 f4-130 151 241 50 正断层 3.0 无影响
11 DF133 34~78 124~168 70~85 正断层0~9.0 影响大
12 ZF4-40 21 291 70 正断层0~4.0 影响大
13 DF132 28~42 118~132 70~80 正断层0~8.0 影响大
14 DF131 72 342 75 正断层0~7 影响大
3.水文地质及水害评价
影响该面回采的含水层主要有3(3上)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和3(3上)煤层底板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

3.1 3(3上)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据附近L9-1、L8-2、L6-6等钻孔资料3(3上)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分为两层。

第一层距3(3上)煤顶板0.83m厚度为25.0m,由中砂岩、细砂岩组成。

第二层距3(3上)煤顶板41.36m厚度为1.47m,为细砂岩。

3(3上)煤层底板砂岩含水层厚度为12.75m,由中砂岩和细砂岩组成。

根据地质报告资料,单位涌水量0.0227~0.0483L/s.m,富水性弱易疏干。

据3422轨道顺槽、皮带顺槽掘进资料,顶板淋水较小,一般一点小于5m3/h,现基本疏干,仅局部地段仍有少量顶板淋水。

该含水层是影响3(3上)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

3.2 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
根据L9-1、L8-2、L6-6等钻孔资料,三灰含水层厚度平均4.83m,上距3(3上)煤层平均59.32m,属岩溶裂隙含水层,据地质报告,单位涌水量q=0.0121~0.1338 L/s.m,富水性不均一,为弱至中等。

依据3400进风大巷三灰观测孔观4-3孔,现水压1.5MPa,水位-563.6 m。

计算的三灰“突水系数”为:
Ts=P/M=0.037MPa/m<0.1 MPa/m
Ts——突水系数(MPa/m)
P——隔水层底板承受的水压(MPa)
M——底板隔水层厚度(m)
上式中各参数取值如下:P=2.21MPa;M=59.32m;
突水系数小于防治水规程规定,不会造成工作面底板三灰突水。

3.3 涌水量预计
据3422综放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及相邻3418(正常涌水量20m3/h,最大涌水量35m3/h)、3416(里面)工作面(正常涌水量16 m3/h,最大涌水量35 m3/h)涌水量情况综合分析,预计该面正常涌水量为30m3/h,最大涌水量为60m3/h。

4. 防水煤(岩)柱的计算与留设
依据《梁宝寺矿井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对于落差大于100m的断层两侧各留100m,落差50~100m的断层两侧各留50m,落差30~50m的断层两侧各留30m,小于30m的断层原则上可不留防水煤柱。

而本面揭露的断层中落差均小于30m,不用留防水煤柱。

5.工作面巷道布臵
5.1顺槽、切眼、停采线等位臵的确定及依据
3422综放工作面顺槽、切眼、停采线的位臵确定依据:《3400采区初步设计》、《3422综放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和工作面构造情况。

(1)轨道顺槽、皮带顺槽
3422轨道顺槽自-708北翼回风大巷导线点K25点前41.729m处开门掘进,方位角52°,开门后沿3上煤层顶板掘进,掘进117.2m后与3400进风大巷贯通,贯通后继续向前掘进,待煤层达到4.5m时沿底板托顶煤掘进,总工程量2290m。

3422皮带顺槽自-708北翼皮带大巷导线点P3点后4.372m处开门掘进,方位角52°,开门后按“-5°”倾角向下掘进,直至找到3层煤顶板,再沿3层煤顶板掘进,待煤层达到4.5m时沿底板托顶煤掘进,掘到一定距离后从导线点P3点后8.775m处,按197°方位角,“+23°”倾角向上掘进,直到与-708北翼回风大巷贯通,总工程量2435m。

(2)切眼
依据地测资料数据确定切眼的位臵。

切眼沿煤层底板掘进,切眼掘进
与扩宽分两次进行,两端安装综放设备备用绞车硐室随切眼同时掘出。

(3)停采线
停采线的位臵根据岩浆岩侵入情况确定,设计停采线垂直于轨道、皮带顺槽停采。

5.2巷道断面形状几何参数及支护形式
5.2.1轨道顺槽、皮带顺槽及切眼巷道断面形状几何尺寸
轨道顺槽巷道断面为矩形,净宽4.4m,净高3.5m ,S净 =15.40m2
皮带顺槽巷道断面为矩形,净宽4.4m,净高3.5m ,S净 =15.40m2。

切眼位于轨道顺槽、皮带顺槽最低部,沿煤层底板掘进,断面为矩形断面,切眼规格:净宽8.0m,净高3.5m,S净 =27.2m2。

5.2.2 3422轨道顺槽及皮带顺槽巷道均采用锚杆(索)+W钢带+金属网联合支护
顶板采用Φ22mm的高强预应力锚杆和锚索支护。

每排6根锚杆,锚杆间距为0.8m,排距为0.8m,锚索施工在W钢带空档内,成“3-3-3”布臵,排距为0.8m,间距为1.1m;当顶煤厚度小于2m时使用6000mm锚索,当顶煤厚度2-4m时使用8000mm锚索,当顶煤厚度大于4m时使用10000mm锚索。

巷道两帮采用Φ22mm的等强锚杆配合锚索支护,W钢带采用2根2.0m 钢带配合搭接使用。

锚杆的布臵方式为:每帮每排5根,间距0.8m,排距为0.8m,第一根布臵在顶板以下0.3m处,并成15°仰角,向下按0.8m间距依次布臵,并垂直于巷帮,底角锚杆成15°俯角,锚杆应横向成排,纵向成线。

两帮每隔2.4m各布臵一根锚索,锚索布臵在顶板以下2.0m处,上仰15°-30°。

当巷道过断层、穿层、顶板破碎时,顶、帮部锚杆排距缩小至0.6m,锚索按“3-3-3”方式布臵;锚索间距为1.1m。

当两帮移进量大于0.3m时,在两帮加打锚索梁进行加强支护。

5.2.3切眼采用锚杆(索)+W钢带+金属网支护
顶部采用Φ22mm×2400mm的高强锚杆、锚索、4.4mW钢带,配合经纬网支护,锚杆间距为0.8m、排距为0.8m;锚索施工在W钢带中间,每排布臵3根锚索,成(3-3-3)布臵,排距为0.8m,间距为1.1m。

两帮采用Φ22mm×2400mm的等强锚杆,左帮顶板以下0.75m每排布臵一根2.0m钢带,第一根锚杆布臵在顶板以下0.95m,每排3根锚杆,间距0.8米,排距0.8m;右帮顶板以下0.35m用2.0m钢带和1.2m钢带搭接使用,第一根锚杆布臵在顶板以下0.55m,每排4根锚杆,排距0.8m;两帮的第一根锚杆成15°仰角,底角锚杆都成15°俯角。

帮部底钢带可以拖后迎头10m。

6.采煤方法及工作面装备
6.1采煤方法、生产工艺、采放比、放煤步距等主要参数
6.1.1采煤方法
工作面采用一次采全厚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

6.1.2生产工艺
双滚筒电牵引采煤机割煤,单向割煤,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采高3.0m,截深为0.8m,循环进尺0.8m。

采煤机的进刀采用端部斜切进刀方式,斜切进刀段长度不小于30m,采煤机正常割煤长度70m。

采用单轮分组间隔顺序放煤,一刀一放,放煤结束后伸出尾梁插板,并确保过煤高度不小于500mm。

(1)工序过程
割煤→移架→自运输机头至运输机尾推前溜→进刀→放煤→自运输机头至运输机尾拉后溜(顺直后部运输机)。

(2)移溜方式
采用推移千斤顶推移前部运输机和拉移后部运输机方式,推、拉移步距0.8m,弯曲段长度不小于20m,推拉移运输机顺序方向为:自运输机头至运输机尾顺序推拉移运输机。

①推移前部运输机:采煤机向运输机头正常割透后,反向运输机尾牵机,按照自运输机头至运输机尾的顺序,依次推移刮板运输机,至距离采煤机后滚筒20m处。

采煤机在端部弯曲段斜切进刀后,将前部运输机弯曲段至运输机尾移直。

②拉移后部运输机:工作面后部运输机在支架前移后处于放煤位臵,待循环放煤工序结束后,将后部运输机滞后放煤位臵5~10组支架,按照
自运输机头至运输机尾的拉移顺序将后部运输机拉移一个步距,放煤工序全部结束后,后部运输机拉移成一条直线。

(3)初采、末采及端头顶煤的处理
①工作面切眼沿煤层底板掘进,初次放煤步距预计10~15m,生产时以顶煤能够放下时的推进距离作为初次放煤步距。

②两端头上金属网,根据现场巷道顶板状况放煤,在该范围前后10m 巷道顶板较好,无开裂、无漏顶,压力较小时,利用尾梁摆动,使用插板插网的方法将端头支架顶煤放出。

(4)上、下端头的顶板管理
①下端头1#架下侧(前、后)运输机头的顶板维护使用两根走向4.2m π型钢梁托 4.0m 倾向π型钢梁,4.2mπ型钢梁跨(前、后)运输机头分支设在1#架下侧,与1#架迈步前移;靠转载机下侧在4.0m 倾向π型钢梁下增支一排单体支柱,与原倾向π型钢梁靠巷道下帮侧支设单体支柱形成两排单体支柱支护顶板,这两排单体支柱与倾向π型钢梁延至放顶线回撤。

倾向π型钢梁间距小于1.0m,倾向π型钢梁下的支设单体支柱穿铁鞋支设牢固,单体支柱全部用Φ6.3mm细钢丝绳拴绳防倒。

放顶线支设好基本柱和关门柱,其间距不大于0.4m,每棵基本柱后打一棵趄向采空区的趄柱。

②工作面上端头倾向π型钢梁延到放顶线回撤。

放顶线支设基本柱和关门柱,其间距不大于0.4m,每棵基本柱后打一棵趄向采空区的趄柱。

③端头支柱穿鞋,初撑力不低于90KN。

(5)两巷超前支护顶板管理
3422轨道顺槽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 4.0mπ型钢梁支护方式,皮带顺槽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4.0mπ型钢梁支护方式,π型钢一梁三柱,支设的钢梁要使用双股8#铁丝固定到顶板锚网上,其固定点不得少于2道。

轨道顺槽及皮带顺槽,超前支护长度均不少于100m。

6.1.3采放比及放煤步距
工作面3煤层总厚3.2~8.4m,平均6.76m,采用综放工艺,工作面采高3.0m,则采放比平均为1:1.25,最大为1:1.8,放煤步距0.8m。

6.1.4矿压观测
工作面建立矿压观测系统,工作面上、中、下布臵四个测区,每个测区的两组支架上安装电脑圆图仪,支架上安设压力表(一架三表),对工
作面支架受力情况进行观测,对电脑圆图仪存储的数据进行提取分析。

6.1.5 生产能力计算
Q循环=LSMRC=100×0.8×6.76×1.42×93%≈714t
其中:
Q循环-每个循环产量,t;
L-工作面长度,取100m;
S-工作面每刀截深,0.8m;
M-采高,6.76m;
R-煤的容重,t/m3,取1.42 t//m3;
C-工作面回采率,%,厚煤层取93%
工作面日产量=Q循环×5=714×5=3570t
工作面月产量=30×3570t=107100t
6.2 工作面设备总体配套
(1)支护设备选择
3422综放工作面设计选用69组支架对顶板进行全支护法管理,其中基本液压支架ZF10000/19/36D型低位放顶煤支架63架,ZFG10000/22/34D 型放顶煤端头支架6架。

主要技术特征如下:
基本支架:63架
型号:ZF10000/19/36D
支撑高度:1.9~3.6 m
初撑力:7756KN
工作阻力:10000KN
支护强度:1.37~1.42 MPa
端头支架:6架
型号:ZFG10000/22/34D
支撑高度:2.2~3.4 m
初撑力:7756KN
工作阻力:10000KN
支护强度:1.23~1.24MPa
(2)液压支架支护强度验算:
1、应用经验公式计算顶板对支架作用力P t:
P t=9.81×h×r×k
=9.81×3.3×2.7×8
=636KN/m2
式中:
P t—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KN/m2;
h—煤层的采高,取3.0m;
r—顶板岩石的密度kg/m3,取2.7t/m3;
K—工作面支柱应该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为4~8,根据现场情况,较大采深、稳定及坚硬顶板,取8;
P t=0.636MPa,(1MPa=106N/㎡,经过换算可得);
P1—工作面液压支架最小支护强度。

比较P1、P t 。

工作面基本支架 ZF10000/19/36D的支护强度为 1.37~1.42MPa,端头支架ZFG10000/22/34D的支护强度为 1.23~1.24MPa, 选取最小值为1.23MPa,且经验计算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为0.636MPa。

经比较1.23MPa(P1)>0.6992MPa(P t ),因此工作面选用液压支架的支护强度能够满足本工作面的支护要求。

(3)采煤机
选用MGTY400/930-3.3D双滚筒电牵引采煤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采高: 2.2~3.5 m
截深: 800 mm
装机功率: 930 Kw
电压: 3300 V
(4)运输机
工作面前部运输机选用SGZ-800/800型刮板运输机,技术参数如下:电机功率:2×400KW
电压:1140 V
运输能力:1500 t/h
工作面后部运输机选用SGZ-800/800型刮板运输机,技术参数如下:电机功率:2×400KW
电压:1140 V
运输能力:1500 t/h
(5)转载机
皮带顺槽内选用SZZ-800/250型桥式转载机一部,铺设长度45m。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电机功率:250KW
电压:1140 V
运输能力:1800 t/h
(6)破碎机
选用PLM-2000锤式破碎机一部,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型号:PLM-2000
破碎能力:1800 t/h
电机功率:160 KW
电机电压:1140 V
(7)带式输送机
3422皮带顺槽分为两部皮带机运输,前部皮带机采用
DSJ/100/100/3*250型伸缩式皮带机,后部皮带机采用DSJ/120/150/3*250型伸缩式皮带机。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①型号:DSJ-120/150/3×250
电机功率:250KW×3
运输能力:1500t/h
电压:1140V
②型号:DSJ-100/100/3×250
电机功率:250KW×3
运输能力:1000t/h
电压:1140V
(8)泵站
乳化液泵选用BRW315/31.5型,装备两泵一箱;喷雾泵选用
BPW315/10型,装备两泵一箱。

工作面使用供液管路选用Φ31.5mm高压胶
管,回液管路选用Φ51mm胶管及泵站、支架所使用各种规格液压管路主要
技术参数如下:
乳化泵:公称流量:315 L/min 公称压力:31.5 MPa
电机功率:200 KW
喷雾泵:公称流量:315 L/min
公称压力:10 MPa
电机功率:75KW
泵站液压管路敷设方案:
3422综放工作面泵站列车安装位臵距离工作面1000m,液压管路共3
路(1路进液管路,1路清水管路,1路回液管路),其敷设方案初步如下:
①进液管路、清水管路、回液管路:每50m无缝钢管搭接高压胶管一
节;连接方式为:无缝钢管及高压胶管之间连接用高压两通,无缝钢管两
端分别焊接扣压接头、两通。

②液压管路整体使用油绳(每3m一吊挂点,隔50m用40T链条吊挂)
吊挂于巷道顶部锚杆上,距煤帮不低于0.5m,保证直线型。

从上至下依次
敷设回液管路、进液管路、清水管路,清水管路离地200 mm,使用U型抱
箍卡子进行管路固定,U型抱箍卡子使用40mm扁铁加工制作,间距110mm。

③进水管路在3422轨顺门口起端安装1台,终端安装2台反冲洗过滤
器。

7.生产系统
7.1煤炭运输系统
7.1.1运煤及转载方式
前后两部运输机平行运煤,集中到转载机、破碎机和皮带输送机上,
通过-708m水平北翼皮带大巷皮带、-708m水平西翼皮带大巷皮带、西翼皮
带大巷、运至主井煤仓。

7.1.2运煤路线
3422综放工作面→3422皮带顺槽→-708m水平北翼皮带大巷→-708m 水平西翼皮带大巷→西翼皮带输送机大巷→主井煤仓→地面。

7.2辅助运输系统
7.2.1设备及运输方式
工作面需用的材料、设备等物资,采用1.5t矿车及车盘,通过轨道运输与单轨吊机车运至工作面。

7.2.2运料路线
副井→井底车场→-708m水平西翼轨道大巷→-708m水平北翼轨道大巷→-708m水平北翼进风大巷→3422轨道顺槽→3422综放工作面。

7.3 供水系统
3422综放工作面防尘水源与井底车场奥灰水源孔相连接,供水水量为130 m3/h。

大巷供水管路采用Φ159mm铁管,工作面供水管路采用Φ108mm 的铁管。

管路上安装过滤器,保证水质清洁,水中悬浮物含量不超过150mg /L,粒径不大于0.3mm。

供水系统:副井底水源井→副井→井底车场→-708m水平西翼轨道大巷→-708m水平北翼进风大巷→3422轨道顺槽及工作面各用水地点副井底水源井→副井→井底车场→-708m水平西翼轨道大巷→-708m 水平西翼皮带大巷→-708m水平北翼皮带大巷→3422皮带顺槽及工作面各用水地点
7.4排水系统
该工作面井下位于3400采区中部,据3422综放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及相邻3418工作面涌水量情况综合分析,预计该面正常涌水量为30m3/h,最大涌水量为60m3/h。

影响该面回采的含水层主要有3(3上)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和3(3上)煤层底板三灰岩溶裂隙含水层。

回采期间,在3422皮带顺槽-856m水仓安装两台多级泵、 -885m水仓安装两台潜水泵,一台使用一台备用,采用两级排水方式;在3422轨道顺槽内-842m水仓安装两台多级泵、-881m水仓和-889m水仓各安装两台潜水泵,一台使用一台
备用,采用多级排水方式。

所有水仓应及时清挖,确保水仓有效容积。

所有水仓处供风管路上必须留有便于连接的三通,保证应急时改供风管路为排水管路。

另外,回风流中的所有排水泵开关必须放在巷道中。

7.4.1水泵及管路的选择
7.4.1.1水泵的选择
(1)3422皮带顺槽第一个水仓(-856m水仓)
水仓尺寸4m×5m×1.5m(长×宽×深),有效容积为30 m3,水仓标高为-856m,与3400进风大巷排水管距离为1043m,高度差146m,管损22m。

根据工作面的涌水量,在-856m水仓安装一台型号为DA1-150×6的多级泵(流量108m3/h,扬程180m,功率110kW)将水排至3400临时水仓。

同时,利用备用低压电源安装一台型号为DA1-150×6的多级泵(流量108m3/h,扬程180m,功率110kW)备用。

(2)3422皮带顺槽第二个水仓(-885m水仓)
水仓设在皮带顺槽-885m低洼点处,水仓尺寸4m×5m×1.5m(长×宽×深),有效容积为30 m3,与-856m水仓距离为610m,高度差29m,管损13m。

根据工作面的涌水量,在-885m水仓安装一台型号为BQS 35/70-18.5/N 的潜水泵(流量35m3/h,扬程70m,功率18.5kW)将水排至-856m水仓。

同时,利用备用低压电源安装一台型号为BQS 35/70-18.5/N 的潜水泵(流量35m3/h,扬程70m,功率18.5kW),保证最大涌水量时的排水能力。

(3)3422轨道顺槽第一个水仓(-842m水仓)
水仓尺寸4m×5m×1.5m(长×宽×深),有效容积为30 m3,水仓标高为-842m,与3400进风巷排水管距离为820m,高度差132m,管损18m。

根据工作面的涌水量,在-842m水仓安装一台型号为DA1-150×6的多级泵(流量108m3/h,扬程180m,功率110kW)将水排至3400临时水仓。

同时,利用备用低压电源安装一台型号为DA1-150×6的多级泵(流量108m3/h,扬程180m,功率110kW)备用。

(4)3422轨道顺槽第二个水仓(-881m水仓)
水仓设在轨道顺槽-881m低洼点处,水仓尺寸4m×5m×1.5m(长×宽×深),有效容积为30 m3,与3422轨道顺槽-842m水仓距离为360m,高度差39m,管损8m。

根据工作面的涌水量,在-881m水仓安装一台型号为BQS 35/70-18.5/N 的潜水泵(流量35m3/h,扬程70m,功率18.5kW)将水排至3422轨道顺槽-842m水仓。

同时,利用备用低压电源安装一台型号为BQS 35/70-18.5/N 的潜水泵(流量35m3/h,扬程70m,功率18.5kW),保证最大涌水量时的排水能力。

(5)3422轨道顺槽第三个水仓(-889m水仓)
水仓设在轨道顺槽-889m低洼点处,水仓尺寸4m×5m×1.5m(长×宽×深),有效容积为30 m3,与3422轨道顺槽-881m水仓距离为480m,高度差8m,管损10m。

根据工作面的涌水量,在-889m水仓安装一台型号为BQS 35/70-18.5/N 的潜水泵(流量35m3/h,扬程70m,功率18.5kW)将水排至3422轨道顺槽-881m水仓。

同时,利用备用低压电源安装一台型号为BQS 35/70-18.5/N 的潜水泵(流量35m3/h,扬程70m,功率18.5kW),保证最大涌水量时的排水能力。

7.4.1.2管路的选择
已知:3422综放工作面的预计正常涌水量为Q=30m³/h,最大涌水量为Qmax=60m³/h。

根据流量公式Q1=πr2×(2.5~3)×3600
(1)取系数为2.5时,φ108mm×4mm钢管排水能力为:
Q1=πr2×2.5×3600
=3.1416×(0.05)2×2.5×3600
=77 m3/h
Q1 >Qmax
排水管路能够满足最大涌水量时的排水要求。

因此在皮带顺槽和轨道顺槽分别敷设一趟φ108mm×4mm管路,用作工作面主排水管路。

若涌水量增大时,将皮带顺槽和轨道顺槽的供风管路改为排水管路,并将备用泵接
到供风管路排水,可以提高一倍的排水能力。

轨道顺槽单泵单排水管路的最小排水能力为35m³/h,双泵双排水管路的最小排水能力为70m³/h;皮带顺槽单泵单排水管路的最小排水能力为35m³/h,双泵双排水管路的最小排水能力为70m³/h,工作面两个顺槽的总排水能力至少为70m³/h,而-708中央泵房总装机能力为2100 m³/h,所以排水设施能够确保工作面的排水安全。

7.4.2供电
工作面排水系统采用双回路供电,供电电源电压为1140V,一路来自3422轨顺配电点移动变电站,另一路来自-708回风配电点移动变电站。

7.4.3排水路线
(1)3422皮带顺槽
-885m水仓→-856m水仓→3422皮带顺槽→3422面1#联巷→3422轨道顺槽→3400临时水仓→3400进风巷→-708m西翼轨道大巷→-708m中央泵房→副井→地面
(2)3422轨道顺槽
-889m水仓→-881m水仓→-842m水仓→3422轨道顺槽→3400临时水仓→-708m北翼进风巷→-708m西翼轨道大巷→-708m中央泵房→副井→地面
7.5 通风系统
7.5.1 通风系统
3422综放工作面采用独立全风压通风,通风路线如下:
进风路线:新鲜风流从副井→副井绕道→-708西翼轨道大巷→-708北翼轨道巷→-708北翼进风巷→3422轨道顺槽→3422综放工作面。

乏风路线: 3422综放工作面→3422皮带顺槽→-708北翼皮带大巷、回风大巷→-708西翼皮带大巷、回风大巷→西翼总回风巷→风井→地面。

7.5.2 风量计算
每个回采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和爆破后的有害气体产生量以及工作面气温、风速和人数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
取其中最大值。

(1)采煤工作面按气象条件确定需要风量,其计算公式为:
Q c f=60×70%×v c f×S c f×k c h×k c l
式中:
v c f—采煤工作面的风速,按采煤工作面进风流的温度查表取1.5m/s;
S c f—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 S c f= 3.0×4.66=13.98m2;
k c h—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查表取1.2;
k c l—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工作面长度100m,查表取1.0;
70%—有效通风断面系数;
60—为单位换算产生的系数。

4.66—工作面平均控顶距取4.66m;
3.0—采煤工作面的实际采高, m;
则:Q c f=60×70%×v c f×S c f×k c h×k c l
=60×70%×1.5×13.98×1.2×1.0=1057m3/min (2)按照瓦斯涌出量计算
Q cf=100×q c g×k c g
式中:
q c g—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1.8m3/min。

k c g—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取1.5。

100—按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的浓度不应超过1%的换算系数。

则:Q cf=100×q c g×k c g
=100×1.8×1.5
=270m3/min
(3)按照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 c f=67×q c c×k c c
式中:
q c c—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平均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1.6m3/min;
k c c—采煤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取1.5
67—按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应超过 1.5%的换算系数。

则:Q c f=67×q c c×k c c
=67×1.6×1.5
=160.8m3/min
(4)按炸药量计算
综放工作面不需要爆破,故不再按炸药量进行风量计算。

(5)按回采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验算需要风量
Q cf≥4N cf
Q cf=4×26=104m3/min
式中:
N cf—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26人;
4—每人需风量,m3/min。

(6)按风速进行验算
a) 验算最小风量
Q c f≥60×0.25S c b
S c b=l c b×h c f×70% =5.06×3.0×70%=10.63m2
则:916≥60×0.25×10.63=159
b) 验算最大风量
Q c f≤60×4.0S c s
S c s=l c s×h c f×70% =4.26×3.0×70%=8.95 m2
则:916≤60×4.0×8.95=2148
c)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在采取煤层注水和采煤机喷雾降尘等措施后,验算最大风量
Q c f≤60×5.0S c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