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一专题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一框题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专题第一框题《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一、学习目标:
1、学问目标:通过学习法律的基本学问,职能、形式等。

2、实力目标:培育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力。

3、情感看法价值观:让学生明确学习法律,崇尚法律是法治社会的必定要求。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相识法的本质和特点。

难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

三、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的体现。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确定的。

2、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法、封建制法、法和法。

我国当代的法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法。

3、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规定了人们行为的、标准和;规定;由制定或者认可的;由保证明施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法的职能事实上就是法的。

法的基本职能包括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的作用,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的作用。

即时巩固:
1.从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观点来看,法的本质详细表现在( )
①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肯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②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③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确定的
④经济以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对法的产生和发展也有肯定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马克思说:“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确定的。

”结合这句话我们应正确理解法的本
质,即( )
A.法追求的是公允和正义
B.法是不行能永恒不变的
C.法与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历史传统、宗教、艺术相互影响
D.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3.在我国,要想有效地保证法的实施( )
A.只须要广阔人民群众自觉遵守
B.须要将国家强制力与人民的自觉遵守有机结合起来
C.只须要国家强制力保证明施
D.关键靠社会舆论监督
4.中国公安机关将坚决支持并履行联合国大会和安理睬的决议,依法严厉打击各种恐怖主义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这说明( )
A.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B.法反映社会各阶级的共同意志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
D.法随着政治、经济的改变而改变
要点理解:
1、全面相识法的产生、本质、特点和作用
2、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概念和作用
3、法作为一种特别的社会规范,它规定了人们行为的模式、标准和方向。

它与道德规范既相互联系,又有严格的区分。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法律和道德是相互协作、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的,法律和统治阶级道德在社会阶级属性方面具有一样性。

二者的区分主要表现在法律和道德存在的时间不同、调整范围不同、实施手段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等。

4、法与国家有干脆的联系,这是法区分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之一。

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关于善恶、美丑、正义和非正义的观念及行为准则,国家可以提倡、推行某种道德规范,但是不能制定道德规范。

其他社会规范虽然也要通过肯定的力气来保证明施,但通常不具有国家强制力。

难点探究:
探究活动一:
1:法是永恒不变的么?
2:结合材料谈谈对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的相识。

探究活动二:
材料体现了法的哪些特征?
探究活动三:
如何理解法的职能?
探究活动四:
总结“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的相关学问。

点评答疑:
1、本课的框架结构
2、误区1:法维护全体公民的利益,是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

提示:从法的本质来看,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法具有显明的阶级性,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并驾驭了国家权力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任何国家的法,都不是全民意志的体现。

误区2:
法只有政治统治职能,只体现在政治领域。

提示:法的基本职能包括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法所执行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我国法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训练提升:
1. 2024年3月至5月,广东省公安厅组织珠海警方赴马来西亚开展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动,4天速破“飓风3号”专案,抓获117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大陆65名、台湾52名)。

这表明( )
A.法律是对公允、正义的追求
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
C.法律是人们的行为规范
D.法律具有强制性
2.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这主要表现在( )
①任何人都必需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②任何人都必需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③任何人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④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3. 马克思说:“只有毫无历史学问的人才不知道: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听从经济条件,
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

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对于上述材料中对法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
B.法的本质是对公允、正义的追求
C.法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概括和总结
D.法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确定的
4.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肯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主要有( )
①打击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
②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
③组织社会化大生产
④推动教化、科学、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材料一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该法的出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的一个里程碑,标记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将走上依法爱护的阶段。

材料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12年3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实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做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共依法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908 756人,同比削减0.8%;提起公诉1 201 032人,同比增加4.6%,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的职能的相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2个本质:法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2个职能:法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5个特点:法的5个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1、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2、奴隶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3、模式、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国家强制力、作用、肯定阶级统治、肯定社会公共事务
二、即时巩固:
1、【解析】①是对法的产生的相识,不符合题意,题干要求从法的本质角度进行分析,解除;②③④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法的本质,故选D项。

【答案】 D
2.、【解析】A、B、C三项都没有说明法的本质,不符合题意;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共同意志的体现,应选D项。

【答案】 D
3.【解析】要想有效地保证法的实施,须要将国家强制力与人民的自觉遵守有机结合起来,所以B正确。

【答案】 B
4.【解析】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所以B错误;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三、训练提升:
1、【解析】国家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体现了法律具有强制力,靠国家强制力保证法制实施,故选D项。

【答案】 D
2. 【解析】①②③④都体现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答案】 D
3.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法的本质的相识。

A尽管说法正确,但不能反映题干材料,故不能选;B说法错误,对公允、正义的追求不是法的本质;法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但社会行为规范还包括道德等其他方面,故C说法不精确;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确定的,故答案为D。

【答案】D
4.【解析】打击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属于政治职能,①不符合题干“管理肯定社会公共事务”要求,解除;②③④均属于法的社会职能,故选D。

【答案】D
5. 【解析】首先回答法的职能的含义及其类型,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法的职能在材料中的详细体现。

【答案】(1)法的职能事实上就是法的作用。

法主要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肯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肯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法所执行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中。

(2)《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立法宗旨是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体现了法的社会职能。

“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体现了法的政治职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