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德育课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视界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
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
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
”因此,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德育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调动中职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实现德育课的育人功能,是摆在德育课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我认为,德育课教学的内容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这就需要德育课教师关注学生、关注现实,紧跟时代变化与发展,紧贴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学。
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中职学生在行为养成习惯上最难的地方就是能不能把习惯长期
的坚持下去,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所以老师要在教学环节上找到一些好的方法去帮助和引导学生。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下,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不想标新立异,即使偶有另辟蹊径的“非分”举动往往也会在初尝失败的苦涩后就心灰意冷,这就反映了学生在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
要弥补学生这方面的缺陷,首先要打破学生对老师的迷信,不要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要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老师的讲解,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比如,我会在课堂上故意作错误的讲解和示范,可以打破学生对老师“盲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现在我们习惯于把学生当作一群羊,驱赶着他们在一条狭长的巷道里“一直向前走,不要朝两边看”,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有创新的精神呢?如果我们的德育教师能作一些尝试,我想一定受益匪浅,学生的学习态度定会由“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探究”型。
长此以往,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会逐渐养成,创新的意识亦将由此而生。
有了创新的意识不等于就能进行创新。
我们的学生普遍还缺乏创新的胆识。
其实这胆识学生本来是有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家长和老师的“紧箍咒”中逐渐消失了,我们的学生中经常会有一些“不轨”行为,这种“不轨”之举一旦被老师发现,照例会遭到一通臭骂。
可想而知,学生的探索热情和创造冲动也就随着老师的臭骂声飞到了九霄云外。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学生的“胆”其实是教师给的。
当学生在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中因碰到困难而退缩时,不要埋怨学生。
教师有责任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
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帮助他们排优解难,应该鼓励他们不要惧怕挫折和失败。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课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系统讲授相关知识,并
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由于中职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
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
然而,当前应试教育模式、家庭、社
会等方面的原因,不少中职学生在面对学习、就业以及人际交往等诸多外界压力和内部矛盾时,学生心理往往会出现不满、厌学、烦闷、逆
反、嫉妒、自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
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心
理健康知识,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那么教师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第一,引导学生合理发泄不良情绪。
由于中职学生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挫折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发泄,可能引起不良后果。
根据这一特点,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正当的发泄。
较好的方法是听他们尽情倾诉或者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还可以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
第二,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主能力。
中职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自主能力较差。
因此,应特别注意帮助其形成自主能力,侧重于引导、鼓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三,注意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职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强,许多心理障碍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
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特别要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用严格的纪律制度规范其行为,帮助其逐步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第四,注意自身形象,起到榜样作用。
教师作为示范的角色,应注重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人格,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给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3提升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
针对中职学生法律观念淡薄,要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法制教育。
现在有些学生做事我行我素,狂妄自大,不知道遵纪守法是对每个公民的最基本的要求,他们甚至不懂得法律是行为规范,任何超越法律的行为都是违法犯罪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此,往往当他们身处犯罪的边缘还浑然不知,反而觉得自己讲义气、够朋友。
因此,对于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应该是通过对法律的宣传讲解,培养和树立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
中职学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宣传讲解与中职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相适应以及与其专业有密切联系的法律、法规。
宪法、民法通则、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条例等,可以作为对学生常规的普法内容;会计法、税法等可以作为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必修的法律;合同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等则可作为经贸类专业的学生必修的法律。
二是,在学习领会具体法律的立法精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树立维护法律的思想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这才是法制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法制教学中,德育课教师还要创新教学模式,如果教师抱着书本不放,始终局限在打点点、画框框上,那么课堂肯定缺乏生机,教师讲得难受,学生学得枯燥,最后效果不佳。
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列举贴近学生实际的典型案例,例如青少年中的偷盗、抢劫、吸毒、性犯罪乃至杀人案件,还有打架斗殴、抢劫、敲诈勒索、拉帮结派等都可作用,引导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从中获取法律知识,接受法制教育。
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课堂,迈入社会,通过“旁听法庭审判、参加法律援助、观摩执法过程”等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接受直观法律教育的机会,培养学生迁移、整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德育课是一门极为复杂的人文学科。
它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需要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教师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探讨和研究,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1]
丁宏军.浅析职业学校德育课创新教育三部曲[J].中等职业教育,2009(26).[责任编辑:谢庆云]如何在中职德育课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褚于
(秦皇岛市职业技术学校,河北秦皇岛066000)
【摘要】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
教学的内容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教师要关注学生、关注现实,紧跟时代变化与发展,紧贴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实际需要进行教学。
【关键词】学生;德育;创新;
心理健康法律215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