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动因的角度谈高职教育“本土化”的课程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 么 。 这种 情 况下 , 们 的教 育应 该对 职业 在 我
解 释 。研究 表 明 , 青年 失业率 高低与其 教育 体系 中
学 生从 学校 到 工作 过渡 过 程密 切相 关 。比如雇 主 经 常 抱 怨从 高 中毕 业 生 中招 来 的雇 员 其数 学 、 英 语等 基本 技 能很 差 ,并 缺乏 良好 的工作 习惯 和基
过高 会 降低雇 主 雇佣 青年 人 的积 极 性 ,从 而造 成
目前 .职业 的需 要 已经 不 是那 么 与时 代发 展 同步 了 , 样 就必然 要 求教 育 , 这 尤其 是 职业 教 育 中 的高 等职业 教育 要对 工业 发 展 的要 求 、经 济 的发
展 需要 做 出更 为及时 有 力 的反馈 。最 根 本 的前 提
从发展动 因的角度谈高职教育“ 本土化" 的课程改革
刘 晓玲
( 阳师 范 学 院 , 南 安 阳 4 5 0 ) 安 河 5 0 0
摘 要 : 文从 经 济 、 本 学校 到 工作 的 过 渡 、 教 育 者 的 需 求等 方 面分 析 目前 高 职教 育 的课 程 设 置 的 不 合理 性 , 受 并从 高职
要 求企 业 、 家庭 和社 区反 应灵 敏 而快 捷 , 适 时且 并
正 是在这 些背景 下 , 多 国家开始 引进新课 程 许 理 念 ,旨在 通 过为 1 ~ 4岁 的青 年 提供 一种 工作 62 本 位 的学 习路 线 , 改善 本 国 中级技 术 工人 ( 即达 到 N Q V 3级 水平 ) 的供 给状 况 , 利 于促 进 学 生从 学 有 校 向工 作 的过 渡 , 高 青年 就业 的 机会 , 解社 会 提 缓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63 南2 (000 — 12 0 17一 82 1 )5 02 — 4
为 19 9 2年 的 9 ; % 接受 培训 的学徒 人 数在 1 7 9 8年 到 19 9 4年 问减少 了 6 %。传统 理论认 为青年失 业 6 率高 低 与青年 工 资水 平 密切 相关 ,青年 工 资水 平
统 的职 教 课程 已经 越 来 越不 能适 应 时 代 的需 要 ,
第三 , 程与 学 生 的相关 性 , 会 建构 主义 理 课 社 论 认 为 , 习和发展 是社会 的合 作活 动 。这种 活动 学 是无 法被 教会 的 , 知识 是 由学 习 者 自己构 建 的 , 而 不 是 由他 人传 递 的 。学 生 可 以通 过 多 种 渠 道 , 如 听 、 、 、 等 活 动 , 现 和 感 知 他 们 的生 活环 说 读 写 发 境 , 而让 他们 在 头脑 中去 建构 自己独 到 的理解 。 从
21 0 0年 l O月
安 阳 工学 院学 报
J u n l f y n n t ue o e h oo y o r a o An a g I si t f c n lg t T
Oc. 0 0 t 1 2
第 9卷 第 5期 ( 总第 4 7期 )
Vo. .( e .o4 ) 1 No5 G nN .7 9
过程 而反对பைடு நூலகம்现成 知识 的简单 传 授, 它强调 人 的学 习
与发展 发 生在 与其 他人 的交往 和互 动 之 中 。教学 应 该置 于 有意 义 的情 景 中 ,而 最 理想 的情 景 是所
学 的知识 可 以在其 中得 到运 用 。学 生 个人 的发 展
教 育课 程 改革 层 面提 出一 些 具有 操 作 性 的 建议 , 目的就 是 要 让 高职 教 育 下 的 学 习者 更好 地 理 解 工 作 世界 的 结构 和 要 求 , 适
应 千 变 万化 的 职 场 。
关键 词 : 高职 教 育 ; 才培 养 ; 程 改 革 人 课

中图分类号: 7 G1
竞争。 就会 面对失业 的危 险 。
第 二 . 学校 到工作 的过渡 。新 的经 济环境 对 从 青 年劳 动力 市场 产生 了深 刻影 响 :英 国 1 一 7岁 6l
青 年在 同龄 人 中的就 业 率 从 1 7 9 5年 的 6 %骤 降 2
收 稿 日期 :0 0 0 — 2 2 1 — 4 2
本 的 职业态 度和成 熟度 。
需 求做 出怎 样 的反应 呢 ?我们 的教 育 目的 和角 色 以及 课程结构 应该 怎样更 加合理化 、 晰化 呢?为 清 了能更好 地理 解这 一 概念 ,我 们需 要 逐 一去 理解 四个 关系 。 第一 . 经济 。经济社 会信息 的瞬 息万变 客观上
这种 建构 发 生在 与他 人 交 往的 环境 中 ,是 社会互
越 来越 不能 跟上 经 济发 展 的步伐 了 。一个 人如 果
不 学 习新 的知识 和技 能 ,就 无法 在 劳 动力 市场 上
动 的结果 。它强 调学 习者个 人从 自身 经验 背景 出
发 , 构对 客 观事 物 的主 观理 解 和 意义 , 建 重视 学 习
压力 。
灵 活地 运用 由知识 转化 而来 的技 能 去适 应 变化 了 的环境 。然 而企业 技 术 的革 新使 得一 份 工作 的相 应 要求 与传 统学 校 为未来 职 业提 供 的教 育 准备 程 度之 间产 生 了差距 。 由此 合 理 的教育 应 该是 集 中 传 授重 要 的 、 相对 稳 定 的 基础 知 识 , 如数 学 、 语 英 和 自然科 学 。显然 , 随着社 会 经济 的快 速 变化 , 传
就 是未来 的 教育应 该 更好 地 为个 体未 来 的工 作做
青 年失业 率上 升 。其 实不然 , 人们 开始去 寻求新 的
准 备 .从 而 才可 以提 高经 济效 益 和创 造财 富 。因
此 , 于处 在 发展 中 的 中国来 说 , 来 在世 界 上 的 对 未 位置 和威 望 主要是 源 于其 是 否 具有 创新 科 学 和优 秀的高技 能工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