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元拓展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应用题拓展题型其一专项练习-五年级数学(解析版)人教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第三单元:小数除法应用题拓展题型其一专项练习(解析版)一、填空题。
1.甲、乙两辆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6km,乙车每小时行54.8km。
两车在离中点5.2km处相遇,两车用了( )小时相遇。
【答案】13【分析】两车在离中点5.2km处相遇,说明甲车比乙车多行了2个5.2km,路程差÷速度差=相遇时间,据此列式计算。
【详解】5.2×2÷(55.6-54.8)=10.4÷0.8=13(小时)两车用了13小时相遇。
【点睛】关键是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明诚玩具厂购买一批布,原来做一个玩具熊需要0.8m,可以做360个。
后来改进技术,每个节约用布0.2m,这批布现在可以做( )个。
【答案】480【分析】根据题意,先用原来做一个玩具熊用布的长度乘原来玩具熊的个数,求出这批布的总长度;然后用原来做一个玩具熊用布的长度减去0.2,求出现在做一个玩具熊用布的长度;最后用这批布的总长度除以现在做一个玩具熊用布的长度,即可求出这批布现在可以做玩具熊的个数。
【详解】0.8×360=288(m)0.8-0.2=0.6(m)288÷0.6=480(个)这批布现在可以做480个。
【点睛】本题考查小数乘除法的应用,抓住这批布的总长度不变是解题的关键。
3.一个循环小数0.ABAB…(A、B都是非零自然数),这个数的小数部分前20位上的数字之和是90,这个循环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答案】 0.8181… 0.1818…【分析】由题意可知:10(A+B)=90,A+B=9。
循环小数最大,十分位应最大,为8,百分位为1;循环小数最小,十分位应最小,为1,百分位为8。
据此解答。
【详解】10(A+B)=90,A+B=9。
故这个循环小数最大是0.8181…,最小是0.1818…。
第三单元阅读理解拓展训练(含答案)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第三单元阅读理解拓展训练-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竹节人》节选下课时,教室里摆开了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1.“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说明,“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是因为。
2.“虎视眈眈”在文中指。
3.老师看出的“破绽”不包括()A.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观战”。
B.给课本竖起来,给自己玩游戏打掩护。
C.后面的同学恨不能亲自动手玩游戏。
4.用“_____”画出具体描写“意兴依然不减”的句子。
5.请展开想象,描写竹节人“打仗”时的动作和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阅读。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太阳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单元3 拓展训练参考答案

EnQueue(&Q,Pop(&S)); while(!QueueEmpty(Q))
Push(&S,DeQueue(&Q)); } 参考答案: (1)S={5,2,6,8,3} (2)利用队列 Q 将栈 S 逆置 3.假设两个队列共享一个循环向量空间如下:
10.使用一个 10 个元素的数组存储循环队列,如果采取少用一个元素空间
的方法来区别循环队列的队空和队满,约定队头指针 front 等于队尾指针 rear 时
表示队空。若为 front=8,rear=7,则队列中的元素个数为(C)。
A.0
B.1
C.99
D.100
11.设循环队列 Q 的容量为 M,如果采取少用一个元素空间的方法来区别循
puts("栈空"); return 0; } if(!i)
*x=S->data[S->top1]; else
*x=S->data[S->top2];
return 1; } 2.采用少用一个元素空间的方法来区别循环队列的队空和队满,循环队列 的描述如下: #define QueueSize 100 typedefchar DataType; typedefstruct cirqueue {
front[1]
x x
xx
x length[1]
length[0] x xx xx
front[0]
typedef struct {
DataType data[MaxSize]; int front[2],length[2]; } Queue2; 对于 i=0 或 1,front[i]和 length[i]分别为第 i 个队列的头指针和长度域。请在空 缺处填入合适的内容,实现第 i 个循环队列的入队操作。 int EnQueue(Queue2*Q,int i,DataType x) {//若第 i 个队列不满,则元素 x 入队列,并返回 1,否则返回 0 if(i<0||i>1)return 0; if( (1) )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程问题(拓展)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程问题(拓展)1、完成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做需15小时,乙、丙两人合做需12小时,甲、丙两人合做需10小时。
甲、乙、丙三人合做需几小时完成?2、一项工程,甲、乙两人合做,36天完成;乙、丙两人合做,45天完成;甲、丙两人合做,60天完成。
甲、乙、丙三人合做,需要多少天完成?3、一袋大米,甲、乙、丙三人一起吃,8天吃完。
甲一人24天吃完,乙一人36天吃完,问丙一人几天可以吃完?4、一项工程,由一、二、三小队合干需18天完成,由二、三、四小队合干需15天完成,由一、二、四小队合干需12天完成,由一、三、四小队合干需20天完成。
问由四个小队合干需多少天完成?1。
如果甲队独做5 5、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1天可完成这项工程的157。
问乙队独做这项工程需天后,再由乙队独做3天,能完成这项工程的30多少天完工?6、师、徒二人合做一批零件,12天可以完成。
师傅先做了3天,因事外3。
如果这批零件由师傅单独做,出,由徒弟接着做1天,共完成任务的20多少天可以完成?5。
如果这项工程由甲队7、某项工程,甲、乙合做1天可完成全工程的2413。
甲、乙两队单独单独做2天,再由乙队单独做3天,能完成全工程的24完成这项工程各需要多少天?8、一池水,甲、乙两管同时开5小时灌满,乙、丙两管同时开4小时灌满。
现在先开乙管6小时,还需甲、丙两管同时开2小时才能灌满。
乙单独开几小时可以灌满?9、一项工程,甲、乙合作6天可以完成,乙、丙合作10天可以完成,现在先由甲、乙、丙合作3天后,余下的乙再做6天则可以完成。
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要几天完成?10、一项工程,甲、乙合做4小时完成,乙、丙合作5小时完成。
现在甲、丙先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由乙独做用了6小时。
乙独做这项工程一共用了多少小时?11、一项工作,甲、乙、丙三人合做6小时可以完成。
如果甲工作6小时2;如果甲、乙合做3小时后,乙、丙合做2小时,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32。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拓展提升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拓展提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面哪些属于民间故事?()A.《白蛇传》B.《孟姜女哭长城》C.《完璧归赵》D.《梁山伯与祝英台》E.《坐井观天》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2.织女为什么不喜欢天上?()A.因为她成天成夜地劳动,身体劳累,没有自由,像在监狱里一样。
B.因为天上没有人间美好的风景,也没有人间的繁华热闹。
3.你认为牛郎是一个怎样的人?()A.勤劳善良B.勤俭节约C.有情有义二、填空题1.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龙王为了chóu xiè(_______)海力布,就让他在龙宫的zhēn bǎo (_______)中任意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
(2).导游再三dīng zhǔ(_______)大家,要留意山体bēng tā(______)滚落的石头。
(3).他fā shì(______)自己没有shuō huǎng(______),可是大家都不相信。
看着这种情形,他忽然对自己平时不讲诚信的行为感到很hòu huǐ(_______)。
2.先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大吃一(_____)飞(_____)走(_____)狂风(_____)号千(_____)万(_____)乌云(_____)布世世(_____)(_____)(_____)盆大雨(_____)天(_____)地(1).画横线的词语属于“千×万×”式的,这样的词语我还积累了______、______。
画曲线的词语属于“×天×地”式的,这样的词语我还积累了______、______。
(2).“形容对发生的意外事情非常吃惊”的词语是_____,我能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词语中最适合形容下图的是_____________。
浙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拓展阅读任务

浙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拓展阅读任务拓展阅读
任务
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在学习单元的基础上,加入拓展阅读任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语文知识,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浙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中,老师需要进行以下拓展阅读任务:
一、多读好书
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好书,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了解并感受书中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拓展阅读
教师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的内容,让学生对更广泛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不同书籍、影片的阅读和欣赏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三、小组阅读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小组讨论,由小组进行展示汇报,从中获取更多的原创性思维和思路,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自主拓展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自我探索,自主探究更多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发现、学习、传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小型展示、交流。
五、读书笔记
在拓展阅读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读书笔记,总结学习中的体会和收获,增强对学习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通过以上拓展阅读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开展团体协作和自主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主题同步阅读拓展训练

1.具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科学地安排阅读的时间;养成读书看报和收藏的习惯,与同学交流资料的习惯。
每天坚持阅读45分钟以上。
2.学会欣赏,初步学会选择自己喜爱阅读的书报,并做好摘录读书笔记与学习批注的方法,学写归纳型的读书笔记。
3.学会运用已学的语文知识、技能和工具书阅读适合的童话、寓言、小说等,理解读物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欣赏所阅读的文章,与人交流阅读的感受;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资料收集,并参与专题讨论。
4.诵读优秀诗文25篇,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开始阅读中国名著,总阅读量不少于25万字。
1.通过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2.能留心周围事物,养成连续细致观察的习惯。
3.学习做好观察记录。
单元主题:连续观察学校: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世界屋脊”多宝藏(1)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2)西藏是一个能源宝库。
作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
西藏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
据统计,这里年平均日照在1500—3250小时,各地太阳能辐射在140—19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自东向西逐渐递增。
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哲古镇光伏电站装机130千瓦,是目前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电站。
西藏是全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在众多的地热田中,位于藏北当雄县的羊八井地热田最为著名。
(3)西藏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西藏的铬铁矿是我国紧缺的矿种,其储量和开采量都居全国第一位。
西藏各类盐湖中的矿产资源高达几十种,仅日喀则地区的大扎布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就高达数千亿元。
五年级上册语文三四单元拓展性作业设计体例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拓展作业设计:(一)语言的艺术张星学校刘健翠一、教材内容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
二、拓展类型:小练笔二、设计意图人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本单元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而本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又是“劝说”,通过这次的小练笔,让学生根据家庭和班级的实际,真正去尝试劝说别人,在语言实践中,体会语言的艺术。
三、作业内容1.劝说别人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情景,运用恰当精妙的语言去劝说别人,并讲清楚劝说的结果。
2.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也常常遇到被人劝说的事情,请大家想一想,哪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的劝说对你有着深刻的影响?把它写下来,分享给大家。
四、注意事项1、从作业内容中任选一项进行小练笔。
2、作业完成之后,组织全班交流,进一步体会语言的艺术。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拓展作业设计:(二)魅力语言张星学校刘健翠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二、拓展类型:拓展阅读三、设计意图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
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本次拓展作业设置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进一步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四、作业内容周恩来不吃敬酒1943年7月9日,周恩来等100多人乘坐汽车由重庆返延安,途经西安时,国民党西安最高军事首脑胡宗南为周恩来摆酒洗尘。
他吩咐黄埔军校六期以上30名将官偕夫人出席酒会,授意他们以礼相待,最好把周恩来灌醉。
胡宗南的打算被他的部下、地下党员熊向晖得知后,悄悄告诉了周恩来。
酒会由胡宗南的政治部主任王超凡主持。
王超凡在祝酒辞的结尾处说:“在座的黄埔同志先敬周先生三杯酒,欢迎周先生光临西安。
二上拓展阅读(3-6单元)

二上语文第三单元拓展阅读班级姓名(一)长江——祖国第一大江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许多大江、大河。
它们像祖国妈妈身上的血管(guǎn),给祖国带来了生命的力量。
小朋友,你知道吗?在祖国的千万条江河中,哪一条最长呀?祖国最长的江河就是长江。
它从祖国西北的青海省唐古拉山开始,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一直流入东海。
长江一共有6300多公里长。
万里长江是祖国的第一大江,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江。
1.祖国最长的江河是,共有公里长,从开始一直流入。
2.祖国的大江、大河,像。
3. 写出几条著名的大江、大河:(二)万里长城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建筑之一。
长城很长,它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300公里。
长城很宽,城墙高8到10米,宽5到8米,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
长城很牢固,长城全部用坚固城砖筑成。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起来的,当时主要用来军事防守。
1.这篇短文共()个自然段,其中()段主要写了长城的特点有()、()、()。
2.长城是()建造的,它的作用是()。
(三)绍兴的是江南有名的水城,许多河道上有各种不同的桥。
有的桥长长的,像是一条飘带,有的桥又高又大,样子像长虹,还有的桥,早在河道与河道的交叉口,像个大大的“十”字,令人赞叹。
绍兴的桥多的数不请,难怪外国人称绍兴为“东方水城”。
1.给短文取个题目写在“”上。
2.短文介绍了绍兴的桥两个特点是()、()。
3、在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闻名——()称赞——()很多——()4.照样子写词语:又高又大()()()5.照短文中的样子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句话。
例:有的桥长长的,像是一条飘带,有的桥又高又大,样子像长虹,还有的桥,早在河道与河道的交叉口,像个大大的“十”字,令人赞叹。
(四)信天翁在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上,住着成百上千种海鸟。
数量最多的是白鸟。
这种白色的鸟最爱吃鱼,它们成群地在海面上寻找鱼群,傍晚才飞回海岛。
最大的海鸟叫信天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阅读拓展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阅读拓展训练班级:姓名:时间: .一、课内语段阅读。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过,从我脚边()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过了。
1.将下面的动词填在语段中的括号内。
(2分)闪飞溜跨2.画“”的句子中,“去的”指的是______的时光,“来的”指的是______的时光。
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____________的感慨。
(3分)3.语段中画“”的句子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抓住生活中的洗手、______、______等细节,写出了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语段中画“”的句子,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材料阅读。
材料一:在李白的1166首诗中,“月”字出现523次,占二分之一。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材料二:古风音乐歌曲中含“月”的比比皆是:《彩云追月》《二泉映月》《平湖秋月》《汉宫秋月》《月儿高》《春江花月夜》等。
民歌中也有《半个月亮爬上来》。
现代关于“月”的歌曲更是俯拾皆是,如《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明月几时有》《月亮代表我的心》……材料三:成语中有月光如水、闭月羞花、花前月下、月下老人、月满则亏、披星戴月、众星拱月等。
第三单元量率对应问题“拓展型”专项练习(解析版)人教版

=150× ×
=75(页)
答:第二天读了75页。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乘除法的混合应用,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4.学校体育室有足球和篮球共140个,借出足球的 后,剩下的足球和篮球的个数正好相等,体育室原有足球多少个?(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
【详解】21÷ -21
=21×4-21
=84-21
=63(米)
答:第二根绳子有63米。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除法的应用,找出量和对应的分率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3.小宇读《数学家的故事》,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 ,正好是150页,第二天又读了这本书的 ,第二天读了多少页?
【答案】75页
【分析】把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150÷ 即可求出第一天读的页数;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书的总页数× 即可求出第二天读的页数。据此解答。
【详解】(32-17)÷
=15÷
=15×
=25(千克)
答:原来这筐梨重25千克。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除法,明确取出的梨的重量是解题的关键。
16.乐乐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第三天正好从第39页看起,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答案】70页
【分析】已知第三天正好从第39页看起,也就是说前两天一共看了38页,已知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则把全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用 + 即可求出两天一共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38÷( + )即可求出全书的总页数。
【答案】400本
【分析】由题意可知,捐书总量是单位“1”,设一共捐了x本书,则故事书的本数是 x本,科技书的本数是 x本。根据“故事书的本数-科技书的本数=60”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方程即可。
第三单元行程问题“拓展型”专项练习-四年级数学(原卷版)北师大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第三单元:行程问题“拓展型”专项练习(原卷版)1.王叔叔每天有晨跑的习惯,每分钟大约跑198米。
他从家出发15分钟后,大约在什么位置,请在图上用“△”标出,并写出思考过程。
2.星期天,明明家和军军家去登山。
明明家选择从南面登山,军军家选择从北面登山,两家上午8:00同时出发。
上午11:00,明明家步行1500米到达山顶;上午11:30,军军家步行1700米到达山顶。
如果大家都没有休息,哪个家庭的登山速度快?3.甲乙两地相距498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3小时,剩下的路程比已经行的多48千米,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根据题意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
)4.欢欢和乐乐在同一所学校上学。
一天欢欢说:“我每天都是步行上学,平均每分走75米,12分钟就可以到达学校。
”乐乐说:“我步行的速度跟欢欢一样的话,我到学校用的时间是欢欢的一半。
”老师说:“欢欢家、学校和乐乐家刚好在一条直线上。
”请问:欢欢和乐乐两家相距多少米?5.小明、小丽家在同一条马路边(如下图)。
两人同时从各自家中出发。
小明每分钟走44米,小丽每分钟走66米,经过8分钟两人在A处相遇。
他们两家相距多远?6.一辆快车和一辆慢车分别从南京和扬州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在离中点3千米处相遇。
已知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7.甲、乙两人同时从学校向相反方向行驶,甲每分钟行52千米,乙每分钟行50千米,经过7分钟后他们相距多少米?他们各自离学校有多少米?8.大淘和小淘的家距离学校1000米,哥俩放学后各自回家,弟弟小淘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步行回家,5分钟后,哥哥大淘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也从学校步行回家,哥哥出发后,经过几分钟可以追上弟弟?9.甲、乙两车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已知甲车较快,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7千米。
那么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两车会在距离东、西两地中点12千米处相遇?10.高速路上自西向东分布着A、B、C、D四个加油站,其中A、B之间的距离是20千米,C、D之间的距离是40千米。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主题同步阅读拓展训练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拓展阅读训练(民间故事)一、五年级阅读考核标准1.具有较强的课外阅读意识,能自觉安排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有收藏图书资料、参与读书活动的习惯。
2.在规定的读书时间内专心读书,能坚持读书60分钟以上,能与人交流读书感受。
3.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会摘录、会剪报,学会写感想型读书笔记。
4.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能质疑并展开讨论。
5.初步学会速读,可达每分钟200字以上,学习浏览,能根据要求选择有关读物和收集有关信息。
6.学习探究性阅读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专题性阅读。
对人物和表达方法作出简单的评价。
背诵诗文30篇,开始阅读中外名著,全学年课外阅读总量达50万字以上。
1.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能以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讲故事,能丰富故事情节,把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配上适当动作和表情,能创作性地复述故事。
2.能用较快的速读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能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4.背诵古诗《乞巧》。
单元主题:民间故事学校: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一)阅读短文,做题。
孟姜女哭长城秦朝的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
一天,她在自家院子的葡萄架下,巧遇来逃难的范喜良。
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建造长城,正派人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
2019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拓展阅读《火的作用》

火的作用
1.熟的食物更易消化,也更卫生,提高了原始人的体质和寿命。
2.严冬不再难过。
3.在洞穴居所入口处燃烧的火堆可以恐吓野兽,保护氏族人员的人身安全。
4.火把提高了人类的夜间活动能力以及打击野兽的能力。
5.夜晚的火堆,激发了人类的艺术感悟,原始艺术的萌芽刺激了大脑的发育。
总之,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使得人类第一次掌握了一种可自由使用的自然力。
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能力拓展卷-(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能力拓展卷-(含答案)第三单元能力拓展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一、选择题1.下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转何消优B.众清涌球C.休华记芬D.像明远格2.不查字典,我也能猜出“耢(lào)”的本义可能是指()A.农具B.劳动C.力气D.劳工3.下列关于写研究报告的步骤,正确的一项是()A.写出研究目的、调査研究、整理资料和成果、写清研究方法、得出结论B.写出研究目的、写清研究方法、调査研究、整理资料和成果、得出结论C.写出研究目的、写清研究方法、整理资料和成果、调查研究、得出结论D.写出研究目的、调查研究、写清研究方法、整理资料和成果、得出结论4.以下搜集“福文化”资料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等地方查阅书籍。
我们可以按照书的类别去找。
B.在网上查找资料。
查找的时候,我们要输入恰当的关键词。
C.我们可以自己编写一些有关“福”的故事、趣事。
D.想想哪个人会有自己需要的资料,想好问题,去请教合适的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谐音的一项是()A.元元在春节时将“福”字倒着贴,妈妈高兴地说:“福到了!'”B.吃年夜饭时,爸爸看着饭桌上的鱼说:“希望我们家年年有余!”C.春节期间,才才和爸爸逛庙会时,看到很多人在卖金鱼才才感到不解,爸爸说:“金玉满堂嘛!”D.元宵节时,成成吃着元宵观赏花灯,祝福大家新的一年团团圆圆、和谐美满。
6.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意义包括()A.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
B.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促进民族团结。
C.有利于超越其他文字,成为最好的文字。
D.有利于汉字的发展。
二、填空题7.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谐音词。
[pípa]姐姐在( )树下练习弹奏( )。
[gōng fu]哥哥用了三年的( )刻苦练习,终于练出了一身好( )。
[biàn huàn]一旦( )看问题的角度,你就会发现这世界( )莫测。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拓展提升题及答案

一、按顺序补充韵母。
二、读一读,填一填。
k-u-ài——()q-()——qúnx-()-ān——xuānd-i-àn——()j-üé——()三、看图,把音节补充完整。
四、看图读音节,再分一分。
五、把汉字的正确读音用“○”圈出来。
草cǎo chǎo走zǒu zhǒu奶nǎi lǎi皮 pí qí六、拼一拼,读一读,连一连。
七、辨一辨,用“\”划去每组中不同类的那一个。
1.an en ong un in2.b d a m f3.下车开车倒(dào)车电动车4.大雨小雨暴(bào)雨中雨春雨八、看图选择合适的语句。
(填序号)①Dà xiàng yùn mù tou.②Xiǎo péng you zài yóu yǒng.③Xióng māo wán qiú.④Mǎyǐbān jiā.九、看图,把句子补充完整。
十、读儿歌,回答问题。
树上落黄莺树叶绿,树枝青,青树枝上落黄莺,黄莺喳喳叫,燕子满林中。
——选自《和大人一起读》编者:曹文轩、陈先云1.请抄写儿歌中的整体认读音节。
(不重复)2.用“○”圈出儿歌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儿歌中出现了哪些动物呢?在正确答案后打上√。
①毛毛虫()②燕子()③黄莺()④蜘蛛()参考答案一、o e u ü ei ui ouie üe an in ün eng ing二、kuài ǘn ü diàn jüé三、x áng ù n np t ún uán áng ǐng四、动物:lǎo hǔ dà xiàng蔬菜:luó bo bái cài水果:yā líxīguā五、cǎo zǒu nǎi pí七、划去:1.ong2.a3.电动车4.春雨八、③①④②九、1.Mèi mei 2.xiě zi3.zuòcāo4.Gē ge十、1.yīng yèzhī zi2.黄绿青3.②(√)③(√)。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思维拓展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C类题型1、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观察下面三个物体,并在表中画一画。
图1 图2 图3从正面看到的从右面看到的从上面看到的图 1图 2图 32、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小明搭一个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如下。
这个立体图形是怎么搭的?画一画。
(1)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2)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3)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3、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
(1)从上面看到的是。
(2)从上面看到的是。
(3)从上面看到的是。
4、数一数,这个立方图形中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5、仔细观察图下图,有200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可以摆出()个这样的立方体。
6、用3个正方体搭出一个立体图形,使立体图形从正面、右面看都是,则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有几种情况?7、由若干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物体,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前面看到的是,则最少需要()个小正方体。
最多需要()个小正方体。
8、添加一个小正方体,使得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不变。
添一个小正方体(紧靠物体),使物体从上面看形状不变,有)种摆放的方法;若从前面看形状不变,有()种摆放的方法;若从右面看形状不变,又有()种摆放的方法。
9)小正方体,至少添上()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变成一个较大的长方体;至少添上()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变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10、先数一数下面的立体图形有几个小正方体,再想一想不改变原来的排列方式,至少再添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使它成为一个长方体?11、我会看,哪幅图是笑笑看到的?12、①如图立体图形由个小正方体拼成.②画出的图形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什么样的?画一画吧.13、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搭。
他们两人搭成的物体,从前面看到的形状相同吗?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吗?从右面看呢?画一画,说一说。
14、把2个拼成一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请你画出从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15、如如如如如如如1如2如3如4如5如6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1如2如3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如16、摆一摆,看一看,选一选.A、 B、(1)右侧面看到的形状是()(2)左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分类
• 皎阳似火 口似悬河 如痴似醉 如花似玉 • 震耳欲聋, 惊天动地, 天翻地覆, 人山人海, • 人声鼎沸、一落千丈、一手遮天、一掷千金、 大海捞针、气吞山河, 一目十行、 寿比南山 • 鼠目寸光 胆小如鼠 对牛弹琴 九牛一毛 • 虎背熊腰 如虎添翼 狐假虎威 兔死狐悲 • 守株待兔 画龙点睛 车水马龙 画蛇添足 • 杯弓蛇影 打草惊蛇 马到成功 汗马功劳
积累成语
• 春暖花开 、草长莺飞 ; 夏日可畏、春风
夏雨; 秋高气爽、落叶知秋 、寒冬腊月 • • • • • •
Hale Waihona Puke 仪表堂堂 鹤发童颜 肥头大耳 浓眉大眼
容光焕发 神采奕奕 愁眉不展 喜笑颜开
心花怒放 喜出望外 欣喜若狂
心事重重 忧心如焚 愁肠寸断
愤怒:怒发冲冠、怒不可遏、勃然大怒、
忐忑不安 惊慌失措 心惊肉跳
成语的来源
• 第一类来源于历史事实 如:望梅止渴,三顾茅 庐…… • 第二类来源于前人故事。 如: 胸有成竹、画龙 点睛…… • 第三类来源于寓言传说。如 守株待兔、 刻 舟求剑…… • 第四类来源于古人原句。 如:“更上一层楼” • 第五类截用或改易古人语句 宋朝苏麟有两句诗: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后来截 用“近水楼台”四个字为成语。
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第三单元
怎样想问题
掩 耳 盗 铃
画 蛇 添 足
惊 弓 之 鸟
望梅止渴
嫦娥奔月
半仙过海
认识成语,了解成语
• 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 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这 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成语的来源 及其运用情况, 首先了解什么是成 语 成语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形 成的非常精练、非常有表现力的一种 固定词组或短语,多以四字词语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