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第二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素养检测试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第二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素养检测试题(无答案)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素养检测试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相信你能写得正确又美观。
(每字0.5分,共10分)
shuāi jiāo____________píng zhànɡfànɡsì____________ móquán cāzhǎnɡ
cùyōnɡ____________zhēyǎn fùyōnɡ____________sùrán qǐjìnɡ
二、选择正确答案写在下列括号中。
(每题1分,共6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锻练眷恋一声不吭
B.衔接船梢半信半疑
C.侵犯桅杆出谋画策
D.铃铛牲畜养尊处优
2.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维也纳人的眼睛整天被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炫感,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B.在世界范围内,瑞士之美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看来用不着我在这里浪费笔墨加以描绘了。
C.从此以后,这个故事广为流传,人们也懂得了成功要靠勤奋努力而非投机取巧。
D.诸如此类,屈指可数……人啊,假如你听从我的忠告,那么你的生活就会成为源源不断的欢乐了。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
(惯手:老手)
B.爷爷年逾古稀,但身子骨很硬朗。
(古稀:指人七十岁)
C.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陷:陷阱)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明白,懂得)
4.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
(夸张)
B.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比喻)
C.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排比)
D.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夸张)
5.“一点飞鸿影下”之中的“飞鸿”指的是()。
A布谷鸟____________ B鹦鹉____________ C黄莺____________D 大雁
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们要学习和发扬抗震英雄的事迹。
B 他对自己能否入选学校舞蹈小组充满信心。
C 书籍是净化心灵的清洁剂,让我们的心灵纯净、美好。
D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7.汉字的演变过程是()
A、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8.下面的词语运用了同种修辞手法是()
A、口是心非伶牙俐齿呆若木鸡炮火连天
B、一日三秋一发千钧肝肠寸断怒发冲冠
C、如梦初醒草木皆兵何乐不为色厉内荏
D、事半功倍杯水车薪如虎添翼星星之火
9.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对联出自于()
A、东林书院
B、岳麓书院
C、石鼓书院
D、白鹿书院
10.下面不是词牌名的一个是()
A、菩萨蛮
B、卜算子
C、忆江南
D、长歌行
三、把四个字的词语补充完整。
(6分)
()()不绝()()不堪____________()()不舍
()()不同()心()血____________ ()负()名
()书()画星()棋()____________ ()
断()连
安()无()()望()助____________千()一()
按要求改写句子,一定要看清要求。
(12分)
1.中国的汉字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
(写成打比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
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缩句)
4.我的诗写得很糟糕,母亲仍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用上关联词)
5.当我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改为肯定句)
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五、写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3分)
1.鲸的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大。
(____________ )
2.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会多么单调啊!(____________)
3.鲸的鼻孔长在脑袋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珠,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____________ )
六、把句子补充完整。
(10分)
(1)日暮汉宫传蜡烛,
(2)河汉清且浅,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脉脉不得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朝露待日晞。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物生光辉。
(4)《腊八粥》一文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____________ 农历____________ 这天,
家家要做腊八粥。
(5)古诗《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类似的诗句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下面的故事分别出自哪部名著,并写出作者姓名。
(8分)
1.《桃园三结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逼上梁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西天取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刘姥姥进大观园》《____________ 》()
八、阅读,回答问题。
(30分)(一)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华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2分)
(1)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2)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____________ ()
2、梅花与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岁寒三友”。
你能写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是指_________,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人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按分好的层次写出层意。
(3分)
第一层:______________ 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
____________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空洞、空虚),词汇(空乏、贫乏),她
心里非常(焦急、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
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
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
()是报纸、杂志、小说,()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拿来读。
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
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
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
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
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读短文,用“√”选择()里恰当的字和词。
(3分)
2、在()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分)
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带点字的意思。
(2分)
“费了好大劲”的“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汇贫乏”的“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1分)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 )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3分)
(三)杨氏之子(共8分)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1.本文选自南朝___________的《__________》。
2.读一读,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打上对号。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
3.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1)孔君平诣其父。
____________ 诣:________(2)父不在,乃呼儿出。
乃:_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闻:_________ 禽:_________
八、习作。
(23分)爱有两种表现形式。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写下来。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