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一二三四辩辩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
一辩辩词
主席、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家庭如同江河的源泉,家庭教育能够使河流的方向从根本改变。

而家庭养成正是家庭教育的根本。

所以,我方认为: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陈述我方观点。

一、家庭养成比学校教育更具有先导性,即先入为主的优势。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的生活环境和父母的言行举止等,从小就对孩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孩子的心里植下了根。

而这个影响将成为他以后所受一切教育的根本。

二、家庭养成比学校教育更具有决定性。

中国有句俗话:龙生龙、凤生凤。

说明什么?对,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具有权威性和信服力,孩子会在崇敬和信任的心理下朝父母希望的方向发展。

而学校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权威性。

三、家庭养成比学校教育更具有长期性、有效性。

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通过暂时、片段性的学校教育就能达到的。

显然,在人的一生中,享受最长的教育就是家庭养成教育。

家庭养成独特的情感优势,让它更长期更有效。

最后,我再重申我方观点:家庭养成具有先导性、决定性、长期有效性。

再次有力证明我方观点: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

二辩辩词
主席、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感谢对方一辩让我认识到了学校教育的“素质”性,感谢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素质教育的美好蓝图。

但如果我诚恳的问对方辩友:你还在为考试成绩而担忧吗?你还在为作业多而烦恼吗?我想,你该不会再一次欺骗自己吧。

所以,我方坚决认为: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

一、家庭养成具有情感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家庭成员的情感是无可替代的,父母对孩子的养成教育更是无可替代的。

而学校因为缺少这样的情感优势,使得其教育的效果显然不如家庭养成。

教育学上着名“5+2=0”的理论,提到学生一星期在学校的5天正面教育的效果却被两天的家庭影响反抵消。

正说明这一点。

二、家庭养成方式直接关系到青少年教育的成败。

国母宋庆龄说过:孩子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缔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一个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都是家庭。

正说明了这一点。

三、当前学校教育空间的封闭性、教育评价的单一性、教育模式缺乏针对性,也再次凸显了家庭养成的主要。

1、一间小小的教室如何承担素质教育的全部任务?
2、只追求成绩的学校教育如何满足青少年素质提高的全部要求?
3、大班化的教育模式如何让每个青少年得到素质的提高?
综上所述,我方再次强调: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

三辩辩词
主席、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首先感谢对方辩友的慷慨陈词,但是仔细推敲,发现其中一些观点不能自圆其说。

第一:对方辩友一再强调学校教育的专业性。

专业的教育机构、专业的老师等,
却忽略我们当前的教育现实。

而这个现实就是:当前教育主要追求的是学生成绩?但是高分不等于高素质。

第二:对方辩友还一再强调学校教育的全面性,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显然已经超出了现今学校教育的能力范围。

且不论学校开展了多少考试科目之外的课程,我们青少年的更多能力兴趣是父母利用节假日时间给孩子培养的吧。

第三:对方辩友还一再指出家庭教养的缺陷:父母的素质不高,孩子被溺爱,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等?我们承认,家庭养成确实有其局限性,但就能否定家庭养成教育的主要性吗?
下面,我总结我方观点:
1、家庭养成具有先入为主的优势。

父母的一言一行早已在子女的心中扎下了根。

这个根就是本,是源。

2、家庭养成具有决定性。

夸美纽斯说过:“一株树在最初的几年中就从自己的树干中发出了它以后要有的一切主要的枝芽,而以后他们仅仅是繁茂起来而已。

同样,我们想赋予一个人一生所有的那些东西,也应当在这个最初的学校(母育学校)中赋予他们。


3、家庭养成具有长期有效性。

所有教育中也只有家庭养成是贯穿孩子的一生。

所以,我方坚决认为: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

四辩辩词
主席、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
对方辩友是横看学校竖谈家,主要重要辩不清,不识学校真面目,只缘身在学校中啊。

且让我慢慢道来。

一、对方辩友一再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而今天的辩题是谈主要性而非重要性。

辩题不明,何以解忧啊?
二、对方辩友多次谈家庭养成的缺陷性。

殊不知,正是为我方论点出力啊?正是家庭养成的主要性让它的缺陷也变得那么重要啊。

三、对方辩友将家庭教育和家庭养成混为一谈?是不是逻辑不明?须知,家庭有教育,但绝对不是学校的知识教育,而家庭教育的根本却是家庭养成。

比养成,孰优孰劣,一看便知。

四、对方辩友不谈当今学校教育的现实,只谈理想,真是“只愿长醉不复醒”啊。

但我们必须明白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我们可以梦想中国学校教育的美好明天,但我们必须活在当下。

接下,我将针对我方观点进行总结陈词。

一、先导性。

谁也不能否认家庭养成对孩子的先入为主的优势,而这个主就是主要性的意思。

二、决定性。

哲学上讲主要决定次要,次要需要通过主要才能起作用。

学校教育怎么才能发挥作用呢?很明显,必须依赖学生的家庭养成。

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中就说道:“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不正说明了这一点。

三、长期有效性。

学校教育是暂时的,而家庭养成是长久的。

小时候的一个性格、儿时的一个习惯、父母的一个鼓励、一个期望等都将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着名心理学家张梅玲说过:父母的学习习惯就是孩子学习的一本教材。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青少年素质的提高主要是家庭养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