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抗CHF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心房颤动
2)心房扑动:用强心苷时,缩短心房不应期, 使扑动变为颤动。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1
【不良反应及防治】★
(一)不良反应(毒性反应) 1.胃肠反应: 最常见,最早,呕吐失钾
2.神经系统反应及视觉障碍
(先兆:黄视、绿视)
42
3.心脏反应:
最危险,各种心律失常 ①快速型:室早(中毒先兆) 二联律, 三联律, 室速, 室颤 ②缓慢型: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心动过缓
2、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作用
26
【临床应用】
用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所致
CHF。
长期应用可阻止临床症状恶化、改善心功能,降 低猝死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并与强心苷合用。
27
【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适应证,以扩张型心肌病CHF的疗效最好。
2.长期应用:3个月改善心功能,心功能改善与治疗时间
呈正相关。
3.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
4.应合并应用其他抗CHF药,如利尿药、地高辛等。
28
第五节 正性肌力药物 一、强心苷类 常用药: 1.速效类:
毛花苷丙(cedilanide) 毒毛花苷K(strophanthin K)
2.中效类: 地高辛(digoxin) 3.长效类: 洋地黄毒苷(digitoxin)
2.减少醛固酮生成,减轻钠水潴留,降低心脏前
负荷。
3.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
减少AngⅡ及醛固酮生成,防止和逆转心肌及血
管重构。
16
4.改善血流动力学
(1)↓血管阻力,↑心排出量,改善心脏的舒
张功能。
(2)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 5.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阻止NA的释放。
17
【临床应用】
消除 / 缓解 CHF 症状,防止和逆转心肌肥厚,降 低病死率。
3)不增加衰竭心肌耗氧量,甚至使其 降低
33
正性肌力作用机制
细胞内K+ 抑制Na+-K+ ATP酶
细胞内Na+ 通过Na+\ Ca2+双向交换机制
Ca2+内流 → 细胞内Ca2+
正性肌力作用
34
2、对心率的影响-负性频率作用
(1)间接作用
CHF 心输出量↓ 压力↓ 反射性交感↑ 心率↑
9
10
心功能障碍
(收缩功能↓,舒张功能↓)
正性肌力 药物
心输出量↓
改善舒张 能力药物 心脏1受体↓ β受体阻断药 心肌收缩力↓
血管收缩
扩血管 药物
神经激素↑ (RAAS ↑,CA ↑)
血管阻力↑ 抗RAAS系 后负荷↑ 统药物
水钠潴留
血容量↑ 血管肥厚、变形 静脉淤血
利尿药物 心肌肥大、变形 前负荷↑
呼吸困难 咳嗽
皮肤苍白发绀 疲乏嗜睡 血压降低 心源性休克 尿少
肝功能异常 肝脾肿大 下肢浮肿 腹水
4
第一节 心衰的病理生理及药物分类
慢性心功能不全 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
心脏病变 负荷过重
收缩功 能障碍
心输出 量减少
CHF
5
一、CHF的病理生理学
兴奋脑干副交感神经中枢 → → 心率↓、↓房
室传导。
37
三、对肾脏的作用
正性 肌力 强心苷 心输出 量↑ 肾血流 量↑ 利尿
CHF患者利尿作用明显 正常人轻度利尿 抑制肾小管细胞 Na+-K+-ATP酶 Na+重 吸收↓
四、对血管的作用
直接收缩血管
强 心 苷
阻下降、心排出量升高 动脉压不变
③精氨酸加压素(AVP)分泌↑ ④内皮素(ET)↑ ⑤心钠肽(ANP)↑★ ⑥NO、PGI2、PGE2↑★
8
3、CHF时β 受体信号转导的变化
1、β1-R下调
2、β1-R与Gs蛋白脱耦联或减敏
Gi蛋白数量↑活性↑,Gs/ Gi比值下降 →→对β1-R激动药的反应性降低
AC活性↓→cAMP↓→Ca2+↓ 3、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活性↑
30~70 5~10
10 60~90
地高辛 毛花苷丙 毒毛花苷K
60~85
20~40
2~5
5
5


极少
0
90~100
90~100
23h
12~19h
32
[药理作用]
一、对心脏的作用
1、正性肌力作用 (positive inotropic action)
特点:
1)收缩敏捷,相对延长舒张期
2)增加衰竭心脏输出量
与利尿药、地高辛等合用,作为治疗CHF的基础 药物。
一线药物
18
二、AT1-R阻断剂
氯沙坦(losartan) 缬沙坦(valsartan)
1、作用与ACEI相似
2、不引起咳嗽及血管神经性水肿 3、与ACEI合用,可提高疗效。
19
三、抗醛固酮药
螺内酯
作用机制:
与ACEI合用,效果更佳
1、排钠利尿
22
第四节 β 受体阻断药
美托洛尔 卡维地洛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 大量研究证实,β1受体阻断药若无禁忌证 对CHF合用地高辛、ACEI 、利尿药能明显改善症 状,降低死亡率。
CHF治疗常规用药
23
β受体阻断药治疗CHF的依据是:
CHF 交感神经活性增高 儿茶酚胺浓度过高
直接损伤心肌
β受体下调
2、抑制心血管的增殖重构
3、NE游离浓度降低,减少NE诱发的冠 脉痉挛和心律失常。
20
第三节 利尿药
1、利尿→降低血容量→前负荷降低,改善心
功能和减轻水肿
2、排钠→外周血管扩张→后负荷降低。
3、高效利尿药扩张血管床→减轻肺淤血和降
低左室充盈压。
21
【临床应用】
1、轻度CHF:单用噻嗪类 2、中、重度CHF:高效或中效合用保钾利尿药 3、CHF急性发作,肺水肿或全身严重水肿:静 注呋塞米。 注意: 1、切忌大量使用:明显减少血容量,反射交感N 兴奋,肾血流量减少,器官供血不足,心衰恶 化。 2、低血钾诱发心律失常。
心血管系统药物
第二十六章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Drugs treating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1
2
类型→ →临床症状
左心衰→ 肺循环淤血和心排出量降低综合征
右心衰→ 体循环淤血综合征
全心功能不全(双侧心功能不全)
3
【CHF的三大主症】
CHF
肺循环充血 心输出量不足 体循环淤血
逐日维持量给药法:临床推荐的常用给药法。
例:地高辛0.25mg/日,6~7天(4~5个t1/2)达Css
48
【强心苷类特点小结】
正性肌力作用、缺乏正性松弛作用; 毒性大,安全范围小;
严重的CHF疗效不佳,不降低死亡率;
新开发品种不多,临床应用仅3~5种。
49
对心脏的作用
正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
药理作用
CHF时病理生理变化
11
二、治疗CHF药物的分类
1、作用于RAAS药物: ACEI、AT1-R阻断剂和醛固酮拮抗药 2、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3、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 4、强心苷类药:地高辛等 5、扩血管药:硝普钠、硝酸甘油、哌唑嗪等 6、钙增敏药: 钙通道阻滞药:氨氯地平
12
53
体循环和肺 循环淤血 负荷过大 代偿
心排出量减少 收缩力减弱
失代偿
CHF 交感兴奋
心肌病变
药物
RAAS系统激活
54
复习题:
1、强心苷的作用、机制、应用、毒性反应及防治 2、RAAS抑制药抗CHF机制 3、利尿药治疗CHF的作用 4、β受体阻断药抗CHF的作用机制、应用注意事 项和禁忌症
55
51
第六节 血管扩张药
硝酸甘油 硝普钠 哌唑嗪
前负荷↓ 肺淤血减轻 LVEDP↓
静脉扩张→回心血量↓→
动脉扩张→外周阻力↓→后负荷↓ 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52
第七节 钙通道拮抗药
非洛地平 氨氯地平 能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缺点:激活交感和负性肌力
地位有争议 不宜常规用药
适于继发于冠心病、高血压及舒张功能 障碍者。
强 心 苷
对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作用 呕吐 对肾脏的作用 利尿
对血管的作用 (抵消)变化不大
慢性心功能不全
临床应用
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心脏毒性:最严重、最危险的不良反应
50
二、非苷类正性肌力药
(一)儿茶酚胺类: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异布帕明
(二)磷酸二酯酶抑制药(PDEI): 米力农、维司力农
不宜常规用药
【临床应用】
1、慢性心功能不全:各种原因所致CHF都可用,
但疗效有很大差别。
伴有房颤和心率加快的CHF,效果最好。
瓣膜病,风心,高心、冠心引起的CHF,较好。 对肺心、活动性心肌炎或严重心肌损伤,较差。 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肌肥厚、舒张性CHF,差/ 无效。
40
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 2、某些心律失常
③地高辛抗体Fab片段
46
【药物相互作用】
1、奎尼丁,提高地高辛血浓度(组织置换); 2、胺碘酮、钙拮抗药、普罗帕酮,提高地高辛血药浓度
(肝药酶抑制)
3、排钾利尿药,可致低血钾,加重强心苷的毒性;
4、苯妥英钠,降低地高辛浓度(肝药酶诱导)。
47
【给药方式】
传统给药法:急,重症患者;
例:全效量(即洋地黄化)+维持量
对儿茶酚胺的反应降低
24
【治疗CHF的机制】
1、拮抗交感活性
①阻断心脏的β1- R→拮抗过多儿茶酚胺对心脏 的毒性作用 ②阻断肾脏的β1- R→RAAS活性↓,防止高浓度 AngⅡ对心脏的损害。
抑制心肌重构,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
25
③上调β-R数目,改善β-R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④卡维地洛阻断α1-R、抗氧化作用。
44
(二)中毒防治
1、预防
①避免、纠正各种诱发因素:
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钙、缺氧、合用某些药物等。
②警惕先兆症状
(黄视、绿视、早搏、窦缓) 及时停用强心苷及排钾利尿药。
45
2、治疗
①补钾(快速型有效,缓慢型不宜补)
阻止强心苷继续结合,纠正细胞内缺钾
②抗心律失常药
快速型:用苯妥英钠、利多卡因
缓慢型:用阿托品
14
【作用机制】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血管紧张素Ⅰ ⑴
糜酶
ACEI
激肽原 激肽释放酶 缓激肽
ACE
血管紧张素Ⅱ
⑵ 血管平滑肌 增殖 收缩 水钠潴留 外周阻力↑ 血压 ↑
AT1
无活性物
PGE2 NO EDHF
血管舒张
⑵ 肾上腺皮质 (分泌醛固酮)
外周阻力↓
血压↓
15
【药理作用】
1.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脏后负荷。
43
【强心苷中毒机制】
强心苷
明显 抑制
心肌细胞内 超负荷 诱发强心苷中毒
Ca2+
Na+-K+-ATP 酶(降60%-80%)
细胞内Ca2+浓度 显著升高
Na+-K+交换显著受阻, 细胞内Na+大增、K+锐减
最大舒张电位↓ Na+-Ca2+交换显著增强 自律性增高 传导减慢 不应期缩短 易致各种心律失常
35
(2)直接作用
强心苷 心排出量↑
增加心肌细胞 对迷走神经的 敏感性。
3、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窦房结 心房 房室结 浦肯野纤维
自律性 传导性
↓ ↑ ↓
↑ ↓
快速型心 律失常
有效不应期

缓慢性心 律失常

36
二、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兴奋CTZ → → 呕吐;中毒量
兴奋交感中枢→ →快速型心律失常
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
13
第二节 作用于RAAS药物
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卡托普利 依那普利 西拉普利 (captopril) (enalapril) (cilazapril)
贝那普利
培哚普利 雷米普利 福辛普利
(benazapril)
(peridopril) (ramipril) (fosinopril)
【强心苷的化学结构】
强心苷= 苷元 + 糖 (甾核、不饱和内酯环) (葡萄糖、稀有糖)
30
毛花洋地黄
紫花洋地黄
夹竹桃
31
[体内过程]
药物
吸收率 (%) 蛋白结合 (%) 肝肠循环 (%) 肝脏代谢 (%) 肾排出 (%)
t1/2
5 ~7天 33~36h
洋地黄毒苷 90~100
97 < 30
27 6.8
1、心肌功能及结构变化
功能:力↓、HR↑、前后负荷↑、耗O2↑、
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
结构:心脏重构 (cardiac remodeling)
心肌细胞肥大、凋亡
细胞外基质↑→心肌组织纤维化
6
Normal Hypertrophic
Dilated
7
2、CHF时神经内分泌变化
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
②RAAS活性↑
【CHF药物治疗的演变】
20世纪 50年代前:强心苷类(地高辛等) 心-心模式 20世纪 50年代后:利尿药(噻嗪类等) 心-肾模式 20 70年代:血管扩张药(硝普钠等) 心世纪 -循环 心-血流动力学模式 β-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等)
磷酸二酯酶Ⅲ抑制药 (安力农等)
20世纪80年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等) 心-神经体液模式 AngⅡ受体阻断药(氯沙坦等) 20世纪90年代:β-受体阻断药(卡维地洛等) 钙增敏剂(匹莫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