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南康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南康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蚕儿
陈忠实
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他很年轻,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站在讲台上,笑着给我们介绍自己:“我姓蒋……”说着,他转过身,从粉笔盒儿里捏起一节粉笔,在木头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
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有一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了一抱最鲜最嫩的桑叶,扔给风葫芦,就往下溜,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嘴里咸膩腻的,一摸,擦出血了,烧疼烧疼的。
我俩站在教室门口。
“脸上怎么弄破了?”他走到我跟前。
他牵着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
这回该吃一顿教鞭了!
走进小房子,他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
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他那按着我的头顶的手使我想到母亲按抚我的头脸的感觉。
“怎么弄破的?”他问。
“上树……摘桑叶。
”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
”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
”我说的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
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晖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红。
蒋老师领着我们,脱了衣服,跳进水里打泼剌,和我们打水仗。
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
他举起双手,闭着眼睛,脸上流下一股股水来,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
这天早晨,我和风葫芦抱着桑叶,刚走进老师的房子,就愣住了。
老师坐在椅子上发呆,一副悔恨莫及的神色。
看见我俩,轻声说:“我对不起你们!”我莫名其妙,和风葫芦对看一眼。
“老鼠……昨晚……偷吃了……几条蚕!”
我和风葫芦奔到竹箩子跟前,蚕少了!一指头长的又肥又胖的蚕儿,再过几天该网茧子了。
可憎的老鼠!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
风葫芦高兴地喊:“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他装衣服的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一个小方格,把那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陆续又有一条一条的蚕儿爬上箩沿儿,被我们提上网架。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按捺不住,像个小孩,“这是我教的头一班学生养蚕网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
第二天,早饭后,上第一节课了。
他站在讲台上,却忘了朝我们点头还礼,一只手把粉笔盒儿也碰翻了。
我们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
他的被卷和书籍,早已捆扎整齐。
他站在桌边,强笑着说:“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
你们……把蚕儿……拿回家去吧!”说罢,他提起网兜,背上被卷。
后来才听说,老师被调走是有人把他反映到上级那儿了,说他把娃娃惯坏了!
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一点儿先生的架势嘛!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碰到了蒋老师。
我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小学里教书。
第一个春天,我就和我的学生一起养蚕儿,网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我都带着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老人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三两条蚕儿”“爬”“扬”“斯斯文文”等词语细致描写了蚕儿吐丝时的色泽、情态,运用了拟人手法,突出蚕儿的可爱,也表现出孩子们活泼天真,对生活充满好奇。
B. 小说对蒋老师与学生们一起采桑养蚕的情节描写得细腻而生动,传达出师生共同劳动的喜悦,“我”深受影响,多年后“我”也成为蒋老师一样的老师。
C. 年轻的蒋老师顺应学生天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受学生喜爱,但村民们对他并不认可。
D. “我”把心思都放在养蚕上,甚至为了摘桑叶受伤,虽然没有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是也反映“我”是个喜欢养蚕、爱贪玩的孩子。
2.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蚕儿”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紧紧围绕蚕儿,将“我”和蒋老师相处虽然短暂但却难忘的一段经历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谱写了一曲园丁赞歌。
B. 老人两滴眼泪滴在上面,透露出蒋老师对自己当年的教育理念没有成功感到无奈、伤感和遗憾,现在遇到自己的学生,心中流露出一丝愧疚。
C. 小说运用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我”爬树受伤,蒋老师给“我”包扎时“翻出”“撕下”“缠在”“蘸上”“涂抹”细致真切,体现出蒋老师对孩子儿们的深切关爱。
D. 小说叙述的故事都是平常事,但是作者写得有波澜,如养蚕却遭到老鼠的偷袭,与老师处得融洽老师却被调走,情节起伏,引人入胜。
3. 小说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小说结尾写三十多年后师生重逢,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政策调控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大环境。
广电总局鼓励综合频道在黄金时段增加公益、文化、科技、经济类节目的播出数量和频次。
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制作播出更多有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文化厚度的文化类节目。
在政策引导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去年迎来了爆发。
去年中国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数量超过50档。
视频网站中优酷视频发力最大,提出了“泛文化”战略,其文化类综艺节目以脱口秀形式为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而腾讯视频虽然文化类综艺节目产量不高,但通过《见字如面》同样确
立了在文化类综艺节目领域的影响力。
(摘编自《行业观察文化类综艺节目现状及发展前景》,搜狐网2018年6月26日)材料二:
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一些电视受众对被动传播教育的方式不买账。
部分从业者在主观上形成了一种固有思维,认为综艺节目就应该娱乐大众,如果融入价值理念的传播,就容易出现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刻板说教,传播力和影响力不高等问题,很难被市场认可。
这种思想束缚了他们的思路,使其创作施展不开拳脚,缺乏新意和魄力。
其实,形式创新并不等于文化内涵的缺乏,更不是审美趣味的低俗。
实际上,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更大程度地融入社会现实和百姓生活,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朗读者》以“访谈+朗读+解析”的形式,邀请嘉宾围绕当期主题词分享亲身经历,朗读相关精美文章,挖掘文字背后的思想内涵,《国家宝藏》在舞台上以话剧的形式演绎国宝的前世传奇,《经典咏流传》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演唱经典诗词,《一本好书》首创的场景式读书形式结合了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像图文插播等手段……这些节目引发观众好评,雄辩地证明,综艺节目在遵循电视传播规律的同时,坚守艺术创新,注重文化性与趣味性的双向提高,走出自己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就能吸引受众,将价值理念润物细无声般传播开来,从而实现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的最大融合。
(摘编自《综艺节目有意思也有意义了》,《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9日)材料三:
文化类综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电视荧屏上不容小觑的一股清流。
最近,文化综艺“上新”咯,不仅内容新颖,还有“带货”功能,不但让观众看得欢喜,甚至抢着为文化综艺和文创产品买单,这正是对文化类综艺节目最好的评价。
《上新了•故宫》是首档聚焦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意衍生品的真人秀节目,由明星邓伦和周一围作为故宫文创新品开发员带队探秘故宫,在故宫专家的引导下进宫识宝,开发文创新品,让故宫文化被更多年轻人带回家。
这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允许电视节目全程在故宫内部拍摄,并且有大量拍摄场景是至今都未开放的区域,节目中的很多画面都是首次对外公开。
而对每一期所探寻的内容,节目将联手知名设计师和高校设计专业学生大开脑洞,设计一个能引领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节目组还开设了投票专区,在24小时之内网友点赞达300万,则代表上新成功。
文化上新和文创运营相结合,让节目具备产业链条和产业基础,能与观众有实际的互动联结,真正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的节目宗旨。
节目联合出品方华传文化创始人刘兵表示,《上新了•故宫》走的是“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走入民间”的路线,“使用才是最好的传承,购买才是最好的保护,分享才是最好的传播”。
(摘编自《文化综艺上新,你“剁手”了吗?》,《郑州晚报》2018年11 月28日)
材料四:
(摘编自《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上纷纷发力,其中腾讯视频虽然文化类综艺节目数量不如优酷视频,但影响力占优。
B. 部分电视从业者认为,由于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一些受众不喜欢被动传播教育的方式。
事实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C. 《上新了•故宫》开设投票专区,让网友为好的文化创意衍生品点赞,与观众有了互动联结,实现了文化上新和文创运营的结合。
D. 材料四表明,用户对文化类综艺节目,最满意的是其精神内涵或价值导向及节目的创新性,最不满的是知识的丰富性、节目的趣味性。
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兴起表明,传播价值理念与被市场认可并不矛盾。
有思想深度、精神高度、文化厚度的节目也能吸引受众。
B. 《朗读者》《国家宝藏》等文化类综艺节目虽然都以文化为内核,却有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实现了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的最大融合。
C. 材料一说明政策调控能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创造有利环境,材料二举例说明综艺节目融入价值理念和文化内涵一样可以取得成功。
D. 使用才是最好的传承,购买才是最好的保护,分享才是最好的传播,所以文化类综艺节目必须把文化上新和文创运营结合起来。
7. 请结合材料,思考如何促进文化类综艺节目蓬勃发展。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历时十余年完成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中国学术史上较早的古代小说专门史之一。
除了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的校勘考证方法之外,《史略》还对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进行了有效借鉴。
首先,鲁迅重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尝试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小说的某些现象。
对于《世说新语》,鲁迅认为“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正因为这样的社会环境,《世说新语》才会“成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关于宋传奇与唐传奇的不同,鲁迅认为前者“大抵托之古事,不敢及近”,因为“宋好劝惩,摭实而泥,飞动之致,眇不可期,传奇命脉,至斯以绝”。
正是由于宋朝较唐朝重理念,尚说教,好教训,所以宋传奇必然立论“高尚”,强求劝诫,缺少世俗气和人情味,缺少唐传奇的生气和活力。
其次,鲁迅重视核心概念的阐释。
在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中,他在考证的基础上率先阐明了小说概念的内涵。
他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到了唐传奇时才真正孕育成熟,“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鲁迅认为唐传奇真正具备了小说“有意识地讲故事”的特征,而且为了讲好故事,开始注重语言和修辞的“文辞华艳”“叙述宛转”等“主体性”元素,并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文体。
再次,鲁迅运用西方近代科学研究的归纳方法,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较为科学的分类并总结其特点。
对于魏晋六朝小说,鲁迅用“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进行分类;对宋代的短篇白话小说,用“话本”和“拟话本”予以命名;对明清小说,则用“人情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狭邪小说”和“谴责小说”分类。
这样的归纳,不但对浩繁的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区分,而且较为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小说内容或形式上的特点。
鲁迅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阐明了小说与社会的关系,厘清了古代小说概念内涵,归纳分析了其类型和特点,从而使中国古代小说史的书写核心概念明确,研究体系规范,学科意识突出。
鲁迅在《史略》中所形成的方法论,对其后的中国文学史撰写和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可谓泽被后世。
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讲义》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史略》方法论的影响,也注重社会环境对文学现象和文学风格的影响,游国恩认为,谈玄之风的流行导致了魏晋文学重辞藻、尚韵律的诗赋风格。
今天,鲁迅当年所期盼的“大家动手,研究戏剧的写戏剧史,研究诗的写诗史,研究汉的写汉,研究唐的写唐”之局面早已实现,在中国文学史的撰写、出版和研究已经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繁盛局面时,在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面临着“文学史研究立足中国本位”的命题时,我们不应忘记《史略》在中国文学史发轫期所做出的贡献。
(摘编自刘东方《<中国小说史略>的传世价值》)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略》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学术的校勘考证方法,还融合了西方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对此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B.鲁迅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世说新语》成为“名士教科书”的原因,认为是当时“读书人非常重视品评声名的好坏,全在于只言片语”的社会环境使然。
C.鲁迅厘清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内涵,较为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小说内容或形式上的特点,明确了古代小说史书写的核心概念。
D.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讲义》中对魏晋文学诗赋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史略》方法论的影响。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列举了宋传奇的一些缺点,进而阐述了唐传奇比宋传奇更具生气和活力。
B.文章第四段通过引述鲁迅对古代小说分类或命名的具体做法,论证了鲁迅运用西方归纳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是具有价值的。
C.文章结尾着重分析了《史略》的研究方法对后世中国文学史撰写和研究的重要影响,凸显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分论点层层递进,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史略》对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的有效借鉴。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史略》是中国学术史上最早的论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专著,为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B.作者认为古代小说从六朝的粗陈梗概演进到唐传奇的“文辞华艳”“叙述宛转”,标志着古代小说从萌芽走向成熟。
C.鲁迅历时十余年完成的《史略》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中国古代小说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面临着“立足中国本位”的命题,需要我们从《史略》中获取启示,思考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
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
太祖尝与语,奇之。
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
太祖领同州节度,辟为推官。
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五年春,加右仆射、昭文馆大学士。
俄丁内艰,诏起复视事。
遂劝帝遣使分诣诸道,征丁壮籍名送京师,以备守卫;诸州置通判,使主钱谷。
由是兵甲精锐,府为充实。
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
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普尝遣亲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京师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
权三司使赵玭廉得之以闻。
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
开宝八年,出为武胜军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
帝作诗以饯之,普奉而泣曰:“下赐臣诗,当刻石,与臣朽骨同葬泉下。
”帝为之动容。
翌日,谓宰相曰:“普有功国家朕昔与游今齿发衰矣不容烦以枢务择善地处之因诗什以导意普感激泣下朕亦为之堕泪”时枢密副使赵昌言与胡旦等厚善。
会旦令翟马周上封事,排毁时政,普深嫉之,奏流马周,黜昌言等。
郑州团练使侯莫陈利用骄肆僭侈,大为不法,普廉得之,尽以条奏,利用坐流商州,普固请诛之。
淳化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留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中使驰传抚问,三上表
乞骸骨。
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疾,俟损日(注)赴阙,仍遣其弟赍诏书赐之。
七月卒,年七十一。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注)损日:病情减轻的时候。
损,疾损,病情减轻。
11.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启太祖讯鞫之鞫:审问。
B. 冒称普市货鬻都下鬻:卖,出售。
C. 权三司使赵玭廉得之以闻廉:察考,访查。
D. 利用坐流商州坐:因为。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普有功国家/朕昔与游/今齿发衰矣/不容烦以枢务/择善地处之/因诗什以导意/普感激泣下/朕亦为之堕泪/
B. 普有功国家/朕昔与游/今齿发衰矣/不容烦/以枢务择善地处之/因诗什以导/意普感激泣下/朕亦为之堕泪/
C. 普有功国家/朕昔与游/今齿发衰矣/不容烦以枢务/择善地处之/因诗什以导/意普感激泣下/朕亦为之堕泪/
D. 普有功国家/朕昔与游/今齿发衰矣/不容烦/以枢务择善地处之/因诗什以导意/普感激泣下/朕亦为之堕泪/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受禅是我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也指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 丁内艰是我国古代的丧制名,也称丁母忧。
凡儿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均称丁内艰。
C. 致政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即辞官退休,类似名称还有致事、致仕、乞骸骨等。
D. 太师,与太傅、太尉合称“三师”或“三公”,是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
1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普颇受重用。
宋太祖攻克滁州时,赵普被保奏为军事判官;太祖兼任同州节度使,他被征召为推官;后又被太祖授予右谏议大夫等职务。
B. 赵普精于吏治。
他在右仆射、昭文馆大学士任上时,曾劝谏宋太祖派遣使者到各路征调丁壮守卫京城,并在各州设置通判主管钱粮,收效显著。
C. 赵普因事遭斥。
官府禁止私贩秦陇两地木材,普却派亲信购买木材运到京城盖房,并趁机贩卖木材,皇帝听后大怒,赵普险遭贬黜。
D. 赵普嫉恶刚直。
胡旦让翟马周上密奏诽谤时政,赵普上奏流放翟马周,贬黜赵昌言等;赵普将侯莫陈利用的违法活动逐条上奏,使他获罪。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重要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给宰相奉料,令养疾,俟损日赴阙,仍遣其弟赍诏书赐之。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苏武传》)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忆少年
曹组
年时酒伴,年时去处,年时春色。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念过眼,光阴难再得。
想前欢,尽成陈迹。
登临恨无语,把阑干暗拍。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伤春词,实际抒发的是念旧怀人之情——旧地重游,景色如昔,可是往日的酒伴不能一同游宴了。
抚今追昔,于是引起了对同游者的怀思,字里行间传达出无限深情。
B.任何人都曾有过欢乐赏心的事,但时过境迁,良辰不再,往日的欢快事,回头来看就已是陈旧的痕迹。
“想前欢,尽成陈迹”明显紧承上句而来,且从中可以窥见《兰亭集序》的影子。
C.词的含义清晰,落点在告诫后人珍惜光阴,不要虚度年华,无所事事,正如白居易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D.全词语言平易精练,通俗易懂,无矫揉造作,一气呵成。
意境清幽,于淡雅中抒浓郁真挚之情,深沉哀婉,情韵悠长。
17.辛弃疾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试与本词结尾“把阑干暗拍”比较,谈谈两词在表现手法与情感上的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其一)中,曹操用《诗经》里的“_________,________”句子,情味缠绵悠长,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语意含蓄,用心婉转。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李白蔑视权贵,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4)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5)《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写山川之“寥廓”,先选择有大气象的“山”“林”两个意象;接着又用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抓住江水和航船两个意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概括出“紫外杀菌法”和“臭氧杀菌法”的异同点。
注意:相同点不得超过25个字,相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