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秋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9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秋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9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秋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9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课时分层作业(十九)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1961~1971年,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5 233亿美元上升到10 634亿美元。

这一时期主导美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是( )
【导学号:07182176】A.重商主义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D.计划经济理论
C[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

这一理论在当时对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2.20世纪70年代后,美、英等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是( )
【导学号:07182177】A.凯恩斯主义B.“福利国家”制度
C.“新经济”D.“混合经济"
D[由题干中“20世纪70年代后”“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等信息可知,这是“混合经济”的特点,故选D项。


3.在资本主义经济史上,1950~1973年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黄金时代"结束。

你认为下列哪条建议可以被政府采纳以使其走出“滞胀”困境()
A.扩大社会保障支出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出售部分国有企业
D.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
C[面对“滞胀"现象,不是扩大社会保障支出,而是要减少社会福利支出,故A项错误;面对“滞胀”现象,要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错误;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是在经济危机期间,故D项错误;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其实质就是政府要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故选C项。

] 4.尼克松就职时曾说:“如果一个社会不能保护多数的穷人,那它也不能保护少数的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中,与尼克松的说法相一致的是()
A.发展“新经济”B.建立“福利国家”
C.第三产业迅速发展D.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材料反映的是必须建立一种制度来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这与建立“福利国家”的目的相一致.]
5.下面是美国三大产业占GDP比例统计表()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507。

0%38。

0%55.0%
1980 2.5%33。

4%64.1%
2006 1.0%20。

0%79。

0%
上表反映出(
A.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
B.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
C.经济危机阻碍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D.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A[表格中的数据显示出第二产业占GDP比例逐渐下降,第三产业占GDP比例逐渐上升,这体现出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美国制造业的逐渐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经济危机对美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和其他国家对比的信息,故D项错误.]
6.下图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1947年和1970年的主要工业门类净产值所占制造业比重图,由此可见()
A.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B.科技革命促使创新型经济逐渐兴起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扩大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产业结构
B[1947年和1970年的主要工业门类净产值所占制造业比重的变化并不能推断出整个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概况,故A项错误;电子工业、化学工业的大幅增长受到战后科技革命的影响,
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出现,故B项正确;材料论及的是关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工业比重变化,与发展中国家无关,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行政干预缺乏论据,故D项错误。


7.关于在美国出现的“新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形态
B.它包含了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C.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促使一大批新兴产业的产生
D.它已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规律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
D[“新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它有利于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但不可能摆脱其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故选D项.]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阶级矛盾逐渐消除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④“新经济”出现,但受一些因素的制约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的政策,其实质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但并未触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说法错误,故排除含②的A、B、D三项即可。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7182178】材料一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①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③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材料二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意大利(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的实施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一之间的联系。

【解析】第(1)问,特点结合材料信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控市场”作答;成效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进行作答。

第(3)问,结合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关系分析。

【答案】(1)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复和改善;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2)各国注重社会保险业的发展,实行“福利国家”制度。

(3)罗斯福新政开始以社会经济的形式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以“福利国家”的形式对国民经济再分配,并形成制度化。

材料二是对材料一的继承和发展。

[冲A挑战练]
10.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中写道:“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需要时则用他的脚踩下它的制动器或加速器.”这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是()
【导学号:07182179】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建立“福利国家”制度D.扩张政府行政权力
B[从材料“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中可以看出,国家在干预经济方面的力度大大增强.]
11.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曾有媒体以“新保守主义”来形容她,认为她在位期间(1979~1990年)一连串的改革行动是要将英国带回到亚当·斯密时代。

下列措施中最有可能是其实施的是( )
A.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
B.重要产业收归国营
C.使用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
D.扩大失业救济范围
A[减少政府公共开支与征税体现了英国减少对经济的行政干预力度,增大市场自由竞争活力,与亚当·斯密倡导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相适应,故A项正确。


12.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生产力标准的运用要受到该社会制度性质的制约.优越的社会制度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腐朽的社会制度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A.西方各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改变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和平过渡
B[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故排除A、C、D三项。

]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 “福利国家”的发展日趋完备。

对此,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对此话的准确理解应是( )
A.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稳定
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
C.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D.福利政策减少了社会消费
C[福利政策使国家的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所以需要针对福利政策的弊端进行一定的调整。

]
14.近几年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障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

”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1)根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2)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解析】第(1)问,从社会保障制度的形式、主导力量、对象等角度分析。

第(2)问,要抓住时间信息“1933年”,结合发生经济危机的大环境来分析。

【答案】(1)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推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
于缩小贫富差距等。

(2)1929~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