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地质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实验目的、要求
《地质学基础实验》课程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的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及技能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动手能力,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有关仪器和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主动地获得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要求:通过室内教学模型和实物标本观察结合野外教学实习,能够运用肉眼和显微镜进行常见矿物岩石和化石的鉴定;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并学会野外测量地层产状及典型构造变形类型及其识别,并能够识读并绘制简单的地形图和地质图。

(二)实验内容的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考虑实验课时的限制,本课程选取的实验是地质罗盘仪使用、矿物的观察鉴定、岩石的观察鉴定、标准化石的观察鉴定和地貌类型的判读五个内容,而地质构造的观察主要是靠野外实习或放录像、幻灯片。

(三)考核方式与要求
矿物学、岩石学实验要求肉眼识别主要矿物、岩石和化石的鉴定特征,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地质罗盘,考核随机抽取矿物岩石和化石让学生观察鉴定,提交课堂作业或者在课堂采取随机口试方式。

(四)实验项目与时数安排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矿物的肉眼观察鉴定
说明和要求:
通过对矿物单体和集合体的外表特征和物理性质如光学特征和力学特征等几方面进行肉眼识别和鉴定常见矿物。

实验二:岩石的肉眼观察鉴定
说明和要求:
根据岩石的组成、结构和构造,能够肉眼鉴定三大类岩石,分析矿物成分,认识常见岩石的矿物组成与结构上的区别。

重点掌握野外工作常用岩石鉴别简易方法。

实验三:地质罗盘的使用
说明和要求:
掌握地质罗盘的校正方法,学会目标方位的测定和岩层产状要素的测量与记录,包括岩层走向、倾向、倾角的测定以及岩层产状要素记录方法。

实验四:标准化石的肉眼观察鉴定
说明和要求:
通过观察,识别不同时代地层中的标准化石和常见化石,理解生物层序律和古生物演化的序列。

三、实验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杨士弘主编.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
2.
2.宋春青等.地质学基础(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3.夏邦栋主编.普通地质学.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年.
修订人:张瑞虎审核人:叶正伟
修订日期: 2010年10月
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实验》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实验目的、要求
《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实验》课程作为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及技能课之一,主要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掌握有关仪器和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主动地获得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意实验室的整洁与安全。

实验要求:通过室内实验和观察结合野外专业实践,能够学会土壤养分、水分的测量方法和常见植物的识别;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能根据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的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考虑实验课时较少,本课程选取的实验是土壤样品及标本的采集、土壤吸湿水含量测定、土壤有机质测定、土壤水解性氮测定、土壤速效磷测定、土壤速效钾测定、植物类群和校园植物观察七个内容,而土壤剖面的观察和土壤调查、生物生态条件分析、生物群落抽样调查、植被类型分布调查主要是靠野外实习或放录像、幻灯片进行。

(三)考核方式与要求
土壤养分与水分测定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考核;植物类群和校园植物观察通过随机抽取样本、学生观察鉴定的方式考核。

,而土壤剖面的观察和土壤调查、生物生态条件分析、生物群落抽样调查、植被类型分布调查主要在集中野外实习时进行。

(四)实验项目与时数安排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土壤样品及标本的采集
说明和要求: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室内实验的基础,一般与土壤剖面观察与野外土壤调查同时进行,根据实验需要选取表层土样或土壤剖面土样以及采样密度。

一般应先描述后由下向上采样。

土样的多少依据实验需要进行。

实验二:土壤吸湿水含量测定
说明和要求:
实验方法是以烘干法测量土壤样品的吸湿水含量,获取土壤的最大吸湿水含量数据,了解土壤水分含量的意义和初步掌握测定土壤吸湿水含量的方法。

实验三:土壤有机质测定
说明和要求:
土壤有机质是鉴别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是肥力形成的标志。

土壤有机质测定在土壤分析中常是必测项目。

重铬酸钾法是土壤有机质测定的主要方法。

要求掌握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土壤有机质测定和计算的基本方法。

实验四:土壤水解性氮测定
说明和要求:
氮是土壤中的主要养分元素,对土壤的肥力有重要影响。

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一般采用碱解法或酸解法,实验要求了解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原理;初步掌握测定土壤水解性氮的方法步骤,加深对土壤地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实验五:土壤速效磷测定
说明和要求:
磷是土壤中的主要养分元素之一,对土壤的肥力有重要影响。

土壤速效磷的测定一般采用碳酸氢钠浸提法或盐酸——氟化铵浸提法。

实验要求了解土壤速效磷的测定原理;初步掌握测定土壤速效磷的主要方法和步骤;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实验六:土壤速效钾测定
说明和要求:
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之一。

土壤中植物所能利用的钾是以水溶性及代换性状态存在的钾,其中主要是代换性钾。

因此,测定土壤中代换性钾才能真实反映土壤中速效钾的供应情况。

土壤速效性钾的测定方法,通常用火焰光度法或四苯硼钠比色法。

本实验要求了解土壤速效性钾的测定原理;初步掌握测定土壤速效性钾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实验七:植物类群和校园植物观察
说明和要求:
常见植物识别是学好生物地理的基本要求,本实验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或附近,讲解各种植物的主要特征,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各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及一些代表种类,为生物地理野外调查与实习打好基础。

三、实验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杨士弘主编.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
2.
2. 李天杰,赵烨,张科利,郑应顺,王云.土壤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朱鹤健,何宜庚.土壤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4.殷秀琴,侯威岭,李贞.生物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5.陈炳涛.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修订人:张瑞虎审核人:叶正伟
修订日期: 2010年10月
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实验》教学大纲
一、说明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必修课。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地理信息系统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实习课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技能。

(二)实验内容的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GIS上机实践是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既能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又让他们了解GIS的基本知识、原理、应用和发展,并通过实习课巩固和拓展课堂讲授的内容。

地理信息系统是覆盖领域十分广泛的高新技术,它包括空间数据输入子系统、空间数据存储和检索子系统、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子系统、数据和图形输出子系统,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

要掌握该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此,试验内容的选取既要验证GIS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深入理解GIS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同时又要设计部分综合性的试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考核方式与要求
通过GIS的应用实例操作,考察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根据学生的上机操作态度、速度和实验最终结果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成绩,总成绩占本课程成绩的20%。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 Mapinfo入门与简介
1.Mapinfo的安装
2.Mapinfo的基本概念、功能简介
说明和要求:
(1)掌握Mapinfo软件的安装。

(2)了解Mapinfo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和功能,了解表的基本概念,掌握Mapinfo的地图操作功能。

实验二 Mapinfo地图配准、屏幕数字化
1.Mapinfo打开栅格图像
2.Mapinfo地图配准
3.Mapinfo屏幕数字化(装饰图层的使用)
说明和要求:
(1)掌握Mapinfo中栅格图像的打开、显示与配准。

(2)了解Mapinfo软件数据的存储结构
实验三 Mapinfo点、线、面图形编辑及属性数据录入
1.Mapinfo绘图操作
2.Mapinfo对象整形
3.Mapinfo对象的高级操作
4.Mapinfo表的创建、删除、保存等操作
说明和要求:
(1)掌握Mapinfo表的创建,属性数据录入。

(2)掌握Mapinfo点、线、面、文本的绘制以及样式的修改,掌握Mapinfo对象整形功能以及捕捉的使用。

(3)熟悉Mapinfo对象的高级操作,如对象的合并、分解、分割、擦除、清除、检查、平滑等操作。

实验四 Mapinfo空间、属性双向查询
1.空间信息查询的类别
2.查询表达式
3.SQL查询
说明和要求:
(1)了解空间信息查询的类别。

(2)掌握Mapinfo SQL查询,能根据需求创建比较复杂的查询表达式完成指定的查询功能。

实验五 Mapinfo缓冲区分析
1.缓冲区的生成
2.缓冲区分析应用实例
说明和要求:
(1)了解点、线、面缓冲区生成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2)能够根据某一实际应用问题,提取利用Mapinfo缓冲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流程。

实验六 Mapinfo统计图与专题地图
1.统计图的创建与设置
2.专题地图的创建与修改
3.地图的布局排版与打印输出
说明和要求:
(1)掌握Mapinfo统计图、专题地图的创建与设置修改。

(2)熟悉Mapinfo地图出图,会利用Mapinfo布局窗口进行地图的排版、设计与导出等。

三、实验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杜巧玲等编著.Mapinfo 7入门与提高.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剑平等等编著.地理信息系统与MapInfo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吴秀琳等编著.MapInfo 9.5中文版标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郑贵洲等编著.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5.Mapinfo公司网站资源.
制定人:贺巧宁审核人:宋仁波
制定日期: 2010年 10月
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一、说明
本实验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ArcGIS9框架体系的了解,掌握ArcGIS9软件主要功能模块的使用,通过给定具体实例的学习,理解和掌握ArcGIS的强大功能及其主要应用方面。

课程学习完成后要求学生掌握ArcGIS Desktop软件的操作方法,包括ArcMap、ArcCatalog和ArcToolbox的基本操作,理解ArcGIS 的空间数据表达模型,掌握地理数据库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在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城市地理以及区域分析与规划等各个方面。

(二)实验内容的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主要介绍ArcGIS的基本模块和空间分析方法。

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形象化语言和多媒体,密切联系生产、科研、实际,着重讲清ArcGIS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课着重培养学生利用GIS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具体应用实例进行分析与讲解。

同时适当的布置课外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与要求
做作业(至少3次),作业成绩占30%。

期末上机操作解决某一具体的GIS应用问题(成绩占70%)。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 ArcGIS系统简介与安装
1.ArcGIS 9的结构体系
2.ArcGIS 9的数据模型
3.ArcGIS 9的功能特点
4.ArcGIS 9的安装过程
说明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ArcGIS 9的结构体系,掌握ArcGIS 9的数据模型,熟悉ArcGIS 9的安装过程。

实验二 ArcMap基础与地图编辑、制图输出
1.ArcMap的窗口组成与操作
2.ArcMap数据层加载、数据层操作
3.ArcMap图形的绘制与编排
4.ArcMap制图输出与符号操作
说明和要求:
(1)了解ArcMap的窗口组成与操作,掌握数据层的加载与操作、数据符号化设置、数据层的标注操作等。

(2)熟悉ArcMap图形的绘制与编排方法,掌握运用ArcMap的编辑工具进行地理要素数据采集和编辑的过程。

(3)掌握ArcMap制图版面的设置方式、各类地图整饰要素的设置与修改方式,以实现精美地图的输出;熟悉地图符号制作、管理与色彩应用的方式。

实验三 ArcMap分析操作
1.ArcMap属性表操作
2.ArcMap统计制图
3.ArcMap统计报告
4.ArcMap统计查询
5.ArcMap空间分析
说明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基本统计制图方法和统计查询方式,掌握各类空间分析的操作过程。

实验四 ArcCatalog基础与目录树创建、地理数据库的建立
1.ArcCatalog窗口组成、ArcCatalog目录树
2.文件夹的连接操作、地理数据库连接操作
3.文件夹与文件类型操作
4.栅格数据显示操作
5.地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
说明和要求:
(1)掌握ArcCatalog的作用、窗口的组成、目录树的各类连接操作和栅格数据的显示操作。

(2)理解地理数据库的概念以及要素数据集、要素类、关系类等的构建过程。

实验五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
1.缓冲区的建立
2.叠置分析的基本操作
3.应用实例
说明和要求:
(1)掌握缓冲区的建立与叠置分析的基本操作过程。

(2)结合前面课程所学知识,进行市区择房分析缓冲区与叠置分析的具体应用。

实验六:ArcMap网络分析
1.网络的组成和建立
2.网络分析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3.应用实例
说明和要求:
掌握网络分析的基本操作过程,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最短路径问题的分析与应用。

实验七: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1.距离制图
2.密度制图
3.表面分析
4.统计分析
5.栅格计算
说明和要求:
掌握栅格表面分析中的等值线绘制与地形因子的提取功能。

能够根据要求实现DEM数据山顶点的提取与分析。

实验八:三维分析
1.栅格表面的创建
2.TIN表面的创建
3.表面分析
4.ArcScene三维可视化
说明和要求:
(1)掌握数字地形的指标提取,掌握地形特征信息的提取。

(2)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设计模拟场景飞行功能。

实验九:水文分析
1.无洼地DEM生成
2.汇流累积量
3.河流长度
4.河网的提取
5.流域的分割
说明和要求:
了解ArcGIS水文分析模型的基本功能与操作,能够根据提示进行山脊、山谷线的提取,利用水文分析模块功能实现沟谷网络的初步提取。

三、实验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汤国安,杨昕等.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王法辉著,姜世国,滕骏华译.基于GIS的数量方法与应用。

北京:上午印书馆,2009.
3.秦其明等.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张超等.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郭仁忠.空间分析.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版社,2000.
制定人:贺巧宁审核人:宋仁波
制定日期: 2010 年 10 月
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气象学与气候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说明
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气压,空气的温度、湿度、风向、风力、云、水平能见度、日照、地表温度等测定。

要求学生熟悉温度,湿度仪器的构造原理。

了解气压表与气压计的构造原理。

熟悉观察气压,了解测风仪器的构造,熟悉观察风的方向,熟悉雨量计与蒸发皿的安装和使用,日照计的构造原理与使用,主要天气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等。

(二)实验内容的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根据我校环境和生态实验室已有气象仪器,尽量开足开好实验项目。

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去市气象局地面观测场,进行实地观测,并请市气象站的工作人员当面讲解。

要求学生不要损害仪器,使用完毕后清点好放回原处。

(三)考核方式与要求
要求同学们掌握主要气象仪器的原理和会使用仪器观测气压、温度、湿度等主要气象要素。

(四)实验项目与时数安排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主要要素观测
1、温度计的构造原理与使用
2、气压表的构造原理与使用
3、湿度计的构造与使用
4、电动风速风向仪的构造原理与使用
5、日照计的构造原理与使用
6、蒸发皿,雨量计的构造原理与使用
7 、地表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25厘米土壤温度的观测
说明和要求:带领学生去市气象台地面观测场,实地听讲示范.要求学生了解主要仪器的构造原理与使用.学生要遵守纪律,不要讲话,仔细听科技人员讲解,并做好记录.
实验二:云和天气现象的观测
1 、云的观测
2 、天气现象的观测与记录
说明与要求:云的观测和天气现象的观测,布置给学生平时完成,要求学生了解高,中,低云的特征和符号.以及主要天气现象的观测和记录.要求每个学生完成1篇作业,绘制天气现象观测图.
实验三:气候资料的统计(在学院地面观测场建立情况下完成)
说明与要求:学会气候资料的整理方法,并能够根据整理好的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在学院地面气象观测常建立的情况下,学生定期的对气温,湿度,气压,风力风向,降水,蒸发等观测记载。

三、实验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 杨士弘.自然地理学实验与实习.科学出版社,2002年.
2. 卜永芳. 气象与气候实习指导.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年
修订人:陈良审核人:周晓钟
修订日期: 2010年 10 月
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空间数据采集实验》教学大纲
一、说明
实验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运用Photoshop, GEOSCAN, ARCINFO, ARCVIEW软件完成某一地
区的地形图的数字化工作,建立这个地区基础地形数据库,供以后进行使用。

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实验成果地图表达与设计、输出等,掌握GIS专业大型设备与数
字化仪、扫描仪、绘图仪等的操作技能,培养独立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

(二)实验内容的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完成某地区地形图进行数字化。

要求同学们掌握这些软件的应用,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地
图数字化工作。

(三)考核方式与要求
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县区的地形图数字化。

(四)实验项目与时数安排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图像处理
1、地图的扫描
2、地图的变形纠正
说明和要求:掌握地图的扫描方法,用PHOTOSHOP软件对扫描的地图进行变形纠正。

实验二:图层编码与命名规范
1、图层的类型和编码
2、工作目录的命名规范
说明与要求:
(1)掌握图层的编码规则,读出图中的图层,并按照编码规则对其进行编码
(2)理解工作目录的命名规范,并按要求建立个人的工作目录
实验三:GEOSCAN地图矢量化
1.GEOSCAN软件的使用
说明与要求:
(1)掌握GEOSCAN软件中图像的调入,配准、新建图层的方法
(2)掌握数字化跟踪和添加属性的方法
(3)注意及时保存
实验四、Arc/INFO中编辑和数据集成
在Arc/INFO软件中完成数据格式的转换和数据的编辑等数据后处理工作
说明与要求:
(1)掌握数据格式的转换
(2)消除相交、悬挂等数字化错的内容,并完成属性的检查
实验五、DEM的建立
1.在Arc/INFO软件中分别运用TIN和栅格形式的数字高程模型创建DEM
说明与要求:
(1)掌握Arc/INFO软件中分别运用TIN和栅格形式的数字高程模型创建的方法
(2)运用Arcview软件打开DEM并查看
三、实验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GEOSCAN使用手册
2.汤国安等.Arc View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Arc/Info使用帮助
修订/制定人:王月香审核人:
修订/制定日期: 2010年10月
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计量地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实验目的、要求
《计量地理学》是高等院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它通过分析社会、经济和自然各个因素之间包含的关系,使用各类分析方法,建立可解释的模型,为社会、经济的决策和预测提供服务。

该课程涉及很多的分析方法和模型,比较抽象难懂,必须结合一定的实验练习才能较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实验,达到一下目的:1.掌握基本的数据转换方法,掌握基本的地理建模的方法与技能,掌握常用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2.能熟练使用1~2种常用数据处理软件,掌握各种常用处理软件的特点,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的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本实验选取内容包含数据转换与整理、概念模型的建立、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模糊聚类分析、动态数据分析。

2.本实验选取的内容紧扣课程教学,在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操作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验中多思考、多尝试,达到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的目的。

(三)考核方式与要求
采用实验报告、实验结果与实验课堂表现综合评定成绩。

(四)实验项目与时数安排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数据转换
1、将给定的文本文档中的数据转入到Excel中。

2、将Excel文档中的数据转入到SPSS中,然后再转出,对比数据的差异。

3、分析给定的数据是否为动态分布,分析各数据的统计特征。

4、区分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的差异。

5、根据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做出合理解释。

说明和要求:
(1) 了解SPSS数据分析软件及其特点。

(2) 能够在文本数据、电子表格数据和数据分析软件之间进行数据的导入导出。

(3) 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主要是应用“分析”-“描述性统计”菜单中包括的各项功能,包括:频数分析,描述统计,探索性分析,交叉表。

(4) 能够熟练的运用描述性统计工具,分析数据的基本统计特征,数据的分布特征,异常值分析。

能够进行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

(5) 正确理解茎叶图、盒子图。

实验二:相关分析
1、对给定的指标和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2、对比相关分析结果和偏相关分析结果。

3、根据分析结果,建立概念模型。

4、分析如果数据中存在异常数据,实验结果将可能发生的变化。

说明和要求:
(1) 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主要是应用“分析”-“相关”菜单中包括的各项功能,包括双变量相关和偏相关。

(2) 理解相关分析与偏相关分析的差异。

能够对指定的两个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并结合描述性统计分析,综合分析得到的结果。

实验三:主成分分析
1、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各个因素的关系。

2、进行因子分析,比较公因子取2 的时候最大似然法和alpha 因子法的因子模型,并就正交因子旋转对模型结果的影响进行说明。

3、绘制样点数据的前三个因子得分图,对结果进行解释。

说明和要求:
(1) 熟悉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操作。

(2) 理解各选项的含义,能够选择合适的因子数,并对结果进行合适的解释。

(3) 理解不同因子方法和不同旋转方法对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

实验四:回归分析
1、使用软件对给定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2、对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回归模型进行调整。

3、理解抽样和分组。

说明和要求:
(1) 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主要是应用“分析”—“回归分析”菜单中包括的各项功能。

(2) 掌握线性回归的基本操作,理解回归分析中各选项的含义。

理解各选项的含义,能够选择合适的因子数,并对结果进行合适的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