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实践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要:复习课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巩固与发
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复习课中,学生能够对已有知识加深印象,并且形成
知识体系,从而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有更深刻的把握。
但是,目前小学数学复习
课的现状并不如意,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耽误了学生学习效率与能力提升。
教
师需要思考提升复习课质量的方式,通过进行知识串连、构建知识网络、挖掘知
识源头等方式,提升数学复习课的质量,
关键字:小学数学;复习课;实践探索
小学数学复习课可以细分为不同类别,如习题课、评价课、讲评课、难点突
破课、专题课等,因为数学习题课有如此多的形式,教师常常在教学中得鱼忘筌,只重视了形式,而忘却了其本质。
在数学复习课如此多的形式下,提升学生的数
学能力才是其最终目的。
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复习课看到其
本质,把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作为根本要求,对复习课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
内容进行精确设计,发挥复习课对学生能力培育的积极影响。
1、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现状
首先,数学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开展复习课对学生
的能力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复习课教学却
长期得不到重视,这一点从很少有教师关注复习课课程改革与进行复习课观摩交
流就可以看出。
由于教师缺乏对此的重视,导致复习课实践较少,许多准备进行
开展复习课的教师也难以获得有益经验。
其次,在业以开展的数学复习课中,普遍存在着关注知识复述,而忽视知识
梳理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复习课一大半的作用都得不到体现,学生更难
以从中获得益处。
在此模式下,学生旧有的知识,依旧是单一的、分散的个体,
无法形成有效的联系,然而数学知识却是一整套充满联系的有机整体,在此情形下,学生的能力成长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最后,在数学复习课中,师生无法形成有效交流也是影响教学效率一个重要
的问题。
其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知识生成的过程,反而过于重视自身教学进度,使得学生在教学中只是被动地充当听众的角色。
此种现象对于刚刚开始探索数学
乐趣的学生无疑是一种打击,其不但阻碍了学生当下的能力发展,还阻碍了学生
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2、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1)关注知识联系,进行知识串连
对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其没能把握数学知识点
之间的联系,而小学数学知识点的分散性又进一步为学生加深了难度。
在进行初
次授课时,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但是在复习课讲授中,教师除了
为学生深化知识点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帮
助其形成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在此目的实现中,教师需要意识到串连知识点
是帮助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应该从数学知识点间的联系入手,通过情境创设的手段,帮助学生有效串连相关知识点,并且对其进行巩固,
以此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课“长方体与正方体”专题复习为例,教
师在帮助学生构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体系时,可以用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
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融入学习过程。
首先教师提问学生“老师最近家里的鱼缸坏了,
想换一个新的鱼缸,大家觉得那种材质的鱼缸比较好哪?通过鱼缸的形状大家可
以想到学过的哪些知识哪?”通过此问题引导学生进入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复习
过程;之后教师接着提问学生“老师想要一个长2.2米,款0.7米,高1.2米的鱼缸,大家可以从鱼塘的大小想到哪些学过的知识哪?”之后学生就会做出“长方体
相对的棱长相等,相等面相等、长方体体积和容积计算公式、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回答。
此种教学会帮助学生加强对长方体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且还有效实
现了师生互动,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成长。
(2)进行知识网络构建,梳理知识网
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多的指的是在同一框架下,各个知识点间互相作用,如在
长方体中,体积与容积的关系,而知识网络更多是指,不同的知识框架的联系,
如长方形面积与其他平面图形面积间的关系。
教师在复习课中,不仅要重视同一
框架知识内的联系,也要对相对不同的知识框架之间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整
体的数学知识网络,如此才能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并推动其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课“圆”复习教学为例。
教师可以借助圆
的面积的复习,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面积的知识网络,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各
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回忆公式后,教师提问学生“大家还记得最先学习的是那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之后,学生会回答长方形,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为先学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到,其他平面图形
的面积公式都可以从长方形中推演得出。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让学生以画树状
图的方式,帮助其建立平面图形面积推演的过程,使其对平面图形面积间的联系
形成网格化、结构化的认识。
(3)挖掘知识源头,形成思维链
在数学复习中,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来源,感悟数学知识形成过程,
对学生数学基础的巩固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此过程,学生会对数学知识的脉络
与本质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教师在复习课中,应把该过程加入学生的复习过程,
拓展其数学思维,延伸其思维链。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课“百分数”复习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
复习时,可以提问学生“100%=1对吗?那么广告宣传中为什么只说100%正品而不
说1正品哪?”之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帮助其理解百分数说明的是两个
数之间的关系,而1只是单纯的一个数。
通过该教学,学生对百分数、整数之间
的联系与区别有了更深的认识,实现了其数学思维的扩展与延伸。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数数学复习课有巨大的教学优势需要教师开发,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相互交
流学习,汲取小数数学教学经验,以自身复习课教学能力的发展,实现学生数学
基础的巩固与数学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慧.让数学习题发挥思维灵性—略谈小学生复习课习题设计的创造性[J].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2):73-74.
[2] 刘德福,赖华丽.浅析小学数学复习课现状及创造性设计[J].试题与研究:
新课程论坛,2015(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