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导入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但是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山川阻隔、交通不便,浓重的方音给各地区人民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人们迫切要求使用一种全国通用的共同语言----这就是前面讲过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
什么是普通话呢?【投影一】
在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各方言间分歧最大的是语音。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广东一潮州籍的巡抚向皇帝进贡荔枝,太监把剥开外皮的荔枝肉搁在皇帝的嘴里,皇帝一咬,荔枝核儿硌得牙生疼。
皇上大怒:"朕问你有没有核儿,你怎么说…无'?"巡抚吓得够戗,说不出话。
旁有懂得潮州话的人赶紧解释说:"皇上,这潮州话就是把…有'叫做wú,咱们的…无'呢,他们叫做móu。
"皇上虽然生气,但由此联想到官员不会说官话太耽误事,于是下旨设立“正音书院”,要求广东、福建的官员要说官话。
电视剧字幕告诉观众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推广普通话的官方文件。
(官话简介)
由此可见,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语音上。
北京语音成为普通话的标准音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
但一定要注意:普通话和北京话不能完全画等号。
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汉民族共同语,而北京话不过是一种方言,只在北京地区使用,为这一地方的人所熟悉、所接受。
例如:京剧里的“京白”、曲艺中的相声等就是方言色彩浓厚的北京话。
并不是所有的北京语音都是标准音。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北京音系,即北京话的声、韵、调系统以及它们的配合关系等,这是一个整体上的标准,不包括北京话里的异读和土音成分。
要排除这些听起来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土音成份。
如:太贵了(tài, tuī)暖和(nuɑn, nang)告诉(su, song)
还有部分语音结构特殊,不能进入普通话的语音系统。
如:拽zhuāi出去
北京人讲话时吞音现象较严重,如:多少钱——多钱
西直门——西门
此外,北京语音的轻声和“儿化”特别多,其中有许多不能被吸收到普通话里,如:
①在陌生人面前他显得有些不自然。
②“他的学习成绩甭儿棒。
”
这些读法带有明显的北京方言土语色彩,外地人所说的“京油子”主要是指这些情况。
在正式场合讲话,或是社会阶层和文化水平较高的北京人,一般也不这样读了。
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这里,我就普通话语音与外语、方言的不同作一简要介绍:【板书】1、与英语对比: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普通话与之相比,在语音方面的特点主要有:
⑴没有复辅音;清辅音多。
复辅音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
在印欧语系中,复辅音是很常见的,如student textbook[tekstbuk](课本)而普通话中没有复辅音现象“shàng ” 。
普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是音节,一个音节一般只有一个辅音,在音节的开头充当声母。
如果一个音节有两个辅音,必定是一个在音节开头充当声母,另一个在音节末尾充当韵尾,中间会有元音隔开。
这样,普通话语音音节的界线清楚,从听感上能够自然区分,读起来也富有节奏感。
,
另外,普通话语音里清辅音多,(浊音:m、n、l、r)特别如b、d、g等不但是清音,而且是弱的清音,(bāo bag)发音不紧张,音节就比较舒缓。
辅音的响度小,又衬托了元音的清亮。
⑵有声调。
普通话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构成的,另外还有一个贯穿整个音节始终的声调。
声调是汉藏语系诸语言特有的现象,英语每一个音节发音的音高不固定,并且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而汉语的声调有辨义作用,声母和韵母相同的音节,声调不同,所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如:山西---陕西、买---卖
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戏作“狮氏食狮史”(全读shi)。
【板书】2、普通话与方言的主要区别:
⑴声母系统以清辅音为主,古全浊声母清化。
21个辅音声母中保留的四个浊音声母分别来自于中古音的次浊声母。
但在吴方言中还保留着浊音声母,如:皮[bi]、地[di]。
⑵韵母系统以元音为主,元音占优势。
在一个音节里,可以没有辅音,但绝不能没有元音,至少一个,多可达三个
(ā-huā-huài),而且多数是复元音。
据统计用“a”这个最响亮的元音音素(开口度大,前元音,高元音等音质响亮的特征)作“主要元音”的音节约占全部音节的40%,因而使韵母的元音特点更为突出,听起来自然就响亮、爽朗、清楚。
而在一些方言中,某些复元音却转化为单元音。
如:忻州话,“被子”bèizi—bi 晋南话,“木材”cái[ts′ai]—[ts′ε]
另外,多数音节都是以元音收尾的,用辅音收尾的音节中充当韵尾的辅音只有n 和nɡ两个鼻辅音,鼻辅音也带有乐音成分,如果发音到位,能在鼻腔中形成共鸣,整个音节的发音响亮动听,给人以音乐的美感。
(“动听、安全”)但在太原话中,前后鼻音韵尾相混,“陈—程、斤—京”不分,甚至有些转化为纯口音,如:“中间—中街”同音。
粤方言、闽方言等则在韵母方面较完整地保留了古入声韵母的系统。
(在下面分析)
⑶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声调数目较少)
相对于南方各方言来说,普通话的声调是比较简单的。
在我国东南部的几个大方言区中仍保留着入声。
入声是指带有塞辅音韵尾[-p-t-k]或喉塞音韵尾[- ]的一种短促声调。
普通话中入声消失,分别归入原来的平上去三声中(即“入派三声”)普通话----粤语—--太原话的比较:
歌[kγ┑]--[k
鸽
割
胳
入声调是一种促调,前人曾说:“入声直而促”(“特别急促”)
对子:“雪压竹叶落(入声)
霜欺梅花开” (平声)
这样一来,导致各方言声调数不同,调类最少的只有三个,如银川、烟台;最多的达到十个以上,广州话就有九个声调。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四声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高音成分多(如“天津”);二是四个声调高、扬、转、降,调值的差距较大,有显著的区分,易于辨析(“山明水秀”,而在太原话中,阴阳平不分,并且抬不高11,上声难拐弯53,去声降不下
55)。
声调是一种音高形式,是音节读音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形式,把不同声调的音节配合在一起,可以使连续发出的音节产生一种抑扬起伏的声音变化,听起来和谐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
通过上述比较,我们可以归纳出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语音是口耳之学,你首先要接受和喜欢。
1、北京语音从听感上会觉得清亮、高扬;另一方面却又舒缓、柔和。
主要体现在元音占优势,乐音成分多;没有复辅音,衬托元音的清亮。
清辅音多,音节较舒缓;声调高扬转降,自成节奏。
这些,都使普通话的语音具有一种音乐美,说起话来就显得特别动听。
2、音系比较简明
在与方言进行比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普通话浊音声母少,辅音收尾的韵母只有两类(-n -nɡ),声调数目较少。
学习普通话的法宝就是掌握21个声母、39个韵母和四个声调的发音。
但是在口头交际中,由于普通话同音字过多,易造成表达不清的问题。
在普通话中,总共只有1284个音节,其它的都是同音字。
为此,在口头运用中,普通话也极有特色,即:
【板书】3、轻重分明儿化突出
首先有鲜明的轻重音,主要表现在轻声上,北京语音的轻声使用机会很多(头发、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而在太原话中…听起来较生硬),所以在口语中恰当运用轻声,语气活泼,感情自然流露。
有些轻声音节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①他的孙子在工厂当工人。
②古代的孙子是一位军事理论家。
而这些正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另外,北京话的儿化现象也较突出。
有的词儿化后带有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如:
“红头绳儿--红头绳”“门缝儿里看人”(细小)
女孩子可以叫“王铃儿”,(喜爱)男同学必须叫“王林”(严肃)。
儿化韵的使用使得语言柔和,细腻,亲切,自然。
同样,有些词儿化后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
“早晨起床后眼有点肿”,不能用“眼儿”(小孔)“头—头儿”
当然,我们重点学习的也正是这些。
小结:词的轻重格式带来自身的高低、强弱的变化,这些都是普通话中的积极因素。
所以,用北京语音作有表情的朗读,可以收到显著的感人效果。
【总结】正因为普通话简明、清楚、表达力强,又好听、好学,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学习普通话。
我也希望大家在了解了这些特点之后,能把普通话说得更好,使之成为我们的校园语言、工作语言和交际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