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调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调研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将下面的古诗文改成现代文,注意语言要精彩、幽默。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 ),薰以桂椒,( )以珠玉,饰以玫瑰,( )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1.这则寓言的题目是“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薰以桂椒薰:____________________
饰以玫瑰玫瑰:____________________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椟: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吾盾之坚。

(________)(2)吾矛之利。

(________)
(3)或曰(________)(4)弗能应也。

(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1]对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走取之(跑)
B.唯戎不动(只有)
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
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问之”,你认为别人问王戎的会是什么问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王戎从道边李树多子推断出这个李子树上结的果子是苦的,你在生活中观察过什么现象?又得出了什么推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与理解。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①者,郑相不受。

或②谓郑相曰:“子③嗜鱼,何故不受?”对④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⑤,无以食鱼。

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注释:①郑相:郑国的宰相。

②或:有人。

③子:您,对人的尊称。

④对:回答。

⑤禄:做官的俸禄。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故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以嗜鱼: __________________
[2]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这篇小古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4]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
6. 文言文阅读。

《古人谈读书》鉴赏。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盖士人读书__________(2)第三要有恒__________
(3)如井蛙之窥天________(4)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与理解。

嫦娥奔月
羿①请②不死之药于西王母③,羿妻姮娥④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⑤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①羿(yì):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后羿射日的记载。

②请:求。

③西王母:仙人名。

④姮(héng)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⑤斫: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羿请不死之药(______)(2)谪令伐树(______)
(3)蟾蜍(______)(______) (4)常斫之(______)
[2]“嫦娥奔月”的“奔”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再查音节____;“奔”在这个词当中应念(bēn bèn),意思是____(①奔走,急跑;②直向目的地走去)。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四个带“月”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嫦娥奔月”是神话,可人类登月却已经变成了现实,2003年,我国航天员____进入了太空,2005年我国航天员____和____又进入了太空,对此,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阅读。

子曰:“温___________而知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子曰:“见___________思齐焉,见不贤而内___________也。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所填的词语,把意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甚:_____ 惠:_____ 诣:_____ 乃:_____ 为:_____
设:_____ 示:_____ 未闻:________ 家禽:________
[2]用/ 给短文划分节奏。

[3]用四字词语夸一夸杨氏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杨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子很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也会说:
①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_____。


②龙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_______。


10.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选自《孟子·告子》
[1]对第一句中“通”与“善”的解释正确的是()
A.整个善良
B.通过善于
C.整个善于
D.整个熟悉
[2]弈秋教两个人下棋,这两个人的表现是()
A.两个人都很专心
B.两个人都不专心
C.一个人很专心,另一个人不专心
[3]画线句子采用的主要写法是()
A.比喻
B.对比
C.联想
D.照应
[4]“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读出____的语气。

“非然也”应读出____的语气。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
[5]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的是()
A.做任何事都可以一心二用。

B.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

C.做事时要想着天上的鸿鹄。

11. 小古文阅读。

陈晋之读书法①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

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④良为得法⑤云。


(注释)①本文选自《扪虱新话》,题目为编者自拟。

陈晋之:人名。

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③癖:毛病。

④陈贤:对陈晋之的美称。

⑤良为得法:甚得读书之道。

⑥云:语气词。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只画一处)
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岁计有余者岁:_____________
(2)然旋读旋忘旋: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晋之“良为得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言短篇阅读。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1]根据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示该成语寓意的句子。

[3]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句中“其”指什么。

(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
(3)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4)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加点的字。

(1)其子曰其:_____________
(2)其邻人之父亦云云:_____________
(3)暮而果大亡其财亡:_____________
(4)而疑邻人之父之:_____________
[2]翻译文言句子。

(1)天雨墙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家甚智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主旨,至少有两种角度的解释。

请按要求回答。

(1)从消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这位邻居,在知道被怀疑后,你是否会跟这位富人说明真相?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续写100字左右的结尾说明这个人怀疑邻居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内阅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按原文填空。

[2]这篇文章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

文中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相传为(_________)时代人。

根据他们的传说,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创作了
《_____________》,收在了《_____________》中。

成语“高山流水”也出自这个传说,比喻(____________)。

[3]写出句子的意思: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伯牙当时的心情(____________)。

(用一个成语概括)
[4]请写出一句自己积累的关于友情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