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某放射性元素的原子钬Ho,可有效地治疗肝癌。
该同位素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32 B.67 C.99
D.166
参考答案:
C
略
2.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共有7个周期,16个族
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在第二周期
C.第ⅡA族的右边是第ⅢB族,第ⅢA族的左边是第ⅡB族
D.某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n RO m,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一定
为H2m-n R或RH2m-n
参考答案:
D
略
3. 13C—NMR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3C表示的碳原子 ( )
A.核外有13个电子
B.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
D.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参考答案:
D
略
4. 下列关于充电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充电电池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
B. 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的反复使用
C. 充电是使放电的氧化还原反应逆向进行
D. 较长时间不使用电器时,最好从电器中取出电池,并妥善存放
参考答案:
B
略
5. 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混合物是
A.酒精和碘水
B.苯和水
C.乙酸和乙酸乙酯
D.乙酸和水
参考答案:
B
略
6. 从1 L 1 mol/LNaOH溶液中取出100 ml,下列关于这100 ml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含NaOH 0.1 mol
B.浓度为 1 mol/L
C.含NaOH 4g
D.浓度为0.1 mol/L
参考答案:
D
略
7. 下列四组实验,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在某试液中滴加BaCl2溶液得白色沉淀,取该白色沉淀加稀硝酸不溶解:原未知试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某未知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其产物能使无水CuSO4变蓝色:原气体一定是H2
C. 在某未知试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该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白色沉淀:原未知试液中一定含有CO32﹣
D. 在某未知试液中加入浓的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原未知试液中一定含有NH4+
参考答案:
D
【详解】A.硫酸钡和氯化银均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未知试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还可能含有Ag+等,故A错误;B.有机物燃烧的产物也能使无水CuSO4变蓝色,故B错误;C.CO32-、HCO3-与盐酸反应均产生CO2,则原未知试液中不一定含有CO32-,还可能含有HCO3-等离子,故C错误;D.在某未知试液中加入浓的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未知试液中一定含有NH4+,故D正确;答案:D。
8. 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
共价键的键能是两种原子间形成1 mol共价键(或其逆过程)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已知下面化学键的键能:H—H Br—Br H—Br 键能(kJ·mol-
1) 436 193 366,则Br2(g)+H2(g)=2HBr(g)的反应热ΔH等于( )
A. -183 kJ·mol-1
B. 183 kJ·mol-1
C. -103 kJ·mol-1
D. 103 kJ·mol-1
参考答案:
C
【详解】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吸收热量,新键的形成放出热量,吸热为正值,放热为负值,则436+193-366×2=-103kJ/mol,答案为C
9.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l2通入水中:Cl2+H2O = 2H++Cl-+ClO-
B.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C. H2SO4加入Ba(OH)2溶液中:Ba2++SO42-=BaSO4↓
D. 盐酸酸化的H2O2加入FeSO4溶液中:Fe2++H2O2+2H+= Fe3++2H2O
参考答案:
B
分析:A、次氯酸是弱酸;B、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不溶于弱酸弱碱;C、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D、选项中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
详解:A、次氯酸是弱酸,应该用化学式表示,正确的应该是Cl2+H2O H++Cl-+HClO,选项A错误,;B、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但不能溶于弱碱氨水中,选项B正确;C、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而水不能拆,故离子方程式为2OH-+2H++Ba2++SO42-=BaSO4↓+2H2O,选项C 错误;D、选项中离子方程式电荷不守恒,向酸性FeSO4溶液中滴入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问题,主要是电荷守恒的分析判断,弱电解质的判断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10.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参考答案:
D
略
11. 下列各组离子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Na+、HCO3﹣、SO42﹣B.Na+、Fe3+、I﹣、CI﹣
C.Na+、NH4+、NO3﹣、CI﹣D.Na+、Ba2+、SO42﹣、NO3﹣
参考答案:
C
【考点】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强酸溶液中含大量的氢离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H+、HCO3﹣结合生成水和气体,不能共存,故A不选;
B.Fe3+、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B不选;
C.酸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选;
D.Ba2+、SO4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D不选;
故选C.
12. 下列有关实验室安全的说法或装置正确的是
①氢气还原氯化铜实验中,应先通氢气,后加热氧化铜
②蒸馏石油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未加碎瓷片,立刻拔开橡皮塞并投入碎瓷片
③实验室进行钠的演示实验时,余下的钠屑投入废液缸中
④用如图装置制氨水
⑤金属钠着火时可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⑥实验操作中,易燃易爆化学药品不宜用明火加热
⑦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⑧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使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失
A. ①②⑥⑧
B. ①⑥⑧
C. ①③⑥⑧
D. ①⑤⑥⑧
参考答案:
B
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验室安全问题,具体有防爆炸、防火灾、防污染、防倒吸、防暴沸、防中毒、防酸碱腐蚀等等,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
另外,一旦有意外发生,必须沉着冷静、妥善处理,将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
详解:①氢气还原氯化铜实验中,应先通氢气,把系统内的空气排尽,以防爆炸,①正确;
②蒸馏石油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未加碎瓷片,不能立刻拔开橡皮塞并投入碎瓷片,这样很危险,应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再加入碎瓷片,②不正确;
③实验室进行钠的演示实验时,不能将余下的钠屑投入废液缸中,这样可能会引起火灾等危害,③不正确;
④氨气极易溶于水,用如图装置制氨水会引起倒吸,④不正确;⑤金属钠着火时生成的过氧化钠可以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助燃,故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⑤不正确;
⑥实验操作中,易燃易爆化学药品不宜用明火加热,以防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⑥正确;
⑦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碳酸氢钠软膏,⑦不正确;
⑧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使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失,切不可将水加到浓硫酸中,⑧正确。
综上所述,①⑥⑧正确,本题选B。
13.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标准状况下,N A个SO3分子的体积约为22.4L
B、32g O2和O3混合气体含有N A个分子
C、1mol NO2与H2O反应时转移N A个电子
D、0.5mol Na2O2共含有2N A个阴阳离子
参考答案:
C
14.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 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D. Na2O是非电解质
参考答案:
B
A.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但却不是非金属氧化物,故A错误;
B. 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故B正确;
C.SO2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SO2和水反应生成的H2SO3能电离,SO2自身并不能电离,因此SO2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
D. Na2O尽管因与水反应而不存在于水溶液中,但它在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所以它是电解质,故D 错误。
故答案选B。
15. 和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与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与间的相互转化
D. 标准状况下,1.12L和1.12L均含有0.1个氧原子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学完元素周期律之后,某同学欲探究硫、碳、硅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设计如下实验:
(1)填写所示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连接仪器、___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3)问题探究:(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
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E中足量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③依据试管D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____(填“能”或“否”),试管D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①Cu+2H2SO4===CuSO4+SO2↑+2H2O 吸收SO2气体,防止对F中实验产生干扰②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③否SO2+2HCO3-===SO32-+2CO2+H2O (或SO2+HCO3-===CO2+HSO3-)
解析:(1)根据装置图中的仪器可知A为分液漏斗,B为圆底烧瓶,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圆底烧瓶;(2)反应生成气体,在加入药品之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气密性不好导致气体泄漏,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①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
Cu+2H2SO4(浓)CuSO4+SO2↑+2H2O;多余的二氧化硫用酸性KMnO4溶液吸收,防止干扰后面的试验,故答案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除去SO2气体;
②二氧化碳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硅酸,证明了碳酸酸性比硅酸强,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所以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即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故答案为:盛有Na2SiO3溶液的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③依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的是亚硫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判断非金属性强弱,试管D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生成二氧化碳,其离子方程式为:SO2+2HCO3-=SO32-+H2O+2CO2,故答案为:否;SO2+2HCO3-=SO32-+H2O+2CO2↑。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由FeCL3、KCL组成的1 L混合液中,已知Fe3+的质量为28 g,CL-的质量为71 g 。
⑴原溶液中K+的质量为多少克?
⑵若量取该混合液250 ml ,将其加水稀释至1 L,则稀释后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1)19.5g (3分)
(2)0.5 mol·l-1 (5分)
18. 在一个容积为500m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5molSO2和3molO2,在一定温度压强下,发生如下反应 2SO2(g) + O2(g)== 2SO3(g)经5分钟后达到平衡状态。
若此时测得SO3蒸气的物质的量浓度为8mol.L-1,
(1)以O2的物质的量浓度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2)平衡时SO2的浓度。
参考答案:
0.8 mol.L-1.min-12mol.L-1
19. 将含有C、H、O的有机物3.24 g装入元素分析装置,通入足量的O2使之完全燃烧,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
过CaCl2管(A)和碱石灰(B),测得A管质量增加了2.16 g,B管增加了9.24 g,已知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1)燃烧此有机物3.24 g需消耗O2多少g?
(2)求此有机物的分子式。
(3)该有机物1分子中有1个苯环,试写出它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
(1)8.16 g
(2)C7H8O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