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退耕还林的生态作用及实施措施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工业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了愈发严重的破坏,各种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而造成这些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树木的滥砍滥伐,过多的自然植物受到了人们的破坏,因此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的蔓延,避免更大的危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就要深入提倡退耕还林政策,并通过宣传退耕还林来改善我国生态环境。
本文将主要对退耕还林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对退耕还林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以后退耕还林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退耕还林;生态作用;现状分析;实施措施
引言:我国各个地区都开始了退耕还林的实施,并希望通过这一政策来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对生态起到良好的改良效果,此外还对农村地区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改良。
很多农村地区仍使用传统的较落后的种植方式,因此就要针对这些种植方式进行改良,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
虽然退耕还林在我国已经实施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推广等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
一、退耕还林的意义和生态方面的作用
1.
对地表水的影响
例如在地势较高的高原地区,土壤中的含水量就相对较低,而经过退耕还林之后森林的林木覆盖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各种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其根茎紧抓土壤起到了良好的含水效果,能够将降雨和其他路径带来的雨水充分保持。
保证了土壤中的水分,也就改善了当地的环境,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缓解由于过度开发导致的沙漠化。
此外退耕还林还能够净化周边工厂开发对水资源的污染问题,避免污染水源对动植物甚至是人类健康的影响[1]。
1.
改善土壤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各方面都开始着手
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大量的森林也被开垦成为了耕地,而被开垦的地表在经过了
长期的开发和利用,导致了土壤质量急剧下降,土壤逐渐稀松。
这种土壤在经过
暴雨和流水的冲刷就会导致水土流失的出现,土壤的肥沃能力也会逐渐下降。
但
是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政策能够有效提高森林的覆盖率,而高耸的树木叶片和枝干
能够起到遮风挡雨和保持水土的作用,防止下降的土质逐渐沙化。
此外植物的根
系能够对土壤起到固定的作用,不但能够留下大量的水分,还能减缓降水带来的
冲刷力,缓解水土流失现象[2]。
可见,实施退耕还林利大于弊,能够丰富土壤的
肥力,避免出现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3]。
1.
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
众所周知,森林中各种植物的种类十分复杂,更是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
但是在森林受到人为的破坏后,越来越多的动植物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生
物种类和数量也逐渐降低。
同时,由于不同森林中的树木的种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同森林的生态链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旦森林自身独特的生态链受到
破坏,就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灾害的发生[4]。
但是经过退耕还林以后,森林的生态
功能能够迅速恢复,独特的生态链也会重新适合动植物的生长,经过时间的沉淀,不但原有的动植物会重新繁衍,还会逐渐提高森林内物种的种类,形成更加稳定
的生物链,保证生态能够稳定运行[5]。
1.
我国耕地现状和退耕还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坡耕地一般都是以旱地为主,同时坡耕地主要用于粮食的种植和生产活动,
但坡耕地的粮食生产数量很小并且很不稳定,甚至在遭遇大型降雨和洪水等灾害时,如果没有对农产品进行及时的回收,就很有可能导致颗粒无收[6]。
同时坡耕
地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地区,由于坡耕地自身存在一定的坡度,因此在遭遇降水
以后,表面的各种矿物和有机肥料就会随着水流而流失。
导致土壤的肥力逐渐下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1.
退耕还林实施的措施
1.
加强宣传的力度和思想指导
首先地方要明确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并且当地的发展要围绕着环境保护理念开展,不断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同时退耕还林政策是由国家进行指导的,因此要提高农民对法律的认知,提醒农民自觉履行政策的规定,严禁变公有土地为私有土地而触犯法律。
要以政府相关规定和国务院文件为发展的思想主导,加快绿化的进展,促进全国范围内的退耕还林的速度。
明确建设目标,不能盲目建设,首先对一些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的地区要加紧整治速度,制定完善的整治方案。
1.
合理布局和重点建设
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的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相对更加严重,而这些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就可以设为退耕还林的重点地区。
此外由于很多地区气候特点不同,因此就要根据当地环境,有专业人士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指导。
首先还林的林木树种选择要采用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树种,此外对一些总之以后而死亡的树种要选择在夜间,或者阴雨天进行更换,保证林木的成活率。
长期进行耕种活动的土壤肥力一般较低,因此就要对土壤进行增肥处理,提高土壤的肥沃力,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
最后还要做好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一些受到病虫害侵害的树种要及时进行处理,保证将病虫害遏制在源头,避免扩散。
1.
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退耕还林的工作范围很广泛,且工作难度也很大。
因此要想保证退耕还林工作顺利开展,就要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功能,并由多个部门例如农业、水利、民政
等进行统一的规划,制定相关的发展政策。
此外退耕还林工作还是一项难度极高的工作,因此为了提高退耕还林的效果,提高社会责任和使命感,就要明确工作责任制,将退耕还林工作制定成计划表,同时将此项工作成果和领导方工作效绩相挂钩,来提高领导人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
耕地在退耕还林后,林地便要归属林业局管理,同时按照相关法律保证农民的基本权利,避免反弹。
还要制定完善法律,以现有的例如水土保持法等为基础,并严格执行。
1.
保证农民的利益
首先一些农民的土地在规划到退耕还林规划中后,要对其采取相应的补偿,改善其农产品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还要大力建设新能源供给基地,建设节能灶等方式来避免农户对林木的砍伐,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开展适合当地发展的第三产业,实现因地制宜,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农户因利益而将目光放在林业上,更好的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虽然退耕还林工作已经在我国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从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保证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和生活质量,能够为退耕还林工作提供保障,实现退耕还林工作的高质量进行。
还要充分发挥出政府的引导功能,做好专业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森林的覆盖率。
参考文献:
[1]王振刚,王彬,韩晓红,韩中海. 河南省退耕还林长效机制探讨[J]. 华东森林经理,2020,34(04):37-40.
[2]董婉婧. 生态补偿政策对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减贫效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20.
[3]李兆岩. 面向生态城市构建的大庆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4]杜焰玲,张韬,党媛. 坡耕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 农技服
务,2016,33(13):1-4.
[5]朱颖. 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森林生态服务政府供给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
[6]邵磊.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驱动力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