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典故:乐不思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典故: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是三国演义里很著名的一个典故,那么她的由来是什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三国演义典故的乐不思蜀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乐不思蜀典故: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
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
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
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
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南柯一梦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
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
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
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
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
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
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
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
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
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
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
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
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
得意。
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
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
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乐不思蜀原文: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