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8-19页的例1和“练一练”,练习五的第1-4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且已经能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

通过“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例1让学生结合实物分别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先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图片从整体上感知圆柱,再认识圆柱直观图及其底而、侧而和高,最后引导学生探索圆锥的特征。

练习五的第1题在找圆柱和圆锥的过程屮认识它们的特征;第2题沟通立体图形和视图之间的练习;第3题通过旋转有关的平面图形,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想象能力;第4题做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为学习圆柱的侧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发现圆柱、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常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屮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教学课时:第1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的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和教师准备的圆柱、圆锥模型及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与要求教学预设与对策
学习活动一、认识现实生活屮圆柱
材料:课件中的场景图
问题:
1、场景图屮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
2、找找现实牛活屮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生:卫星的…部分、花柱、蚊香盒、火箭的下…部分
生:钢筋、茶杯、水桶……
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屮的圆柱,积累感性认识并逐步抽象出圆柱直观图,为下一环节探究圆柱的特征奠定基础。

同吋也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从而激发兴趣,产生学习欲望。

学习活动二:探究圆柱特征
材料:圆柱模型(师)、花生牛奶罐(生)、课件屮的圆柱直观图
1、仔细观察圆柱,你能发现圆柱有那些特征?(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
予以引导和板书)
(生: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圆柱上、F两个面是完成相同的圆形;圆柱有一个侧面是弯曲的等。


2、如何验证圆柱的两个底面是相等的,每条高是相等的?生:比画手屮的花生牛奶罐盖和桶底能完全重合;我量了这个花生牛奶罐上下两个圆面的直径都是6厘米,这两个圆是相等的;我把圆柱的丄下两个圆面描在纸丄,这两个圆确实能重合,是相等的;我把圆柱放在桌而丄滚动一周,发现它是沿直线滚动的,它两侧的圆滚动的轨迹一样长,也就是两个圆的周长是一样,这两个圆就相等。

意图: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发现圆柱,知道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的特征。

学习活动三、认识现实生活屮圆锥材料:课件屮的场景图
问题:1、场景图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
2、找找现实生活屮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生:建筑物顶棚、冰欺凌、火箭的前面部分。

生:铅锤、沙堆、锥形米棵……
意图:从生活屮提取材料,由具体到抽象,引导了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体验圆锥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活动四、探究圆锥特征
材料:圆锥模型、课件屮的圆锥直观图
1、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圆锥有那些特征?(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指导并板书)
2、如何两圆锥的高?生: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地而是一个圆形;圆锥的侧面是-•个侧面意图: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发现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学习活动五:巩固练习,深入体会对于第4题,先让学生想象,再结合具体特征实验验证猜想:长方形旋转后成圆柱,材料:1、、课本的练一练、练习五直角三角形旋转后成圆锥;半圆旋转后的第2、3、4题,课件中的填一填。

成球。

凭着刚刚激发的学习热情,利用问题:1、说说下面那些物体的形状学生手屮的小旗,继续引导学生继续进是圆柱,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行探究。

2、填一填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说一说、指一(1)圆柱丄下而是两个(指、转一转、做一做,逐步引导学生理的圆形,圆锥的底而是…个()解圆柱和圆锥的本质特征,并清晰特征形。

的内涵和外延。

这样就使学生的探究更
(2)圆柱有()个面是弯曲的,有效,认识更清晰,理解更深入,更是
圆锥的侧面是…个()面。

提高了学生以后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圆柱两个底而Z间的距离叫
圆柱的(),…个圆柱有(

条高。

(4)从圆锥的()到(

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个圆锥有
()条咼。

3、完成练习五的第4题(时间不够
时,可课后完成)
六: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
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
明白的地方?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五第2题;2、完成练习五第3题。

教后反思:
圆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立体图形。

在实际生活屮,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所以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在复习导入阶段,首先通过唐老鸭和米老鼠的比赛,引入学生对圆柱的初步感知,然后通过出示生活屮的圆柱形物体,导入课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对新知识是好奇的。

在教学新知识吋,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摸一摸、比一比,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体地感知圆柱的特征。

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设置悬念,先让学生猜--猜:“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通过猜测再进行验证,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认识到长方形与圆柱侧面积之间的关系。

把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并把“观察、猜想、操作、发现”的方法贯穿始终,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针对性练习和发展性练习,在形式、难度、灵活性上都有体现。

判断题有利于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常握情况,最后的填空题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圆柱形实物,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观察,认识了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辅助教学,使学生对圆柱的特征有直观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在教学屮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在认识圆柱上下两个底面完全相同吋,学生不能说出验证的方法,也没有吋间让学生去动手操作验证;在学习圆柱的侧面展开与长方形各部分的关系时,学生对知识理解比较困难,演示不直观。

总之,在这堂课屮我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这样的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屮,我会吸取经验教训,弥补自己的不足,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板书设计:
一个圆围成圆锥的曲面
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一条
圆柱
圆锥 底而 上下两个而相同的圆 侧面 围成圆柱的曲面
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无数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