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点分类练习卷 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岳麓版-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某某某某期末)1898年,日本原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访华,这个三年前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人却受到了一些地方大员英雄般的欢迎。
光绪皇帝接见他时也说:“贵国自维新后,庶绩成熙,皆出贵侯手定,各国无不钦仰,无不赞美,朕亦时佩于心。
”这反映了( )
A.民族国家观念尚未形成
B.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C.汉族地方势力的兴起
D.当时变法维新的社会风气
解析据材料的时间1898年,正值戊戌变法期间,再据材料“贵国自维新后,庶绩成熙,皆出贵侯手定,各国无不钦仰,无不赞美,朕亦时佩于心”可以得出清政府的皇帝及官员受到当时变法维新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才会对伊藤博文如此尊重,故选D项。
答案 D
2.(2018·某某某某调研)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
如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
这些言行( )
A.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
B.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
C.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D.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
解析据材料中时间“19世纪末”,可知是民族危机时刻,而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和严复的主X可以看出想要借助西学来挽救民族危亡,所以说这些言行符合了当时的时代需要,故选C项。
答案 C
3.(2018·某某某某模拟)甲午战后,梁启超写道:“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
……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之然也。
”在梁看来,中国之“大患”在于( )
A.专制政治导致人民缺乏公利
B.国民素质状况阻碍某某化发展
C.社会矛盾激化致使统治危机加剧
D.公民意识与民族意识严重缺失
解析据题干中“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
……奴隶于主人之事,罕有关心者”可知梁启超认为当时的国民缺乏
公民、民族意识,故选D项。
答案 D
4.(2017·某某某某期末)孙某某在《民族主义》中指出欧洲所以驾乎中国之上,不是政治哲学,完全是物质文明,但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
这表明孙某某( )
A.主X践行中体西用的思想
B.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
C.主X学习西方的某某制度
D.思想保守反对新文化运动
解析从材料“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可以看出孙某某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故选B项。
答案 B
5.(2018·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模拟)“作为流产了的某某悲剧的见证人,新文化自由主义者们被迫相信,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不能达成必须的改革目标。
”为此“他们” ()
A.主X建立西方某某制度 B.力图从思想上改造国民
C.极力将中西方文化融合 D.提出了人民某某新体制
解析据题干材料“即使最精心设计和最进步的制度,也只是纸上的计划”可见他们对西方某某制度的作用已不太相信,是见证了辛亥革命的失败,看到某某制度的作用有限,便发动新文化运动,故选B项。
答案 B
6.(2017·某某某某联考)1917年3月,陈独秀在《答俞颂华〈某某与孔子〉》一文中指出:“中外学说众矣,何者无益于吾群?即孔教亦绝非无可取之点,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
”据此,陈独秀( ) A.认为儒学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B.已经摒弃资产阶级的价值观
C.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认识
解析据题干材料“即孔教亦绝非无可取之点,惟未可以其伦理学说统一中国人心耳”可知陈独秀并未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选C项。
答案 C
7.(2018·某某某某模拟)1919年,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主X对中国传统文化“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
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这有助于( )
A.抵制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B.实现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
C.推动国学研究向理性化发展
D.引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解析据题干,胡适主X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一个真意义来”“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推动国学研究向理性化发展,故选C项。
答案 C
8.(2018·某某某某模拟)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写道:“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其主要意图是( )
A.启发国民的现代政治意识
B.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
C.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D.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解析材料中陈认为,近代中国君主立宪的尝试中不认同国民的参政意识是不妥当的,符合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某某、反对专制的主X,故选A项。
答案 A
9.(2017·某某黄冈调研)在新文化运动百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报》发文指出;“回顾百年……不同人、不同时代、不同阶层关于新文化的唯一共通之处大约就是他们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称为新文化。
”这种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目的具有复杂性 B.过程具有曲折性
C.内容具有广泛性 D.启迪了民族意识
解析材料“不同阶层关于新文化的唯一共通之处”可知是各阶层对新文化的运动的共识,通过“唯一共通之处大约就是他们都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可以看出作者强调说明他们都把自己认为对的东西,而没有强调新文化运动内容是什么,可见里面的内容是很复杂,也无法全面表述,故选C项。
答案 C
10.(2017·某某长郡中学月考)有人认为:“作为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真正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
”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
A.弘扬了传统文化的某某和科学的精髓
B.反映了治国平天下传统文化的精华
C.体现了明清以来经世致用的爱国情怀
D.反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理想
解析某某和科学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反映了传统文化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精髓,故B项正确;经世致用仍然是以儒家为体,维护旧的封建统治,与材料中不符,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已经冲破了“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传统束缚,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2018·某某株洲模拟)新文化运动中,、某某等大城市的知识分子极力倡导“个性解放”;五四运动时,青年学生异常活跃,他们将各种“社会改造”提高到“个性解放”之上。
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B.民族矛盾的空前激化
C.社会思潮的迅速传播 D.青年学生的忧患意识
解析新文化运动时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知识分子极力倡导“个性解放”,五四运动时知识分子更重视“社会改造”,说明此时期知识分子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热度减少,要求改造社会,故选C项。
答案 C
12.(2018·某某某某模拟)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就是在80年列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这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某某思想
C.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某某科学
D.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时代的主流,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找到了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故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某某某某模拟)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
这种新陈代谢表现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
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
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
……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痛人心之肆落,吾不能忍也。
噬纪纲之亡绝,吾不能忍也;视政治之魔败,吾不能思也;伤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见法律之蹂躏,吾不能忍也;睹政党之争乱,吾不能忍也;慨国粹之丧失,吾不能忍也;惧国命之分亡,吾不能忍也。
”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言论(1912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洋务运动如何“异于传统”又“难于挣脱传统”?并结合史实说明它如何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康有为发表此言论的原因。
“政治之魔败”“法律之蹂躏”刺激着先进知识分子又进行了什么探索?(10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及洋务运动的内容及本质说明;第二小问,据材料一结合洋务运动的作用说明。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纪纲之亡绝”“政治之魔败”“教化之陵夷”“法律之蹂躏”“政党之争乱”“国粹之丧失”“国命之分亡”分析归纳;第二小问,据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言论(1912年)”得出厌恶某某,结合所学,得出康有为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君主立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第三小问,据材料二“辛亥革命后康有为的言论(1912年)”结合所学得出新文化运动。
答案(1)“异于传统”: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开办近代一批新式学堂。
(6分)
“难于挣脱传统”: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只学西方先进技术,不学西方先进制度、文化)。
(3分)
说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6分)
(2)观点:感叹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的丧失,指责辛亥革命以后北洋军阀政治的腐败,民族危机的加深。
(4分) 原因:康有为的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君主立宪、厌恶某某,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4分)
探索:新文化运动。
(2分)
14.(2018·某某某某、某某、内江、眉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9月,清政府处决“六君子”后发布上谕:“康有为首倡邪说,而宵小之徒,群相附和,乘变法之际,隐行其乱法之谋。
又闻该乱党私立保国会,言保中国不保大清,其悖逆情形,实堪发指”。
1901年1月,慈禧、光绪避难某某发布《变法上谕》:“著军机大臣等,参酌中西政要,凡朝章国故,吏治
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各举所知,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
再斟酌尽善,切实施行”。
1906年9月,清廷发布《宣示预备立宪谕》:“各国之所以富强者,实由于实行宪法。
惟有仿行宪政,大权统于进行,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著内外臣工,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
”
——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等解读材料,围绕“清政府与西学”提炼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
(12分,要求:论题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解析此题属于归纳论点并阐述的探究题,首先需要从提供的材料归纳观点,可以从接受西学的过程归纳:清政府由反对政治体制变革逐步转变为主动推行政治变革,程度逐步加深;也可以从历史发展的实质出发归纳:清政府学习西学主要是应对统治危机,而非真正建立某某政治;其次是对归纳的观点进行阐述,均可以从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阐述,要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的侵华和资产阶级某某革命的兴起归纳背景,从维新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归纳过程和实质,如果选择的第二个观点,还需要说明其结果。
答案示例一论题:清政府由反对政治体制变革逐步转变为主动推行政治变革,程度逐步加深。
(3分)
分析:从背景上看,甲午战争后,列强的侵略加剧以及国内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推动清政府对政治改革态度的转变;从过程上看,由“戊戌政变”反对政治改革到清末新政主动推行改革,并且1906年实施“预备立宪”,表明清政府的改革逐步深入;从程度上看,清政府的改革经历由“新政”的器物为主发展到“预备立宪”的立宪改革,清政府的改革程度逐步深入;从结果上看,清政府的政治改革,虽然失败,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9分)
示例二论题:清政府学习西学主要是应对统治危机,而非真正建立某某政治。
(3分)
分析:甲午战后列强的侵略和20世纪初资产阶级某某革命运动兴起,加重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迫使其推行改革;清政府改革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应对统治危机;清末戊戌变法和“新政”,虽涉及到政治体制方面改革,但未触及专制皇权;清末的两次改革均未实现真正的政治某某化。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