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物理4.2透镜学案苏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透镜
【课前预习】
1.透镜通常可以分为____ 和 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 叫凸透镜,它的符号是。
3. ________________ 叫凹透镜,它的符号是。
4.生活中常见的眼镜的镜片就是透镜。
请你辨别:患有近视眼的学生配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透镜;而患有老花眼的老年人配戴老花镜片是______透镜。
5.凸透镜对光线有 ___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 ____ 透镜。
6.凹透镜对光线有 __ 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 ___ 透镜。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1. 活动4.3 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
分别通过让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书上的文字(透镜距离书本较近)
得到:通过____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
通过____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
2.活动:一束平行光(如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一束平行光(如太阳光)通过凹透镜,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我们看到: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
所以:凸透镜又叫____________透镜,凹透镜又叫____________透镜。
3.活动4.4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如果现在让你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你有哪几种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凸透镜为例,学习透镜相关名词:
①光心(O):
②主轴: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平面的直线称为透镜
的,简称主轴。
③焦点(F):跟主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轴上的F点
④焦距(f ):
与凹透镜主轴平行的入射光经过凹透镜后将变成发散光线(如下图)。
将这些发散光线反向延长也会交于主轴上的F点,由于这一交点F不是光线实际会聚的点,因此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
5.活动(4.5)探究透镜的奥秘
观察一束激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线将向哪个方向偏折?
请同学们再做刚才实验的光路图,注意,这里有两次光的折射。
得出:一束光线经三棱镜后,画出这束光在三棱镜内和离开三棱镜后进行的路径。
结果表明,出来光线向_____________偏折。
然后再由同学们完成图的两个光路图,联想成凸透镜和凹透镜,体会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画出平行光线经下图1中后的大致光路图:
图1
学生讨论: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为什么会聚?凹透镜为什么会发散?
6.观察现象,完成下列光路图。
F F F F F F
O O O
F F F F F F
O O
O
〖要点归纳〗
1.透镜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边缘薄、中央厚的透镜叫做_________,而另一种透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探究活动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
〖当堂反馈〗
1.通过透镜观察邮票上的图案,如所看到的图案的像是缩小的。
则此透镜一定是__________;如所看到的图案的像是放大的。
则此透镜一定是__________。
2.将凸透镜的一面正对着太阳光,另一面正对一张白纸,改变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观察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这时镜片与纸间的距离近似等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平行光线会聚的这一点叫做__________。
一般的凸透镜有_______个这样的点。
3.试画出与已知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或出射光线。
F F F F
教学反思: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 ρ2为
A .8:1
B .2:1
C .4:1
D .1;2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图象知道, m 甲 =40g 对应V 甲 =10cm 3 ; m 乙 =10g 对应V 乙 =20cm 3 ,由m V
ρ=
知道,甲乙的密度之比是: 3340g 810g 1
20cm 10cm m V m V m m V V ρρ==⨯=⨯=甲
甲甲甲乙乙乙乙甲乙
, 故只有A 正确.
2.潜水员完全进入水中后,下潜的过程中,他所受到的( )
A .浮力逐渐增大,压强逐渐增大
B .浮力逐渐增大,压强逐渐减小
C .浮力不变,压强逐渐增大
D .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下潜的过程中,所处深度h 增大,排开水的体积V 排不变,根据p=ρgh ,F 浮=ρgV 排可得,水的密度ρ不变,∴他受到的压强增大,受到的浮力不变。
故选C。
3.将一块质地均匀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如图所示.若将该物体分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则
A.大块沉入杯底,小块漂在水面上B.大块、小块都沉入杯底
C.大块、小块都漂在水面上D.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
将一块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处于悬浮状态,则该实心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将该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后,每一块的密度不变,仍等于液体的密度,所以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选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柳絮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物体质量越大,其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C.海绵被压缩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柳絮飞扬是宏观物质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错误;
B.物体温度越高,其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错误;
C.海绵被压缩后体积变小,是因为海绵内部本身有空隙,故错误;
D.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正确。
故选D。
5.下列事例中,属于避免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灰尘脱落
B.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
C.汽车在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车距
D.跳远时,助跑能使运动员跳得更远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手虽然停止拍打,但灰尘由于惯性会继续运动,从而脱落,这是利用惯性,故A不符合题意;B.锤柄虽然停止了运动,但锤头由于惯性会继续运动,从而套在锤柄上,这是典型的利用惯性,故B不符合题意;
C.汽车行驶中如遇刹车,汽车由于惯性不会立即停止,而是滑行一段距离,如果不保持车距,会发生车祸,这是典型的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例子,故C符合题意;
D.跳远时,运动员起跳后使自己处于运动状态,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这是利用了惯性,故D不符合题意.
6.某学生做以下实验:先在一只玻璃水槽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将盛有一些小石子的塑料小船放入水里(如图所示),测得船底到液面的距离为h,再每隔一定时间向水里加食盐并搅动,直至食盐有剩余.问在他所绘制的吃水线至船底距离h随加盐量而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B.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塑料小船一直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水的浮力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得,在浮力不变时,小船排开水的体积随液体的密度增大而减小,也就是h随着液体密度增大而减小;考虑到液体的溶解度,盐的溶解达到饱和时,盐水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此时小船排开水的体积也不变化,即h也不再变化;故应选D.
7.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期间,深圳某公司研发套抗击疫情的无人机巡查技术,并且成功应用到抗疫一线,如图所示是一款无人机正在巡查作业,在无人机匀速上升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能增大B.重力势能增大C.动能减少D.机械能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无人机在匀速上升,所以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故A错误;
B.因为无人机在匀速上升,所以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故B正确;
C.因为无人机在匀速上升,所以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故C错误;
D.因为无人机在匀速上升,所以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8.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瓦特的名字作为单位的是()
A.压强B.功率C.力D.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符号Pa,故A不符合题意;
B.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符号W,故B符合题意;
C.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合为N,故C不符合题意;
D.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J,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有关压强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用吸管吸饮料时利用了大气压
B.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车轮是为了减小车对路面的压强
C.水坝的下部比上部建造得宽,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的压强越大的原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用吸管吸饮料时,吸走了管内的空气,管内气压降低,大气压把饮料压入管中,利用了大气压,故A正确;
B.有许多车轮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的,故B正确;
C.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水坝下部造得较宽大一些,故C正确;
D.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故D错误.
10.如题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L ,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M ,右端与桌边相齐,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沿直线向右匀速离开桌边孟麟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对桌面的压强变小,压力不变
B.M对桌面的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C.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不变
D.M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摩擦力变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木板被拉出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木板重力,大小不变;但在这一过
程中,受力面积逐渐减小,由p=F/S 可得,对桌面的压强逐渐增大,故A 、B 错误;因为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故摩擦力不变,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C .
考点:压强大小比较;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9个小题)
11.如图所示,用同一滑轮按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物体重l00N ,滑轮重25N ,绳重和摩擦不计。
图甲中F 甲=________ N ,图乙装置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
若图乙中再加挂一物体,机械效率将________。
【答案】100 80 % 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甲是定滑轮,不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物重100N ,因此F 甲=100N ;
[2]图乙是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100=100%=100%100%80%1002522
W Gh Nh N N W FS h η⨯⨯=⨯=+有
总 [3]若图乙中再加挂一物体,则有用功增大,额外功不变,因此机械效率将变大。
12.小海利用浮力的知识测出了他家里所用瓷碗的密度.第一次如图甲所示,他向自制溢水杯中注满水,然后让瓷碗漂浮在水面上,用电子秤测出排开水的质量是270g ;第二次如图乙所示,他向溢水杯中注满水,然后让瓷碗沉入水底,用电子秤测出排开水的质量是100g .根据测量数据,可计算出瓷碗的密度是________g/cm 1.
【答案】2.7
【解析】
【详解】
由漂浮条件可知,开始瓷碗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瓷碗的重力,即
G F =浮瓷碗,
又因为阿基米德原理知F G =浮排,所以
G G =排瓷碗,
即
1270g m m ==瓷碗;
溢出水的质量为100g ,溢出水的体积:
323
100g 100cm 1g /cm m V ρ===水水, 瓷碗的体积就是溢出水的体积,即
3100cm V V ==水瓷碗;
瓷碗的密度:
33270g 2.7g /cm 100cm
m V ρ===. 13.小明同学在操场上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他观察到小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其高度在增加,速度在减小,那么,它在最高点时的动能_____零(填“等于”或“不等于”);进一步思考,小明认为小球在最高点时处于_____(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判断的依据是_____(忽略空气阻力)
【答案】等于 非平衡 此时所受的力不是平衡力
【解析】
【分析】
【详解】
[1]当小球到达最高点A 时,小球速度为零;
[2][3]当物体在受平衡力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当小球到达最高点A 时,小球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小球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由此可知:小球在最高点A 时不是平衡状态,此时所受的力不是平衡力。
14.著名的__________实验向人们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___实验检测了大气压的数值。
【答案】马德堡半球 托里拆利
【解析】
【详解】
[1]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中,用了16匹马才最终将抽了真空的两个半球拉开,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利用水银和细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第一次准确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15.如图,斜面长s =10m ,高h =4m ,沿斜面用F =50N 的力将一个重为100N 的木箱从底端A 匀速推至顶端B ,则有用功为______J ,总功______J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答案】400 500 80%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有用功
W 有=Gh=100N×4m=400J
[2]总功
W 总=Fs=50N×10m=500J
[3]斜面的机械效率 400J ===80%500J
W W 有总 16.小庄做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
如甲图,将一个乒乓球对着漏斗的细管处,对准漏斗细管口用力向下吹气,乒乓球紧贴在漏斗上;乙图中,将一纸条放在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纸条就飘起来。
以上两个实验表明气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__________流速小的地方压强 (选填“大于”或“小于”)
【答案】小于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对准漏斗细管口用力向下吹气时,由于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下方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乒乓球不掉下来;用力从纸条上方吹气,上方空气流速大、 压强小,所以纸条就飘起来;所以,以上两个实验表明:气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 小于流速小的地方压强。
17.如图所示,一装满水的密闭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其倒置后,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将_____,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不变不变
【解析】
【分析】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容器内液体的总重力,根据容器和水质量的变化情况,可知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变化;
因容器倒置后,液面深度不变,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情况.【详解】
装满水的密闭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水的总重力,
将其倒置后,水的质量不变,容器和水的总重不变,所以,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将不变;
将其倒置后,水的深度不变,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
18.如图所示,质量为30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在10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重力大小为_____N,方向_____,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为_____N。
【答案】300 竖直向下100
【解析】
【分析】
【详解】
[1][2]物体的重力
G=mg=30kg×10N/kg=300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力的条件得阻力大小
f=F=100N
方向向左。
【点睛】
根据G=mg首先求出重力.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
19.弹簧门被推开后,能自动关闭,这是由于门被推开后,弹簧被卷紧,具有_____能,放手后这种能转化为门的_____能,使门自动关上。
【答案】弹性势动
【解析】
【分析】
【详解】
[1]弹簧门被推开后,弹簧被卷紧,发生了弹性形变,具有了弹性势能。
[2]放手后,弹簧恢复弹性形变,弹性势能变小,同时门由静止变为运动,门具有了动能。
所以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三、作图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0.一个重为5N的小球从斜坡上滚下来,请画出小球受到重力的示意图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
重力的作用点在小球的球心,从球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重力的方向,如下图所示:。
21.用手拉住小球上的系绳,让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小球受细线的拉力和重力作用,拉力沿绳的方向;小球的重力作用在小球的重心,从重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2.如图所示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三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________拉动木块A,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和F3,其中最大的是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________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在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1为0.7N,则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N。
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1.2N,此时的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N;
(5)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用到了_____________法(填实验方法)。
【答案】匀速F3F1粗糙压力0.7 0.7 控制变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实验中需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才等于摩擦力。
[2][3]甲乙两图的压力相同,乙图比甲图接触面粗糙,所以乙的摩擦力大于甲的摩擦力;乙丙两图相比,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丙图比乙图压力大,所以丙图的摩擦力大于乙图的摩擦力;又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F摩。
因此F3示数最大,F1最小。
(2)[4]甲、乙两次实验,压力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5]乙、丙两次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6][7]在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7N,则摩擦力等于拉力等于0.7N,若弹簧测力计示数增大到1.2N,由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此时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为0.7N。
(5)[8]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两个因素有关;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应控制压力相同,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23.小宁设计了如图所示“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_。
(2)当物体从乙图位置下降到丙图位置时,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____,浮力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已知物体所受的重力为7.5 N,根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是___N。
(4)若测力计下方所挂的物体保持不变,将物体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将不同,故可在弹簧测力计上标出表示不同液体的密度值,从而改装成一支密度计,该密度计数值将随弹簧伸长而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越大 变大 不变 1.5 变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乙图中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更大,弹簧拉力更小,则受到的浮力更大,即说明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2][3]当物体从乙图位置下降到丙图位置时,物体下表面距液体表面的距离变大,受到的水的压强变大,而浸没在水中的体积不变,故浮力不变。
(3)[4]已知物体所受的重力为7.5 N ,乙图中物体浸没在水中,此时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7.5N 6N 1.5N F G T =-=-=浮
(4)[5]将物体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弹簧拉力变小;弹簧测力计示数随弹簧伸长而变大,则物体所受浮力随弹簧伸长而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gV ρ=浮水可知,密度计数值将随弹簧伸长而变小。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
24.起重机在20s 内将重为5×104N 的大石头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2m ,求起重机对大石头所做的功和功率。
【答案】1×
105J ;5×103W 【解析】
【详解】
起重机对大石头所做的功:
W=Gh=5×104N×2m=1×105J,起重机对大石头所做功的功率:
P=
5
110J
20s
W
t
⨯
==5×103W。
答:起重机对大石头所做的功是1×105J,功率是5×103W。
25.如图,某人以600N的力向下拉绕在滑轮组上的绳子的一端,绳子下端移动了1.5m,重物上升0.5m,已知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求:
(1)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情况。
(2)被吊起重物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1);(2)126kg。
【解析】
【详解】
解:(1)由题知,绳子下端移动了1.5m,重物上升0.5m,
根据拉动绳子时,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nh,则,
即承担动滑轮及重物的绳子股数:n=3,
由“奇动偶定”可知,绳子应从动滑轮上挂钩开始绕,依次经过定滑轮、动滑轮、上面的定滑轮,绳子自由端向下。
如图所示:
(2)人的拉力F=600N,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1.5m,
所以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600N×1.5m=900J,
根据可得,
有用功W有用=ηW总=70%×900J=630J,
由W有用=Gh可得,
重物的重力:,
则重物的质量:。
答:(1)滑轮组的绕线情况如图所示;(2)被吊起重物的质量是126kg。
【点睛】
已知拉力端移动距离s、物体提升的高度h,利用s=nh确定n的大小是关键,再根据“奇动偶定”的绕线法则来完成绕绳;
初二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
1.图所示的相同砖块,在平放、侧放和竖放三种方式中,对地面压强最大的是
A.平放B.侧放C.竖放D.一样大【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砖放在水平地面上,压力等于重力,即F G
=,所以砖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因为砖立放时,地面的受力面积最小,所以由压强公式
F
p
S
=可知,砖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强最大。
故选C。
2.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s)一时间(t)图象如下图.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v2
B.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
C.0-8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
D.0-8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2W2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象知道,两次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二次通过的路程,所以v1>v2;故A错误;
B.同一物体,则重力不变,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故两次拉动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又因为两次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是F1=F2 =f,故B错误;CD.由图象知道,0~8s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为0.8m,第二次通过的路程为0.4m,又因为两次
拉力相等,由W=Fs知道,W1 =2W2,由
W
P
t
知道,0~8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
P1>P2,故C错误,故D正确.
3.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手感觉疼痛,原因是手对圆珠笔芯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圆珠笔芯的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手对圆珠笔芯施加力的作用,手是施力物体,圆珠笔芯是受力物体,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圆珠笔芯发生弯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圆珠笔芯形状的变化与重力方向无关.此选项符合题意.4.如图所示,规格完全相同的滑轮,用相同的绳子绕成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提起重为G1和
G2的两个物体,不计摩擦与绳重,比较它们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G1=G2,则F1<F2,甲的机械效率高B.若G1=G2,则F1>F2,乙的机械效率高
C.若G1<G2,则F1<F2,甲、乙的机械效率相同D.若G1<G2,则F1<F2,乙的机械效率高【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于滑轮组相同,并且不计摩擦则额外功相等,若G1=G2,则有用功也相同,所以机械效率相等,
故A错误;B. 甲图n=3,F1=1
3
G1,乙图n=2,F2=
1
2
G2,若G1=G2,则F1<F2,提升相同的重物,其机械
效率与绳子的绕法无关,即机械效率相同;故B错误;C. 甲图n=3,F1=1
3
G1,乙图n=2,F2=
1
2
G2,若
G1<G2,则F1<F2,若G1<G2,则乙图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故C错误;D. 甲图n=3,F1=1
3
G1,乙图
n=2,F2=1
2
G2,若1
G<
2
G,则F1<F2;甲乙两图由于滑轮组相同,并且不计摩擦则额外功相等,若G1<G2,
由W=Gh,可得,则乙图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要判断甲、乙两图的绳子段数来比较省力情况,由于滑轮组相同,并且不计摩擦则额外功相同通过比较有用功的大小可比较机械效率的高低.
5.如下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个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动力最小的是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