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会利用光影构图的摄影大师,50张经典范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会利⽤光影构图的摄影⼤师,50张经典范本。

原标题:最会构图的摄影⼤师,50张经典范本,看了⼀次⼜⼀次有⼈说构图很头疼,看了很
多,仍然找不到要领。

如何才能把构图熟记于⼼,并熟练地应⽤?今天我们就从⼀位中国的摄
影⼤师作品来找找灵感。

形式是框,灵感是魂
在摄影中,我们总结了很多的构图形式。

这些形式能给我们⼀些好的构图参考与指导。

⽽在实
际的拍照中。

我们就很难⽤⼀些固定的形式去套⽤这些构图。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套⽤⼀些形
式,拍出的作品是没有魂的。

真正打动⼈的作品,是拍摄者把⾃⼰的想法⽤构图的⽅式巧妙体
现出来,这应该就是⼤家所说的灵感吧。

⽤灵感把构图的形式美感来体现出来,这才是构图的⾼⼿。

在中国摄影师中,有⼀位⼤家⾮常
熟悉的摄影师——何藩,他把构图的形式美发挥到了极致,对于学习构图来说是最佳的范本。

在何藩的作品中,看到的场景都是很普通,但都能给⼈眼前⼀亮,完全不⼀样的视觉体验。


熟悉的场景拍出陌⽣感,这是摄影师构图能⼒的体现。

下⾯我们精选他的⼀些作品,通过构图
分析,看看他有哪些常⽤的⽅法(经验)对⾃⼰有参考。

1.夸张的对⽐应⽤
在摄影中构图贵在奇,通过夸张的对⽐是⼀个很容易出奇制胜的⽅法。

⽐如摄影中常⽤的三分
法构图,拍摄主体我们⼀般安排在画⾯上下或者左右1/3的交叉点,这是画⾯的黄⾦点位置。


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突破,⽐如1/6、1/8甚⾄1/10的构图⽐例,效果⼜如何呢?
台阶
旋律
这两张构图不仅采⽤夸张的⽐例,在画幅上也是做了⼤胆地尝试,不按常规出牌,⼀切按拍摄
的需要来决定,达到随⼼所欲的状态。

根据灵感,我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想法。

2.被忽略的低机位
在何藩的作品中有两个机位使⽤率很⾼,⼀个很低的价位,低到可以贴近地⾯,另⼀个是⾼机
位,俯视的⾓度。

这两种机位同样是为了画⾯有出奇的效果。

相对来说,低机位更容易获得,
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在拍摄⼩孩采⽤低机位,能拉近与拍摄对象的距离,画⾯会更有亲和⼒。

神秘的旅程
低到贴近地⾯的机位,更有视觉上的陌⽣感。

3.影⼦与瞬间巧妙结合
何藩被誉为“东⽅布列松”,他很擅长拍摄“决定瞬间”,在他的瞬间安排,更为精妙。

⼼中想好⼀个画⾯,然后等待,就像猎⼈⼀样,等待猎物⾛进⾃⼰设计好的位置,按下快门。

这样的瞬间构成的画⾯耐⼈寻味。

需要的是耐⼼与时间。

4.引导线的构图
在摄影中对线条的应⽤很常见,何藩对点、线、⾯的应⽤很擅长。

尤其是对线条的应⽤,通过
线条来引导视觉,在平⾯的照⽚上表现出空间关系。

⾹港午夜
异向
通过线条由近及远,采⽤竖构图有很强的纵⽣感。

5.点的精妙应⽤
好的画⾯⼀定有⼀个点睛之笔,很多照⽚形式很好,但就缺少⼀个视觉点。

这个视觉点的确很
难遇到理想的,同时对环境的要求很⾼。

画⾯要简洁单⼀,不被其它元素⼲扰。

所有的焦段都
集中在这个点上。

所以说,点构图⽤好了,画⾯会很⾼级。

在那⾥
孤独的漫步
搜索
私⼈空间
何藩有很多经典作品都是点构图,画⾯⼲净没有多余元素,直达主题。

6.通过光影来塑造空间
摄影是⽤光的艺术,在构图中的运⽤可以来塑造空间,给画⾯增加氛围感。

在何藩的作品中有⼀个地⽅,他拍摄了很多照⽚,吸引他的应该就是光影的魅⼒。

这是⼀个逆光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从上⽽下的光线形成绝佳的光影效果,在这个光影中的⼈物有各种各样的状态,通过光影的勾勒,来展现各种⼈物的状态更有魅⼒。

从以上⼀组作品中可以看出,何藩对这个地⽅独有情钟,来过多次,⽤不同的⽅法来表现⾃⼰想的画⾯,相同的是都是通过光影轮廓来勾勒。

7.框架式的构图
框架构图⼤家并不陌⽣,但并不是有⼀个框就⾏了。

框架构图⽤得不好,就很死板⽣硬,⽤得好,画⾯就很有意境。

何藩的框架式构图⽤得很豪迈,常常⽤前景占满整个画⾯,⾸先框要有美感,然后在空隙处来⼀个点睛之笔,对于框的选择⾮常重要。

框就像⼀个酒瓶,酒瓶⼀定要⾼级,内容是酒,酒⼀定⾹醇。

构图的灵感来之何处?
通过以上⼏点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何藩的作品不仅给⼈有强的形式感,⽽更重要的是,有很精彩的“内容”。

没有好的内容来⽀撑,画⾯只有形式美算不上是好的作品。

⽽要把这些形式感很⾃然地应⽤到作品中,这就是拍摄者⾃⼰审美观。

要有⾃⼰的独特的审美观,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

由量的积累到质的蜕变。

看得多,拍得多,灵感就⾃然多。

何藩曾在采访中说:“我读很多书,⽂学名著、⾳乐、绘画、电影都给我很多的灵感和启发。

尤其是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很多导演的蒙太奇效果更棒。

“我对中下层的穷苦⼤众、弱势群体,有⽐较特别的同情关怀,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直觉。

我从诗句得到很多创作的灵感……我喜欢上海外滩,看到黄昏⽇落时的归⾈,觉得有点诗情画意就拍了下来……”
摄影的很多灵感来⾃⾃⾝的积累,包括对⽣活的体验与⾃⼰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希望本期的内容,能对你的构图思路有所帮助。

关于何藩更多的作品欣赏
⼈⽣的舞台
靠近阴影
这幅作品是何藩最有代表的⼀幅构图,拍摄于铜锣湾的英皇书院看到⼀⾯⽩墙。

他思考加⼊⼀些元素构图,于是找了表亲站在⾓落拍摄,然后在暗房⾥加⼯出三⾓阴影效果。

从“决定瞬间”到设计构图。

从被动的“等”到主动的“做”,这就为何藩之后出任导演打下了基础。

舞台
⼀天结束了
赶回家
1950 她在学习
悲惨世界
关于何藩
被成为中国的“布列松”,摄影界的“⼀代宗师”——何藩,1931年出⽣于上海,⾃14岁⽣⽇获⽗亲送赠双镜反光相机后,开始了他的摄影之路,并赢得了摄影奖项。

49年移居⾹港,曾获颁近300个地区和国际性奖项,摄影作品连续⼋界赢得由美国摄影学会举办的世界摄影⼗杰的荣衔。

他不少作品都被世界知名的博物馆收藏,并在去年获第⼆届全球华⼈摄影⼤奖颁发的“年度致敬⼈物奖”,是当世亚洲最具影响⼒的摄影师之⼀。

何藩于1961年加⼊邵⽒电影公司,初时任场记,后转任演员,但多是配⾓。

出演作品三⼗余部。

1972年任导演,执导超过20部电影,著名于导演唯美爱情⽂艺⽚。

直⾄90年代退休移居美国。

2016年6⽉19⽇,因肺炎恶化在美国加州圣荷西的医院病逝,享年84岁。

BG1BGB免责声明图⽂来⾃⽹络,本⼈对⽂中观点不持⽴场,对⽂章观点不负责任。

版权属于原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