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舒适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舒适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2-11-22T09:15:08.4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2期供稿作者:李家其
[导读]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患者的舒适护理方法。
李家其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科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患者的舒适护理方法。
方法对45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护理。
结果 45例患者经舒适护理后,3名患者康复出院,42名患者病情好转。
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全面的舒适护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舒适护理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由于易复发,病程长,且病情容易加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呼吸病的发病率农也远远大于城市。
对于农村COPD患者而言,一方面劳动力的丧失,切断了经济来源;另一方面,反复的住院治疗使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
因此,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做好全面的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无疑给患者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
我院2010年诊治了45例农村COPD患者,经正确的诊治和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改善,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农村COPD患者,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53~76岁。
1.2 临床表现患者早期出现咳嗽、痰多,部分患者运动后呼吸不畅、气短,部分少数患者在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口唇、手指等会出现紫绀。
有发热、畏寒、咳痰、浑身无力及食欲不振等症状。
少数患者会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的症状,如嗜睡、头痛、神志不清等[1]。
1.3 临床诊断呼吸功能检查,残气量占肺总量的百分比升高,大于40%;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的80%;X线检查,胸部扩张,肋间隙增宽,膈肌下降且变平;血液气体分析,如出现缺氧及CO2潴留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性酸中毒,pH降低。
2 护理项目
2.1 一般护理保持患者室内空气流通,冬季有保暖措施,防止病人畏寒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有呼吸衰竭者更要多休息。
患者应摄入营养丰富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病情严重者可摄取半流质食物,伴有水肿和心衰者给予低盐食物。
2.2 病情观察时刻观察COPD患者呼吸的节律、频率、深度,并监测其生命体征,特别是心律、心率及血压的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缺氧或CO2潴留的症状和体征。
留意其咳痰情况。
有并发症时,要妥善处理。
如并发气胸时,特别是张力性气胸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
监测动脉血气分析、酸碱平衡、电解质状况,是诊断与治疗的提可靠性依据。
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来调整呼吸机的参数。
2.3 呼吸道护理呼吸道保持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内容物,是有效改善通气、防止缺氧与CO2潴留的前提。
呼吸道的护理措施有胸部物理治疗、湿化和雾化治疗、负压吸痰与建立人工气道。
有效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咳痰,比如,身体前倾,使膈肌上升,数次缓慢的深呼吸;收缩腹肌,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休息体位的变换,可以有效促进呼吸道的通畅,还可防止某些并发症的发生。
2.4 氧疗护理
2.4.1 氧疗前的工作氧疗前应给患者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因为农村医疗知识普及不够,很多人认为吸氧不方便,所以不用;还有人认为吸氧越多越好。
因此,患者在做氧疗之前,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家属阐述氧疗的治疗意义。
家属应特别注意,未经医护人员准许,不能自行停用或调节氧气。
需注意的是,患者一旦出现缺氧应暂停吸痰,而且此操作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2]。
2.4.2 保持吸氧管及患者呼吸道通畅使用前,要保证吸氧管的通畅,检查接头是否连接良好。
使用过程中,由于部分患者感染重,分泌的物质易使鼻导管堵塞,也应经常检查其是否通畅。
每8-12小时需换鼻导管一次。
使用鼻塞的患者应防止鼻塞的脱落,每隔12个小时换入另侧鼻孔。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通常食欲差,摄入水分较少,所以痰液粘稠不易排出。
对此,患者可口服、或静脉注射祛痰药物。
患者有痰鸣音时,需给予负压吸痰。
2.4.3 氧疗监护要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的给氧(氧流量每分钟1-2升,氧浓度25-29%)[3]。
给氧过程中,要24小时观察患者的状况。
2.4.4 注意观察氧疗中的副作用氧疗是一种治疗手段,同时也有其副作用。
如吸氧浓度过高(8~9L/min),可发生二氧化碳麻醉而造成呼吸抑制;持续给氧24小时,浓度大于60%时,患者中枢神经会受到损害而出现抽搐、癫痫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在停止给氧前,应缓慢降低给氧浓度,或者间断吸氧数天,方能完全停止给氧。
2.5 心理护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农村生活水平低,文化层次也较低,对自身疾病不够了解。
特别是心理不够健康的患者,容易焦虑、暴躁、抑郁,所以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的心理护理也至关重要。
心理护理的目的是用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影响患者,使其早日康复。
首先要尊重患者的人格,用患者容易接受的方法和患者真心交流;其次,要非常了解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患者出现焦虑、暴躁、忧郁的状况时,不宜交谈;掌握心理辅导技巧,使患者信赖,说出自己的忧虑和疑问,以缓解紧张的情绪,增强自信心[4]。
另外,非常有必要让患者了解与自身病情有关的知识,使患者具备自我保健能力。
3 结果
45例患者经舒适护理后,3名患者康复出院,42名患者病情好转。
4 体会
积极、亲切的态度和专业的护理技术,可拉近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准确得了解患者的病情。
通过宣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知识,让患者及家人深入了解,才能做好预防保健。
准确及时地急救措施,尽快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维持COPD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
另外,要让患者及家人认识氧疗的重要性。
医护人员一定要掌握氧疗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安全给氧,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住院次数,不仅减轻了经济上的压力,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
总之,全面的护理,给患者营造良好的恢复环境,使患者早日康复,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农村COPD患者的家庭负担。
参考文献
[1]于海霞,华亚芳.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发气胸时的护理体会.实用医技杂志,2007,9(25):3504.
[2]陈晓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时膨肺吸痰的应用.现代中西医杂志,20084,34(36):1008-8849.
[3] 岳新霞;薛花;徐润华.经鼻导管低流量低浓度湿化与非湿化吸氧的临床效果对比.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20(24):1673-6273.
[4]施焕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