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民族大团结课件 (共15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概况 (1)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州、自治区、自治县。 (2)1947年, __内__蒙__古___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 民族自治区,为日后该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目前,全国建立了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内__蒙__古__、_新__疆__、_广__西__、_宁__夏__、_西__藏_),30个民族自治州,100 多个民族自治县(旗),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 在民族自治地方。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
D 新时代,“新”的主要表现是( )
①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剥削和压迫制度
②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实现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
④开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A.①③④
B.①②③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
C 区之间的差距,国家实施的战略是( )
A.进行民主改革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西部大开发 D.扩大内需
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 社会主义社会
(2)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 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 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 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了历史机遇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 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30多个 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 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 后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举措及意义 (1)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
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4.进行西部大开发
随堂训练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
A 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其具体表现是( )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④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曾长期享有自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历史的
4. 5个民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尔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5.意义 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
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 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 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二一 探究点: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 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 探究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基本政策:中国共产党将_民__族__区__域__自__治__制__度___确立为 解决我国少数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 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 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006年,青藏铁路 全线通车,大大加 强了祖国内地与边 疆地区的联系,促 进了青海、西藏地 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课堂小结
背景
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提出
民
5个自治区
族
意义
大
团 结
共同繁 荣发展
1.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
和社会主义改造 2.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
区的经济建设 3.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