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34表达对判别肺贴壁型腺癌的病理类型及间质浸润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D34表达对判别肺贴壁型腺癌的病理类型及间质浸润的价值蔡霖;刘加夫;陈丽珠;王行富;林旭;吴联平;黄小红
【摘要】目的探讨CD34表达在新版肺腺癌多学科分类中对判别肺贴壁型腺癌的病理类型及浸润的病理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8例贴壁型腺癌和53例对照组病例中CD34的表达,53例对照组病例包括非贴壁型腺癌29例和非肿瘤组织24例(其中17例为存在不同程度肺间质纤维化,肺泡萎陷伴Ⅱ型肺泡上皮不同程度增生区域的支气管扩张病例),分析CD34表达模式差异及贴壁型腺癌浸润区域CD34间质表达情况.结果 (1)CD34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0%(7/7),在贴壁型腺癌非浸润区域的阳性率为100%(68/68),着色模式呈特征性均匀网格“蜂窝”状;非贴壁型腺癌阳性率为13.8%(4/29),着色模式乳头型腺癌为“不均匀线状”结构,腺泡型腺癌与实性型腺癌表达缺失.贴壁型腺癌与非贴壁型腺癌中CD34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1).(2)支气管扩张病例间质中CD34阳性率为64.7% (11/17),贴壁型腺癌浸润区域间质中CD34阳性率为29.6%(17/54),表达模式分三种:瘢痕丧失型、肺泡腺泡型、边缘小腺泡型;两组病例中CD34间质表达差异有显著性(0.01 <P <0.05).结论 CD34对肺贴壁型腺癌结构类型判断,尤其对于出现肺泡萎陷的疑难病例有重要的病理鉴别价值,同时CD34间质表达缺失或不同程度的丧失是腺癌存在浸润的一种强有力的提示.
【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年(卷),期】2014(030)005
【总页数】5页(P523-526,530)
【关键词】肺肿瘤;肺腺癌;贴壁型;浸润;CD34;诊断
【作者】蔡霖;刘加夫;陈丽珠;王行富;林旭;吴联平;黄小红
【作者单位】福州肺科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08;福州肺科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08;福州肺科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08;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福
州350001;福州肺科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08;福州肺科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08;
福州肺科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IASLC)、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RES)制定了肺腺癌的多学科新分类方案[1]。
新方案最大的革新是强化贴壁生长腺癌概念并以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这组名称取代过去传统的细支气管肺泡癌,且对改型腺癌的浸润问题提出明确规定。
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病例仍存在病理类型及间质浸润判断问题。
本文通过观察
CD34的表达模式,探讨CD34表达对判别肺贴壁型腺癌的病理类型及浸润程度的价值。
1.1 材料收集福州肺科医院2013年1~6月确诊的肺癌病例,按照(2011)新版肺腺癌多学科分类标准重新分型,选取实验组贴壁型腺癌共68例,包括原位腺癌
14例、微浸润性腺癌38例和贴壁为主型浸润性腺癌16例;对照组非贴壁型腺癌病例共29例,包括腺泡为主型11例、乳头为主型12例、实性为主型6例。
另
挑选非肿瘤病变组织24例加入对照组,其中7例为癌旁6 cm处正常无病变肺组织,17例为支气管扩张症(入选病例均要求病变存在不同程度肺间质纤维化,肺泡萎陷伴Ⅱ型肺泡上皮不同程度增生)。
所入选肺癌病例患者年龄(58.88±7.87)岁,
男性31例,女性66例,男女之比为2 ∶5;非肿瘤病变患者年龄(45.67±4.43)岁,男性16例,女性8例,男女之比为2 ∶1。
1.2 方法所有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膜,3 μm厚连续切片2张分
别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两步法,一抗为CD34鼠抗体人单克隆抗体(1A4,1 ∶100),所用抗体及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公司。
实验步骤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用已知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用PBS代替
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1.3 结果判定 CD34以细胞胞质出现清晰的棕黄色颗粒着色为阳性。
根据Barth等
[2]标准将阳性范围分为3个级别:(-)为无阳性表达,(+)为局灶性表达,()为弥漫
性表达。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CD34在各型腺癌中的表达差异采用χ2检验及确切概率法。
24例非肿瘤病变中,7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D34表达为肺间质弥漫一致均匀强
表达,阳性率为100%(7/7),阳性细胞位于肺泡间隔及血管周围,为胞质两端着色,低倍下见着色模式呈均匀网格“蜂窝”状;17例支气管扩张病例中,上述区
域CD34阳性率为64.3%(11/17),6例表达丧失,阳性病例可见纤维化区域
CD34弥漫表达,萎陷的肺泡周围间质CD34均匀表达(图1)。
肿瘤对照组非贴壁
型腺癌中CD34表达程度明显减弱,CD34阳性率为13.8%(4/29),其中乳头型阳性率为33.3%(4/12),着色模式为不一致的间质表达,有的间质CD34仅表达于
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形成“不均匀线状”结构(图2);腺泡型腺癌、实性型腺癌表
达缺失或仅表达于间质血管,阳性率为0(0/17)(图3)。
CD34在贴壁型腺癌中的
阳性率为100%(68/68),与非贴壁型腺癌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
阳性病例肿瘤实体肺泡结构清晰可见,保持特征性的“蜂窝”结构,如出现肺泡间隔纤维化,仍表现为肺泡间隔均匀一致弥漫表达,其中6例萎陷型原位腺癌均显示上述特征
(图4、5);另外部分病例因切面造成的假乳头区域:CD34为均匀一致的间质强表达(图6)。
而浸润区域则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缺失,CD34阳性率为29.6%(17/54),与支气管扩张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0.01<P<0.05)。
依据浸润区域病理类型、间质CD34表达程度可分为:Ⅰ型,23例,腺泡或实性型——CD34(-),浸润成
分病理类型为腺泡型或实性型,背景经常出现瘢痕化,CD34表达完全丧失(图7);Ⅱ型,20例,肺泡腺泡型——CD34(-~+),浸润灶为肺间质中萎陷小腺泡结构,CD34显示肺泡结构存在,真正的浸润性小腺泡其周围肺间质CD34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腺泡周围CD34套不完整、缺乏(图8);Ⅲ型,6例,边缘小腺泡型——CD34(),浸润灶以小腺泡形式出现于肿瘤主体外,腺泡周围CD34套完整,周围肺间质CD34染色弥漫均一,但独立于肿瘤主体CD34网格套(图9);Ⅳ型,5例,乳头型,肿瘤实体内出现乳头型成分,CD34显示“不均匀线状”结构。
各型腺癌及浸润性腺癌浸润区域CD34的表达详见表1、2。
近年来关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定义问题一直是肺腺癌领域争论的热点[3]。
2011年IASLC、ATS和ERS公布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新分类方案,该方案是基于临床、
病理形态学及分子遗传学基础上多学科的腺癌分类,其中最革新的内容就是废除传统的“细支气管肺泡癌”,代而使用“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贴壁为主型”这组名词[4],新指南的命名首先强调该型腺癌“贴壁生长”的形态特点,其次重视浸润问题,指南中详细阐述浸润的量及形态学标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原位腺癌”、“微浸润”等新概念。
而传统细支气管肺泡癌中常存在肺泡间隔纤维增宽现象,由于纤维化的肺泡间隔增宽,挤压肺泡腔,肿瘤无法保持原有肺泡结构而形成裂隙样、管腔样或假乳头结构,这造成部分病例在病理类型及是否存在浸润的问题上存在疑问,给病理工作者带来新的诊断难点。
CD34为髓系细胞KG-1a制备出单克隆抗体My10,1995年被首次发现,可表达于宫颈间质中树突状纤维母细胞,人体多种器官如皮肤、胃肠、乳腺、胰腺等均具
有这种CD34阳性纤维母细胞[5]。
正常肺组织中该细胞主要存在于肺泡间质中,故CD34均匀一致表达于肺间隔,呈现出“蜂窝状”肺泡结构。
肺贴壁型腺癌是一种保持肺泡结构的腺癌[6],CD34表达可体现这种特性,表现出与正常肺组织相似的“蜂窝”状结构。
若出现肺泡间隔纤维化肿瘤结构塌陷,通过CD34的表达仍能清晰反映上述结构特点。
本实验对照组中腺泡型腺癌、实性型腺癌CD34表达完全丧失,乳头型腺癌中表达则呈“不均匀线状”。
由于贴壁型腺癌CD34表达模式与其他类型腺癌差异显著,因此CD34可作为该型腺癌识别结构的有效抗体,进而判别类型,尤其对于因纤维化造成肿瘤实体结构消失的病例。
本组中有6例肺泡塌陷型原位腺癌因为肺泡间隔增宽导致结构塌陷与腺泡型腺癌难以鉴别,但通过CD34染色二者能够轻易鉴别;对于因为纤维化因素造成假乳头区域的病例,通过观察乳头间质CD34的表达也能很好的鉴别:假性乳头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间质强表达,而乳头型腺癌表现为不一致的间质表达,有的间质CD34仅表达于间质血管内皮细胞。
近年来多项研究提示恶性肿瘤间质中纤维母细胞CD34表达程度与浸润转移关系密切。
王瑞芬等[7]研究证实胃癌间质纤维母细胞CD34表达缺失是胃癌出现间质浸润的特异性指标。
李青等[8]对78例宫颈各种病变组织间质CD34和SMA表达进行观察,发现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间质中CD34阳性率为87.5%~100%,而浸润性癌间质中CD34表达则降为40.0%~40.9%,作者认为随着宫颈病变浸润的发展,间质中CD34阳性纤维母细胞逐渐向SMA阳性肌纤维母细胞发展,提示观察肿瘤间质中CD34及SMA的表达,可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
肖光等[9]观察60例非小细胞肺癌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纤维母细胞α-SMA、CD34和TGF-β1的表达,发现与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纤维母细胞相比,非小细胞肺癌间质中纤维母细胞CD34表达缺失。
Roth等[10]对含有贴壁型腺癌成分的混合型浸润性腺癌进行CD34标记,亦得出与前者一致的研究结论。
光镜下贴壁结构
易与乳头、微乳头、实性浸润成分鉴别,而肺泡萎陷情况下容易形成腺泡结构,因此贴壁型腺癌浸润诊断难点常为与腺泡形态的判别。
本实验观察54例浸润病例,结果显示43例贴壁型腺癌浸润成分主要为或含有腺泡形态,通过对这些浸润腺泡区域的病理形态及CD34表达的总结,作者认为标记CD34有助于浸润的判断。
其情况可归纳三种模式:(1)瘢痕丧失型,腺泡形态不规则,背景经常出现胶原瘢痕化,间质CD34表达缺失。
(2)肺泡腺泡型,腺泡结构较小,主要出现于肺间质中,作者认为应仔细评判CD34在间质中表达的弥漫度,如果小腺泡周围肺泡间隔间质CD34表达均匀一致且弥漫表达,此时应认为是切面造成的,而周围间质出现表达丧失、不均一性,造成腺泡周围CD34套不完整、缺乏,这也应认为是一种浸润的指标。
(3)边缘小腺泡型,少数病例腺泡出现在肿物的边缘,有时候距离主病灶位置有一定距离,标记CD34后发现腺泡周围CD34套很完整,且周围肺间质未出现CD34缺失现象,且这些腺泡结构完全独立于CD34所标记的肿瘤主体结构,因此本组也将其归入浸润。
综上所述,随着新版肺腺癌多学科指南的推广和运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将更加细化。
CD34能够有效反映贴壁型腺癌的主体结构;在浸润方面,观察疑似浸润区域间质CD34的表达,其表达不同程度缺失是浸润的一种强有力提示,因此免疫组化标记CD34可作为贴壁型腺癌,特别是出现肺泡萎陷情况等疑难病例的病理类型及间质浸润判断的有效辅助诊断方法。
【相关文献】
[1]Travis W D, Brambilla E, Noguchi M, et a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lassification of lung adenocarcinoma[J]. J Thorac Oncol, 2011,6(2):244-85.
[2]Barth P J, Ramaswamy A, Moll R. CD34+ fibrocytes in normal cervical stroma, cervical
intracpithelial neoplasia Ⅲ, and 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 uteri[J]. Virchows Arch, 2002,441(6):564-8.
[3]吴一龙, 蒋国墚, 陆舜, 等.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之中国共识[J]. 循证医学, 2006,6(4):227-9.
[4]朱雄增, 张杰. 肺腺癌IASLC/ATS/ERS国际多学科分类解读[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2,28(3):241-3.
[5]陈洁宇, 周晓军. CD34抗原在人体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2,18(2):196-7.
[6]Travis W D, Brambilla E, Muller-Hermelink H K, et al. Pathology and genetics: tumours of the lung pleura, thymus and heart[M]. Lyon: IARC Press, 2004:38.
[7]王瑞芬, 王正彩. 胃癌间质中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CD34和SMA的表达及意义[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7,23(4):412-5.
[8]李青, 纪捷,张静敏,李凤山. 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及鳞状细胞癌中间质细胞CD34、α-SMA 的表达及意义[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7,23(6):669-72.
[9]肖光, 熊小亮. 非小细胞肺癌中TGF-β与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α-SMA及CD34表达的相关意义[J]. 广东医学, 2011,32(14):1866-70.
[10] Roth M S, Choi J W, Lee H W, et al.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CD34 and smooth muscle actin in the stroma of small lung adenocarcinoma with mixed bronchioloalveolar and invasive components[J]. Korean J Pathol, 2005,39:1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