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脉输液的危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静脉输液的危害
【摘要】静脉输液是常见的一种给药方法,同时也是危害较大的给药方法,包括对机体局部和全身的危害。

所以,医生在用药时应慎用静脉输液,增加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静脉输液;危害
鞍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崔彩霞)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给药方法,作为一种持续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其他给药途径相比有着许多优势:不需要经局部吸收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迅速;无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高;给药速度易于控制,可控制血药浓度的相对稳定;可方便使用较大剂量较多品种的药物等。

所以在考虑治疗方案的时候,医生会选择输液这种既能快速起效又看上去相对安全的疗法。

事实上,静脉输液的广泛使用,在快速治疗某些疾病的同时,带来的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

1 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
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客观存在的,包括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等,但是不同的给药途径,不良反应发生的速度、程度和几率会不同。

口服药物通过胃肠进行吸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而肌内注射等注射方式,因所给药物的剂量较小,也不太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同样的药物,静脉给药比口服和肌内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高,反应快,危害要大。

比如过敏性休克、肾衰,几乎都是静脉给药后产生的。

2 静脉输液给药方法带来的危害
2.1 发热反应药物中或输液器具中的致热物质可引起发热反应。

2.2 急性肺水肿静脉输入过多液体,可引起急性肺水肿。

2.3 静脉炎药物有刺激性、局部静脉滴注时间过长等,可产生静脉炎。

不溶性的微粒污染也是静脉炎产生的因素。

2.4 空气栓塞等空气注入血管,可造成空气栓塞,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2.5 静脉穿刺破坏血管经常性静脉给药可损伤血管壁。

3 联合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
静脉输液常常是几种药物联合使用,药物可以在体内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联合用药越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

4 静脉输液带来的微粒污染无可避免
微粒指的是药液中肉眼观察不到的小颗粒杂质。

微粒进入人体后,不能被机体吸收,将伴随人的一生,在医学上称为“微粒污染”。

输液虽有终端过滤器,只能过滤>5 μm的微粒。

而<5 μm的微粒同样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输液总量大、时间长,输液过程中的微粒污染将大大增加。

微粒污染可引起:
4.1 血管栓塞不溶性微粒若引起脑血管栓塞,可引起语言障碍、运动障碍
等;若引起冠状动脉栓塞,可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脏疾病;若引起肾血管栓塞,可引起肾性高血压;微粒对婴幼儿的危害较成年人更为严重。

4.2 肉芽肿动脉系统的微粒对人体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微粒可随血液循环途径引起不同部位和组织的血管栓塞或肉芽肿。

4.3 脉动脉高压不同粒径的输液微粒都可引起脉动脉压升高,其升高程度、持续时间与微粒数有一定关系。

4.4 输液反应配伍后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加入的药物种类越多、剂量越大则不溶性微粒的增加越多。

微粒增加是导致输液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5 静脉输液带来抗生素滥用
滥用输液与滥用药物密切相关,静脉输液最常输入的药物就是抗生素,输液滥用和抗生素的滥用相互依存。

除具有普通药物共有的不良反应外,滥用和错用抗生素导致的药物耐药性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抗生素滥用还会造成人体体内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

6 中药静脉输液带来的危害
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报告逐渐增多,且比较严重。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基本是由于静脉输液引起的,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质量标准难以掌控,静脉输液后,复杂的药物成分在体内会产生复杂的反应,包括药物反应,也包括与机体内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中药静脉输液的危害不可忽视。

总之,静脉输液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在临床用药时,医生应严格掌握静脉给药的适应证,尽量避免静脉输液,从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