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创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谢锦宝
【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9(011)024
【总页数】3页(P100-102)
【关键词】食管癌; 微创食管切除术; 开放食管切除术; 效果; 淋巴结; 复发
【作者】谢锦宝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福建福州 3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
食管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复杂,同时因食管为正常机体的重要消化道组成部分,其病变后导致的进行性吞咽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营养摄入,久而之对患者的机体运行造成极大的阻碍[1],最终形成恶病质,生存质量严重下降。

绝大部分的肿瘤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食管癌根治术中常用的术式有开放式手术及微创下手术,因开放手术所必然引起的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技术手术极大程度上弥补了开放性手术的劣势,为手术结果及预后带来新的可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本文对着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展开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 年11 月—2018 年5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中选取100 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式分为2 组。

观察组50 例,其中男30 例,女20 例,年龄(63.53±8.43)岁;对照组50 例,其中男31 例,女19 例,年龄(62.78±7.57)岁。

入选标准:(1)经病理检查确诊者;(2)符合手术指征[2];(3)患者知情同意;(4)均未接受化疗。

排除标准:(1)肿瘤转移;(2)心肺及肝肾功能不全;(3)胸腹部淋巴结肿大。

2 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微弱。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开放食管切除术,依据术前检查显示的肿瘤位置选择不同的入路,食管中上段肿瘤进行右胸、腹部、颈部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下食管段肿瘤者行左开胸食管癌根治术[3]。

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食管切除术治疗,行胸腹腔镜联合手术。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取左侧俯卧位,利用胸腔镜游离食管,对纵膈、左右喉返神经链及隆突下淋巴结进行清扫;再改平卧位,头偏向右侧,腹腔镜下,将胃游离,进行腹腔及胃周围相关淋巴结的清扫[4-7]。

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后,均进行胃管、食管吻合,缝合切口,胃肠减压。

术后随访时间为0.5~1.5 年。

1.3 观察指标
观察2 组患者手术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

手术情况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2.0 软件为本研究的统计学工具,手术情况用(均数±标准差)表达,用
t 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用“%”表示,用χ2 检验。

以P<0.05 作为有统
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对比手术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1。

表1 对比2 组手术情况()
2.2 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表2 对比2 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n,%)
3 讨论
食管癌是上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属于食管癌高发地区,因食管肿瘤影响,患者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初始只是难以咽下干的食物,随病情进展,逐渐为半流质、流质食物,最终水、唾液也难以咽下[8]。

本文中,为探讨微创食管切除术与开放食管切除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作用差别,以我院食管癌患者为实验对象,通过分组对比形式来检验微创食管切除术与开放食管切除术的不同应用效果,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胸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表明微创技术下进行食管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较开放食管切除术略有优势,减轻手术创伤,手术切口小,同时因微创器械(胸、腹腔镜)中的目镜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能进行放大观察,清晰地呈现手术部位的结构及周围正常组织,利于操作者避开周围动脉血管,减少术中误伤造成的出血;术中超声刀的应用减少了机械性的损伤,同样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9];胸、腹腔镜下手
术完全避开了开放手术中对腹壁、肋间的撑开,进而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的咳嗽,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进而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10]。

经数据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笔者分析,可能与微创技术下开展食管切除术的难度较大及与操作者的个人技术能力有关,微创技术的实施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全面的解剖学知识,还必须有熟练的开放手术能力,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1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相当,在两种手术下清扫淋巴结的能力相当,可看出微创下进行食管切除术仍不能避免喉返神经损伤、颈部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出现,对此进行分析,在对食管游离及淋巴结清扫时,可能误伤喉返神经,造成吞咽障碍、声音异常等表现,还可致使痰液无法有效咳出,形成肺部感染。

在术后的吻合口瘘形成中,胸内吻合口瘘的死亡率较高,相对来说颈部吻合口瘘的危险性低于胸内吻合口瘘,但发生率高于后者;因颈部瘘口的形成,增加了颈部换药时间,影响患者进食,致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12]。

淋巴结清扫能力是手术的可行性标准之一,两组的清扫效果均较好。

综上,微创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效果较开放食管切除术略有优势,在保证清除效果同时,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靳超.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在老年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0):2413-2414.
[2]马明全,姜宏景,唐鹏,等.胸腔镜微创与开放食管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淋巴结清扫情况
的回顾性比较[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5,31(5):260-263.
[3]马明全,姜宏景,弓磊,等.胸腔镜与开放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及应激反应的比较研究[J].中华
胃肠外科杂志,2016,19(4):401-405.
[4]陈传贵,于振涛,金庆文,等.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7):518-521.
[5]解明然,柳常青,孙效辉,等.微创Ivor Lewis 食管癌切除术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癌近期结果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7):508-512.
[6]张真铭,宋宇,高永山,等.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350 例临床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1):37-40.
[7]吴汉然,柳常青,郭明发,等.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和选择性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远
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8,56(9):706-711.
[8]王道猛,钱斌,吴俊,等.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价值[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
14(12):1012-1015.
[9]李尘宸,吴汉然,邓杰,等.微创Ivor-Lewis 食管切除术与开放Ivor-Lewis 食管切除术治疗胸
中下段食管癌的疗效对比[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6):689-692.
[10]雷复华,崔会峰,龚继勇,等.内镜切除与开放手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对比研究[J].中华消化内
镜杂志,2015,32(7):435-438.
[11]傅剑华,谭子辉.食管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未来展望[J].中国肿瘤临床,2016,43(12):
507-510.
[12]杨鲸蓉,徐驰,曾志勇,等.食管癌微创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16):2923-29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