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歌行汉乐府古诗意思
原文: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两汉的人们一听到“长歌”这个名字,就知道是那种豪放慷慨、激昂向上的歌曲,因为在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正占统治地位,诗歌创作受此影响,所以以长篇歌行著称的乐府民歌多为表现游子思妇及离别相思之情的作品。
但诗的内容并不限于此,而是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首先,诗里流露出诗人对劳动的尊重,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诗中从开头至“青青园中葵”描写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其实也包含诗人自己的理想: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可供劳动的环境,还可以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
其次,诗中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还暗示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方面,诗中以“朝露”比喻自己的才能,认为自己正处于人生的早晨阶段,有着用之不尽的知识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蕴涵着新事物孕育的活力。
另一方面,诗人又想到人生易老而时光易逝,于是发出“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的感叹。
但是,诗人是以“常恐”的心情“将养”自己,又以“不息”自勉,努力振作起来,积极向上,所以说“老大徒伤悲”。
这种思想感情显然有别于前面的“常恐”和“不息”,但同样是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接下来,诗人把眼光投向了人生的秋天。
大雁南飞,“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转而鼓励自己努力奋
斗,不要虚度光阴,这是多么振聋发聩!这就是诗歌中积极向上的精神。
从诗的最后一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我们看到诗人胸怀大志,虽然有百川奔腾而至的高远追求,却不被眼前的得失所迷惑,仍不断奋斗,不懈追求,永不停息。
这是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
这种追求既符合儒家所倡导的积极人世的人生态度,又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尊重。
因此,它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也具有启迪作用。
读完全诗,我们会发现全诗采用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对过去的反思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洋溢着蓬勃向上的精神。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