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实验中学高二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实验中学高二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已知化学式为C4H10O的醇有4种异构体,若在该分子中增加1个羰基,形成的C5H10O2的羧酸可能有的结构有
A.2种 B.4种 C.6
种 D.5种
参考答案:
B
2. 咖啡鞣酸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关于咖啡鞣酸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发生消去反应
B.与浓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且1mol该物质能消耗4 molBr2
C.1mol该物质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消耗6molNa
D.1mol该物质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可消耗7molNaOH
参考答案:
D
略
3. 用核磁共振的方法测定结构简式为CH3OCH3的有机物结构,其1H核磁共振谱图为
参考答案:A
略
4. 为了鉴定卤代烃中所含有的卤素原子,现有下列实验操作步骤。
正确的顺序是()
①加入AgNO3 ②加入少许卤代烃试样③加热④加入5ml 4mol/LNaOH溶液
⑤加入5ml 4mol/LHNO3溶液
A.②④③① B.②④③⑤① C.②⑤③①④ D.②⑤①③④
参考答案:
B
略
5. 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H2SO4作用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质有
A 1种
B 2种
C 3
种 D 4种
参考答案:
C
略
6. 乙酸和甲酸甲酯(HCOOCH3)的关系是
A.同系物 B.同位素 C.同分异构体 D.同素异形体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乙酸和甲酸甲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答案选C.
考点:同分异构体
7. 利用蛋白质的变性可以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医疗卫生服务.下列实例利用了蛋白质的变性的是①利用过氧乙酸对环境、物品进行消毒;②利用高温、紫外线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③蒸煮鸡蛋食用;
④松花蛋的腌制;⑤用蛋白质灌服重金属中毒的病人.()
A.全部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
参考答案:
A
考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分析:在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下,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物理因素有: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等;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三氯乙酸、乙醇、丙酮等.
解答:解:①过氧乙酸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故①正确;
②高温、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故②正确;
③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故③正确;
④能使蛋白质变性,故④正确;
⑤重金属盐中毒的原理即破坏人体的蛋白质结构,服用蛋白质,可防止人体本身的蛋白质被破坏,能用于解毒,故⑤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变性,难度不大,明确病毒也属于蛋白质是解题的关键.
8. 燃烧下列混合气体,所产生的CO2 的量一定小于燃烧相同质量的丙烯所产生的CO2的是
A .丁烯、丙稀
B .乙炔、乙烯
C .乙炔、丙烷
D .乙烯、丙烷
参考答案:
D
略
9. 下列各醇中,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C=CH3的是()
A.CH3—CH—OH B. CH3—CH2—CH2—CH2OH
C.CH3—CH—CH2OH D. CH3—C—CH2—OH 参考答案:
C
略
10. 某pH=1的Zn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含有FeCl3杂质,通过水解除去杂质,需将溶液调至pH=4,在调节溶液pH时,应选用的试剂是
A.NaOH B.ZnO C.Na2CO3
D.Fe2O3
参考答案:
B
11. 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A
略
12. 在做中和热实验测定中和热时,应使用的仪器正确的组合是:()
①量筒②托盘天平③烧杯④容量瓶⑤冷凝管⑥温度计⑦酒精灯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②③⑥D.全部
参考答案:
A
考点:中和热的测定;不能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分析:中和热测定的实验,需要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中和热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
需要温度计测定溶液温度、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还需要量筒量取一定量的酸、碱溶液,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中和热的测定,明确实验需要的仪器及仪器的作用即可解答,注意使用量筒量取酸或碱溶液,难度不大.
13. 下列有关试纸的叙述正确的
是
A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某溶液,滴在湿润的pH 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来测定该溶液的pH
B .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氯气
C .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的气体必是SO 2
D .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氨气
参考答案:
D
14. 实验现象是物质性质的反映,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C 略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 s 电子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 -1)p 电子的能量
B. 6C 的电子排布式1s 22s 22p 违反了洪特规则
C. 电子排布式(21Sc)1s 22s 22p 63s 23p 63d 3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
D. 电子排布式(22Ti)1s 22s 22p 63s 23p 10违反了泡利原理
参考答案:
A
A 项,关键在于熟记构造原理,各能级能量的大小顺序为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ns 电子的能量一定高于(n-1)p 电子的能量;B 项,对于6C 来说,2p 能级有3个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最后2个电子应该以自旋状态相同的方式分布在两个不同的2p 轨道上,故2违背了洪特规则;C 项,根据能级能量高低顺序可知E(4s)<E(3d),对于21Sc 来说,最后3个电子应先排满4s 能级,再排3d 能级,正确写法应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14s 2,故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D 项,对于22Ti 来说,3p 能级共有3个轨道,最多可以排6个电子,如果排10个电子,则违背了泡利原理,正确写法应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24s 2。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化学上常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组成,这种方法是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气氧化管内样品,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
图中所列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常用的装置。
(每一组仪器只能使用一次)
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的氧气按从左到右流向,所选择的装置各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___ 。
(2)C 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 。
(3)D 装置中MnO 2的作用是_____ 。
(4)若准确称取7.2 g样品(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经充分燃烧后,A 管质量增加22 g,B管质量增加10.8 g,则该有机物的最简式为_____ 。
(5)要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则_____ (填“是”或“不”)需要测定其他数据,若能确定其分子式,若其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 。
参考答案:
1)g→f,e→h,i→c,d→a(2)吸收水分,得到干燥纯净的O2(3)作催化剂,加快产生O2的速
率(4)C5H12(5)不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A、B两种盐可发生下列变化,且B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图中其它
生产物未列出)
(1)无色溶液(F)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2)写出白色胶状沉淀C转化为无色溶液E的化学方程式(3)A、E两溶液混合反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A和B的混合物溶于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参考答案:
(1) Na2CO3(2) Al(OH)3+NaOH = NaAlO2+ 2H2O (3)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3AlO2-+Al3++6H2O=4Al(OH)3↓(4) Al3++3HCO3-=Al(OH)3↓+ 3CO2↑
略
18. (14分)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其单质及合金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1)真空碳热还原-氯化法可实现由铝矿制备金属铝,其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Al2O3(s)+AlCl3(g)+3C(s)=3AlCl(g)+3CO(g) △H=a kJ·mol-1
3AlCl(g)=3Al(l)+AlCl3(g) △H=b kJ·mol-1
①反应Al2O3(s)+3C(s)=2Al(l)+3CO(g)的△H= kJ·mol-1(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②Al4C3是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
Al4C3与盐酸反应(产物之一是含氢量最高的烃)的化学方程式。
(2)镁铝合金(Mg17Al12)是一种潜在的贮氢材料,可在氩气保护下,将一定化学计量比的Mg、Al单质在一定温度下熔炼获得。
该合金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吸氢的反应方程式为
Mg17Al12+17H2=17MgH2+12Al。
得到的混合物Y(17MgH2+12Al)在一定条件下释放出氢气。
①熔炼制备镁铝合金(Mg17Al12)时通入氩气的目的是。
②在6.0mol·L-1HCl溶液中,混合物Y能完全释放出H2。
1 mol Mg17Al12完全吸氢后得到的混合物Y与上述盐酸完全反应,释放出H2的物质的量为。
③在0.5 mol·L-1 NaOH和1.0 mol·L-1 MgCl2溶液中,
混合物Y均只能部分放出氢气,反应后残留固体物质X-射线衍射谱图如右图所示(X-射线衍射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
在上述NaOH 溶液中,混合物Y中产生氢气的主要物质是 (填化学式)。
(3)铝电池性能优越,Al-AgO电池可用作水下动力电源,其原理如右下图所示。
该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14分)化学方程式3分,其余2分
(1)①a+b
②Al4C3+12HCl=4AlCl3+3CH4↑
(2)①防止Mg Al被空气氧化
②52 mol
③Al
(3)2Al+3AgO+2NaOH=2NaAlO2+3Ag+H2O
略19. (1)在粗制CuSO4·5H2O晶体中常含有杂质Fe2+。
在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合适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可采用的是________。
A. KMnO4
B. H2O2
C. Cl2水
D. HNO3
然后再加入适当物质调整至溶液pH=4,使Fe3+转化为Fe(OH)3,可以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SO4的目的,调整溶液pH可选用下列中的________。
A. NaOH
B. NH3·H2O
C. CuO
D. Cu(OH)2
(2)甲同学怀疑调整至溶液pH=4是否能达到除去Fe3+而不损失Cu2+的目的,乙同学认为可以通过计算确定,他查阅有关资料得到如下数据,常温下Fe(OH)3的溶度积 K sp=8.0×10-38,Cu(OH)
2的溶度积K sp=3.0×10
-20,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就认为沉淀完全,设溶液中CuSO4的浓度为3.0 mol·L-1,则Cu(OH)2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 为________,Fe3+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通过计算确定上述方案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3)、25 ℃,将a mol NH4NO3溶于水,溶液显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向该溶液滴加b L氨水后溶液呈中性,则滴加氨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将________(填“正向”“不”或“逆向”)移动,所滴加氨水的浓度为________mol·L-1。
(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 b=2×10-5 mol·L-1)
参考答案:
(1)B CD (2)4 3.3 可行
(3)NH+H2O NH3·H2O+H+逆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