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精品教案3(师生互动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日本》精品教案3(师生互动型)
一、课程标准
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二、学习目标
知道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

能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能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
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最近老师读了一本日本古代的诗歌集,其中有一首和歌风格质朴、语言清新,现在老师把它分享给大家。

安乎杨木能波良路可波刀尓奈乎麻都等西美度波久末受多知度奈良须母,同学们明白这首和歌在说什么吗
这首和歌出自《万叶集》,《万叶集》约在8世纪后半叶成书,所收诗歌来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

古代日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利用汉字作音符来书写日本语言,《万叶集》就是用这种方法写成的,因而称为“万叶假名”。

那么,古代日本除了文字还有什么是学习古代中国的古代日本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一起了解日本的历史。

【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6世纪前的日本
据《汉书·地理志》的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此处的“乐浪海”就是指现在的“日本海”。

由此我们得知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由此我们得知,在东汉光武帝的
时候,日本国王派遣使者来到洛阳,表示愿为臣藩,求汉朝皇帝赐名,汉以其人矮,遂赐“倭国”,其王又求汉王册封,光武帝又赐其为“倭奴王”。

并受赐“汉倭奴国王印”。

据《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国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当时在日本国的九州岛东北部有一个很大的女王国叫作“邪马台国”,下属30多个小国。

统治该国的女王称“卑弥呼”。

据记载,公元二三八年,卑弥呼派遣使者朝见魏帝曹睿。

魏帝赐予卑弥呼以刻有“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一枚。

据公元478年大和倭王致刘宋顺帝表记载:“东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乎海北九十五国。

”由此得知: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大和,是在本州中部兴起的一个政权,它建立了大和国,如今日本的主体民族就是大和民族。

大和国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政权。

最高统治者称“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都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这就构成了大和国的这样的社会结构:大王——贵族——部民、奴隶。

“部”是大和国的生产形式,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海部”,此外还有织锦部、锻冶部,由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组成。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第二篇章:大化改新
阅读材料:“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不断剥削奴隶和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皇室,政局十分混乱,地方上势力最大的是苏我氏。


老师:根据材料回答,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1:统治阶级内讧学生2:下层民众反抗
老师:因此,六七世纪时的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面对当时日本社会尖锐的社会矛盾,大贵族奴隶主实力强大,政局混乱的局面,日本何去何从接下来我们看一段趣味小视频,请同学们结合书上内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播放视频
在7世纪中期的时候,日本以中臣镰足为代表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

中臣镰足对当时的权臣苏我入鹿父子等人擅权专政的做法非常不满,想要改造日本社会,只有除掉苏我父子。

于是,他和要求改革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起来发动了政变,刺杀了把持中央政权的旧贵族苏我入鹿,拥立孝德天皇,改元大化。

这场政变称为“乙巳之变”。

在政变之后,当时的日本急需要进行改革,并且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老师,虚心向老师学习。

老师:日本改革向谁学习
学生:中国
老师:为什么向中国学习
学生: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汉朝开始就有了往来,经常派遣使者到中国来。

老师:那时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据《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天下大稔(粮食丰收),流散者咸(都)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由此看出,当时的中国繁荣稳定。

据《日本书纪》记载:“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由此看出,日本选择以中为师,全面向中国学习。

为了向中国学习,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到唐朝,这些使者称为“遣唐使”。

唐朝建立后的两百年间,日本正式派使者来到中国的共12次,另有任命后未成行或未到达唐朝的共6次。

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

据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记载:“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由此看出,日本的制度改革,多数是模仿唐朝的。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迅速在书上找出大化改新的时间、人物、改革内容、意义。

时间:646年;
人物:孝德天皇,年号大化;
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
由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大化改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小组讨论:通过学习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而进行的大化改新,给你怎样的启示
大化改新的启示: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思考:举例说明日本文化中哪些是学习中国的文字、服饰、建筑、钱币等第三篇章武士和武士集团
老师:阅读书本内容,回答“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学生1: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
学生2: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组成庄园。

大庄园还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物。

学生3: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据日本《三世一身法》记载:“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由于豪强贵族驱使属民和奴婢开垦,然后把开垦的荒地据为己有,因此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班田制也难以维持。

封建庄园逐渐形成。

随着封建庄园的出现,慢慢的出现了武士。

武士: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武士集团:小的武士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团。

12世纪前后,日本武士集团逐渐形成分别以源氏和平氏为中心的关东、关西两大集团。

皇室和贵族依靠他们进行政治斗争,两大集团自己也因争权夺利而互相斗争。

幕府统治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日本历史进入到镰仓幕府统治时期。

地位: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影响: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日本总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个幕府的统治时期,日本形成了以幕府为核心的封建统治秩序。

幕府与天皇是怎样的关系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是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摆设,国家大权基本上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武士效忠于谁
内容: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强调忠义节烈、宣扬忠诚、无畏。

武士道的实质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精神支柱。

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穷兵黩武的道路之后,武士道经历了一次畸变,在日益法西斯化的国家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本课小结:
一、大和政权统一日本——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二、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三、幕府统治的建立——封建统治秩序的确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