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部位注射对比剂对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部位注射对比剂对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部位注射对比剂对头颈部CTA图像质量影响,选取最佳对
比剂注射部位。

方法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根据对比剂注射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在左侧上肢静脉注射碘海醇对比剂;实验组54例,在右侧上肢静脉注射碘海醇对比剂。

两组患者均
行跟踪触发技术扫描,触发阈值设置为120HU,ROI放在降主动脉内CT 值,扫描参数与注射对比剂参数相同。

扫描完成后对颈总动脉远端CT值进行测量,由2
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所得图像进行评价。

结果对照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颈总动脉增强CT值、颈部静脉对比剂反流评分均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
0.05)。

结论选取右侧上肢静脉作为对比剂注射部位,能有效保证颈总动脉增强
效果,提高头颈部CTA图像质量。

【关键词】不同部位;对比剂;头颈部CTA图像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2-077-02
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影像检测的发展与进步,头颈部CTA技术得到日益完善,特
别表现在颅内动脉瘤、颈部血管病变等诊断方面,敏感性、特异性较高[1]。

但在实际应用过
程中,部分患者将对比剂注射在左上肢静脉后,CTA成像效果不佳。

而在CTA检查诊断过程中,血管内应用的对比剂浓度对图像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是影响CTA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2-3]。

临床针对对比剂应用浓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报道较多,但关于对比剂注射部位不同对
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报道较少[4]。

本研究分别在患者左上肢静脉、右上肢静脉进行对比剂注射,分析其对患者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旨在选取最佳对比剂注射部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患
者进行研究。

根据对比剂注射部位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58.6±5.4)岁;体重55-75kg,平均体重(63.9±6.1)kg。

实验组54例,其
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9.2±5.8)岁;体重55-73kg,平均体重(63.3±5.7)kg。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等基本资料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仰卧位,自然将双手放置在身体两侧,将头颈部佩戴的金属物品
取下,并放松身体。

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iCT进行扫描,气管分叉水平到颅顶为扫描范围。

对照组患者在左侧上肢静脉注射350mgI/ml碘海醇对比剂,实验组患者在右侧上肢静脉注射350mgI/ml碘海醇对比剂。

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设为100kV,自动调制管电流进行扫描,
螺距设为0.928:1,采标准重建方式,层厚为0.9mm,矩阵设为512×512,层间距设为0.9mm。

根据患者自身体型注射对比剂45ml,速率设为5.0ml/s,注射结束后使用同一速率注射30ml 0.9%生理盐水。

采用跟踪触发技术进行扫描,准确选取气管分叉层面,ROI(感兴趣区)放在降主动脉内CT 值,设置触发阈值为120HU。

将所得数据传至EBW4.5工作站内,对两组所得
图像用VR(容积再现)、CPR(曲面重组)、MIP(最大密度投影)等头颈部动脉指标完成
三维成像,并对颈总动脉远端CT值进行测量。

1.3 图像评价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所得图像进行评价。

(1)颈部静脉的对比
剂反流状况评分为:0分:颈部静脉未发生对比剂反流现象;1分:第7颈椎椎体下缘水平
以下位置出现对比剂反流现象;2分:对比剂反流位置低于第4颈椎下缘水平;3分:对比
剂反流位置低于第2颈椎下缘水平;4分:对比剂反流位置高于第2颈椎下缘水平。

(2)在
将近端血管严重狭窄排除的条件下,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为[5]:1分:对比剂在头颈部动脉填
充效果差,静脉对比剂受到严重干扰,VR重建无法进行,颈总动脉CT值低于300HU,无法
诊断图像;2分:对比剂在头颈部动脉填充不佳,出现浅淡显影,管腔中密度分布不均匀,
血管连续,管壁呈毛糙模糊,颈总动脉CT值低于350HU,诊断图像受限;3分:对比剂在头
颈部动脉填充良好,血管轮廓出现轻微毛糙,管壁较模糊,管腔中密度分布均匀颈总动脉CT
值在300HU及以上,基本符合诊断要求;4分:对比剂在头颈部动脉填充良好,具有清晰的
血管轮廓,管腔中密度分布均匀颈总动脉CT值在400HU及以上,完全符合诊断要求;5分:对比剂在头颈部动脉填充良好,具有光滑锐利的血管轮廓,管腔中密度分布均匀颈总动脉CT
值在450HU及以上,完全符合诊断要求。

评分在3分及以上符合诊断要求,低于3分无法满
足诊断要求。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图像质量评分、颈总动脉增强CT值、颈部静脉对比剂反流评分等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颈总动脉增强CT值、颈部静脉对比剂反流评分均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

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与工作环境、方式的改变,头颈部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
患者数量不断增多。

随着螺旋CT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CT血管成像在临床医学中得到大力
开展与实施,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诊断。

本研究在患者左上肢静脉、右上肢静脉注射
对比剂,发现右侧上肢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图像质量优于左侧,可为临床注射对比剂选取最佳
部位提供依据[6]。

临床研究显示,部分在左侧上肢静脉注射对比剂的患者出现反流至静脉现象,是因为对
比剂过于接近左椎动脉起始位置,使对比剂在椎动脉处产生伪影,从而对三维图像成像效果
造成较大影响,降低图像质量[7]。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颈总动脉增
强CT值、颈部静脉对比剂反流评分均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

说明头颈部CTA
图像质量和颈总动脉CT值呈高度正相关关系,血管内对比剂应用浓度越高,CTA图像成像质量越好;而颈部静脉对CTA图像质量、对比剂反流无明显影响。

分析原因为两组患者对比剂
注射部位不同,而扫描参数与注射对比剂参数均相同,可有效保证实验结果有效性;患者右
侧头臂静脉表现较为短直,左侧头臂静脉表现较为斜长,左侧头臂静脉在跨越主动脉弓、右
侧头臂动脉位置的静脉管径存在较大差异,显著低于右侧;而静脉管径越窄,易造成对比剂
无法快速经过左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进入进至心脏,导致对比剂实际进入机体内心脏循环的
速率越慢,降低动脉内对比剂存在浓度,弱化CTA图像增强效果[8]。

综上所述,在头颈部CTA检查诊断过程中合理选取对比剂注射部位对保证图像质量具有
重要意义。

而选取右侧上肢静脉作为对比剂注射部位,尤其是老年动脉硬化患者,在右上肢
静脉部位注射,能有效预防左头臂静脉因受压、狭窄而降低增强效果,提高头颈部CTA图像
质量。

参考文献
[1]梅霞,董颖,桑燕,等.不同部位注射碘对比剂对多层螺旋CT颈部动脉造影检查图像质量
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8):3401-3403.
[2]王萍,时惠平,马晓璇,等.探讨CT增强扫描中不同穿刺部位血管外渗探测技术的应用价
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4):47-49.
[3]王智清,张凌,陈耀康,等.双源CT头颈部CTA对比剂注射方案的对比研究[J].医学影像学
杂志,2013,23(5):812-815.
[4]黄文起,黎海,郑吟诗,等.CT增强对比剂的不同浓度和流速对肾脏增强图像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0):5941-5944.
[5]刘跃跃,龚建平,张伟,等.左右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对胸部CT血管成像的影响[J].中国血液
流变学杂志,2014,24(3):458-460.
[6]房薇,李国均,石怀林,等.血管造影检查中高压注射器参数设定的临床研究[J].徐州医学
院学报,2013,33(10):687-688.
[7]王海林,纪建松,卢陈英,等.经肘、足静脉注射对比剂MS CT血管造影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评价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4):690-692.
[8]刘军华,费军,闫如意,等.不同造影剂注射方案对头颈部动脉 CT 血管造影扫描图像的影
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1):100-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