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土壤资源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产量等来表达)之间的关系近似地描述 为线性相关关系,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如: y=b0+b1x1+b2x2+...bixi+...+bnxn
• 层次分析法。
• 层次分析法是系统分析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多目标多层次的系统问
题和难于完全用定量方法来分析与决策的系统工
程中的复杂问题。它的一个基本步骤是要比较若
分析法和主因子分析法等多种。
• 经验评分法根据调查资料,广泛吸收有经 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参加,按照各评价因
素对土壤资源影响的大小或比例,将各个
因素排列秩序并给予适当的分数,综合多
位专家的评分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
• 回归分析法亦可用于确定土壤资源评价的
参评因素及其权重。先将初选的影响土壤
资源的多种因素与其生产力(以单位面积
即土壤质量影响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的能力。
土壤降低环境污染物和病菌损害的能力;三是动物健康,
• 土壤质量评价是以土壤为中心,以土壤类型和土 被结构为评价对象,基于土壤的属性以评价土壤 资源的生产潜力,从不同的利用目的评价土壤的 适宜性。 • 由于土壤资源是土壤资源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以 土壤质量评价也是土壤资源评价的基础和重要组 成部分。 • 土壤资源评价就包含了土壤质量评价。 • 土壤质量评价,是以不同的土壤利用为目的,估 价土壤生产潜力和土壤适宜性的过程,其实质是 对土壤生产力(生物产量或经济价值)高低的鉴定。
• 这种评价单元能够充分反映土壤在土壤资源各要素中的
重要地位,同时也能够充分利用土壤普查成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但是,这样的评价单元在许多情况下往往和自然地块及
行政界线不一致。
• 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确定土壤资源评价单元,多用
于大、中比例尺、较小范围的土壤资源评价。
• 这样确定的土壤资源评价单元的界限与自然地块相一
缺少定量化指标,容易产生片面论断。如果能与指标
化、数量化评价相结合,将会使评价效果更好。
• 二、参数法
• 参数法使运用各参评项目所提供的指标予
以数学统计,获得具有数量化级差的一种
技术,它主要包括累计积分法和斯托利指 数法两种,它可以用来对各种类型的土壤 资源进行分等定级。
• (一)累计积分法
土壤有效P指标,以>15ppm为良好,定作1级;10
干因素对同一目标的影响,从而确定它们在目标 中所占的比重。因此在土壤资源评价中应用层次 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是合适与可行的。
• 主因子分析法是把许多错综复杂的因子归结为较 少的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用于确 定土壤资源评价的参评因素及其权重时,关键是 要消除不同因素量纲的不同所带来的误差,如地 面坡度、坡向、海拔高度、土层厚度等因素的量 纲就各不相同,因而要先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处理, 然后计算每个因素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特征值 的大小反映了主因子包含数据信息量的多少,一 般情况下,能反映数据信息80%以上的因子,即 可确定为主因子。主因子确定之后,根据特征值 的累积贡献率确定其权重。
由于土壤图是以不同的土壤类型为基本制图单元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各种土壤类型的自然属性而土壤的属性特别是土壤的自然属性是构成土壤自然肥力和自然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土壤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因此以土壤图作为工作底图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补充和参土壤质量评价单元是评价的最小单位同一评价单元的基本属性利用改造方面具有一致性而不同评价单元既具有差异性又具有可比性
例,以此突出主要的项目压缩次要的项目, 避免均衡评断产生的误差,使之更加与实 际情况相吻合。
• (三)斯托利指数法
• 斯托利指数法也是一种参数法,只是属于指数值
相乘的体系。此法首先是将参评项目中对土壤资
源利用限制性作用较大的因素加以突出,对一般
性的项目则予以合并作总体表达,诸参评因子的
指标又是通过相乘获得。因此,此方法能够比较 显著而符合实际地反映出不同土种(或变种)之 间的差别。
• 土壤质量评价的基本特征是对土壤利用要求与土 壤质量供给进行比较分析;是根据土壤本身的理 化性状,环境条件等对于某种特定的用途或利用 方式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进行鉴定和评价。
• 评价的结果,能够反映出土壤对于该种利用方式 所表现出的适宜性和生产潜力,为土壤的因土治 宜、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由于宜农土壤对 土壤理化性质要求相对较高,一般说来,适宜农 业的土壤,基本上能满足其他用途对土壤基本条 件的要求。因此,土壤质量评价主要以对农业的 适宜程度为标准。
• 三、评价指标的确定 • 土壤资源评价因素等级指标可以采用模糊
线性隶属函数图的方法或经验方法来确定。
土壤资源的分布范围很广,在不同的地区、
对于不同的利用对象,评价因素等级指标
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应在专家经验和 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依据区 域土壤资源的属性特点进行划分。
• 四、质量等级的评定
• 以土壤类型为基础、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
础和以土壤资源类型为基础确定土壤资源
评价单元,是传统的土壤资源评价中确定
评价单元的3种基本方法。
• 以土壤类型为基础确定土壤资源评价单元。该分类将对
农业生产影响一致的土壤类型归在一起划成一个个土地
生产潜力单元。以土壤类型为基础确定土壤资源评价单
元,可用于各种比例尺的土壤资源评价。
第四节 土壤质量评价
• 土壤质量是一种指示土壤条件和理化性质动态变化最敏 感的指标,它既能反映土壤管理的的变化,也能反映土 壤恢复退化的能力。 • 土壤质量主要依据土壤功能来进行定义,传统上土壤质 量,主要是指土壤肥力的高低,即土壤生产力的高低。 现在认为土壤质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即
土壤提高植物和生物生产力的能力;二是环境质量,即
致,便于基层生产单位应用及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 但是,当一个土地利用类型含有多个土壤资源类型时,
这种土壤资源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选取就很困难,使
得土壤资源评价难以进行,或者评价结果不准确。
• 以土壤资源类型为基础确定土壤资源评价单元, 多用于中小比例尺、大范围的土壤资源评价。 • 土壤资源类型反映了土壤资源的全部自然属性及
人类活动对土壤资源的影响。它不仅体现了土壤
和土地利用的差异性,而且还体现了土壤资源其
它要素及人为活动结果的相对均一性与差异性。
• 因此,以土壤资源类型为基础确定土壤资源评价 单元更具有科学性。 •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许多地方土壤资源类型划 分与制图不能满足土壤资源评价的要求。
二、评价因素及其权重的确定
• 土壤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壤生产力的
高低,它主要从土壤质和量两方面来衡量。
质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土壤对发展农、林、
牧业生产的适宜性和限制性。 • 量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作物、饲草、树木的 单位面积产量。
• 土壤资源评价是综合农业区划、林业区划、农业种植
区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分区与规划、以及科学地管 理土壤资源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为此,土壤资源评 价必需回答下列问题: ⑴ 各种土壤资源类型的数量、质量及其关系。 ⑵ 各种土壤资源类型的生产潜力大小,以及当前生 产条件下,土壤生产潜力的发挥如何? ⑶ 各种土壤资源类型分别有哪些限制因子,可能改 变的程度如何?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土壤资源生产潜力?
• 三、数理统计方法
• 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主要是根据土壤资源诊断指
标属性和特征的相似或亲疏程度,把各种土壤资
源类型(或土壤种类)进行分类组合,使属性和
生产能力相似的予以联合,反之,给予离异。它
们不能象参数法那样,对每一种土壤资源都能够
指标化和数量化,并确定出级次。但是,它可以
作为文字评述法和参数法的补充和检验。目前, 可以应用的数理统计方法种类繁多。
• 土壤资源评价遵循土地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但它是针对土壤资源而言的,以大农业利
用为方向的因地制宜、综合利用、以及生
态、经济与社会3个效益相协调为指导思想,
按以下4条基本原则进行评价:
• (1) 土壤生产力高低评价:这是评价的核心内容。
一般以耕地的农作物产量作为土壤当前生产力的 综合指标,也要对土壤资源类型的形成、演变与 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对经过调整和采取高科技 措施以后的生产潜力作出评价。 (2) 土壤资源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评价:这 里要特别注意土壤资源潜在的适宜性及其长远利 用的后果,要求使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效益相互 协调,并且以生态效益为基础进行评价。
• 土壤资源评价的评价因素应从影响土壤利
用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
产潜力因素4个方面来选择。
•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
①地形地貌。如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相对高 度等; ②土壤特性。如有效土层厚度、耕层厚度、障碍 土层深度、土壤质地、石砾含量、岩石裸露程度、 母质类型、土壤有机质、土壤养分、土壤酸度及 土壤水温状况等; ③气候因素。包括温度、光照、降雨量、干燥度、 无霜期、干旱季节及强度等。
• 土壤学、土壤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合理利用土壤,科学合 理利用土壤资源又是以土壤资源评价为基础的。
• 土壤资源评价是指对土壤资源的质量、适宜性和限制性 作出评定,并综合评定其生产潜力。
• 评价的实质是分析土壤质量与土壤用途两者之间的关系。
• 土壤的含义及基本特性,决定了土壤评价是一个多指标 的评价系统,必须同时考虑土壤用途、各种土壤性状及 其影响因素等。
第二节 土壤资源评价的程序和步骤
• 一、评价单元的划分 • 土壤资源评价的评价单元是土壤资源评价的基本 单位。在进行土壤资源评价之前,先要确定土壤 资源评价的评价单元。 • 土壤资源评价的评价单元的确定有4种基本方法,
即以土壤类型为基础确定、以土壤资源类型为基
础确定、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确定、或以评价 因素的组合确定。
• 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农林牧业的单位面积产
量和产值、投入产出比等。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方式及条件、人土
比、劳土比、农业年收入及其所占比重等。
生产潜力因素包括光温理论单产、现有最
高产量、现有复种指数、多层多种程度预 测、理想产量及净产量预测等。
• 确定土壤资源评价中各评价因素权重的定
量方法有经验评分法、回归分析法、层次
第七章 土壤资源评价
第一节 土壤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 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力的各种土壤
类型的总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最广泛、 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 • 土壤资源是一种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主要在于它 是一种可以不断更新的自然资源,是地球陆地生态 系统或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3) 土壤资源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及强度 评价:要求在全面分析土壤资源自然要素之间的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土壤资 源自然生产力的主导限制因素,分析研究改造限 制因素的可能性及应采取的措施,并预测其改变 后的生产潜力。 (4)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即 在多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对土壤资源的利用起 主要限制作用的几个因素进行评价。
-15ppm,好,2级;5-10ppm,较差,3级;1-
5ppm,差,4级;<1ppm,很差,5级,余均类推。
但是,必须明确每种因子的指标界限与分析化验
方法相关联,如所速有效P高低的级次数值指标划 分限额,因土壤和分析方法不同而各异。
• (二)权重数定级法
• 根据诸参评因子对土壤生产力所起作用的
大小划分主次位置,并给以不同的权重比
• 土壤资源评价又是一个多目标的评价系统,要同时兼顾 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 土壤资源评价的目的是在摸清土壤资源底
细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壤资源,
充分发挥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为农业生
产与管理服务。 • 按不同的评价目的,土壤资源评价可以分 为三个层次,即土壤自然适宜性评价、土 壤生产潜力评价、土壤经济评价。
• 2.适宜性与限制性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土壤是由
多种自然、经济、社会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历 史自然综合体,既使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利用方向 和利用类型来说,土壤的某些方面的属性可能表 现为较好的适宜性,而另外一些因素则可能会表 现为较强的限制性。 • 在对土壤进行质量评价时,必须综合分析土壤的 各种属性对于某种用途所表现出的适宜性和限制 性,以便作出更为准确、合理的评定。
• 土壤资源等级的评定可以是定性的评定或 定量的评定。评定的方法主要有文字评述 法、参数法及数理统计方法等。
第三节 土壤资源评价的方法
• 一、文字评述法
• 它是一种传统的评述方法。
•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文字叙述比较全面、详尽,若
评价者的知识和经验丰富,对各类土壤资源可以做出
比较准确的评价。缺点是它们属于一种定性的评价,
• 一、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的原则
• 1.针对性原则:由于不同的利用方向和利用类型 对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着不同的要求,土壤对于 不同的利用方向和用途也会表现出不同的适宜性 和限制性。因此,对于土壤质量的鉴定,总是相 对于具体的某种用途而言的。在一般情况下,主 要是根据土壤的各种自然属性对于农业利用的适 宜性和限制性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